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2-11-07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徵 課輔人員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1-07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1-07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產業跨國結盟的空想

台灣的產業夢想著能與國外結盟,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最近的財經雜誌以及產業界,都對於台日合作有很高的期待,認為這個結盟的機會,是帶領台灣的製造業走出新局面的重要機會。

這樣的想法可能只是一廂情願的空想。但是,近來這種樂觀氣氛更為熱烈,首先是日本311地震,以及去年的泰國洪災,讓全世界都開始重新思考「分散工廠來降低風險」;其次則是釣魚台事件引發的中國大陸民間反日潮,讓以往將中國大陸視為重要製造地點,以及重要消費市場的跨國資本,開始重新思考企業資源配置要分散,包括美國大選時,兩黨的候選人都提出要「把製造業留在美國」的說法。最後,則是數週前,日本的夏普液晶面板廠傳出經營困難,所以有意尋找合作對象的消息,當時本地製造業的重量級廠商鴻海數次傳出入股、談判破裂,就引發媒體的一陣追逐。

似乎,一個跨國布局重新洗牌的方向,正在醞釀當中。而台灣的業者憑藉者以往在製造技術、工廠管理的豐富經驗,是可以重新抓住機會取得一定的企業策略布局的高度。至少,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與日本夏普的合資議題,就引發了許多的揣測與想像。

對於跨國結盟的想像,是有現實基礎的。因為,它在近代台灣有很多前例可循。當今活躍在產業的資深大老級人士,幾乎都藉著跟國外合作的經驗,來獲取資金、新技術,甚至是新的管理、行銷概念的經驗。有些業者,甚至是把國外的經驗「山寨」到台灣,而藉此發跡,只要看看商業名人傳記中,都會看到這種仿效的經驗。

但是在1990年代之後的大陸投資熱當中,台灣的業者卻落入一個尷尬的處境。國外的業者不斷的將資金、技術、訂單投入中國大陸,不但是被動的在國外客戶以砍單、砍報價的要求下,前往中國大陸設廠投資,在國外業者一片看好中國的趨勢中,台灣的業者幾乎只能自立自強。

一開始,本地的學界、媒體認為是本地業者在國際化程度、競爭力不足,才會錯失合作的機會。但是,直到大陸的製造業快速崛起之後,眾人才驚覺,只要在一個大的形勢下,稍有一點基礎的業者,幾乎都可以經歷從無到有去累積經驗,然後經歷白手起家的過程。簡單的說,台灣資本家的發跡史,其實並不那麼神奇,大陸富豪的發展過程,甚至是不遜於台灣經驗。

最典型的就是中國大陸的網路業者,兩岸在電腦使用、網路商務的經驗,幾乎站在同一個起跑點,但是憑藉著廣大市場作為練兵場,中國大陸也能出現在使用規模媲美臉書的軟體、網站。

這也是目前業界以及媒體不斷在醞釀一個台灣與國外合作的樂觀氣氛的背景。中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史,讓台灣的業內人士看到了機會的重要,而機會,甚至比實力更為重要。

從台灣業者的立場來看,這是台灣企業發展的重要機會,媒體談了很多台灣做為國際合作的優勢,卻很少去從國外的立場來看台灣。因為,對於西方、日本的業者而言,台灣並不必然是合作的首選。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國外企業在選擇策略合作的對象時,注重的是實力的對等,以及加成作用。然而,台灣並不具備跟國外對等合作的條件。如果只是作為西方產業的培植對象,以藉此來分散貨源的風險時,以現況來看,東南亞,甚至非洲的條件要比台灣更優秀。

簡單的說,站在台灣的立場看世界,覺得國外要重視台灣的理由,是非常充分。但是,從台灣以外的角度來看台灣,就會發現,世界並不會因為少了台灣就無法運作。

(回目錄)




左右看:綜所稅免稅額度調高 刺激經濟?

左看:薪資全面調漲,才是有感經濟

各大報紙頭條紛紛刊登新的綜所稅節稅額度將於明年正式上路,隨著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財政部認為已符合提高免稅額與調整課稅級距條件,預估此一施措將嘉惠380萬繳稅戶、政府「讓稅」約70億元。

但這短暫的甜頭並無助於減緩病灶。重點有二:其一,薪資結構長期以來並未隨著消費者物價指數飆漲而上漲。萬般皆漲只有薪水漲不了,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伴隨的並不是經濟高速增長。繼續鼓勵涓滴經濟學,事實上過去20年來台灣奉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歷史教訓,已經明確指出:嘉惠富人而產生的下滲效應寥寥無幾,能受惠的根本不是台灣經濟。

其二,國債缺口有增無減,勞保基金潛藏債務達7兆,這些是源自長年以來稅制不公、加上國家以債養債,大量拿納稅人錢去進行金融市場操盤,債留子孫不只是威脅性的口號,是已體現在青年就業困難、學貸卡債、派遣工與無薪假等青年貧窮社會現象上。歸根究柢,這波危機提示的是金融市場的虛擬成長並不可信,也不可行。

GDP從未真實反映「國民實質所得」,「GDP至上主義」與「發展主義」會致使目盲不見病因。要能真正提振經濟、回饋消費,就先全面改變「所得向上分配」的政策機制開始。
陳虹穎/文化評論人

右看:免稅額度提高能搞活經濟?

