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9-07─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9-07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9-07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希拉蕊吹皺一池春水 |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訪中,這是她任期將屆的「畢業之旅」,但雙邊益發矛盾的關係,反而一舉暴露。 雖然胡錦濤接見了希拉蕊,表面上維持兩國外交的禮儀規格,但極不尋常的是,人民日報海外版、環球日報的官方媒體,都在希拉蕊訪中之際發表了不友善的警告言論,甚至臨時取消了希拉蕊與下一屆領導人習近平的會面,在在說明了希拉蕊的中國形象。 近程來看,不斷面臨領土與形象雙重爭議的中國,再也無法對希拉蕊的「挑釁」悶不作聲。例如,把南中國海稱為「西菲律賓海」、打破緬甸閉鎖局面、在非洲訪問時批評中國讓當地民主倒退。從北京戰略眼光來看,希拉蕊不是早期的「中國崩潰論」者,而是在承認「中國崛起」之餘,力圖遏制、包圍中國影響力的強硬派。 結構性的影響是,中國自身也對「和平崛起」的國際訴求產生動搖。如果和平崛起的說法無法取信於外,如果和平崛起的主張反而引來美國敵意圍堵,則和平二字無異於委屈不能求全。不只是北京官方如是想,一般民間亦不乏有此感覺者。 更遠的歷史因素是,社會主義中國長期處在一種被包圍的危機氛圍中。1958年中蘇決裂後,中國同時面臨蘇聯與美國的外部敵意,這個局勢直到尼克森訪中建交後才見突破。之後,1989年「蘇東波」,中國再遭遇「和平演變」壓力。這是中國爾後提出和平崛起口號的大背景,但也是對希拉蕊的敵意必須標出容忍底線的原因。 因此,中國官方媒體在表達對希拉蕊的反感之際,用「國家核心利益」不容挑戰取代了和平崛起的主旋律,雖然不代表中美關係走向決裂,但也是重要表態。 這是一個風向球。對北京來說,希拉蕊是待退之人,輕輕舉起棍棒,與其說是針對希拉蕊,倒不如說是給華府打信號,如果未來4年的新人新政還是延續「希拉蕊路線」,則雙方都要有在鋼索上過招的心理準備。 球已經從北京發出去了,11月6日的白宮主人等著接球。目前,民主、共和兩黨選戰優先,但美國戰略利益與中國的國家核心利益如何調和,將是美方的另一道考驗。 |
(回目錄) |
左右看:媒體商品化有錯嗎? |
左看:公民社會不需媒體商品化
將退出台灣媒體市場的香港壹傳媒,反映了私人資本媒體的基本問題。 壹傳媒的主要客戶就是在現實生活中打滾的消費大眾,他們在沉重的生活壓力下,其閱聽需求往往只限於本能式之消費,與階級地位區隔下由忌羨所轉化的看好戲的消費心理。針對其所需,壹傳媒的媒體資訊服務功力,真是令人嘆為觀止:如小市民消費糾紛的訴怨管道、琳瑯滿目的各類消費資訊提供、以及各界名人不堪內幕的勁爆招牌新聞。 壹傳媒既然以如此功力來提供大眾消費的媒體服務,其經營利潤似乎是正當的。但這一切不過是直接本能性質的消費文化操作,僅止於滿足群眾當下被制約的消費慾望而已,而遠遠談不上有助於一個成熟公民社會所需的公民文化之媒體服務。 另一方面,壹傳媒為了爭取最大商品利益,而打破了政黨、財團上層階級的虛偽面貌與人情包袱來暴露獨家內幕,但大眾之所以有這種扒糞揭密的新聞資訊需求,正反映了我們社會的階級地位隔閡與不平等是何其的深重,以至於平民大眾必須以這種消費需求,來自我安慰內心的艷羨與無能悲嘆! 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必須打破這種社會差異化,徹底轉化媒體商品化。 縱橫台灣媒體市場十餘年的壹傳媒將退出台灣平面媒體市場。我們應如何評價,壹傳媒對台灣媒體產業10年來發展的功與過? 許多批評者認為,這類以羶腥、內幕八卦為焦點的新聞報導,完全以利潤掛帥,違背了新聞媒體應肩負傳播文化知識與公益使命的神聖角色。但在商言商,若壹傳媒報刊暢銷,這就代表社會上確有龐大而客觀的消費需求,市場就是民主!大家既然喜歡偷窺名人隱私、喜歡知悉名人假面目之下的真面貌,那壹傳媒販賣大家喜歡的新聞商品又有什麼不對呢? 事實上,壹傳媒正是為了新聞商品之利潤極大化而將偷窺、扒糞新聞操作發揮得淋漓盡致,而帶來難以取代的社會公益效益呢!若非壹週刊,誰會知道林益世私下貪污嘴臉?誰會知道陳致中疑似買春的行徑呢?當壹傳媒向前錢時,它也同時帶來群體消費需求與公共利益知的權利滿足。若要提高文化品味,在這多元市場內,又何必強求壹傳媒來提供呢? 壹傳媒的新聞商品行銷的運作,完美地印證了市場機制的功能:當每個私人資本家追求自己利益極大化的同時,透過市場機制這看不見的手,帶來了社會消費需求滿足與公共利益貢獻。 |
