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2-08-20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102年第一學期獎助學金募款活動開始囉~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8-20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8-20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調漲菸捐,應符合民主原則

衛生署表示規劃調漲菸品健康福利捐(菸捐),由現行每包加徵20元,提高至加徵40元,最快今年底實施;菸商同時也表示會調漲菸價,每包菸將調漲25元。反菸團體經常以量化的數據,說明菸價和吸菸率之間的關係,證明「以價制量真的有效」。

但是好的量化研究除了提出數據之外,更應該解釋變數背後的社會脈絡,畢竟真實的社會並非概念中的市場模型,「以價制量」的經濟學原理在不同的國家可能會造成不同的效果,而發生關鍵作用的因素,往往是在自變項與應變項之外。例如:有實證研究指出,菸價調漲,可以減少合法菸品的銷售量,並且在國民所得較低的國家更為顯著,其間造成差異的關鍵,可能不是國民所得的高低,而是走私菸品的氾濫與否。從世界各國的實際經驗來看,菸價與走私菸品之間也確實呈現正比,是不可忽略的社會因素。

此外,「以價制量」是具有階級歧視性質的政策手段,應謹慎使用。台灣將近4百萬的吸菸人口中,有8成以上都是基層的藍領勞工,由於可以替代的嗜好品較少,藍領勞工對於菸品的「需求彈性」亦較小。換言之,「以價制量」的政策對藍領勞工的吸菸率影響不大,懲罰的性質反而較多;反之,有錢的人對菸品的「需求彈性」較大,菸價漲時可以輕易的換成其他嗜好品代替。

總之「以價制量」不該被當成萬靈丹,只要政府缺錢、健保虧損,就向吸菸者開刀,而且可能造成走私猖獗、懲罰窮人的副作用。況且,衛生署要調漲菸捐竟然完全沒有徵詢過吸菸者的意見,例如有吸菸者依法成立的社團法人,就應該被列為徵詢的對象,否則衛生署只是片面的聽取反菸團體的意見,嚴重違背民主強調利害關係人審議的原則。

事實上,有關菸捐調整的問題,像是董氏基金會這類反菸團體其實應該利迴避。因為菸捐有3%用於菸害防制,而董氏基金會投標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有關菸害防制的標案,得標率幾乎100%!以國健局2010年至2011年6月有關菸害防制的標案為例,董氏就囊括約2千萬元,還不包括其他專案補助。衛生署與其片面徵詢菸捐的得利者,再高舉「以價制量」的大旗對吸菸者開刀,不如回歸民主審議原則,問問吸菸者的意見。

(回目錄)




左右看:鬆綁國有土地

左看:父子騎驢

此次財政部長提出雙北市5百坪以下的土地解禁釋出,此案一出,財團系統分成上中下三路相挺。上路由財政部談國家財政困窘、藉賣地來開拓新財源是勢在必行,並宣稱將創造1.1萬個就業機會,增加1,677億元稅收。中路由建商發聲,談近兩年因國有地禁釋,造成私有地物稀為貴,而墊高興建成本、最終導致房價高漲,甚至倡議一鼓作氣讓奢侈說退場。下路則由房仲業者痛批政府左打房、右鬆綁。

當整套拳法打完,馬政府又再次演出父子騎驢的尷尬戲碼,之前?要課奢侈稅、禁止土地釋出;現在又?奢侈稅課不到,所以只好重新開放土地釋出,政府不斷在小市民的高房價哀號與土地炒家的磨刀霍霍間擺盪。

矛盾的是,既然奢侈稅等富人稅即將退場,但經濟日報社論等資產階級精英,卻提土地鬆綁的稅賦配套,倡議透過BOT或不增加政府財政負擔的模式,與民間共同開發,政府不僅可收取權利金、租金,更可將原屬免稅的國產,提昇為可稅財產,以帶來土增稅、房稅、營業稅等收益,同時把稅收用於高齡化時代的社區照顧空間改造。

奢侈稅、土增稅皆屬富人稅,為何前者課不到,卻又說只要土地鬆綁,後者就課得到。只要馬政府沒有魄力,貫徹稅賦改革,最終全民的土地必落入私人口袋。
潘欣榮/公共化協會

右看:不僅是釋出

財政部財政健全小組於8月中舉辦分區座談,部長張盛和一方面揭示政府已無藉由降稅來籌措財源的空間。相對的,應該積極思考地政與財政的合一,即活化國有資產,故要求國產局針對雙北5百坪以下的國公有土地,兩年前訂立不得標售的禁令給予鬆綁,以都更、出租或設定地上權等方式利用。

此政策一出,立即引起輿論譁然,甚至有學者專家的質疑,認為圖利財團、炒作房市,殊不知此政策乃一系統化規劃,目的在於公有閒置土地、既有公共建築有嚴重閒置,在少子化、高齡化的今日,倘若未針對這些土地重新作更有效的配置使用,一來無法藉由建築火車頭來刺激百業復甦,更嚴重的是相關社會照顧無以施展。

相對的,倘若將目前政策結合都市計畫,不僅可增加多種稅收,同時,藉由BOT等手段可透過政府投資來取代一次性的售地資金,若再加上賣小留大、以地易屋、長開短用等政策,閒置空間勢必能活化。

