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2-10-04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信義、南港區身心障礙者資源中心-徵求行政志工!!!!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0-04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0-04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開展與回溯

謝長廷的「開展」之旅從「回溯」開始。

他進入中國大陸的第一站,首先是祭祖和探訪東山島「寡婦村」。前者是家族記憶的重建,後者則是民族集體記憶的追尋;既是記憶,當然就牽涉到時間的回溯。「開展」是瞻望未來,「回溯」則是返顧往昔。謝長廷似乎是意圖告訴我們:無視於過去的歷史,就沒有前瞻性的未來。

台灣自本土化運動成為主流以來,大家喜歡談「認同」,談「主體」,但是這些努力通常是建立在「否定既往,打造未來」的想像之上,亦即,建構一個輕盈的、年輕的、卸除沉重歷史記憶與鄉愁負擔的「新興民族」。也因此,當謝長廷以祭祖開展他的破冰行動時,很容易就被被綠營基本教義派斥責為「尋根」、「歸順」之旅。謝長廷倒是心頭淡定,他的說法是:「政治不能超越人性,不能因短暫政治立場不同,就否定自己的根源。」

謝長廷此行之特異,在於一開始就把時間感和歷史記憶重新帶回到政治的領域,這一方面對於民進黨的主流意識形態勢將產生顛覆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能就此為綠營開拓出另外一個面向的想像空間,讓台灣的政治掙脫原先二元對立、朝野相互綑綁的死硬格局。

人是社會關係的組合,卻也因為歷史記憶才讓人取得時間的延續性,也才讓主體的認同得以在時間線軸上獲得完整的銜接,也就是說,是歷史記憶,不管是個人的、家族的,或民族集體的,構成了我們的身分,我們的主體,牽動了情感與是非判斷。

在不同的國家,歷史記憶也可以是國家治理技術的一部分。威權國家透過教育、規訓、儀式,而營造集體記憶,製造共識,激發民族認同與愛國情感。可是,受壓迫的人民也可以透過喚醒集體記憶,使受難者站出來,團結抵抗國家機器的統治權力。在界線的分配與操作之下,正義與不公、真實與謊言、受害者與加害者的位置可以重新被劃定,權力也因此而被巧妙的轉移或是固定。

台灣有一部分人有深刻的國共內戰記憶,有一部分人記住的是228以及延續數十年的白色恐怖;有些受到的是嚴酷的反共規訓,有些則是對於戒嚴時期當權者的鎮壓記憶深刻。這些集體記憶的落差,在社會上卻不幸衍化為族群的撕裂。謝長廷此行透過祭祖,透過探察寡婦村的內戰傷口,讓歷史記憶,讓集體意識重新回到政治的核心,相信這將有助於讓台灣人民的認同追尋和主體建構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回目錄)




左右看:東亞和平之不易

左看:著手較為堅實的工作

週末將有兩場關於釣魚台的論壇,其中又以週六的東亞民間論壇尤令人期待。該論壇將有來自東北亞不同地區的與談者,試圖從民間觀點對此進行討論。

如同之前所提過的,保釣運動如何在反帝反軍國的同時,避免陷入國族動員與強國邏輯,和本地及東亞的民間相互攜手合作,實為吾人艱難課題。雖主事者力求避免陷入國族框架,以「人人」和「我們」自稱,但參與保釣遊行的多數成員的口號與旗幟,正說明此事之不易,更別說本地社運少有團體積極透入其中。尤其當「內除國賊」的口號重新出現在台北街頭的保釣遊行,無疑是將保釣運動更加推離此岸人民,封閉其他作為的可能,形成一種類似異端裁判敵我二分的氛圍。

魯迅先生曾說:「我以為國民倘沒有智,沒有勇,而單靠一种所謂『氣』,實在是非常危險的。現在,應該更進而著手于較為堅實的工作了。」誠哉斯言!日本民間組織「決不允許憲法改惡‧市民聯絡會」日前發表〈終止「領土問題」的惡性循環!〉聲明,實為不易,寄望週六的東亞民間論壇與週日的民間保土論壇也能繼續這般堅實的工作。
陳良哲/研究生

右看:魚鷹進駐 沖繩反抗

就在中日關係持續緊張之際,美國魚鷹式軍機正式進駐沖繩,引發沖繩民眾嚴重關切與持續抗爭。魚鷹式飛機進駐沖繩一事,美國在兩年前就已對外公告,當時日本政府雖有不同意見,但在美日安保的架構下,對於只需盡到告知義務的美國,毫無立場反對。美國在東亞處於緊張局勢的此刻,魚鷹軍機入駐沖繩,無疑是對中國表態,要求中國在釣魚台爭議裡多所克制,避免局勢一發不可收拾。

但從沖繩人民看來,該地只占日本領土的0.06%,卻需承擔7成4的美軍駐日基地,嚴重影響島上居民生活與當地生態。況且,東亞一旦發生戰事,沖繩必將因此成為被攻擊摧毀的首要目標,這是沖繩人長期反對美軍基地的抗議運動的緣由。

如今東亞衝突就在眼前,一旦戰事爆發,沖繩將成為衝突最前線,為日本甚至美國所犧牲,如同二戰前後,再次毀滅。沖繩人民不忘歷史,仍繼續在無力中使力扭轉命運。反觀台灣,在釣魚台的爭議衝突裡,同樣曾為日本殖民地,同樣處於衝突範圍內的我們,是否也該做些努力,好扭轉緊張局勢,為東亞和平盡一份心力。
詹奕宏/文字工作者

(回目錄)



瞭望台:「日本市民的主張」的進步性和局限性

■曾健民
從9月11日日本野田政府悍然把釣魚台「國有化」起,中日關係達到了戰後以來未曾有過的劍拔弩張的局面。在這期間,日本除了右翼政客以及媒體再加上少數極右團體的叫囂之外,整個日本社會呈現了異常的靜默;靜默代表著可怕的認同,或者對政治的冷漠,或對政局的無奈?

