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2-04-16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志工招募】志願服務教育訓練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4-16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4-16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雞肋不是一天造成

總統馬英九出訪非洲友邦,被在野黨立委批評為「雞肋外交」,馬英九本人及國民黨皆重砲回擊,認為雞肋之說將友邦形容成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已傷害了友邦。固然在野立委辯稱雞肋是指馬的出訪行程而非友邦,不過雞肋說也強調台灣應加強與歐、美、日等「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外交,確實隱含了將非洲友邦視為可有可無的意思。

然而,這種觀點不僅是在野黨立委獨有,國內的媒體及社會對非洲的所知有限,或者根本非常陌生,於是外交變成純粹是內政的延伸,所有報導都扣緊著國內議題,例如:馬英九在布吉納法索感嘆台灣電價太便宜,恰好扣連上國內討論油電雙漲的議題,才成為行程的焦點之一。除此之外,就是許許多多的花絮新聞,亦即民進黨立委蔡煌瑯所說的:「不是小昆凌、非洲劉嘉玲、甘比亞吳宗憲,就是慢跑、伏地挺身、扛米袋、玩溜溜球」。相信這也是多人對馬英九訪非行程的印象,因為不報導花絮,不知道要怎麼報導與內政無關的消息,即使今天朝野對換,這種無關痛癢的雞肋外交印象,可能也不會改變。

不過無論國民黨或民進黨執政,對友邦的外交皆被對方視為肥美的雞腿,而絕非無味的雞肋。從李登輝時代資助台灣在西非最重要的盟友,即惡名昭彰的賴比瑞亞泰勒政權,使其多次在聯合國發言支持台灣恢復聯合國會籍;到陳水扁時期對拉丁美洲的「宏誼專案」,都是灑大錢的金錢外交代表作。即使馬英九自稱灑錢的額度已有撙節,但仍不脫耶誕老人四處送禮物、開支票的角色。台灣分明蕞爾小國,在外交上卻始終抱持著大國、甚至帝國的心態,花錢買友誼,而且主體永遠是政府,完全沒有民間參與外交的想像。

外交援助工作應該成為民主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政府高層的禁臠。其實為了避免國際援助工作成為外交的黑盒子,也為了避免干涉他國內政的嫌疑,援外工作的決策者和執行者理應有所區隔,即使是政府出資、發動,最好也要交由非政府組織(NGOs)或半官方團體來執行。因為就民主的真義而言,任何制度面的改革,都不及鼓勵民眾的普遍參與和投入,所以與其看朝野相爭叫陣,不如將援外的雞腿交由更多NGOs來執行,一則如上述落實民主文化;一則也讓民間更加熟悉友邦的現況和需要,才不會每次元首出訪,社會上都只能討論一些無關緊要的花絮,畢竟雞肋不是一天造成的。

(回目錄)




左右看:誰能照顧小農

左看:小才能幫小

上週食品大廠南僑集團透過旗下各個生產事業部,系統化地採購嘉義在地的柿子、茶葉、黑木耳、竹炭、虱目魚等產品,重新加工並應用於集團餐廳、各式加工品當中,此舉獲得輿論讚賞。除此之外,台灣的統一、永豐餘等大型有機通路也都採購在地產品,但他們的採購,是否真的讓在地小農的收入、生活有顯著性的改變?

事實上,上述大型食品加工廠、有機通路的共通特性就是「巨大」,大量的採購、大量的行銷,才能換取足夠的利潤回收。然而,台灣農民平均耕地面積只有0.7公頃,故大廠的訂單遠非台灣個別小農所能負擔。縱使許多小農結合成生產班、嘗試接大單,但也因所有農民生產相同的產品,故在禿鷹盤商的周旋下,農民彼此削價競爭、關係破裂。

最終,上述食品加工廠、有機通路的訂單都流往大型的農企業,而在地小農只能成為農場工人、或者繼續忍受盤商剝削。

或許有人會說:大型營利企業以利潤為目的,照顧小農並非其本業。我們承認這是事實,但這何嘗不是另個啟發:當你我這些每天最多只吃五蔬果的小型消費者,恰好可透過合作式的公益平台,來向小農以合理價格購買;像是主婦聯盟、光原社會企業、部落e購等平台,都已在證明:大幫不了小,唯有小才能幫小!
潘欣榮/公共化協會成員

右看:大企業當仁不讓

當寶萊納、點水樓、潮江燕等高檔餐飲店,遇上嘉義番路鄉的柿子,會是什麼風景?去年台灣南僑集團會長陳飛龍看到嘉義因柿子盛產所辦的柿子節活動,當下就想到與其消極的收購盛產水果,不如直接採購當地各種特色農產品及食材,並應用於集團內的食品及餐飲。直到上週,該企業集團旗下的各生產事業部,以系統化的分工生產,讓柿子、茶葉、山葵、黑木耳、竹炭、龍眼乾、梅子、虱目魚等多元化的產品,應用於高中低的不同價位加工品。

於是,從高檔餐廳講究的新鮮、有機、口感,到庶民生活所常見麵條、麵包,都因為企業的巧思,而在提高農產品附加價值的同時,又能提昇企業照顧鄉土的社會形象,實乃雙贏的產銷平台策略。

表面上,這過程只不過是企業找尋到新藍海,但更深刻的分析,卻會發現南僑的另一個側面,代表著企業對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深刻體認,亦即任何企業無法自外於社會,是故在不虧損的基礎上,開始投入到企業社會責任與在地關懷的領域。也唯有真誠的關心,才能回頭教育員工、甚至消費者該企業的價值。

