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2-09-13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新聞專區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9-13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9-13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後院」的想像

釣魚台爭議發燒,台北、北京和東京三造之間,事越做越絕,話越說越僵……但是,大家心裡清楚,終究還是要看美國的態度。

五角大廈於2012年初公布《美國國防戰略指導》,白紙黑字出現美國要「重返亞洲」(The US is back to Asia),以及要作為「亞洲軸心」(American pivot to Asia)的字眼。詎料,話音一落,釣魚台事件立即爆發。這擺明了就是亞洲給予美國的一個小小考驗,華盛頓當局的態度,將決定它在亞洲的位置。

美國後來大概也覺得要深入普遍好面子要禮數的亞洲,不能太過托大張揚,遂改以「亞洲再平衡」(Rebalancing Asia)的用語來描述其在東方地域的布局。然則,我們都知道,不同區域的文明,畢竟有其差異,而人們的視覺、觀點,又難免受限於其既定的歷史經驗,美國做為代表西方先進文明的霸權大國,如何理解東方民族領土情感的糾結與紛擾?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不久前舉行年度戰略論壇,其中一個議題十分熱門,即認為日趨壯大的中國想模仿美國19世紀的「門羅主義」,把亞洲視為中國的後院。當年,美國總統詹姆士.門羅提出「門羅宣言」,主張將加勒比海、墨西哥灣海域編製成美國的後院。果然,日後華盛段當局就將整個拉丁美洲視為其「後院」,不僅獨占整個拉美的資源,而且實質政治介入,各個不同國家的政權,視其親美或反美的態度,劃分出「香花」與「毒草」,也就此決定美方究竟要關照眷顧或敵視拔除。

美國在20世紀得以發展成全球霸權,當然得助於其國境南方的「後院」。就像19世紀的歐洲,若不是由於在非洲的殖民擴張以及予取予求的廉價礦產、農糧資源,哪有可能出現如是迅猛發展的工業革命。

當美國軍方藉由其歷史經驗,以「後院」的想像來理解中國在亞洲的發展時,大致已可彰顯出其對這一區域的焦慮。他們可能會認為,就如同歐洲從非洲獲得給養,如同美國壟斷拉美而壯大一樣,一旦中國透過「東協」(ASEAN)等體系將亞洲整編為其「後院」,那麼,美國原先在亞洲所擁有的勢力恐怕再也難以立足。

「後院」的想像勢必會影響到美國對於釣魚台事件的態度。尤其是,依據美國有限的歷史經驗,它可能還必須判定,在中國後院的亞洲,究竟哪些是中國需用心呵護培植的「香花」,哪些可能是必需控制乃至翦除的「毒草」;然後,依據美國「重返亞洲」或「再平衡亞洲」的戰略,在這個「後院」當中編製一些麻煩,生產一些矛盾,阻撓中國藉由其經濟實力進一步深入亞洲後院。就這個視角來看,我們不難揣測華盛頓當局對於釣魚台事件的態度。

(回目錄)




左右看:日本國有化釣魚台

左看:去歷史化的歷史

日本終究完成收購釣魚台,將其國有化。此舉挑動中日最為敏感的矛盾神經,免不了外交辭令的重砲轟擊,頂多是虛應故事的幾番比劃。畢竟兩國密切的經貿往來,在確保經濟發展成長的共同目標下,戰爭將難以開啟。可預期的是,此後零星矛盾將更加頻繁,雙方透過角力促成合作協議,或可為此解套。

每當釣魚島成為新聞熱點,總會有人試圖證明釣魚島原是日本的,他們無感於日本殖民與美軍託管,以感謝狀與四極數據為證,為日本佔有釣魚島開脫。只是感謝狀發於日據時期,那時連台灣都是日本的;四級數據的差異,也離不開日本據台、美軍託管,與之後移交日本而起的保釣爭議等時代背景。