最後,我們都承認土地釋出的過程勢必有炒作的契機,但關鍵在於全民監督遊戲規則的訂定、落實,而非鐵板一塊的拒絕任何開發。否則以財政困窘的今日,拒絕土地釋出,只是逼使政府藉由舉債、印鈔票來支應財政缺口,最終通膨的壓力仍得全民承擔。
吳恆祐/社會評論人

(回目錄)



看守台灣:政府的節能減碳政策、作法,奇怪耶(上)

■金心
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等議題發燒。日前,台鐵的便當獲得環保署的碳標籤認證,傳統排骨便當的碳足跡量約為1.3 公斤,便當的外包裝上有「碳足跡」的標示。到底這1.3 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多少?大概上,

1.用電1度,約排放0.61公斤二氧化碳。

2.燃燒1 公升燃料油,約排放2.53公斤二氧化碳;燃燒1公斤燃煤,約排放3.11公斤二氧化碳;燃燒1 度天然氣,約排放1.88公斤二氧化碳。

3.開小汽車(1,200cc~1,800cc)每跑1公里,約排放0.22公斤二氧化碳。

4.吃肉1公斤,約排放13公斤二氧化碳(事實上,也用了很多的糧食、很多的水等各種資源)。

5.吃1個速食漢堡,約排放3.1公斤二氧化碳。

6.1天一餐素食,可減少二氧化碳0.78公斤。

7.1棵樹平均每1年約能吸收11.6公斤二氧化碳,種植1顆樹,經過40年才可為地球減少465公斤的二氧化碳。

8.每人每天要減少2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建議其須:少吹冷氣1小時、少看電視1小時、少搭2層電梯、少用電腦1小時、1餐素食等。

9.若要在碳交易市場買1公斤二氧化碳,或許要花0.5~1元呢!

可見,要小老百姓減少1公斤二氧化碳排放,並不容易耶。

政府上台後推出的鼓勵民眾節電措施來看,台電4年多來因補貼用電折扣少收了3百餘億元,但換來的卻是住宅用電持續成長、平均每戶每月用電僅少5度、享受到折扣好處的比重不到4成。(2012.7.25《自由時報》)

細審近10年來台灣的用電更為成長,於1990年的平均每人的用電量4,421度,2000年為8,300度,2010年為10,313度。依行政院版的能源政策,估計2020年用電需求將比目前增加約40%。雖然在金融海嘯期間,台灣的總溫室氣體排放量略有降低,但去年又回復6%的成長率了。
(看守台灣協會會員)

(回目錄)
哈巴狗電台:這是一個茶杯(上)

■陳真
有一回,指導教授突然對我說:人分兩種,一種戴眼鏡,一種是女人。我一頭霧水,難道沒有戴眼鏡的女人?這分類是何意?然後呢?你到底想說什麼?當然,你要說啥都行,重點是「然後呢」。他舉這例是想說明一種不良分類;你若要這樣分類,我們其實也不知道你想說什麼,除非你給這分類或「集合」(set)一個適當的概念架構。

「這是一個茶杯?」「嗯,我明白。」或者應該說,我姑且假裝明白,可是然後呢?總得有個「然後」吧,要不然我不知道你到底在說什麼。你不可能光是陳述事實卻不提供任何評價。在你選擇「如何呈現」以及「呈現哪些」所謂事實的同時,你的偏見也好、意見也罷,早已滲透其中。維根斯坦說得對:「當人們說這樣那樣時他究竟想說什麼,這事引起我的興趣。」

還記得齊克果說的那位從精神病院逃出來的病患嗎?他怕人家知道他有妄想會抓他回去,於是決定儘量只說出「正確事實」,以免被識破其病情,於是逢人便說:「碰!這是地球。」。這的確是地球,問題是「然後呢」?你告訴我這「事實」究竟想說什麼?我相信這傢伙若再一直「碰!這是地球」下去,很快就會被抓回去住院。

我不可能光是玩集合卻不說明某一集合方式究竟為了什麼或根據什麼而能成立?你不能說我就是喜歡這樣安排集合項目,更不能說這是集合的「正確形式」(所謂「事實」)。集合沒有正確與否的問題,一切集合都能被合法陳述,端看你根據的是一套什麼樣的「文法」。或者說,事實不存在,存在的只是我們根據某種隱而不宣但卻滲透其中的一己之見所加工製造的各種說法。

即便一粒沙也有無數分類方式;透過對現象不同的攫取與排列組合,你就能得到各種不同樣貌,看見不一樣的世界。與其說我懷疑為何桌上這東西是一隻茶杯?倒不如說:當你說這是茶杯時,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集合方式?是什麼樣的語言遊戲或生命形式使得茶杯之所以是茶杯?

從尋找事物本質到從其背景用途尋找意義,大概也就是早、晚期維根斯坦最大的「不同」。而這樣一種「不同」,在學術上自然有其重要性且意趣盎然,但對於這樣一個怪人有此怪問背後的根本困惑而言,這樣一種發問方式的「不同」,其實是很瑣碎的;茶杯之為物,依然始終是個謎。別說一隻茶杯令人困惑,我每天夜裏空思夢想的小書房即便闖進一頭大象,我也沒法對之「存在」說出一個有意義的句子。謎團揮之不去;有時我以為它已煙消雲散,卻又倏忽而至。
(醫師)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南方】當總統毀憲亂政,這是我們能做的小事...(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南方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8-20』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