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2-02-21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愛分享實物銀行』─ 弱勢家庭物資轉贈計畫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2-21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2-21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林來瘋的明星邏輯

兩星期前,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美國NBA替補黃皮膚球員突然竄起,在短短的十幾天內變成全世界知名人士,各種主流媒體為他出特寫,無數人討論他那不可思議的球技,包括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內。這就是林書豪的現代版灰姑娘傳奇。
誠然,林書豪的奇蹟並不是僥倖的,在這個耀眼表現的背後,是多少的汗水、辛酸與堅韌不拔的毅力。但是,儘管有這種「十年寒窗無人知」的刻苦學習,儘管他具有超凡的真才實學,但是要能夠得到「實至名歸」,僅具有真才實學是不夠的,還需要有一些搭配的條件,才能造成「林來瘋」。媒體分析這些搭配條件,主要有:機會(尼克兩名主將有天剛巧不能參賽)以及林書豪善於掌握機會、哈佛畢業生、虔誠基督教教徒、NBA需要英雄、紐約的特殊媒體聚焦效應等等。然而,造成林書豪迅速成為主流媒體的寵兒,還有一個根本的因素,那就是:資本主義體系需要明星。
明星可以激勵芸芸眾生奮發向上,從而忘卻了生活的貧困、痛苦,忘卻了被剝削、被異化的勞動,只知「有為者亦若是」;明星更是商品促銷最有力的武器。當社會大眾看到自己最崇拜的明星穿那種品牌的鞋子,移情作用就使凡夫俗子心甘情願地掏出錢來購買那樣的鞋子。這個威力奇大的廣告效應,正是刺激消費的絕招。而刺激消費乃是資本主義經濟成長的關鍵法門,特別在經濟危機時期,擴大消費是醫治經濟危機重症的重要藥方。人們還記得,3年前金融海嘯爆發時,各國政府都想方設法鼓勵民眾消費,台灣當時甚至廣發消費券。可見刺激消費對於資本主義經濟的順利運行底重要性。
不但經濟危機時期需要擴大消費,就是平常時期也是極力鼓勵人們儘量消費。商品經濟主導的資本主義體系,必須要依賴廣告,才可能把商品賣給陌生的消費者。由於商品生產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在競爭的壓力下,廣告技巧往往成了競爭決勝負的關鍵。利用各種明星成為最有效的廣告手法。因此,不僅明星依賴資本主義體系生存,資本主義體系也依賴明星而維持經濟的成長。
要之,「林來瘋」現象不僅因為球迷需要它,尼克球隊以及美國NBA需要它,資本主義體系更需要它。在球迷瘋狂的背後,是資本主義工具理性的運行。在自由競爭的迷霧下,民眾自發的輿論林書豪如何神勇,仿佛獲得完全的主體性;實質上卻擺脫不了資本主義隱形的力量。

(回目錄)




左右看:「林來瘋」辨證論冶

左看:中華民族主義一發不可收拾
「零輸豪」未遂兩天之後,又告勝取超強的達拉斯小牛隊,使得灰姑娘的傳奇不致失色,益發跌宕起伏,增加「哈佛小子」其人其事的題材,當然,更增加NBA的賣點,別且不論,全球的華人市場因之大開,生意火爆成長。
美國人固然也在林來瘋,但華人瘋得更癡迷,一無反顧。之所以瘋顛有異,主要是美國人症狀比較輕,就是在職業籃球場上重演「洛基式」成功故事,亞裔、哈佛人、選秀落第、冷板凳、種族歧視、基督徒等等都是在美國人熟稔的勵志模式上添加新色與鮮料,果然叫好又叫座,挽回NBA頃遭工潮沖擊的損失,也許隱約間還有那麼一點點中國崛起的背景因素,放大了林書豪的竄紅與威力,要之,就是在特技表演推出驚艷秀,吸睛又吸金,一票成功的娛樂買賣,此外別無其他。
但我華人,不分台、中、港以及世界各地,卻是感受奇猛,聯想沖天,較諸李小龍尤甚倍蓰,同樣解氣,那時係自卑作祟,今時固不脫情緒,幸有崛起中國為之撐腰,更富現實感,可預見到,中華民族主義一發不可收拾。趙萬來/大學教授
右看:耶利米與我相距大陸加大洋
林書豪連勝7場,卻在上周六首嚐敗仗,也讓北美大陸之崖外接太平洋之湄的台灣踩空了一個周末,旋在昨晨周一上班、上課之初,即聞夜裡捷報,力擒去年總冠軍的小牛隊,遂又點燃台灣人更狂熱的想望,因為他已展現其由敗返勝的二枚腰實力,不是曇花一現的流星,未來大有看頭!
在此沸沸揚揚的林來瘋之中,本欄仍要重申上周的話語:耶利米‧林基本上是個美國人。觀乎他在取勝小牛隊之後的記者會,明白表示台灣記者不要去干擾他親人的隱私,即知此人與台灣的距離確在大陸加大洋之遙,或者說是地極的兩端,在他是一本個人主義的心態,聽見此間記者追逐他叔嬸與阿嬤,以為是騷擾,全然不解親人不以為意,毋寧是一種微慍的得意、甜蜜的訴苦,還巴不得把老家瘋得更熱鬧,因為這是家族的榮耀,是北斗、是彰化、是台灣的榮耀,就怕不相干,不怕被騷擾,人人在台灣皆如此。
我們這種集體主義的牽連殊非耶利米所能理解的,說來有點傷感情,但宜明白,庶免觀賽嘶吼之餘,完全失去了自持。甘向西/政治評論家

(回目錄)



