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2-10-15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歡迎加入傑瑞粉絲團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0-15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0-15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互信沒有捷徑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對於前行政院長謝長廷的大陸行,至今只有「辛苦了」、「很不容易」寥寥數語,對於「憲法各表」也沒有任何評語,而是讓與他關係匪淺的平面媒體日日批評,以防謝的論述果真成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主流。蘇貞昌之所以不置可否,以拖待變,主要是其目標在2016,深知民進黨的兩岸路線若不改變,將會重蹈2012總統大選的覆轍,所以現在他不敢表態擁抱深綠、強力批謝。

不過沒有2014,就別說2016。蘇貞昌必須先連任黨主席,然後帶領民進黨打贏2014的「七合一」地方選舉──現在看起來民進黨選票成長或至少持平的機會頗大──才能順利取得挑戰2016總統大位的入場券。既然如此,蘇貞昌當下也不敢得罪深綠,而要儘量拉攏,以確保2014的基本盤,畢竟地方選舉不像總統大選,兩岸問題能夠左右的選票有限。簡言之,蘇貞昌的如意算盤是現在先「防謝」,以免謝主導民進黨兩岸路線,造成深綠支持者的板塊位移;待2014選舉之後,再來處理兩岸問題,以拉攏中間選民,而深綠則由2014選舉打下的「組織」去維持。

然而,大位不以智取,不敢坦率承認自己的政治主張,只想兩面討好,以炒短線的方式「騙」選票,往往得不償失。互信沒有捷徑,尤其兩岸之間的互信,需要更多的善意與誠意來建立。

前總統李登輝在1999年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提及「中華民國從1912年建立以來,一直都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又在1991年的修憲後,兩岸關係定位在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所以並沒有再宣佈台灣獨立的必要」。這段話後來被簡化為「兩國論」,即使他直接宣布放棄台獨,且強調兩岸根據「憲法」具有「特殊的」國(state)與國(state)關係,仍引起中國大陸政府與人民的批評。即使用詞略有不同,但謝長廷認為兩岸關係現實上是模糊不清,最寫實的描述頂多是「兩岸互不隸屬,憲法特殊關係」,實質內涵與李登輝相去不遠,卻是遭深綠簡化為「憲法一中」而大加撻伐。

兩岸的議題總是格外敏感,關鍵不在於使用什麼樣的修辭來描述兩岸的現況,主要的差別在於對人的信任,這需要時間的慢慢積累,無法一蹴可幾。因此,蘇貞昌現在對兩岸的主張游移不定,等到2014之後才清楚表態,屆時可能深綠的支持者覺得遭到背叛,而中國也覺得任何修辭都僅是投機的權宜之計,那就真的兩面不討好了。

(回目錄)




左右看:土地炒作與糧荒

左看:人車爭食在台灣

環境資訊電子報轉述英國樂施會(Oxfam)於10月的報告指出:自2000年至2010年間,跨國土地掮客與生質燃料商,共同投資有嚴重飢荒問題的發展中國家土地總面積達到近英國的8倍大。在其購置的土地上,將近60%的土地都用來種植可以製造生質燃料的作物,來供給美國和歐洲汽車的生質燃料,然而這土地原本可餵養將近10億人口,造成「人車爭奪食物」的惡果。

問題的嚴重性不僅如此,早在2008年以前國際炒家即從購買農業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轉向直接採購農產品以避險,而破壞開發中國家的糧食自給率。他們的手段是由歐美基金炒賣非洲農地,使農民失去耕地,然後將歐美糧倉瀕臨過期的食物以「賤價賣回」非洲,讓非洲農民的自耕農產,因價格無法與歐美賤價品競爭而被迫廢耕。今日更由屬於聯合國的世界銀行,打著「為世界的自由與貧窮而工作」的宗旨來金援私人資本炒作農產。

回到台灣,我們的農地雖因成本高而無法引起國際炒家的注意,但農委會高度依賴雜糧作物進口,休耕補貼也同樣導致台灣農民的廢耕。然而在國際原油價格飆升的今日,糧食危機日益升高,政府不能只用口號宣示提高糧食自給率,更要支持公益性的合作社來取得農地、集體耕作。
潘欣榮/公共化協會

右看:投資才能救糧荒

10月12日的衛報指出,英國樂施會(Oxfam)指控:在過去10年的數千筆土地交易案中,跨國土地掮客、生質燃料商共同收購全球土地,多數處於閒置狀態,或用來種植作物供應美國和歐洲汽車的生質燃料,並宣稱其總面積已將近英國的8倍大、可以餵養將近10億人口。樂施會宣稱世界銀行支援土地計畫的經費已經提高3倍,達到一年60億到80億美元。

實際上,其質疑與事實顯有落差:首先,目前沒有任何數據顯示世界銀行有多少資金用在收購土地。其次,像是貝萊德(BlackRock)等大型投顧公司進入農業領域,皆不僅只是消極性的土地炒作,他們也積極的引進新的技術、資金,來促進穀倉與肥料供應補給站的現代化,促成小地整併以利機械化耕作。而其成果具體帶來全球糧食作物的增產,同時生產生質能源作物、以面對石油危機。

面對世界糧食需求孔急,人類需要更多的糧食與能源,但侷限、狹隘的區域主義者卻不肯面對第三世界飢荒處處的問題。尤其面對氣候變遷的今日,傳統耕作方式無法產出足量的作物,相對的新的投資方式將會帶來更多技術,他們將加速推動基礎建設,帶動產量提昇,最終仍是消費者獲益。面對綠色革命的最後一哩,我們需要自由市場的力量!
吳恆祐/社會評論人

(回目錄)



