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9-05─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9-05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9-05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入股案戳破科技產業的形象 |
台灣製造業代工龍頭鴻海有意入股日商夏普,引發各界關切。此案頗為有趣,足以作為許多人對於科技產業誤解的對照組,打破我們對於本地資本家、產業升級的迷思。 如果重新細看整個入股案,在對照以往的產業歷史,我們會發現,台灣的產業儘管有能力接到國外廠商的製造訂單,但是,在國際化的運作經驗其實並不足。 我們對於台灣的產業實力向來有誤解。最典型的誤解是來自於1970年代,台灣在發展加工出口的經濟型態時,眾多中小企業勇於到國外參展、接單的盛況。有人將它冠上「一卡皮箱走天下」(台語),彷彿這是台灣商人具有國際水平的象徵。直到台灣經濟發展的高峰期,各種在地中小企業開始跟國際級大廠接單、打交道的故事,更被譽為「國際化」的典範。 這些都是幻象。台灣廠商如果有豐富的國際運作經驗,那麼,各種語言、翻譯人才將會散佈在各行業,其次,則是要能通曉各種不同國籍的工作文化,也就是商業術語的「企業文化」的人才。 然而,現實的經驗是,台灣長期的國外設廠經驗,幾乎都顯得匆促,甚至有冒進之嫌。最典型的例子,是1990年代,台商大膽前往中國大陸、東南亞,甚至中南美、非洲設廠的「冒險之旅」。檯面上的說法,是這些地方的商機極佳,但是,細看各種勇往直前的成功案例,卻又處處看到準備不足、逞一時熱血的例子。 因為,在正規的商業運作中,這類投資行為,事前需要評估、運作過程需要調整。不論成功或失敗,都會累積出相當的實務經驗,而這些用虧損、挫折所累積出來的商業實戰經驗,都會讓業者的言行顯得不一樣。 然而,台灣的廠商卻顯得反常。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台灣的產業界,幾乎沒有累積出任何關於跨國運作的知識,以及人才。稍有職場經驗的人,幾乎可以感受到,一個身經百戰、歷經許多跨國設廠,甚至併購案的產業界,在談到類似案例時,言談內容、談話方式,不應該如此單薄、片面。 台灣的產業界何以如此怪異?因為,歷來被稱頌的台灣產業界在世界各地的冒險精神,是個被說了一半的故事。台灣有太多的跨國設廠、投資、購併案,並不是出於自身的評估需要,而是被動的配合客戶。早期的紡織、成衣業的外移,是為了配合海外客戶、品牌大廠對於出口配額政策的轉變,製鞋業也有類似的背景。1990年代的資訊業、電子代工業,更是在客戶的要求,甚至以抽單為脅迫的狀況下,而快速的將整個生產線移往中國大陸。 而許多製造代工的本地大廠,更是屢次傳出,客戶以訂單為餌,要求台灣廠商買下破敗的協力廠;美其名是跨國購併,地理範圍遠達芬蘭、瑞典、墨西哥、東歐等地,每一個案例幾乎都是老闆靈機一動之下的決策,其實是代替客戶處理已經爛尾的上下游供應鍊。 既然是出於客戶的要求,至少有一半的行前評估工作都不需要做,而只要專注在執行、技術細節即可。這種情形的具體現象就是,企業界只要一提到相關的案例,決策緣由都是模糊、不清楚,宛如冒出的靈感,以至於遇到突發狀況時,應變能力、應變過程都顯得荒腔走板。 最典型的例子是台商在中國大陸投資失敗的案例。只要稍微有接觸過外商的業界人士,幾乎都曾經見識到歐美日等地的跨國業者,在台灣投資、尋找合作伙伴的「龜毛」程度,然而,當角色互換成為台商成為金主時,所有的動作都顯得急躁、粗枝大葉。我們似乎沒有從實務經驗學到,一個跨國的購併、入股投資案,所應該具備的基本操作。 在這個脈絡下,被媒體盛傳多時的「鴻夏戀」,就顯得頗為突兀。因為,常態之下的入股案,它的基本操作絕非如此。除了台灣在此領域有如一張白紙、完全沒有累積相關經驗,否則,實在難以解釋這種跨國冒險之舉,竟然會出現在號稱具有國際視野的台灣廠商身上。 |
(回目錄) |
左右看:資訊爆炸時代下的媒體壟斷 |
左看:主流媒體無用論與壟斷
從日本大飯核電廠重啟引發的全民抗議、香港七一遊行與至今近10萬人的反洗腦大遊行、香港獨立媒體辦公室遭惡意搗毀,上述新聞在當地主流媒體都難以看見,只能倚賴網路使用者流傳或博得歐美媒體寵幸而得以外傳。台灣政府與各大企業氾濫的廣編特輯與廣告置入性行銷瀰漫,及至近日近萬人向媒體惡狀宣示「你好大,我不怕」的反媒體壟斷大遊行,在在體現:東亞的媒體生態,真的嚴重病了。 只要是攸關人民對於政策的憤怒、不滿,這在電視或新聞媒體上高達80%被辨識、詮釋為暴民。於是導致諸如台灣領導人馬英九君不見反核聲浪,說出「沒有人反核」此類遭到蒙蔽的話。新聞媒體閱聽大眾變成垃圾新聞消費者,但是垃圾新聞之毒害,無色無味也不痛不癢。但正因如此,其假客觀、假中立並且「置入不告訴您」、「扭曲也不理你」的報導方式,對於人體大腦判斷力與其所引發之思維與行為模式之蝕害程度,絕對不亞於垃圾食物。 在換了老闆就換腦袋的媒體生態中,「飯碗大又供應穩」為短中長程目標。媒體自主的精神不在於探求真相、報導真相,而在於媒體自主操弄你我的不自主,為特定既得利益者、特定政策,製造甘願服從的媒體受眾。 