扣問求音集:中國大陸經濟的隱憂

■姚欣進這次總統馬英九的連任,意味著馬政府的兩岸關係政策有其正當性後,未來台灣政局顯然將以民生經濟為主軸。然而,台灣今日或未來的經濟發展關鍵因素,在於中國大陸。作為世界工廠與全球最急速發展中的內需市場,中國大陸若有重大而不利的變化,台灣本身的經濟發展,不論在製造業、觀光餐飲業與貿易進出口,都會有鉅大而致命的打擊。
也就是說,中國大陸經濟如今不僅是全球資本主義體系能否突破停滯(甚至蕭條)等危機的關鍵,更是與中國大陸經濟幾乎一體化的台灣資本主義經濟持續運作的命脈。
事實上,自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風暴,以至於今日還處於全面債信危機中的全球資本主義先進國,都期待從金融風暴中全身而退,而且持續以10%的年度經濟成長率傲視全球的中國大陸,能夠在此關鍵時刻發揮其鉅大的內需市場與購買力,擴大對先進國的出口(所以美國一直強力要求人民幣升值),及繼續壓低其工資來製造低廉民生與科技產品來出口歐美市場(這可有效地壓低先進國通貨膨脹,尤其在目前先進國政府都必須濫印紙鈔,擴增財務赤字)。
中國大陸除了必須在短期內扮演這全球資本運作中的龐大消費需求與低廉商品供應者外,更關鍵的是,還必須在較長久的過渡階段中持續而有效地扮演這角色,讓這些先進國能重整資本,再重新出發。
這就有如1970年代中期開始至1990年代初,約有十餘年時間裡,美國經濟一路走下坡時,日本就可接棒(歐洲當時也尚可),以其雄厚的生產力(如大量出口汽車到美國市場)與消費力(大肆購買美國房地產,包括精神指標的紐約市洛克斐勒中心)來支撐全球資本運作的活絡週轉。
但,若以此全球資本主義接棒者的結構角色,來期待中國大陸,從各方面來看,不啻為緣木求魚。嚴格的說,中國大陸要維持一個中期平穩發展的經濟,恐怕也是危機重重。簡單的說,中國大陸今日的經濟發展,乃是一開始就被吸納於全球資本主義內運作,今日龐大的資本積累都是依附於全球市場的貿易,因此今日全球資本主義的危機,也必然反映在中國大陸的經濟上。
至於說,中國大陸的內需市場是否能在對外貿易大幅縮減時,獨立帶動自身經濟發展,答案是幾乎不太可能。原因是:這幾年來,大陸民眾的消費實際上遠低於其資本積累、經濟成長,因為隨著中共政府不斷大幅縮減社會福利與社會安全網,一般民眾的儲存比例就持續高於其消費。
以此來看,兩岸經濟的未來,相比兩岸政治關係,恐怕只會更險惡。(社會評論者)

(回目錄)
迷走地圖:糧食安全刻不容緩

■向紅岩據聯合國農糧組織(FAO)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010至2020年農業預測分析,未來10年國際主要農產品價格雖低於2007至2008年之高峰期,但仍將高於過去10年平均價格。FAO並警告,低收入糧食進口國是糧價上漲第一線受害者,而食品價格指數不斷攀高代表全球各國面臨「糧食危機」,並可能連帶引起嚴重通膨。
面對糧價上漲壓力,近來部分糧食出口國已採取禁止出口或其他價格措施以為因應,如俄羅斯禁止小麥出口、印度延長小扁豆和食用油的出口禁令、阿根廷限制小麥出口量、玻利維亞禁止玉米及高粱出口等。
穀類價格上漲,各國紛紛採取緊急應變措施,日本及韓國亦均明訂提升糧食自給率之目標及期程,顯見國家糧食安全已成為全球最關注也最重要之課題。我國稻米自給率雖可維持9成以上,惟稻米以外之穀類如小麥、飼料玉米及大豆等,卻因自給率偏低,以致綜合糧食自給率僅達3成,政府雖已明定稻米安全存量標準,惟對於稻米以外之穀類自給率及糧食安全性問題,迄今仍缺乏具體達成目標及儲備機制。
烏拉圭回合談判後,WTO各會員國都極重視綠色補貼的使用,使綠色補貼呈現多樣性的特點。以歐盟而言,其共同農業政策給農民的補貼便佔了農民年總收入的50%,項目集中在綠色補貼範圍內的基礎設施、農業環境保護、市場營銷和貧瘠低產地區的農業發展。日本亦在1997年完成農內境業支持(AMS)削減的同時,將綠色補貼的金額提高20.3%到190.8億美元,其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補貼所佔比例,更由1980年的29%提高到49%,1993到2002年實施的「第四個土地改良長期計畫」投資總規模更達到2,950億美元。反觀我國在綠色補貼經費方面,預算卻多集中在老農津貼、休耕給付和災害補助的支出,對於「農業生產結構調整性投資補貼」與「環境計畫下的支付」項目缺乏關注。
面對氣候變遷造成之缺糧危機,政府對於如何因應糧食安全問題,確實達成調整農糧產業結構、減少水稻種植面積以穩定稻米價格等目的,不僅欠缺相關控管機制及配套措施,亦未訂定休耕之最適比率,致使農民紛紛將農地由生產稻作轉為休耕,迄2010年休耕面積已逐年增加至耕地面積的13.45%,轉作面積卻逐年降低。每年休耕給付高達百億元,造成沉重負擔。況且長期休耕後,農業生產設施與灌溉溝渠乏人維護,同時稻米周邊相關之代耕、代割與育苗業者亦經營困難,更造成農民及其第二代不再有復耕意願,影響農地生產功能。國際穀類價格高漲已為長期趨勢,若不審慎因應,未來勢將為此付出更高的代價。(自由撰稿人)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30@【立報─言論廣場】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2-21』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