面對「與其給他釣竿,不如改變他的釣魚環境」的新思維,若有更多台灣企業能創造性地加工在地農漁產,這將比慈善購買更有價值。
吳恆祐/社會評論人

(回目錄)



看守台灣:別坐令終身學習沒體系效能

■劉炯錫
報載新任教育部長蔣偉寧過去曾有成功推動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整合橋梁管理系統,並將終身學習列為優先要推動的8件事之一,令人期待。聯合國將1996年定為終身學習年,10年後,本校第三屆校友柴松林教授以「內在的財富,最好的投資」呼籲政府實踐終身學習體系。但眼見歐、美、日及鄰近的韓國都已成了終身學習大國,我國仍原地踏步,甚至在國民黨重新執政的4年還倒退,希望藉由新部長的理想性、改革性及整合能力,為我國建立可長可久的終身學習體系,有效提升我國內在財富。

聯合國終身學習體系打破工業革命後的「學齡時期」與「工作時期」界限,因應新時代,提出學習如何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裨益於人群的生活之四原則。柴教授指出「教育是被動的、有階段的;學習是主動的,是跨越時空的。」但我國升學主義盛行多年,很多成人在學校畢業後即不願再學習,又逼迫孩子填鴨式學習、「不要輸在起跑點」。原本應是快樂主動學習的學齡時期,變成被動的壓抑式教育。建構式數學教育推動者黃武雄教授為了打破升學主義,在1994年發起教育改革,並在1998年推動成立文山社區大學,希望以民間為主體來推動終身學習,一方面強調促成學習者主動學習,同時達到解放知識、建構公民社會的多層意義,頗吻合聯合國終身學習體系的概念;二方面也期待成人不再強迫孩子們學習,緩解科舉制度與升學主義的跨世代惡性循環。

社區大學雖已普及各縣市而讓我國在終身學習不至於缺席,但教育部社教司未能負起整合該司內空中大學與樂齡學習、高教司與技職司的進修教育、勞委會職業教育、內政部老人教育及其他部會學習資源,不召開終身學習委員會,也不建構終身學習體系,其經費又是其他各司處零頭小數,十多年下來,成人參與終身學習課程的比例推估不到一成。這實在難與超過30%的韓國相比,該國在2000年才以學分銀行概念整合終身學習體系。事實上,教育部在2004年起整合社區總體營造與終身學習資源而推動社區學習體系,2005年開始的實驗計畫,3年後就因政黨輪替而停擺。

本人主持台東縣社區學習體系的建構計畫,調查顯示,只要排除經費、交通等障礙,台東縣有約80%成人願意參加各種有意義的課程學習,顯示我國終身學習已不再是成人學習意願低落的問題,而是卡在政府還沒有規劃學習體系的問題。想想留在鄉村的老、中、青都願意學習,這對人口嚴重外流的鄉村會是甚麼效果?而我國若能進入學習型社會,對國家社會的長遠發展又有什麼好處?
(台東大學理工學院院長)

(回目錄)
哈巴狗電台:自信(上)

■陳真
一個人,如果為了自己身上某種無關痛癢的尺寸大小顏色光澤,或甚至只是為了一條必須用高倍顯微鏡才看得見的皺紋而感到苦惱時,那麼,與其說他的苦惱或缺乏自信來自這些尺寸顏色,倒不如說他其實根本沒有自信可言。

有位智者喜歡穿破衣上街,以示清高不凡。蘇格拉底對他說,「透過你身上衣服的破洞,我可以窺見你的虛榮。」一個東西,如果你真的無視於它的存在,那麼,不管你是站在它的正面或反面,你都沒感覺。就比方說我從不為自己的一頭灰白亂髮及破舊衣褲感到羞於見人,當然也不覺得它有何高人一等之處。

英國人很重視穿著端莊適宜,很多餐廳是我就算有錢也進不去的,光是穿著就不合格了,甚至就連在自己的學校宿舍裏走動,穿拖鞋似乎都會影響市容或驚嚇他人,很不得體。特別是劍橋,權貴子弟多,穿著更講究。當年維根斯坦在這樣一種衣冠楚楚的環境下不但不打領帶,而且穿得像個修水管工人;遇到下雨天,就直接穿雨鞋出門。維根斯坦的我行我素,在學生裡頭引來許多粉絲爭相效法。但維根斯坦說,他一眼就能看清誰是穿真的、誰是穿假的;有些人之所以不打領帶或穿著邋遢,只是故意如此,故示與眾不同,故示這個故示那個。

有個坐擁豪宅的朋友說,她小孩念的小學是雙語學校,很貴。她批評說,在那學校,就連小朋友自己帶去學校吃便當用的湯匙很多是外國進口,小朋友之間會互相競爭。她說,有一天她小孩不悅地告訴她說同學們使用的是德國湯匙。我很驚訝,怎麼連湯匙也會有人注意是從哪進口?更何況是小學生。

她說,因為她家小孩就是使用德國湯匙,所以一眼就看出來。我聽了真是心生「佩服」,原來社會已經進步到這種地步我都不知道。但我也很納悶,什麼是德國湯匙?湯匙就湯匙,誰會注意它從哪進口?這有何重要性?再說,我在英國住了十年,自認還頗了解歐洲,實在不知道原來連湯匙也有品牌,竟然也能如此競爭,以示身價不凡。

別人小孩不便批評,所以我只約略問了一句:妳覺得讓小孩去在乎這樣一些無聊事,對小孩是一件好事嗎?她沒回答。在我看來,一個東西,例如一根湯匙,當它的確不值得關注時,那它就是不值得關注;不管是重視它或故意去蔑視它,都很無聊。至於自信,當然不會建立在這些東西上。
(醫師)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30@【立報─言論廣場】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4-16』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