看守台灣:中科四期正當性不明,勝訴又如何

■王毓正
10月11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針對中科四期一案,作成撤銷內政部對本案核發之開發許可的判決。對此一判決,該開發案之籌設機關國科會及開發許可之作成機關內政部除表示驚訝外,表示將提起上訴,並對未來上訴之結果深感信心。本件判決毋寧已成一個訴訟爭議的開始。

本件判決當中以約2萬餘字之篇幅,鉅細靡遺地透過數據與質性分析,分就「區位條件」、「土地取得」、「基地規模」及「水源供應」等10個項目進行檢視,並得出中科四期無法符合區域計畫法第15-2條當中「國土利用係屬適當而合理」要求之心證,其論證方式及用心程度,令人由衷讚佩。惟國科會副主委卻認為司法單位若未提出法律事實,僅憑主觀認定,中科二林園區案恐將面臨司法纏訟。然凡細讀過本件判決書之人,豈能苟同前述所謂「司法單位僅憑主觀認定」之不當指摘;相對於司法單位,行政機關掌握豐沛資源與專業,對本件開發究否屬適當且合理之國土利用,國科會卻未能提出詳盡且合理之說明,而職司國土及天然資源保育利用之守門人角色的內政部,卻又如何被說服的?反倒不無可議之處。

實則,與其將關注重點放在勝訴與否,還不如從較宏觀的視角,藉由此一判決去思索中科四期開發正當性的問題,尤其本件開發案是否真如相關政府機關宣稱係屬適當且合理之國土利用?為何捨閒置多年的彰濱工業區不用,而執意另耗費520.6億元並變更6百餘公頃農地為工業用途,甚至強徵人民土地?自從2009年初本件開發提出以來,這些問題不僅飽受各方質疑,在今日亦未能說服本案法官,而構成了開發許可被撤銷的主要原因。大型工業區之開發規劃,或可帶動產業進駐及增加就業人口,然單此無法完全支撐開發案的正當性;其更應清楚說明的是,除了當地既有居民與產業所可能承受之衝擊外,尚須合理說明是否為適當且合理之國土利用。此對於土地資源有限及糧食自給率極度偏低的台灣而言,是涉及數百公頃優質農地工業化一去不復返的嚴肅問題;不應簡化為幾公頃甘蔗田的消失而已。

本案提起上訴後,前述開發正當性的質疑是否會進入司法審查範圍及訴訟結果為何,實難逆料;然須認清的是,鑑於訴訟制度之侷限,責任政治的課責性並非僅建立在司法審查上,換言之,中科四期開發正當性的基礎係在於決策透明以及與民眾對話。倘無法清楚說明中科四期是否為適當且合理之國土利用,縱使獲得了第11次勝訴又如何(按:中科四期相關訴訟,至今官方已獲10次勝訴判決)?
(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回目錄)
哈巴狗電台:不是納粹的請舉手(一)

■陳真
1989年,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母親臨終透露,父親並非親生,生父是他母親昔日老闆,一位出身古典音樂世家的德國人。據說她這麼做是為了「讓拉斯馮提爾的基因中帶點藝術家的特質」。

拉氏新片《Melancholia》(「驚悚末日」),去年獲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但他卻在頒獎前夕遭影展當局驅逐,不准上台領獎,不准出席晚會,列為「不受歡迎人物」。原因是他在回答記者詢問自己的德國血統時說:「我對猶太人頗有好感,包括所有猶太人。不過以色列的確很討人厭。但我真的很想成為猶太人,後來卻發現自己原來是一名真正的納粹。你知道,我的家庭是德國人,但這倒也讓我感到快樂。我能說些什麼呢?我覺得我能理解希特勒,他做了一些錯誤的事,但看到他臨死前孤坐彈坑,我卻對他開始產生憐憫。」

此言一出,立即引發軒然大波。當日本鬼子至今都還在否認侵華史實與南京大屠殺而且企圖侵佔釣魚台之際,猶太人以色列卻媳婦熬成婆,迫害滅絕巴勒斯坦人;然而,猶太人的苦難卻儼然成為人類不可忍受的沉重。特別在歐洲,納粹簡直就是言論禁忌,人們噤若寒蟬,不敢有第二種想法。

面對影展驅逐,拉斯馮提爾不以為意,還說他蠻喜歡「不受歡迎人物」的稱號,後來事件越演越烈,被迫出面道歉。他表示並非支持納粹所為,而是在看過描述希特勒最後一段生命時光的德國電影《Downfall》(帝國毀滅)後,發現希特勒也只是個凡人,他說:「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納粹,希特勒心中也有人性,若對此視而不見,那才是危險的事。」

一直記得約莫十年前參觀英國「戰爭博物館」納粹文物展的感受,除非我是個詩人,否則我說不出那份感受為何。唯一能確定的是,我的感受和當下主流社會要我們感受的完全不一樣。在那特展上讀到一封信,有個人成功申請到某個參與納粹處死智障兒童的醫院志工職位,歡欣鼓舞寫信給遠方的媽媽報喜訊,寫來滿紙榮耀與希望。我同時也看到一節當年運送猶太人前往集中營的火車實體車廂,旁邊有封信,一位猶太人就在這死亡列車中,絕望之餘,寫給妻女一封永遠寄不出的訣別信,寫滿他無盡的愛與思念。

一邊是加害人,一邊是受害者,但兩者有什麼人性本質上的差別嗎?把希特勒給妖魔化,意味著我們若非對人性一無所知,便是故做純潔無辜狀。不管是納粹或希特勒,全是正常人性,而非人性以外的特殊成份。或許也正因為這份人性若此尋常,生命似乎也更顯得如此可悲。魔鬼似乎曾經(以一種美麗的方式)找上我們每個人,無一倖免。
(醫師)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0-15』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