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6-19─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6-19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6-19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美牛立法事件凸顯民主制度問題 |
總統馬英九費盡心力推動的美牛修法案,在民進黨佔領議事台強烈阻擾下,完全無法進行討論議決。對抗5天之後,立法院宣佈休會。這個會期只完成15個法案,是17年來最低紀錄。許多法案,包括各界矚目的證所稅,全部沒有機會討論。 證所稅的立法,是馬英九連任後的主要施政大案,也是眾多受薪階級普遍的期待。證所稅的開徵蘊含政府財務的健全化,社會貧富差距可以縮小,教育、衛生、社會福利可以增加投入,政府舉債可以緩和等等重要效果。結果,為了一個美牛法案,擱置了這些重要的改革,我們感到失望,甚至憤怒。 對於迷戀於西方主流民主制度者,對此結果雖然不滿意,但是只在技術上編派哪個政黨需要為此結果負責。我們無意於評論哪個政黨需要負更大的責任。因為,在我們看來,兩大黨都有不同的責任,都沒有全域的、負責任的態度。對於這個結果,倒有兩個地方值得分析、評論。 首先是馬英九認為,美牛不准進口,就無法與美國洽談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FTA)。沒有FTA,台灣的長期經濟競爭力就會萎縮。因為美國把這兩件事情綁在一起,美國這次總算赤裸裸展現帝國主義的嘴臉。馬英九認為,台灣太小,無法抗拒美國的壓力。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政治判斷,值得深入討論。可惜立法院以及主流輿論都無人加以探索,普遍默認馬英九的說辭。按此邏輯,今後美國大可採用這個模式予取予求。要之,馬英九以及台灣政府不能不經過戰鬥就投降。美牛事件,我們看到台灣統治階級的懦弱無能。 另外,瘦肉精會不會危害人體健康的問題,應該有科學依據可資參考。但是,在兩黨的攻防戰中,科學依據幾乎沒有功能。反對者只要問:「政府能保證吃了瘦肉精不會有問題?」就使科學依據的參考作用破了功。這種以少數可能的例外來否定整體,不僅有違科學精神,甚至是犯了邏輯推理的謬誤。但是,這類的論述卻還能夠激起一些人的恐懼,而產生非理性的反應。我們認為,這是目前西方主流民主制度的漏洞。在選民至上的政治活動,「理盲濫情」常會主導政策的討論與決定,結果往往做出不符合多數人民利益的決策。1930年代,希特勒與墨索里尼都是靠著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把他們送上領導台。可見,缺乏科學理性的素養,民主體制可能是災難的開始。 五四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兩者缺一不可。台灣的政治,形式民主已經成型,但是科學成分還有待加強。美牛事件正凸顯這個形式民主的缺陷。 |
(回目錄) |
左右看:誰怕「大學自主」? |
左看:小人儒滿校園
大學者,移植自中古歐洲,乃名義共主的國王授予自治憲章(Charter),獨立於封建制度之外,類如人身自由的手工匠組成基爾特(guild),這也是師父帶徒弟,群聚為自主的學術領地,所以,大學不是順著小學、中學的次序而來,本質迴異,講究獨立自主,儘管可收國家撥款,但是象徵國家權力的軍警一概不允入內,所以南韓的大學生遭通緝者數以千計,當局無以捉拏,盡見大學精神之所在。 台灣的大學有異這普世傳統,從來就有軍訓教官駐校,直至解除戒解26年後的今天,仍不見校園撤軍,所以教育部煞有介事推出大學自主治理方案,以為新猷,殊不知大學不待贅言自主,而自主、治理連綴更屬贅詞的贅詞,統治者無知若此,而在軍人長相左右下的教授學生竟群起反對大學自主,豈僅無知無識,根本是無骨頭。 大學與自由、自主、自治融為一體,即是對人類創造性寄以最大的信託,台灣的大學回歸自主,當是歡迎之不暇,又何以退避三舍呢?反映渠等完全沒自信,藉口企業入侵啦!學店化啦!怎麼抹煞讀冊人的存在和作用呢?未戰先敗,果見小人儒滿校園。 此間大學從早年窄門的菁英教育變為低門檻,甚至無門無牆的普及教育,已非教育部所能高度管理和財務補貼,所以鼓勵公立大學自籌校務基金在前,近又推動設置自主治理委員會做為校務最高決策機關。二者貫串一條思路,那就是出錢非僅捐獻,還可出聲決策,也就是教育部退位,財主進場,明眼人當可預見到,這是一種中間站,倘成效良好,進一步法人化,讓大學浮沈在社會獎懲的波濤中。 內定為試辦點的成大因而屢起師生抗議,唯恐放掉國家的輸血管,變為「私立」成大,從而祭起反私有化的大旗。 顯然,這是既得利益者在負隅頑抗,簡直要把大學復辟為太學。照他們這麼呼天搶地,豈不所有私立大學該死,甚至早就死定了;公不公平是一回事,重點在國家財政撐不住了,況且國家強撐這麼多年,大學辦得還不如香港多多,何不引進市場機制,讓做為產品的學生與校友自評,讓做為用戶的企業與社會大眾外評,這樣的大學產業化有何不對?不利?目下任憑官僚假手學閥評鑑證明是死路一條。再說,教授組成產業工會,承認自己是受雇者,怎可阻止出資人產業化呢?莫鬧人格分裂喔! |