無視於此,將既存現實視為合理事實,佐以過往資料而漠視背景限制,這種去歷史化的歷史,正是此岸病徵。時刻敏感於對岸言行,分秒陷於迫害想像,自以為展現主體,卻無感於美國重返亞洲與日本軍國抬頭,為其贊聲附和。

「樹無根,葉不旺;人無歷史,理想不深」,此般蒼白依附的主體,沒有歷史,何來理想?奢言主體,不過是虛無而已。
陳良哲/研究生

右看:都是扮裝別緊張

為了不讓石原慎太郎繼續炒作釣魚台,日本政府於11日完成國有化程序。此舉固然使中日關係緊張,但釣魚台若果真東京都化,難道是更好的選項嗎?日本政府顯然是試圖藉由國有化轉移國內壓力,使高漲的民族主義與軍國主義有宣洩的出口。日本政府公開宣告不在釣魚台進行建設,顯見國有化對日本政府來說是種解套的方式,而非實質的軍事擴張。

同樣的,中國近日種種言論與作為,也是用來洩壓。無論是各單位的嚴正譴責與聲明,或是高調維權卻蹤跡神隱的海監船,皆是扮戲。此刻中國正追求發展力保成長積極維穩,更遑論它早已不是當年那力抗美帝的另類陣營,而是積極融入世界向各方保證和平崛起的國際成員。縱使聲勢浩浩蕩蕩,也不過用來保持爭議,更多時候是喊給自己人聽的。

相對於中日兩國有成本開打而不打,台灣反倒處於尷尬的地位。台灣所謂的主體與國際地位,不過是依附美日而存在,既無法槓上衣食父母,但又不能噤聲無語,只好到彭佳嶼演場自嗨扮裝秀。只有漁民才是真保釣,繼續到附近海域打漁,一如往昔。
詹奕宏/文字工作者

(回目錄)



瞭望台:歷史不會忘記的9月11日

■曾健民

今年的9月11日是一個令人刻骨銘心的日子。不是因為它是美國遭恐怖攻擊的節日,而是,就在這一天,日本政府從戰後以來第一次公然侵佔了中國的領土──釣魚台。就在馬政府提出「東海和平倡議」、說要談漁業權的當兒,就在中日建交40周年之際,日本政府捍然撕毀了中日友好條約,侵門踏戶,赤裸裸地挑戰兩岸中國人民的主權和感情。歷史不會忘記這一天。

離9月18日不遠的今天,使人不禁回想起1931年的歷史,日本軍國主義如何從中國的東北大地起家,然後是15年的侵略戰爭。

67年前被盟國打趴在地無條件投降的日本侵略者,今天在美國的卵翼下又從釣魚台回魂踩出它的第一步。然而,這也使41年前在港台海外點燃的保釣之火,開始在全中國大陸熊熊燎燃。從大陸環球網民調就明白顯示:有95%的人以後會參加民間保釣行動,有98%的人認為日本在釣魚台問題上傷了自己的感情。在民意沸騰中,中國大陸外交部發出了久已未聞的聲氣:「中華民族任人欺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解放軍報警告:日本政府不要玩火。環球時報社評:莫再幻想友好,認真對待日本!馬政府也挺起了腰桿說:日本「竊佔」領土。

在此之前,日本就已不顧中日間達成的「擱置爭議」共識,不斷縱容極右翼登島、建燈塔、騷擾,並以武力驅趕兩岸漁船形同霸佔;最近則日益凸顯了官方色彩,特別在日本民主黨執政且歐巴馬重返亞洲後,更是一舉走上冒險主義的道路。9月11日,不顧中國兩岸政府一再的嚴重警告,日本政府將釣魚島「國有化」,不管是什麼理由,這已是強盜行為。

