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6-14─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6-14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6-14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人際關係商品化 |
全球最大社群網站「臉書」5月於那斯達克掛牌上市之後,原以為會在華爾街刮起一陣網路新貴旋風,詎料後市不如預期,6月以來跌幅逾30%。根據路透與市調公司易普索(Ipsos)合作調查的結果,80%的人從來不因為臉書廣告而消費相關產品或服務,許多使用者花在臉書的時間也隨新鮮感消退而減少。「新世代網路基金會」執行長卡普蘭(Daniel Kaplan)甚至預言,臉書很可能在10年之內就會消失,即使不消失也將被迫改頭換面。 臉書的成功在於它全面改變了人們溝通的習性和模式,再加上智慧手機的廣泛使用,臉書打破熟識、不熟識的界限,打破公私畛域,甚至也解除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過去許多不相關的人透過錯綜的網絡連結,從此共同生活在一個從不打烊、從不間斷的虛擬空間。臉書在短短幾年之間吸引9億用戶,正因為它完全免費的公共化特質,讓許多人願意撤除其身分、階級的藩籬,共同居住在自由、平等的虛擬王國。 臉書創辦人祖克柏也很清楚這個社群網站的真正價值之所在。在臉書申請上市的同時,這位臉書王國的國王曾經向他的9億「子民」發表一封公開信:「臉書最初的成立目的,並非要創辦一家公司,而是為了完成一個社會使命:解放這個世界,讓世界更加開放,連繫更為緊密。」祖克柏在信中還誓言要讓世界上所有人保持連結,為所有人提供發聲管道,「幫助他們在未來改變社會」。 然則,臉書的上市,在無形中改變了它的使命。一旦進入金融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臉書所開展出來的人際連結瞬間轉換成營利的籌碼。過去,我們以為人際關係、情感的表達、經驗的交換、快樂的分享、感傷的撫慰……可以不被商業邏輯所操控,不會落入市場交易的法則。如今,這一切都已在臉書掛牌的那一剎那,轉變為商品。而且,回顧起來,臉書原初的設計,似乎就是準備把它賣掉的!因為,標準化、規格化都是進入大市場的必要條件,而臉書所設計的回應,就只有按或不按「讚」(like)的選擇,人的關係,也只有朋友或點頭之交……如此將人的情緒好惡、人的關係親疏規格化、簡易化,在限制其多樣性的同時,其實是方便了「商品」的交易和流通。 臉書的每一個使用者從此都被視為「潛在的消費者」,都是網路廣告計價的基本單位;或者,就是從人際礦場被挖掘出來的「原料」,隨時為市場的下一步交易做準備。臉書讓每一個使用者自願交出人際關係,自甘透明化,同時為臉書王國巨大而不透明的利潤做出貢獻! |
(回目錄) |
左右看:澳對中作戰方案曝光 |
左看:戰爭邊緣正在推進
《澳洲人報》5日揭露該報資深記者、編輯大衛‧尤倫所著《王國與礦場:中國與澳洲,恐懼與貪婪》的部分內容,引起輿論關注。書中提及,在2009年澳洲國防白皮書的秘密章節裡,具體規劃聯合美國向中國開戰的方案。內容是假想海軍在南海協助美國與中國作戰,中國因面臨海上運輸的封鎖,為求報復,將摧毀澳洲的美軍基地、炸毀港口與進行網路戰。據此,澳洲軍方主張擴充軍備,以求在2030年達到可應付此一局勢的充分準備。 雖說美國今年才宣稱重返亞洲,其實已鋪陳許久,澳洲對華作戰方案即是一例。陸克文作為知中派,在2008年任澳洲總理時為緩和中美緊張,以「亞太共同體」為之解套。即便陸克文也支持2009年國防白皮書,但亞太共同體的主張始終未受美國支持。 有意思的是,根據尤倫描述,澳洲情報單位並不認為中國是擴張主義者,無需為此大幅添購軍火備戰。只是眾人也應知曉,真正的擴張主義者、危害區域和平的,正是聯合日、印、澳成為反中陣營的美國。藉由聯合個別與少數國家牽制中國,不時暗示「中國崛起」造成的區域緊張,並藉此重新佈署軍備以應與中國對峙所需。這些舉動,已將太平洋國家往戰爭邊緣持續推進。 澳洲報紙日前爆料,在2009年國防白皮書裡,曾有對華作戰方案的秘密段落。這方案假想澳洲海軍聯合美軍封鎖中國海上運輸通道,反遭報復,導致國內軍事基地與港口等地被襲擊。為因應可能的報復行動,澳洲軍方主張增加軍備,並力求在2030年前完成。 這是中國帶給週邊國家的共同挑戰。改革開放後,中國被納入全球化生產體系,透過廉價生產力為跨國企業服務,換得今日經濟、金融與軍事力量的大幅增長,在歐美普遍陷入經濟危機時,成為全球仰望的救星。但這13億人口的新興大國會不會挾其豐沛的資源與影響力,成為週邊國家共同的和平威脅? 威脅感已然形成,週邊國家為求自保,紛紛拉攏美國作為靠山。韓、日、菲都有美軍基地,就連澳洲也允美軍進駐。新加坡對於美國重返亞洲亦表歡迎。本與中國關係密切的緬甸、柬埔寨,近來也重新與美國建立互動關係。美國更以確保南海運輸不受阻礙為自身要務,必要時將對中國進行海上圍堵,實施經濟封鎖,這正是澳洲對華作戰方案的背景所在。吾人無需責難澳洲仇華美國反中,要緊的是,對峙的亞太局勢已如此糾結,重新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國,這回該如何扮演好和平使者的角色? |