(回目錄) |
辣俱成灰眼屎乾:面對自由貿易協定葫蘆裡賣的毒藥 |
■陳虹穎 在國際經貿邏輯裡,小國除了抓緊機會攀權附勢以外,哪有什麼耍脾氣拒絕大國「優惠」的條件?這麼一來,所謂的「自由貿易協定」真的自由嗎?推銷特定物品自由的過程裡,到底什麼樣的權力關係暗著架刀霸凌? 隨著美牛案連日僵局而產生的「急迫性」,讓關鍵從民生健康問題漸次釐清,焦點移轉到國際貿易問題。週日晚間府院黨夜會的三點結論,雖然企圖為保優美之姿暫時退讓,為下一次國內戰場再衝刺再做準備,但看來,戰場十足搞錯方向了。 我舉個例,說明為什麼這戰場的刀口不應對內,而該向外。歐盟先前要求非洲、加勒比海與太平洋地區國家(African, Caribbean and Pacific group Countries,以下簡稱ACP)在2014年1月1日前簽署經濟合作協定(EPA),否則歐盟將撤銷他們的優先市場開放措施。 本月12日,在非洲南部辛巴威,ACP會員國理事會會長Alva Baptiste代表ACP國家,發表了一個有骨氣的聲明。他說:「這是場權力根本不對等的不公平協議──巨人在對小矮人開條件。歐盟不應逼迫我們的會員國,在不當壓力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他這樣的聲明看似強硬,但未砍貿易外交活路,且還保留小國群的尊嚴。他說:「我們永遠期待持續的理性溝通、協調,與歐盟協商仍會繼續,直到真正達成協議,可是除非歐盟真的開始關切處理我們的擔慮,不然我們不該被強迫簽署協定。」 換句話說,仔細搞清楚「自由貿易協定」對雙邊究竟互惠了什麼,永遠比順應接受霸王硬上弓的「外交禮儀」來得有正當性。Baptiste說:「這些多邊協商回合的總體目標應該是發展與強化區域整合,我們需要將各種國家位置裡的權力不對等關係與發展利益都全盤納入考量,一種以友善發展(development-friendly)為出發點、有完善配套的互惠協定。」 所謂發展與民主不需要是絕對的對立關係。至少就ACP腳步穩當的外交聲明中,這些飽經列強剝削過的最低度發展國家(Least Developing Countrie, LDCs),看來都比台灣還清楚自己需要什麼。 |
(回目錄) |
迷走地圖:CAC,美牛進口爭端外一章 |
■向紅岩 胡發言人言下之意,食品安全是政治問題,不可避免地與商業、貿易、國際關係連繫在一起。如果依在野黨權宜採取的緩兵之計,將美牛檢驗把關的工作全壓在CAC的報告結果上,確實是未必可靠。 CAC成立宗旨為「促進食品標準和規範的建立,幫助各國協調關係,推動國際貿易」。該委員會雖同時背負加強食品安全與推動貿易兩項組織任務,然從實際運作的結果來看,其對貿易問題的關切卻幾乎總是凌駕於對食品安全的把關。此與該委員會組成代表的背景有關,20世紀初90年代早期參加食品安全規範會議的近2千6百人中,25%來自工業界,只有1%來自公眾利益團體,其餘是政府官員。當時美國代表49%出自工業界,而這種比例上的巨大懸殊迄今仍在繼續。 CAC聲稱其安全標準具有科學基礎,若如是,CAC應要求成員國將其標準視為法律保護而非貿易障礙,然而,CAC在協調成員國之間不同的食品安全法規時,卻僅能就低標準施壓,希望「成員國應當保證任何衛生和檢疫措施只應用於保護人類、動物或植物的生命和健康的必要範圍,是建立在科學原理基礎上,並且有足夠的科學依據支持」。事實上,關於安全的科學證據很難取得,且科學研究成果都需要重新解讀,故CAC的標準也為貿易摩擦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各國仍可基於各自利益引用不同的科學依據。 依照資本主義市場運作的邏輯,各業生產目標無非是希望透過降低成本、消除不利的法規貿易障礙使利潤最大化,食品供應業者也不例外,我們當然不會天真的相信,若不是迫於公眾抗議,政府與食品供應業者會主動將消費者利益置於最高價值。作為消費者,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政府站在維護國民健康的立場,制定比Codex檢驗結果更為嚴格的肉品進口規範標準,真正負起保護公眾利益為食品安全把關的責任,而非像隻唯老美口令是從的政治哈巴狗,企圖在國會代議政治制度中,以大黨多數暴力表決,模糊焦點,綁架民意、罔顧人民對食品健康安全最基本的生存要求。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