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2-06-07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化妝品真相大公開社群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6-07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6-07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拒菸反毒的三角習題

教育部將6月訂為「反毒宣導月」,總統、教育部長、影視明星頻頻現身活動現場。董氏基金會也配合5月31日的「世界無菸日」,以「拒菸反毒」之名,擴大宣導。菸品與毒品並舉,同時列入禁忌。6月5日的「世界環境日」,董氏更與主婦聯盟舉辦記者會,將菸蒂定義為「劇毒垃圾」,宣示「一根菸蒂,就代表一個消失的現行犯」。

如是宣導模式,基本上就是把癮君子(不管是毒癮或菸癮)定性,一方面以引發其自身的「罪惡感」來驅迫戒除;另一方面也透過菸、毒的連結,製造社會的「嫌惡感」,迫使菸品和毒品的使用者無地容身,從而壓抑其吸食的機會和空間。

然則,如此以「菸、毒犯」來定義上癮者是否有助於「拒菸反毒」的成效,恐怕還有待商議。其實,所謂「癮」,在英文是addiction 或dependence,即「耽溺」或「依賴」之意。而當今關於毒物癖或上癮的研究,除了對於「吸食者」和「吸食物」的探討之外,都不會忽略「社會文化」的環節。因為,一個人會陷入「耽溺」和「依賴」的情境,除了吸食者本身的意志和心理狀態以及吸食品本身成分的特殊性之外,「社會文化」往往也是決定性的因素,三者環環相扣。因此,若是要有效治療或戒除,就必須認真面對這個「三角習題」,才能確切掌握症狀找到療癒方案。

可惜,官方以及承攬最多政府相關採購服務案的董氏,每年花費大筆預算投入宣導,卻往往只看到毒品、菸品以及被簡單視為罪犯的吸食者,而沒有真正深入探討「社會文化」的環節。「三角習題」未解,戒除成效自然有限。我們的青少年為何如此鬱悶?為何那麼多人陷入耽溺、依賴的情境,喪失了自制的自由?馬英九自承,他在19年前擔任法務部長時即積極推動法務部、教育部、衛生署聯手反毒,詎料迄今並未改善,彷彿一場沒完沒了的戰爭。而根據教育部統計,藥物濫用人數的校安通報,2008年是815人,2011年已增為1,810人。短短3年之間如此大幅增長,可見主事者失能無功,董氏多年來以罪犯污名對待上癮者的宣導方案,也未能奏效。

事實上,嚴苛查禁和嚴刑峻罰往往反而助長黑幫對毒品流通的掌控,孳生隱匿化的盤剝食利集團。美國1920年代的禁酒令就是鮮活的歷史證據。目前歐洲許多國家已經在討論大麻除罪化的議題,乃因為考量歐洲社會文化,大麻常被視為節慶助興之物,吸食者眾,成癮者少。電腦遊戲上癮者可能致命,購物狂可能帶來家庭悲劇,因吸食大麻而喪命者卻幾乎聞所未聞。台灣的拒菸反毒要見成效,恐怕對於吸食者、吸食品以及社會文化之間的三角習題,還要再做功課!

(回目錄)




左右看:溝通理性與台灣政治

左看:失去公共話語能力的馬總統

美僑商會前日發表「2012台灣白皮書」指出,總統馬英九執政團隊的政策足以提升台灣經濟競爭力。白皮書建議,馬總統不僅必須成為三軍統帥,更應成為「溝通統帥」。

馬英九政府缺乏溝通能力,不是新聞,但令人疑惑的是,怎麼執政邁向第5年,馬英九總統還是不明白溝通的硬道理?在總統制與兩黨制的國家,選票的相對多數甚至決定一切政治位置的分佈,總統透過傳播媒體達成直接訴諸公眾的傳媒公共話語,會比多黨制與議會制、以及具有社會統合主義傳統的國家,要重要上千萬倍。這主要因為總統制的國家通常是中央制非聯邦制,權力更大幅度集中在總統之手。溝通話語之所以重要,在於做為提供民眾參考性的認知框架,建構起行動者對利益的理解,以及在制度的框架內指導其行動,「說不清楚」的總統,直接增加政策的不透明性與可預測性,使人難以捉摸,從而失去了各方信任,成為各項爭議的來源而非最後一槌定音者。