在BBS、臉書、Twitter、噗浪與微博各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網絡時代,談媒體之壟斷有無可能?我想仍不容小覷。縱使光纖與無線網絡發展再蓬勃,有好多鎮日汲汲營營於工作裡,無法使用電腦、辦公桌的受眾們,倚靠的是廣播、電視與報紙。因此,縱使社交軟體再發達,亦無法輕易被個人發布的微新聞輕易取代。 不過,社交軟體促成的是成為關鍵的新聞來源。於是我們看見:記者們忙上PTT、臉書,轉貼率、點閱率高者就象徵一條新聞的潛在市場。新聞派線制度與編採流程,大幅限縮小記者的新聞自主,標題殺人導致標題與內文呈現掛羊頭賣狗肉關係,亦早已見怪不怪。所謂新聞自主的職業倫理與媒體責任,要求一般受薪階級小記者扛,並非易事。認知新聞熱潮的潮汐漲退,並習慣於此類流動生態,反倒是生存之道。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此一邏輯應用得最日常生活化的莫過於現今媒體報導所秉持專業倫理的最佳寫照了。人氣高的、或受命應為其「人氣」操盤者,當然就是王,有錢者或有權者是老大的達爾文原理,在媒體界的新聞編採僅有一個翻盤餘地,那就是「人氣」。因此真相是什麼的確不大要緊。反正作為媒體受眾的我們,不是早該習慣這些各說各話的各類新聞娛樂化嗎? |
(回目錄) |
衛報週評:羅姆尼可能入主白宮 |
節譯■葉興台 如果這是你的看法,你可能得坐下來再想一想。因羅姆尼和歐巴馬目前的支持度不分軒輊,羅姆尼的勝選機率越來越高。在11月7日早上,全世界的人有很大的機會在醒來後發現,美國總統已經變成羅姆尼。 這不是從羅姆尼在佛羅里達州正式接受共和黨提名為總統候選人發表演說後所做的判斷。那場演說平淡乏味,就連支持者都說,羅姆尼的演說是經過精心安排的,因此獲得的回應不算熱烈。也不是羅姆尼顯露出先前隱藏的雄辯天分,或突然變成一個親切、且在電視上跟歐巴馬一樣上相的人。相反的,這是對基本政治現實的評估,即羅姆尼的所有缺點可能都不影響大局。 我們可從兩個會讓歐巴馬嚇壞的數字談起。第一個是歐巴馬的民意支持度,目前仍低於50%。過去的歷史顯示,現任總統若在這個階段的民調仍無法突破50%,就很難連任成功。第二個數字是美國的失業率高達8.3%,足以解釋歐巴馬民調沒有起色的原因。自歐巴馬就任總統以來,美國的失業率從未低過8%。在經濟如此低迷的背景下,過去的歷史顯示,現任總統若想連任可說是難上加難,唯一的例外是1936年的羅斯福。 羅姆尼現在的全國性民調可以拉到與歐巴馬平分秋色,實在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因為這是歐巴馬陣營在關鍵州大打電視廣告,進行空中轟炸後的結果。歐巴馬陣營推出的主要是30秒攻擊羅姆尼的廣告,包括描繪他為企業禿鷹,從未說明繳稅真相。歐巴馬陣營如此猛烈的攻擊,結果卻是僵持不下,凸顯歐巴馬選情的危急。 更糟的是,羅姆尼陣營的反擊才要展開。在競選財務的規定下,羅姆尼陣營在8月30日他被共和黨正式提名為總統候選人後,才能開始全面開戰。羅姆尼的募款金額全面超越歐巴馬,光6月和7月就分別進帳逾2億美元,對一個挑戰者而言,這是相當不尋常的。羅姆尼也獲得一連串所謂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Super Pacs)支持,這些機構不屬於官方,能將經費來源保密,也能無限制地斥資大打電視廣告。歐巴馬也有自己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但羅姆尼在數量上取得優勢。 對羅姆尼而言,美國下階段的總統大選將為他帶來更光明的可能性。沒錯,民主黨本週在北卡羅萊納州夏洛特舉行年會時,歐巴馬將成為新聞焦點,但週五最新的就業數據公布時,歐巴馬旋風可能戛然而止。 此外,10月起將舉起3場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這是一個重大的時刻。當然,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可能出現兩種結果。若羅姆尼依舊結結巴巴,註定與總統寶座無緣,他的努力也將付諸東流。但羅姆尼是個有經驗的辯論者,因為他在2008和今年歷經艱苦的共和黨內初選,全身早已傷痕累累。辯論通常會拉抬挑戰者的聲勢,因為辯論讓挑戰者與現任總統處在平起平坐的地位。 是的,羅姆尼在電視鏡頭前表情生硬,不像歐巴馬這麼迷人和放鬆。討喜在美國大選中通常具有左右大局的力量,但今年它的重要性不復以往。共和黨在佛羅里達州坦帕灣舉辦的全代會中,所要凸顯的就是美國經濟需要大修,而羅姆尼就是這個工匠。共和黨在一則競選廣告中指出,羅姆尼在每項交付給他的任務中都很成功,無論是擔任麻州州長或拯救2002年鹽湖城冬季奧運。因此,他在電視鏡頭前不表現感情,或看起來老是一副呆相,那又如何?羅姆尼已經證明他擅於逆轉勝,他太太安在共和黨全代會上說:「這個男人絕對不會失敗!」 簡言之,若有人認為羅姆尼是個笑柄,註定在11月的總統大選中吃敗仗,然後很快被人遺忘,最好再想一想。這場選舉目前呈現拉鋸戰,兩個人都有勝選的機會。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