(回目錄) |
咄咄集:拒絕消費是最好的抵制 |
■羅德水 這段期間,台灣內有重大國計民生議題,更有南海與釣魚台主權爭議;國際上,除了4年一次的奧運,還有延燒的歐債危機與敘利亞內戰,竟然全比不上李宗瑞事件,主流媒體自甘為八卦小報,還引以為得計,這究竟是媒體的悲哀?還是台灣人民的悲哀? 無可諱言,李宗瑞其人行徑極其可鄙可恥,但流傳在外的那些不堪的影像,入鏡的女主角除遭下藥者,恐怕不乏一夜情、甚至是主動獻身者,整起事件,確有被害人因此身心俱疲、名譽受損,但說穿了不就是富少、明星、名媛、以及想成為豪宅女主人的年輕女孩,交織而成的台北夜店人生?而其中最為重要的物流、人流平台不正是媒體?此次以正義之姿揭發「變態淫魔」的壹週刊,去年甚至曾經闢專版吹捧李宗瑞為「開朗美男」,而相關女主角不也成為特定節目的通告咖?台灣媒體病兆之深,已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尤有甚者,近來各大報竟變本加厲、動輒以社會新聞為頭版,相較之下,國際新聞篇幅甚小,版面甚遠,內容其實也只是外電編譯,絕少看到以台灣為主體的國際評論;至於頻道多達數10台的有線電視,各家新聞台要不是以各大報的社會新聞為報導主軸,就是穿插博君一笑的網路影片;戲劇台方面,自製節目比例奇低,甚至全天候播放南韓影視節目,樂於充當韓流在台文化殖民的先鋒。 再以多到不可思議的談話性節目為例,顯然提供了以爆料為業的名嘴,以及專事跑趴的假名媛一個絕佳的秀場,然而,多數政論節目已流於藍綠之爭,甚少以階級為觀點去探討國家總體路線問題;至於綜藝型談話節目,則難逃邀請(假)名媛炫富的魔咒,部分節目內容之低俗,蔚為奇觀,質言之,看似擁有多元媒體平台的台灣人,接收的其實是高度一元性的垃圾級資訊。 垃圾節目充斥公共頻道,除了造就特定媒體從業人員獲取巨大財富、賺取鉅額產品代言費外,更嚴重的是,排擠、壓縮了其他公共政策討論的空間,使台灣淪為蒼白淺薄、目光如豆的社會。然而,孰令致之?難道不正因為我們喜歡收看這樣的節目?樂於購買名人推薦的商品?發起關機運動吧,不聽、不看、不買,拒絕消費就是最好的抵制,也唯有發揮公民集體力量,才有可能使媒體從回其公共性與進步性。 |
(回目錄) |
貓眼的世界:若雪,我,我們 |
■黃懷軒 人們時常談夢想,夢想好像是一種動力,一個希望,驅使我們往那夢想的方向走去。昨夜夢到與老爸鬥嘴,扯到夢想是什麼,夢中隨口回了一句「夢想不過是黑暗中的那點微光」,語畢夢醒,想著這句話。若雪.柯利與其他的志願者,大概就是黑暗的巴勒斯坦佔領區內的點點微光,試著照亮被鋪天蓋地而來的黑暗人性籠罩,傾國家之力逕行惡事的不義之地。 若雪小學五年級的時候代表班上參加一場討論饑荒問題的記者會,並發表了簡短的演說,她說: 「我來此,是為了其他小孩;我來此,是因為我在乎。我來此,是因為世界各地有許多小孩飽受痛苦;我來此,是因為每天有四萬個小孩死於饑餓。我來此,是因為這些受苦的人大多是小孩。 我們應該明白,窮人就在我們四周,但我們卻忽略他們的存在。我們應該明白,這些死亡是可以避免的。我們應該明白,第三世界的人就跟我們一樣,一樣思考,一樣照料他人,一樣哭泣微笑。我們應該明白,他們就是我們,而我們就是他們。 我的夢想就是希望人們能夠在西元兩千年底,制止饑荒問題;我的夢想就是希望給窮人一個機會;我的夢想就是挽救每天死去的那四萬人。 我相信,如果我們願意瞻望未來,追尋那道閃耀的光芒,夢想就可以實現,而且也將實現。但是,如果我們置之不理,那光就會消失。如果我們都願意提供協助,並且一起工作,這光芒就會因為盡情燃燒而更加燦爛,帶來明天的希望。」(註) 若雪對我而言像是一個夢想,黑暗中的那點微光,讓我在關注這些發生於周遭或陌生國度中近乎絕望的極惡之事的時候,相信會有這麼一天,當黑暗驅散,不會再看到有人犧牲生命成為那道光,我們也將不再需要區分你我。如同若雪在10歲時就已告訴我們的:「我們應該明白,他們就是我們,而我們就是他們。」 註:若雪演講中文內容節錄自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陳真的文章《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死》。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