美國小羅斯福總統深諳此道,利用爐邊談話安定經濟大恐慌中失規範的民心,阿輝伯與阿扁亦深知箇中訣竅。現階段馬英九總統本人是不貪腐,似也不擅權謀算計,政治尚稱清明,但為人指責傲慢之處也往往在此,欠缺溝通誠意與意願的總統,將是改革最大的絆腳石。
倪世傑/研究生

右看:尚須培養溝通能力的李部長

內政部長李鴻源日前在「全國氣候變遷會議」當面向環保團體抱怨:「你們都很關心環境,但油電雙漲議題,為什麼沒有人站出來講話?我很失望。」主婦聯盟董事長陳曼麗隨即表示,政府油電雙漲政策一路都是以閉門造車的方式進行研擬,完全未找民間環團參與討論,擬出來的漲價方案令人失望,環保團體為何要站出來為政策背書?內政部長李鴻源6日鬆口,決策過程中讓民間聲音進來,這可以討論。

不是說洋人和尚比較會唸經,但這確實就是美僑商會指出馬英九政府溝通能力亟待加強的主因。政策溝通的意義在民主國家,一言以蔽之,就是治理。在當前公民社會力量茁壯、國際政經力量與國家內政不斷往返的全球在地化世界中,各關係利害人的利益與目標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共識的建立,需要對話。

哈柏瑪斯在論及「溝通理性」時講得相當清楚,目的理性與價值理性都是「獨白式」的,只有在溝通行動中,人才能互為主體地在溝通情境中論辯、妥協與達成共識。獨白式的統治,其成本特別高昂,尤其在反對者眾的情況下。但當朝政府官員不是倨傲自負,就是不識執政之道。李部長如有心達成政策目標,還需時時創造與民間社團協力的機會,國家力量的伸展取決於公民社會力量的拓展,實為善治之道。
林水秀/社會觀察人士

(回目錄)



讀者投書:大學學費調漲政策的謊言與危機

■董泓志
油電雙漲帶動物價,大學學費也正偷偷調漲。今年4月初宣布大學學費凍漲「一學期」後,教育部私下組成專案小組,並委託國教院研擬「在哪些條件(或架構)下,由學校自主調整學雜費」及「學雜費調整之校內程序」。這並非想在物價飛漲時刻思索如何減輕人民負擔,而是商議「何時漲」、「怎麼漲」才能規避民怨。當前的學費政策正朝向「謊言」與「危機」發展,實為高教一大警訊。

調漲學費的最大謊言,無異於「取之於學生,用之於學生」,將教(辦)學品質與學費掛勾。蔣部長4月25日在立法院報告,學雜費應「取之於學生,用之於學生」、「確保學生所繳交的學雜費,確實用於教學品質的提升及改善」。然而,如何衡量教學品質?國際上常用的指標是「每生單位培育成本」。或許沒人相信,目前大學「每生單位成本」只統計到民國97年,至於近來的資料為何?教育部說「會再公布」。

就以近16年來公立大學「每生單位成本」來看,83學年度為18萬6,031元,到了97年度則減為18萬1,732元。換言之,自83年迄今,教育部先試辦國立大學「校務基金制度(85年)」,開放各校自籌經費,接著又通過「彈性調整學雜費方案(88年)」,逐年調漲大學學費,結果「每生單位成本」反而減少4千多元!所謂「取之學生,用之學生」、「提升教育品質」的謊言不攻自破。

