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2-08-14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徵 課輔人員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8-14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8-14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東亞爭議複雜而嚴重

釣魚台與東亞海權爭議越演越烈,日韓間的獨島(日本稱為竹島)最近也引起世界媒體的注目。首先是南韓總統李明博親自登陸獨島,引起日本高分貝抗議,並召回日本駐韓大使。接著倫敦奧運南韓足球隊爭奪銅牌獲勝,敗戰的日本已經很不好受;勝出的南韓球隊一名球員持著「獨島屬於韓國」標語繞場一周,立刻吸引了世界媒體注意。如果再加上去年俄國總理親臨日俄之間爭議的日本北方四島,則東亞海域北自日俄之間,南到南海的南沙群島都充滿爭議。東亞海域已經成為世界衝突的新焦點,會不會持續加溫導致武裝衝突、甚至大型戰爭,已經沒有人敢否定。

東亞的領土主權之爭,二戰後從來沒有停止過。多數的爭議,其實是過去帝國主義侵略殖民亞洲所遺留下來的歷史舊賬;其中不乏帝國主義在被迫放棄殖民地時有意製造的矛盾,以便帝國主義還可以繼續施展影響作用。雖然如此,但是半個多世紀以來,東亞的領土主權爭議從來沒有如今天這麼廣泛而複雜。即使過去曾經為了領土的劃分爭議而發生戰爭(例如1962年的中印之戰),其對世界和平的威脅也沒有今日的嚴重。

造成今日對世界和平重大威脅的主要因素來自美國的「重返亞洲」。如果沒有美國的因素,亞洲國際間的領土糾紛充其量只是局部的摩擦,不足以構成對世界和平的威脅。美國介入東亞,例如不斷教唆菲律賓、越南等國占領南海島嶼;在中日釣魚台爭議中明確站在日本一邊(例如宣稱《美日安保條約》及於釣魚台)。美國這樣的介入,不僅會牽連出中、美兩大國之間的對抗;更由於美國的主動挑釁,使得東亞和平有如行走於鋼索上。

此外,日本戰後並未如德國那樣深刻反省過去納粹的過錯,並力圖根除法西斯的復活。相反地,日本戰後的統治階級依然延續過去軍國主義的理念。於是,當日本在1960年代經濟全面復興後,就再度走上對外擴充的道路,有如19世紀下半葉日本明治維新後的道路。當年日本對外擴充的第一步就是併吞琉球王國。1970年代日本再度佔領琉球。歷史的發展竟是如此相似!追尋過去的足跡,日本在併吞琉球王國之後,接著就是釣魚台列嶼,在甲午戰爭之前,日本內閣已經作出占領釣魚台的秘密決定。

唯一的差別在於1970年代霸占釣魚台的做法招致海內外華人學生轟轟烈烈的保釣運動,再加上中國經濟的崛起,使得40多年來日本佔領釣魚台的企圖無法順利完成。從這個分析來看,保釣運動實具有遏制日本軍國主義的擴張與美國帝國主義重返亞洲的作用。

(回目錄)




左右看:戰略大僵局的東亞海疆爭端


左右看:戰略大僵局的東亞海疆爭端





謀求多邊組織的一籃子方案

本於「現實占有,十訴九勝」的叢林法則,李明博率先登上主權未定的獨/竹島,較諸俄國總理上(7)月底視察實際統治的南千島群島(日本稱北方四島),刺激日本的民族情緒尤甚,可以說,在目下西太平洋一連串的島嶼爭占中,聲索各國無不放大音量,乃至作勢比劃,日本算是落居下風的受害國,而落在日本下風的還有一個墊底國,那就是咱台灣,唯一取媚強占國如恐不及,氣勢卑弱,迥異眾鄰。

不能不問:是什麼異形哽住我們的喉頭,只能像小媳婦一樣囁嚅「東海和平倡議」云云而無人聞問?是什麼枷鎖緊緊綑綁我們的海軍還不入日本領海即已「越界」而論處?癥結無他,就是以中國大陸唯一假想敵,且已假想成狂,生怕得罪菲律賓,從而見棄影武者美國,所以不敢調海軍鎮防太平島,更怕《美日安保條約》的周邊有事方針不下延至台灣,所以釣魚台歸屬也就不多嘴了。

似此國格,窩囊極了!倘還明恥知羞,真應利用下月在海參威舉行的亞太經合會,提出「東亞海域和平倡議」,謀求多邊組織的一籃子解決方案,庶可挽回一城。

趙萬來/大學教授




兩大之間還有很多迴旋空間

上周五下午,南韓總統首度登上其主張的獨島,亦即「進出」日本宣稱所有的竹島,旋即召回駐韓大使,兩國關係降至冰點,卻是東亞大陸棚自南而北頻生一系列海島爭奪戰的臨界熱點。

我台灣一方面在東海跟日本有釣魚台列嶼/尖閣群島的正面對峙,另一方面在南中國海據有東沙之太平島而旁觀北京與菲律賓、越南分別在黃岩島/斯卡伯勒礁、三沙市/東海比苗頭。如今目睹韓、日原欲締結的「軍事情報保護協定」遭到擱置之後,又有如此攤牌之舉,最直覺的反應是,所謂的「第一島鏈」連不起,美國重建防中聯盟的意圖不能一帆風順,更深層反映了,東亞諸國的利害關係錯綜複雜,殊非山姆大叔的指揮棒所能整齊劃一,有如冷戰時期。譬如菲律賓,叫陣之聲最大,但中國以檢疫手段阻滯香蕉、木瓜、芒果等等從菲律賓輸入,或是停止發團赴菲旅遊,都讓艾奎諾三世露出色厲而內荏的原形,畢竟中國的籌碼多多。

