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1-06─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1-06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1-06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證所稅又起風波 |
最近,在證所稅開徵的前夕,又傳出緩徵證所稅的新聞。這次披掛上馬出來主張緩徵證所稅的,除了股民以及資本家之外,還有執政黨的新世代明星人物。導火線一方面是台灣經濟成長率不斷下修,已經低到1%的地步。而且,全球的經濟一直低迷。金融海嘯的後遺症:美國的高失業率、歐洲債務、日本除了受到金融海嘯重擊之外又遇上天災、核災以及釣魚台風波引起中國大陸市場的嚴重下滑,甚至被廣泛期待成為帶領全球經濟走出危機的中國經濟也出現令人不安的問題。要之,台灣經濟長期低迷,提供開徵證所稅風波的動力;另方面,總統馬英九以及行政團隊的民意滿意度都不斷下跌(這顯然也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人心思變,對執政者的批評如潮湧出,新時代感受接班危機,民意以及內部政治的不滿,也是促成證所稅風波的導火線。 回顧證所稅的立法開徵。這本來可以理直氣壯地實施。不論從社會正義、縮短貧富差距、降低政府赤字、避免債留子孫,等等、等等面向,都沒有不開徵證所稅的道理。加上馬英九已經沒有連任壓力,民意也普遍支持開徵。但是,這個應該水到渠成的改革,卻歷經曲折。千呼萬喚兼八折九扣,好不容易證所稅完成立法,這過程還折損一員財政部長。 然而,從受薪階級看來,這樣的證所稅遠遠達不到公平課稅、抒解政府財政危機、提供社會福利以及教育的起碼財力保證。如果不是馬英九第二任的主要政見,人們甚至懷疑證所稅的開徵又是雷聲大雨點小、甚至不了了之的空鬧一場。但是,就算如此八折九扣的證所稅,資產階級還是不滿意。他們總是利用各種可能的機會,見縫插針,達到實質扼殺證所稅的目的。從年初新任財政部長擬議開徵證所稅,人們就見證台灣的資產階級不斷利用各種機會,編派各種似是而非的理由,阻擾證所稅的立法與實施。 這次的風波,甚至由執政黨的明星新世代發難,所幸財政部長還堅持實施。但這表示,開徵證所稅已經不成為執政黨的共同政策。在開徵證所稅的問題上,階級對抗已經高於政黨的對抗。馬政府如果要堅持這個改革,一定要認識到施政的阻力不再是在野黨的杯葛,而是資產階級的反撲。這個反撲的力量已經滲透到執政黨。如果馬團隊無法約束黨員的言行、無法在黨內達成共識,必須要訴諸受薪階級的支持。否則,資產階級還會利用各種可能的機會繼續反對證所稅的課徵,證所稅的實質效果將不斷受到衝擊而縮水。從最近的證所稅風波,馬政府要警惕,這場改革還沒有完成,甚至不一定會成功。 |
(回目錄) |
左右看:再拜所謂「左統派」於告別式 |
左看:道德光環≠政治能力
告別林書揚,但告別不了長慟,慟慟戒嚴的高壓鍋掀開後,為什麼傳說中的左派力量並未應運而生?這是自由派學者十分好奇的問題,更是所有追求進步的台灣人民所長慟、慟澈心扉的無頭公案。 無疑,迄今所有對林書揚的飾終之詞,對照路斷人稀的現實,等於揚糞潑面,無一不產生反諷至極的社會觀感,益增「左統派」的荒誕行徑。何以致此迷幻?當然是從來沒人戳穿國王的新衣,任由八旬老人呼盧喝雉,自我粧扮起政治局常委會,唯妙唯肖之餘還不爽,時時處處批判人,甚至主動、公開批判人,殊不知,這是有錢拿的職業隊在罵自備糧械上陣的業餘愛好者,何其不倫!事實上,所有追求進步的戰後世代也犯了大錯誤,以為他們被關、有道德光環,從而誤認為政治能力,沒人點醒,當年寧可錯殺一萬,也不留萬一,留下的都不是真鬥士,卅年下來,才知是誤會一場,也誤了台灣蒼生。 然這項歷史性大誤會還有深一層的不誤,就是初萌的進步人士尊重中國革命,愛屋及烏,遂讓他們儼似長老加權威,如今連治喪都搞得京味十足的官腔官調,不反感,幾希! 林書揚已去,但是「坐了34年7個月最長牢的政治犯」卻在自名為「左統派」份子的嘴中喃喃不去,好似人間第一等冤枉,猶如民進黨的要角也念念不忘他們的牢獄之災,兩者都是扮苦旦、訴悲情,但彼此又有不可比擬處。 