(回目錄) |
瞭望台:誰在「去台灣化」? |
■曾健民 從1994年李登輝政權欽點主張「同心圓」歷史論的杜正勝領軍,把台灣史從中國史分割出來,在中小學只教鄉土史和台灣史、少教中國史以來;經陳水扁政權,更進一步深化台灣史課本的「去中國化」;相對於政權的兩國論,教育部課本也教學生台灣歷史的兩國論。風吹草偃,學界文化界也莫不致力於發揚「去中國化」的台灣史。20年來,「去中國化」的台灣史已成了霸權論述,從政權、政黨、教育到文學、電影,早已成了統治性意識形態。馬英九從大選到執政,對於這種歷史話語霸權,也只敢「拿香跟拜」,那有膽「去台灣化」? 所謂馬要將高中歷史「去台灣化」,究其實,只不過是教育部要統一教科書有關兩岸用語。教育部表示,如涉及國家主權或國際關係,分別以「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稱之;若有關社會、經濟、文化等議題,則用「台灣」、「大陸」、「中國大陸」、「中共」表述。這只不過回歸到憲法的原則,突出了馬政府的「中華民國論」而已,但卻牴觸了掌握歷史話語霸權者一向以「中國」、「台灣」凸顯一邊一國論的用語。其實,馬政府一點也沒有(也沒有膽識)碰觸到「去中國化」台灣史論的文本。把它上綱為「去台灣化」,似乎太抬舉了馬政府。 其實,20年來包括教科書在內的台灣史霸權論述,在「去中國化」的一面,還有重要一面,就是「日治」(日殖)歷史的肯定論、現代化論;它基本上以啞啞學著日本帝國殖民主義的話語,充當台灣人民的話語,這才真是「去台灣化」! 看看前輩作家,台灣史家楊雲萍,在戰後陳儀還未到台灣的1945年10月22日,在民報社論〈提議編纂台灣史〉上怎麼說的:「龔定庵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墮人之枋敗人之綱紀,必先去其史。絕人之材凐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日本帝國主義的五十年間台灣統治,可以說是這些話的最好『樣本』。……要掃蕩日本帝國主義的『湮滅歷史的政策』,要接收我們光榮的歷史……就是把日人所湮滅的使它甦生,日人隱藏的使它重見天日。」 台灣史問題重點不在如何稱呼兩岸的用語,核心問題在以「去中國化」、「日殖肯定論」再加上美國的「台灣地位未定論」為文本的台灣史論述──一個與楊雲萍背道而馳的台灣史。 |
(回目錄) |
蠹魚的下崗日記:批判與連帶 |
■邱士杰 其實「平反」是多數台灣民眾最無法做好心理準備的狀況。因為長期反共反華的台灣實際上只允許(而多數人也願意)「以最大的惡意來揣度」大陸的一切事態,而此類「最大的惡意」又總是以大陸的舉措能否「合於我意」──往往以普世價值包裝的「我意」──做為衡量的基礎。雖然大陸官方任何超乎預期的作為必然能夠衝擊這一系列的「惡意揣度」(比方官方「真的平反」了六四),但更深刻的「惡意揣度」也必然將這一系列超乎預期的作為重新導入「不合我意」的軌道上。 甚至,即便清楚地認識到所謂「普世價值」之虛妄,乃至重新認識「六四」此類歷史事變背後的性質(比方從社會主義的角度解釋運動,或從「社會的自我保護」解釋運動的成因,從而不隨「自由民主人權」的解釋起舞或被綁架),這類解釋也可能因為台灣人的心理狀態而被重新置放在「不合我意」的脈絡中,形成不可化解或無限遞迴的「惡意揣度」。 「惡意揣度」的存在其實正是兩岸特殊歷史關係的反映。如此苛刻地要求「彼岸」(而不是菲律賓或其他)必須這樣或那樣,恰恰是此種關係的體現。因此,即便台灣「左翼」能在口頭上明白拒斥普世價值派的自由主義解釋,即便從批判出發的歷史解釋應當在「左翼」內部完全沒有禁區,「左翼」都必須先使自身的解釋更加歷史化──即呼應兩岸之間特殊的歷史關係與社會主義實踐的歷史──才能讓自己明確地同必然拒斥這段歷史的自由主義解釋相決裂。 歷史上的社會主義實踐進入建國階段後,一度經歷無數挫折卻能繼續得到擁護。因此有歷史感的批判不但必先指向自身,並能使自身同歷史上的挫折與成就聯繫起來。假使「左翼」內部的批判性歷史解釋能夠輕易地推銷給左翼之外的群眾,便須加倍警惕這種解釋是否正在為自由主義解釋助攻。倘是,受害的必然是左翼本身與人民。 對於當前台灣「左翼」而言,新自由主義與「去社會主義」的現實趨勢或可作為對立面而為兩岸左翼──從批判出發──創造連帶的條件。但只有完全喚醒自身的歷史感並正視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為兩岸所留下的正負面「遺產」,批判才能真正取得可持續的基礎,連帶也才真正可能。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