日本曾經有過強大的工會和左翼政黨(以前的社會黨一直是自民黨之外的第二大黨);思想、文化、學術界也有悠久深厚的左翼批判傳統,中日友好的力量也一直十分強大。然而,從1990年代蘇東波社會主義陣營瓦解後,再加上日式新自由主義的雷厲風行,這些維繫日本作為和平國家的力量全都垮了。

在日本社會這種異常的靜默中,9月28日有一群日本文化思想、社運界的朋友,發起了「制止『領土問題』的惡性循環─日本市民的主張」的連署運動。發起人有前《世界》雜誌總編輯岡本厚、律師內田雅敏等,名作家大江健三郎也加入了連署。現在正廣徵日本市民加入連署,準備在10月18日正式到日本首相官邸進行活動。在急速保守化、中國威脅論一邊倒的日本社會中,這是一個難能可貴的運動,燃起了一點希望之光。

這份「日本市民的主張」,已經以日、中、韓三國語言正式發表,中文版已在網上廣為流傳;只是中文版在翻譯上有些問題,與日文版原意有些出入,閱讀時要小心求證。

總體來看,「主張」表達了日本市民對和平的願望,對其勇敢和熱情應表達敬意,然而,它的十條主張也隱含了對日本社會現實妥協的痕跡,雖然這可視為發起人為了徵得更多「市民」加入連署的政治考量,或者各種主張的折衷。譬如:這次的行動原基於釣魚台危機而起,應集中在釣魚台問題,卻把層次相異的日韓獨島問題併論,這就稀釋了釣魚台問題的現實尖銳性。「主張」的主軸把釣島問題集中在日本的「歷史問題」上,並寄望各國通過協議、對話、共同開發,基本上贊同了馬英九的「東海和平倡議」。然而,「主張」卻避開了釣島問題背後日美安保霸權的本質──真正的嚴峻的現實問題。

有一位加入連署的日本朋友同時提了個人意見。他認為「主張」應該強調「回到波茨坦宣言的精神」、必須把日本國憲法第九條放在「主張」的出發點、「慰安婦」問題應該包括全亞洲戰爭被害的女性、必須明確批判喪失客觀公正性且煽動排外主義的媒體。他還指出「主張」文中使用「東支那海」的謬誤,應該改用「東中國海」或「東海」。總之,「主張」在日本有其進步的一面,但在釣島全體的問題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

(回目錄)
蠹魚的上崗日記:邊加蘭示威之後

■邱士杰
9月30日,馬來西亞柔佛州南部的沿海小鎮邊加蘭舉辦了大規模反石化抗爭集會。台灣民眾一般並不關心馬來西亞,此次抗爭卻十足與台灣有關。抗爭及其後續的發展,需要台灣民眾投注更多的關心。

眾所皆知,國光石化在彰化設廠的開發案因為群眾壓力而遭到否定;官方美其退讓為「世代正義、環保救國」。然而這樣的「正義」與「環保」卻不「普世」,因為遭到否定的石化開發案竟在台方推銷與馬來西亞當局的歡迎下,決定落腳馬來西亞的邊加蘭。邊加蘭本來只是一個依靠農漁業與旅遊業的地方,是馬來西亞南方與新加坡人的休閒勝地,當地有大片的淡水紅樹林與海牛活動。然而因應國光石化投資而提出所謂的石油提煉和石化綜合發展計畫(RAPID)卻要在當地興建高污染的濾油站和輕油裂解廠,聲言要使當地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級石化中心,並已開始填海造地。

如同國光石化在台灣所遭遇的抵制,該項計畫也因涉及多方面破壞而遭抗議。以徵地問題來說,這項石化計畫將破壞當地5個義山與3千多個墳地(其中包括許多足以反映華人歷史的清代古墳)、華人小學;而欺善怕惡的當局為避開可能得罪資本家的地段,竟選擇性徵收土地。為了打壓當地的反石化運動,馬來西亞當局使出了各種恐嚇手段加以打壓。930集會前夕,「邊佳蘭自救聯盟」秘書長的住處遭人放置死亡的蟒蛇,頗有警告意味;或者鼓動一群懸掛巫統和國陣黨旗幟的飆車族公然集會,藉此恐嚇村民;甚至,官方乾脆出動警察在主要交通幹道設置路障,阻止各地聲援群眾集結。

雖然國光石化放棄在台開發,馬來西亞人民所面臨的相同災難卻應該視為台灣環保運動的延伸。為了運動本身的徹底性與道德性,與馬來西亞的環保運動相聯繫勢在必行。然而同樣需要注意的,是兩地的反公害運動如何在「弱勢」、「生態」、「人文」等個別議題之外找尋有力且更可持續的著力點。以台灣來說,當反對國光石化的運動因為白海豚與溼地而得到更多目光時,操作以保護海豚與溼地為代表的「弱勢」、「生態」、「人文」議題似乎成為最佳著力點。但若沒有國光石化──乃至國光石化走後──這些議題就真能得到重視與保護嗎?類似邏輯的說辭也正在馬來西亞反石化運動中,但這是好的論述方向嗎?假使抗爭的論述能夠上升到資本主義批判(這意味著正面處理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並結合起在地的左翼運動傳統,是否才能更好地聯繫起個別議題並保持運動的高度?這也許值得思考與努力的方向。
(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生)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30@【立報─言論廣場】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0-04』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