這就表明,「中美選邊」根本不是亞太國家的真困境,兩大之間還有很多迴旋空間,大可以本國利益為第一考慮,從而避免為人作火牛的宿命。

甘向西/政治評論家

(回目錄)



迷走地圖:以私有化、財團化改革官僚化的迷思②

主張「私有化」的經濟學者認為,市場經濟具有自我管理機制,建立開放競爭的環境,可使資源做最有效利用,亦能激勵個人努力。追求最大利潤是企業提升效率的動機,私有財產制則是企業願意參與市場競爭的基礎,至於市場運作所產生之不利中下階層與弱勢族群的後果應以福利措施解決。

但市場具有自我管理機制的說法,其實不符經濟制度發展歷史,更嚴重脫離現實。人類社會迄今更沒有一個經濟管理模式是採取完全的市場經濟,市場競爭狀態的維持往往仰賴國家力量介入。

回顧「私有化」政策提出的國際背景,亦可看出政策決行的動機與方式與其所標榜之經濟理性邏輯無直接關聯。1980年代後在英國保守黨佘契爾首相持續執政下,「私有化」政策實踐規模之所以日益擴大,係因保守黨當時面臨嚴重的財政赤字,必須設法削減支出。保守黨認為「私有化」所要負擔的政治成本較小,又可藉此獲得其他政治利益,包括解散公營事業工會,削弱工黨在基層的支持力量。故在執行過程中,佘契爾的做法以出售資產、移轉所有權為主,光是1980至1991這10年間,英國就有逾半數的公部門生產與服務移轉私人所有,總計出售公產所得之國庫收入達450億英鎊。

此外,包括前蘇聯在內的社會主義集團,由黨機器主導的集團式經濟發展在經過40多年後困境浮現,計劃經濟制度開始大幅修正,因急於抓住西方工業強國和經濟組織所丟拋的經援浮木,始讓快速、大規模的市場開放和國營事業私有化的「震盪治療」(shock therapy)變成挽救中歐、東歐及俄羅斯經濟的唯一藥方。再加上西方工業強國透過世界銀行、世界貨幣基金等國際金融、經援組織,要求受援國家接受經濟自由化、進口開放、國營事業私有化等結構調整計畫,方形成私有化政策風靡全球的印象。

然而,國家財產變成私有,非單純商業買賣行為或契約所有權人的更換,其負面影響在於讓擁有政治或經濟權力的階級或資本家從中汲取利益,並對不同團體或階級產生差異性的財富重分配效果。

國營事業與私人企業最大的不同在於,國營事業除須兼顧追求利潤外,還須執行公共利益政策,範圍包括依法將事業收入繳庫,進行福利回饋之重分配,維持公共財的公有權並受全民監督公共資源分配的合理性與公平性,避免被少數私人大企業持有後形成價格壟斷又無權監督的問題,以及承擔引導國家產業結構轉型先期投資建設的任務與經費。故在衡量國營事業經營績效與價值時,應有別於企業慣用的分析工具,方能予以合理評估。(自由撰稿人)



(回目錄)
心跳的聲音:往德意志的道路上,北行

17世紀以來,「義大利之旅」經常是德意志人的首選,文豪如歌德、如赫塞,都留下了足跡與筆跡。時至今日,南歐各國也依然北客如織。不過,另外一種身體的移動,則是反其道北上的。

根據德國聯邦勞動局的文件,今年來德的南歐四國(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希臘)勞工,較前一年增加近2萬8千人,增幅為6.5%。各家媒體與網路言談紛紛應時發聲,成峰成嶺的觀看解讀起來。有肯定德國對外來人才具高度吸引力,有憂心歐元區危機沉疴愈深,有疑慮德國失業自身難保,也有點明此類經濟移民,古既有之,於新自由主義工資差距條件下,更為自明。文件中又提到,自去年5月1日,東歐8國(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立陶宛)也列入自由遷移就業範圍以來,移入勞工增加9萬4千人,增幅為36%。兩項殊途同歸的數字加總得出增加12萬2千人,增幅為18%,但相較之下,全德勞動雇用僅增52萬5千人,增幅1.6%。

南歐人北去客工,非一朝一夕,甚且造就今日德國。1964年9月葡萄牙人羅德里格斯抵達科隆,獲得盛大歡迎與一部摩托車(作為贈與第1百萬位「客工」的禮物)。前後4百萬的移工,多數返國,也有留下形成移民族裔,最多要數土耳其。之外,義大利裔近75萬人與希臘裔37萬多人,也是處處可見義式冰淇淋與希臘披塔及眾多地中海文化滋養的來源。雖說由於歐盟新會員國自由遷移加上南歐危機,使德國有15年來最高的移入人數,但歸化與移民整合一直未能大步開展,若是如左派以多元文化移民國家期許,德國仍有一段長路要走。

回到勞動,依5月統計,雖仍有285萬人失業,但已是歷史新低,失業率6.7%更是兩德統一以來未有之局面。見證於南國勞工北上之外,也有識者指出,德國經濟成長,內部因素之外,大有借歐盟東擴之勢,與南歐消費之愛,而能扶搖直上。說來,此與彼,消與長,盡皆交錯,同市場浮沉貨幣高低,化為複雜體系。

自歐債危機以來,歐元區,甚至歐盟,經常面臨各種擔憂或唱衰。純市場數字議論容易忽視的是,歐洲一家的觀念,不僅存在於新自由主義市場藍圖,也存在於反新自由主義的法國社會學家布爾狄厄這樣的人身上。那是啟蒙與人權的歐洲,也是文明的歐洲。

(德國馬堡菲利浦大學社會學博士)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南方】當總統毀憲亂政,這是我們能做的小事...(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南方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8-14』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