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2-06-08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用「愛」點亮「礙」的成長能量~「十方」需要您伸出愛的雙手,扶持慢飛天使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6-08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6-08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證所稅的政治高度

證所稅命運多舛,早在意料之中。但人們對於這場稅改所涉及的深刻意涵,卻罕有觸及。或許,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剛拋出的「富人版所得稅」可以當作一個引子。

郭台銘的概念很簡單,政府先鎖定全國前3百名富人,然後再依照排名級距劃分稅率,最後以180億作為「富人版所得稅」的年課徵總額。

不諱言,相較於其他只會透過媒體抗拒稅改的富人,郭台銘站上第一線,主動呼籲前3百大富人多繳稅,確實有他的「高度」。

可曾聽過富人抱怨蔬菜水果等物價上漲,而讓他們無法維持原有的生活品質?當然不會,富人就算實際支出增加,但該有的生活品質與排場,還是一樣不少。

若然,則郭台銘比起那些眼光短淺、守財奴式的富人,可說高下立判。郭台銘應該很清楚,如果把富人比喻成牛,則牛就算被多拔了幾根毛,還是牛。換言之,無論是證所稅或富人所得稅,政府再怎麼課,富人圈的成員其實還是同一批面孔,從來沒有人會因為繳稅而「由富轉貧」。

郭版富人稅的白話意涵其實是:牛可以被多拔幾根毛,但養牛的牧場要繼續存在。

這也是為什麼,郭版的富人稅並非是讓政府白吃的午餐,他希望前3百大富人支援政府稅收後,政府能趕緊「拚經濟」,讓這場「公平正義」活動劃下句點。

言下之意,郭版富人稅並非把繳稅當成應盡義務,而是一樁談判交易;他們希望剛浮上來的公平正義價值沒入水面,繼續回復到拚經濟的軌道,讓政府為他們的意識型態服務。

郭董隱隱然把富人稅當成長線投資,只有他才看到,證所稅爭議的背後不是課不課、課多少的問題,問題癥結在於,究竟證所稅會不會成為「公平正義」改革的第一槍?若然,則主動出擊,讓政府重新為財富創造的目標而運轉,難道不是更有遠見?

郭董不是只會看數據經營的董座,他的宏觀眼界,讓他具備了政治經濟學、社會學的敏感度。無怪乎,郭董的言論高度不但超出一般富豪,也勝於那些虛名學者與技術官僚。

證所稅絕不是金額與稅率的討價還價,也不是挑黃道吉日的時機問題,而是攸關國家究竟往哪個階級利益傾斜,這才是真正廣泛而根本的社會利益總分配,才是兵家必爭之地。

(回目錄)




左右看:全球資本主義是否陷入危機

左看:政治覺醒尚未到來

資本主義就從來不僅僅是經濟制度,而同時也是一個特定的社會關係。經濟的剝削,正百分之百反映在社會剝削關係上。

所以,資本主義因為內在的經濟矛盾(生產力越高則平均利潤率就越低,因為在越高級生產力社會裡,勞動者勞動力參與比例就越低,資本家就越來越難以在這過程中進行經濟剝削),其所導致的經濟危機當然也就帶來社會關係的危機(失業者越來越多、家庭安定與社會控制越來越鬆動)。

縱雖如此,但我們絕不應僅以經濟角度來分析資本主義危機,而應在經濟分析的既定基礎上,針對主觀面的民眾政治認識來反思:什麼時候上百萬、上千萬的勞動者一起拒絕再複製、再生產這勞資關係,那才會帶來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的最後危機!

經濟制度歸根到底是人的行為所具體實踐出來的,這實踐行為多年來縱有多少次危機、多少次慘烈資本帝國主義的戰爭,但若非勞動者自己覺醒,那今日以及往後必定持續出現的各種危機,也不過是帳面上虧空數字,而非自動崩潰的必然結局。

以此來看,我們可以痛苦而有條件地承認,全球資本主義的崩潰危機還早得很。
許若仁/社會評論者

右看:轉機的時刻

自2008年的全球金融風暴後,全球經濟會於可預見的未來再次淪於第二次衰退嗎?目前許多跡象看來是如此,例如,歐豬5國總債務高達8兆美元,12倍於4年前金融風暴中雷曼兄弟資產總規模!

即使如此,我們分析全球經濟必須在最廣闊意義下的總體經濟結構下來觀察。以此來看,今日歐盟地區所反映的資本主義危機,其實正可以當年經濟學者熊彼得所謂的「創造性的破壞」角度來分析。

也就是說,歐盟若要成為扎實有力的整合經濟體,就必須面對現實淘汰這些不適國家,重新組合後反而更有條件成為有競爭力經濟體。另一方面,即使歐元因為這次歐豬5國的破壞而貶值不振,這卻同時是人民幣取而代之成為國際強勢貨幣良機,讓中國大陸經濟能以更雄厚的國際購買力來推動其經濟轉型。換言之,失之東隅,失之桑榆,就是這道理。

總結的說,只要在這關鍵時刻全球各國能相互合作度過階段性破壞與考驗,則全球市場經濟體質就會更雄厚,而作為全球三大引擎之一的中國大陸更有可能藉此良機而脫胎換骨。危機就是轉機,誠哉斯言。
陳安君/大學教師

(回目錄)



咄咄集:私校政策迷航

■吳忠泰
自從馬總統宣示要在民國103年實施12年國教以來,社會越來越感覺這是一場資源重新分配的大賭博。近3個月以來,立法院及輿論也對「錢進私校、不給規範」批評愈來愈激烈,然而教育部對於「私校公共化」仍停留在理念層次,令人好奇。為何對私校的政策竟可以失衡到常人難以理解,為何12年國教非要這樣做不可?