不可相比擬的是,民進黨控訴國民黨暴政,除了重複賺取同情票之外,並以選舉的勝利來為自己平反,肯證「台灣獨立」不犯罪;「左統派」則毫無能力通過人民群眾的力量重新裁判頭戴紅帽是無辜,亦只能幽幽、絮絮地陳述多不幸,最後印成訃聞再自憐一次。 然則有這麼無辜嗎?50年代確是濫捕濫殺很多嫌疑人,如今還棲身「左統派」隊伍裡的,應該是歡喜做、甘願受,別說已經領了白色恐怖的補償金,單是解除戒嚴以來,隔海唱和,百無禁忌,這種補償還不夠嗎?更何況,34年牢獄也非白關,獄中所謂鬥爭,不是成就了左統派的一把手、二把手嗎?說與憨百姓哭無妨,說給政治人,也未免太愚癡了。 受害意識高漲不去,這是台灣政治,不分朝野或統獨或左右最突出的共性,無非是集體低能的顯示,一味比賽被打壓啦、被迫害啦、被肅清啦!完全失去主動、領導的政治本義。有人若要追思林書揚,拜託拜託!不要再哀哀怨怨了。 |
(回目錄) |
日本觀察:世界史中的釣魚台爭議 |
■林鴻亦 難題大致能分為「歷史問題」和「政治問題」。就中日關係來看,一般來說歷史問題指的是日本對二戰期間侵華歷史的認知及態度。但由於發動戰爭前日本政府在國內刻意營造對亞洲國家的歧視態度,所以戰後日本國內大眾文本在觸及戰爭議題時皆只限於反思日本民眾遭受的苦難,對亞洲人的痛苦甚少提及。這間接導致東亞國家皆不認同戰後日本國內的主流史觀,當然也就由此衍生出戰後以來的一連串政治問題。 從70年代以來一躍成為國際關注焦點的釣魚台領土問題就是典型的政治問題。這不僅是保釣人士一直主張的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大問題;尤其這又牽涉冷戰期間美國的亞太戰略、共產勢力崛起、台灣內部不安,以及現今海洋資源利益分配、中國邁入海權時代等因素,都讓問題更形複雜難解。又攸關國家利益至為巨大的領土爭議一直都不是歷史問題,而是一種以歷史技術為政治主張(包括民意在內)背書的政治問題,更是關乎武力行使的軍事問題。所以中、日、台三方皆主張「釣魚台是我固有領土」時,說穿了就是運用歷史技術為政治主張背書的政治行動。 而針對日本於1895年前後將釣魚台納入國土的時空,客觀比較中、日、台三方提出的歷史證據可以看到中、台皆以古籍、古地圖的文獻考據訴諸「名從主人」的前近代領土觀,直指日本自近代以來巧取釣魚台的歷史事實。不過這同時也會讓我們難以解釋前近代中國疆域變動至為巨大的問題。 反觀日本以當時行政手續的精緻度作為主要根據,讓他們的歷史精緻度比起中、台略勝一籌。這是因為自近代以來的歷史精緻度正是建立在帝國的行政精緻度上,過去曾為新手帝國主義國家的日本在意圖扭轉東亞區域政治秩序(日人稱作「華夷變態」)時,就是以行政精緻度取勝。所以日本才能有恃無恐的以「釣魚台並未有清國統治之痕跡」論點作為其主要依據。且日本佔領釣魚台後統治權又是建立在萬國公法指出的「無主地先占」、「時效性統治行為」之上;而這也正是日本希望能把爭議拉至國際法庭的理由。 藉前近代古籍推翻近代以來萬國系統運作下的世界史觀並不容易,所以台灣政府便將戰線延伸至戰後重構的國際秩序,主張釣魚台應隨台澎諸島一併歸還中華民國,意圖以此來回應世界史的邏輯。但自始,問題的核心皆圍繞在日本一直強調的「釣魚台並未有清國統治之痕跡」、「無主地先占」等萬國公法下的遊戲規則;且現實是,當時的前近代中國史在現今仍為歐美主導的單線史觀下並不受到重視。 要扭轉這種情勢的第一步應先讓中國史與東亞史接軌;歷史技術作為國家戰略的一環應大幅擴大東亞諸國間史家的對話。這不僅是重視前近代的東亞交流史,甚至應放眼未來,以東亞國家有機性的交流與連帶來回應目前世界史的邏輯才是上策。釣魚台議題的背後的根本性問題應關乎我們對於「世界史」的認識,以及對於重建世界史的想像。 釣魚台領土爭議不易善了。不可否認的,以包括武力在內的政治實力展現或許是拿回民族自尊心的近路,但代價會是高昂的。因為這不僅會再次印證中國歷代疆域不斷變動的前近代史觀;更代表著東亞仍將位於世界史中的邊陲位置。善用前近代交流史將會為未來種下東亞永續繁榮的果實,以中華民族的智慧邀集東亞國家共同面對近代以來的悲劇=「歷史問題」,進而以政治力運用歷史技術重構東亞在世界史中的位置才是根本作法。這呼應孫文於1924年於日本神戶向日本帝國主義呼籲共同邁向東洋的「王道」主張,近一世紀的錯誤不應成為歷史的亡靈,徘徊東亞揮之不去。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