財政部體民所苦,願意提高免稅金額至少可減緩中低收入戶家庭的稅額負擔,自是民生好事一樁。但是這個政策優惠,說穿了也只不過是拯救「有感痛苦經濟」的一碟小菜,對於搞活經濟的治本方法,無論撙節或是減稅,都只是討好民心、實質效益有限的選票政策。

對於普羅大眾而言,明確刺激經濟、擴大內需的就是全面加薪,而不是任憑各類青年一畢業就得準備十八般武藝,與最低基本工資1萬8,780元、每小時103元進行無望的每日肉搏。

但這又牽涉到台灣企業體的產業基礎與實質營收究竟有無調薪的本錢。仔細想,台灣的二、三級產業,多年來早就被各種炒短線的市場趨勢、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虛擬糖衣綁架了。

另外,南歐與西歐各國工會目前串連進行的大罷工,警告歐盟各國政府「撙節」措施方案無效。這些全面性的罷工警訊,試圖喚醒政府的,是一個無須摧毀社會結構的漸進式國家經濟穩定成長方案。而這些不僅是消費端與稅收問題,也包括全球化下的產業體質重整。例如自中國經濟崛起與低廉勞動力的跨國市場時勢所趨,台商1990年代至中國大陸舉廠發展,乃至陸續遭到技術轉移、經營失敗,敗北而歸的態勢來看,過去20年來的累積,實質上已經掏空台灣產業根基。

成也跨國市場經濟、敗也跨國市場經濟。
陸以興/國小教師

(回目錄)



衛報週評:打破扼殺美國民主的兩黨壟斷

節譯■葉興台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即將揭曉。美國自由黨總統候選人強森(Gary Johnson)在大選前夕於英國衛報投書指出,美國選民應有第三種選擇,以打破兩黨對美國政治的壟斷。

投書指出,此刻我們可以公平地問道,有多少美國選民會投票給不太反映他們心聲的候選人?答案暨複雜又簡單。共和黨人和民主黨幾十年來不斷地交替執政,最後形成一個兩黨的雙頭壟斷(duopoly),完全控制美國的政治過程。這個雙頭壟斷決定了總統候選人的資格認定:誰可以參與總統大選電視辯論,以及哪些特殊利益的錢可以資助他們所費不貲的競選活動。

這種內部遊戲的後果便是,很多週二投票的選民相信,他們只能在共和黨和民主黨之間做選擇,沒有其他真正的選項。他們為何該有其他的選項?他們所看到的總統電視辯論僅包括共和黨和民主黨候選人,他們所看到數億美元電視廣告都是共和黨和民主黨出資的。新聞媒體呢?他們已經捲入整個既定模式中,大篇幅地報導兩黨競爭。

但這裡有個問題。這個雙頭壟斷導致數億美國民眾被剝奪了重要的公民權。民調顯示,約3分之1的美國選民不認為自己屬於共和黨或民主黨,每次選舉他們只能從兩個爛蘋果中挑一個比較不爛的。

在哪裡有寫道美國選民的選項該如此受限?美國憲法沒有,一般法律也沒有。美國選民也沒有決定,媒體、兩個財力雄厚的政黨或任何人,該預先為他們做出選擇。

在週二的選舉中,很大一部分美國選民認為,美國軍隊早該撤離阿富汗的,但兩大黨候選人都不甩他們。有數百萬美國選民認為,政府太大且事事干涉,他們正在檢視兩大黨的選項,目前兩大黨都支持《愛國者法案》(Patriot Act)和《國防授權法》(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二法都莫名奇妙地合法化無限期拘留美國公民。而對那些關心婚姻平等的美國選民而言,他們沒看到兩大黨候選人為婚姻歧視違反基本的憲法權利發聲。

在這個艱難的時刻,最迫切的問題是美國經濟,兩大黨又提供了什麼藥方?含糊地保證他們將在某日、某年、甚至數十年後平衡預算,爭辯如何微調一個根本有瑕疵和腐化的賦稅體系。兩大黨未提供任何具體承諾,挑戰日日令美元貶值的貨幣政策。

現在就可以就平衡預算,提議數十年來首見的大幅改革賦稅體系──取消所得稅,用可以創造數百萬就業的單一消費稅取代--在投票日當天,這樣的總統候選人在哪裡呢?

給美國選民這這些選項,是強森競選總統的訴求。美國16兆美元的國債,幾乎都是在共和黨和民主黨執政時代所累積的,美國長期涉入耗費巨大的不必要戰爭,已歷經兩黨政府執政時期,他們在外交政策上似乎沒有太多歧見。同樣的,聯邦政府對公民自由的侵害,也是兩黨執政下的傑作。

美國民眾值得擁有第三選擇的機會,一個既非產品,也非現狀(顯然已無法運作)支持者的總統候選人。強森的候選人資格(志工耗費數千小時收集選民的簽名)和決心以第三組候選人參選到底的決心,就是被這些渴望以及打破兩黨壟斷的必要性所驅動。

這不會在一次選舉中達成。就像美國史上所有重要的運動,如果被剝奪公民權的選民,所浪費的選票多到足以讓他們重新爭取應有的公民權,這一切就能在一次選舉中發生。

譯按:

美國此次總統大選,外界僅關注共和黨和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羅尼和歐巴馬,媒體也大篇幅報導兩人激烈的競爭。但事實上,美國此次總統大選共有6組人馬,還包括自由黨的強森、憲法黨的古德(Virgil Goode)、綠黨的史坦音(Jill Stein)、正義黨的安德森(Rocky Anderson)。

強森原本是共和黨員,曾擔任新墨西哥州長8年,2011年4月參選共和黨總統選舉黨內初選,被淘汰出局後,於2011年12月底宣布爭取自由黨提名,繼續角逐總統寶座。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南方】當總統毀憲亂政,這是我們能做的小事...(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南方電子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1-07』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