此外,高教發展的一大危機,在於未來調漲機制將下放各校。4月25日由蔣偉寧部長所主持的「常態性大專學雜費調整方案專案小組第一次會議」中決議:「未來若學雜費調整機制明確且完備,學校符合得以調整學雜費的條件,經與學生充分溝通,達成共識的情況下,學雜費可考慮採核備制。」未來各大學想調漲學費,只要跟學生「充分溝通」再向教育部「核備」就可過關,不再需要教育部核准。因此,明年2月底公布新修正的《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收取辦法》,鬆綁層層限制,讓大學直接奉行市場基本教義,才是「常態性大專學雜費調整方案」的最終目標。

當前調漲學費的政策充斥著謊言與危機。教育部應將學費政策放在「如何調降」、「如何與各部會協調提高整體教育預算」,而非花費大筆研究經費卻換來與數年前一樣「要漲學費」的結論。反漲學費運動正在全球展開,韓國學生要求「半價學費」,馬來西亞學生訴求「免除學貸」,加拿大學費調漲75%引起國際關注,教育部應該設法避免同樣現象上演,而非趕搭漲學費的列車,用謊言將台灣高教帶向危機。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生)

(回目錄)
瞭望台:誰統治台灣?

■曾健民
幾個月來,在台灣政治舞台上演的羊牛、油電雙漲和證所稅的攻防戰,看似熱鬧,實則只有少數利益集團及其政治代表和政府之間的討價還價。這個涉及到國民健康,更關係到將來國民荷包大縮水的大問題,雖然有所謂民意或輿論的聲音出現,但由於人民沒有展現集體的抗爭力量,結果全體國民的權益任由少數人擺布。整個過程國民完全被排除在外,顯示了「非民主」的特徵。

油電雙漲屬於經濟部國營事業的職權範圍,只此一家,要漲就漲;雖然大家喊痛,但政府毫不動搖,結果大家還是逆來順受。其實,大幅油電雙漲的背後,有政府向全民間接抽稅的財政意圖。

在證所稅的攻防戰中,金融資本及其政治代表跳上台面赤裸裸地為保衛暴利而戰,再加上媒體的大力配合,從行政院、立法院到總統府,不但棄甲曳兵,更主動配合演出,完全屈服在金融資本的意志之下。現在看來,證所稅必將名存實亡,留下一個「量能課稅,社會公義」的諷刺虛名。將來從股市大戶所抽得的稅金,恐怕不會超過油電雙漲向全民所抽得的總額。

在油電雙漲和證所稅的攻防中,尖銳地暴露了台灣的社會和國家的本質和真面貌。首先,台灣是什麼社會的問題:現在為止,大家都沉緬於台灣意識、身分意識以及各種各樣的權利意識之爭當中,很少注意到諸意識背後的真實的社會生產關係的問題。這些意識之爭,正遮蔽了我們認識台灣社會本質的能力,也模糊了我們正視是誰統治台灣的問題。

數月來的政治經濟攻防中,讓我們看到了台灣社會的性質基本上是資本主義社會,主要是資本統治著台灣。如果以資本主義發展階段來分,台灣金融資本已超越了產業資本成為占主要地位的資本。這與台灣受到80年代以來的新自由主義浪潮的影響有關,而且,從陳水扁貪腐案中,也可看到金融資本如何在台灣意識的煙幕中,嚴重侵蝕國家機器。

由此,也暴露出台灣的「國家」性質,基本上它早已是「資本主義國家」;這個「國家」從李登輝時期逐漸轉化成比較純粹的資本主義國家,但至今仍帶著濃厚的非資本主義性格(由於歷史和兩岸關係),這又從這次金融資本赤裸裸的跳上國家舞台就可以看出。

馬克思說:「國家內部的一切鬥爭……不過是一些虛幻的形式,在這形式下進行著各個不同階級間的真正鬥爭。」
(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30@【立報─言論廣場】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6-07』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