教育部近年來幾乎是一面倒的掩護私校,且不分品質良窳,既否認退場也不提專案查察,整個教育部是結構性的對私校管理鬆綁、放水。首先是無條件、不排富全額補助學費,光以103年為準,較83年以前對私校學費補助多出198億,另增加對公校補助48億學費,教育經費受到嚴重排擠。12年國教變成發錢活動。而且認證高中質優質化更是先設定80%目標,評鑑時放水,某立委主張要「評鑑到過關為止」最為傳神,幾乎校校有獎,通通補助,私校學生比例不降反增,增加公帑支出。在此同時教育部罔顧學費補助將使私立高中職定位改變,變成半公營半民營的機構,又不參考公股持股的概念,不願仿國外例子,修私校法調整董事會結構,讓私校只繼續凸顯自主性,忽略公共性。

近年來教育部高層官員退休後轉任私校主管有如過江之鯽,幾乎遍及教育部重要職務,除了有利益迴避的疑慮外,外界又有雙薪、充當門神等批判。在德國,對此都有減發月退休金的明確規範,我國至今不肯修法。地方教育局處首長看中央官員如此,也有樣學樣,以中部地區風氣最盛,中市教育局長、副局長退休後都轉任私立高中校長。而知名公立高中校長在盛年之際,被挖角到私校,形成假退休、真轉任,教育部也毫無修法減發退休金的打算,尤其在私立高中職全額接受政府補助學費以後,性質已形同半公營半民營,竟還讓遊走其間的人領全額退休金,教育部如何對得起人民。

如果教育部力挺私校經營的同時,能同時要求私校對教師的勞動條件給予應有照顧,則至少是一個相對平衡的施政,然而教育部近日函釋,竟以教師法立法前82年的舊函釋來放任私校,愛怎麼給薪就怎麼給薪,一切和教育部無關。事實上教育部核定私校高額招生:高中部47人一班,高職類科50人一班,長期以來已成為私校工作者沉重的負荷,人人疲倦撐持。私校教師不僅是年金孤兒,更是生育給付的棄兒(勞保有生育給付,公教人員有生育補助),教育部力挺私校,但平衡作為在哪裡?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秘書長)

(回目錄)
貓眼的世界:數字說了什麼?

■黃懷軒
這世上除了不會思考、沒有靈魂的機械之外,我實在想不到還有什麼東西是依照「數據」運作的。若要說有哪一種生物總要依據數據行事,那他不是自以為是某種機器,就是極度缺乏自信,所以才會想要跟著一堆僅供參考的數據動作。

從小我們就脫離不了數字,成績不是分成ABCD,而是0到100,數字背後代表的是101個等級。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每年一到暑假,各級學校到處掛滿了紅布條或閃亮亮的跑馬燈,「狂賀」本校有幾多人上某某高中或是錄取某某大學,當然會被刊出來的這些某某高中、大學,自然必是社會公認的明星學校。而如何可以稱為「明星學校」呢?上有名高中大學人數多的、出達官顯貴多的是也。選學校唸書的依據是數據,而不是興趣。人數形成一種數據,跟著數據走準沒錯。

出了社會,各種「數據」更是多到爆炸,簡直到了要把人逼瘋的地步。新聞報章雜誌一堆數據、一堆排名,大到國家競爭力、國民幸福指數,小到罩杯尺寸裙襬長短都可以排名計較一下。比人氣比財產,沒有什麼不能比。政府施政更是數據來數據去,唯「民意」是從,動不動就搬一堆數據要嘛合理化自己的意見,要嘛攻擊對手,看似民主自由,其實茫茫然不知何去何從。官員們躲在一堆數據背後看社會、做決策,數字會說話,數據代表一切。治國彷彿是一種數學習題,簡化為數字遊戲,加減乘除算算選票,跟著民調走準沒錯。

數據其實就是一種量化,財產身家這種金錢的標準一翻兩瞪眼,倒也沒啥好計較的,厲害的是我們連美感、爽度、幸福感這種抽象的東西都有辦法量化。量化的過程必須先建立標準,既是標準就是排除不同,美感、爽度、幸福感本來就是人人不同,這種東西看一堆數字到底有啥屁用?這樣的量化標準到底是哪來的?前幾天收到一份公部門工程查核的文件,裡面竟然有個項目是「美觀」,上面寫著75分,看到的瞬間差點氣到吐血。30分、90分其實都沒差,生氣的不是分數高低,而是數字背後所代表的一種思維模式。

台灣人數學出名的好,但只是那種算術能力的好,而且不愧是科技大島,我們看人好像電影《駭客任務》一樣,看到的不是人而是一堆數字拼湊出來的東西,看你的穿著打扮,聽你說話談吐,馬上彈出一堆數字讀出你是某種等級,應該如何對待你。生命、美感、幸福沒有什麼不能被數字化,接收到數據訊息就有特定的反應模式。台灣人若不是自以為是某種機器,就是極度缺乏自信。
(展示設計師)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30@【立報─言論廣場】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6-08』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