日本長期經濟不振,財政金融瀕臨破產、核災重創、社會貧富差距嚴重,社會沒有出路使國粹主義抬頭。長期在美國卵翼下的政治,黨閥內鬥成常態呈現空轉的困境。再加上美日安保主導機制,使親美右翼抬頭挺而走險,走上擴軍、挑戰中國侵犯中國領土來解決內部矛盾,形同飲酖止渴。

日本在釣魚台放火,等於脫下了「歷史」和「道德」的外衣,宣告波茨坦時代已結束,中日友好時代已結束,只剩下赤裸裸的強盜法則的中日關係,中國兩岸人民應重新認識這痛苦的現實。今後,「擱置爭議」不再,只有用力量講道理;「以理服人」的時代已過,「以力服人」的時代已來臨;除了「和平發展」之外,還要有「鬥爭發展」。

9月11日是個歷史分水嶺,日本政府走上了不歸路,日本右派將不斷在釣魚台上跳梁以壯大自己,美國則不勞而獲。有人說,對付野獸只有獵槍!
(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

(回目錄)
蠹魚的上崗日記:香港、釣魚島、華隆罷工

■邱士杰

時序進入9月,島內外沸沸揚揚許久的三件大事──香港反國民教育運動、釣魚島問題、苗栗華隆罷工問題──先後出現重大轉折。這三件事情正通過本身曲折反覆的發展,檢驗了兩岸四地左翼進步力量的歷史感與前瞻性。

以香港反國民教育運動來說,實際上是徹頭徹尾的反共運動。雖然導火線是國民教育「科」及其輔助教材,這些具體教材卻成為反對派藉以推倒一切具有國民教育意義之舉措的施力點。實際上,遭到反對的教材也是宣傳「普世價值」、取消社會主義觀點乃至歷史敘述的貨色;說到底,與反對派本身的立場並無二致。但因這樣的教材與回歸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乃至立法會選舉綁在了一起,遂成為反對派借題發揮的對象。不少香港左翼青年捲入其中,卻少有清醒者能直面揭破這場運動「去歷史」的本質。無論當前左翼如何認識到「實存社會主義」的挫折與錯誤,一旦放任自己隨著自由主義反共右派的運動起舞,只能是慢性自殺。

釣魚島問題也一樣。雖然釣魚島問題表現為領土爭議,但反帝國主義卻是更重要的性質。這也是為何70年代海外保釣運動迅速轉化為認同社會主義祖國之「統運」的關鍵。正因保釣運動曾經出現這樣的昇華,因此在保釣問題日趨複雜化,特別是兩岸四地的左右統獨全部介入其中的條件下,左翼反而展現出施力點越來越少的窘境。左翼的保釣應以反帝為前提,但又該如何與右翼更熱中的「保土」相區別(這類人士通常借此展現自己比左派、建制派更「愛國」),又該如何與形形色色的「棄釣論」相區別?這些問題形成了新的挑戰。

以華隆罷工為代表的近期運動則經常能看到熱情與理論在學生內部的割離;因為這樣的割離,使得新一輩的學生與「左翼」之間出現了微妙的關係。雖然未必需要去要求學生非得符合這樣那樣的「左翼」標準不可,但總須自問,足以促使同學們到現場支援的動力究竟是什麼?為何同學們更願意訴諸於「弱勢」、「悲情」、「集體感動」,而不是訴諸於傳統左翼的理論支持以及工人團結之下的強大形象?這一切是否正是當前左翼面臨更嚴峻挑戰的反映?

當前兩岸四地的許多社會運動都帶有「左」的色彩,有時使用左的語言,展現出左的面貌。但從表面上擁有「左」的要素通向具有左的實質,卻需要漫長艱苦的鍛鍊與淘汰。今日兩岸四地的左翼比以往更需要面對這些挑戰本身、面對挑戰運動歷史傳統乃至挑戰關於未來之設想的諸種狀況。然此或許亦是四地實現連帶的契機!
(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生)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南方】當總統毀憲亂政,這是我們能做的小事...(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南方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9-13』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