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1-27─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1-27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1-27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第三世界崛起的機遇 |
第三世界能否真正崛起?21世紀是否真正改變了國際秩序?這是近年來世界輿論經常討論的一個議題。隨著當今兩大經濟大國完成了領導人的換屆,這個問題有了新的因素。 中國換了新的領導人,新上台的習近平與李克強的外交政策如何?這是全世界輿論都在關心的話題。美國歐巴馬連任,似乎不會改變基本政策。然而,受了這次空前激烈競選的影響,為了彌補選舉期間的對立,歐巴馬很可能採取部分對手的主張,以免美國陷入長期內爭的局面。此外,作為第一位非裔總統,歐巴馬也不能不適當地遷就白人主流價值觀;而目前美國白人的政治傾向趨向保守,這可以從這次大選中歐巴馬在白人族群只得到4成選票(投票的白人選民6成投給共和黨)此一事實看出來。在民粹當道的選舉民主,歐巴馬不能忽視6成白人選民的意見。他們的意見是什麼呢?顯然是偏向共和黨的保守主義。這種保守主義必然會影響歐巴馬在國際外交的政策。 因此,世界兩大經濟大國在外交政策上都存在變數。 如果從過去10年的變遷來看,很顯然中國是在崛起中。胡錦濤10年的統治,中國GDP在世界的排名從第6上升到第2,並且與美國的差距快速地縮小。因此,即使美國的經濟實力目前還遠超過中國,但是在另一個10年有可能就會打平,甚至超過。習近平會如何利用這個機遇?美國領導人又將如何應付這個挑戰? 習近平的對外政策目前還缺乏足夠的資訊作可靠的推測。他可能延續鄧小平制定的「韜光養晦」政策,也可能轉向比較強硬的路線。韜光養晦是比較沒有風險的做法,中國也存在諸多保守力量使習近平不能進行重大的改革,即使習近平有意願要進行改革。 但同時也有內在力量推動改變對外政策。這力量還由兩個不同的分力合成的:左翼人士要求中國應當重回當年毛澤東的國際反霸路線;右翼民族主義者也主張改弦易轍,「外交要與中國的大國地位相適應」。兩方面都要求強烈反抗美國的打壓,更不能忍受日本在釣魚台問題的挑釁。保守與改革力量並存,加上不足道習近平的基本立場,遂使中國新政權的路線難以預料。 美國的路線則比較清楚。歐巴馬顯然強化敵視中國的政策。這樣的政策既滿足美國主流保守勢力的要求,也是美國維護獨霸世界的必要之舉。中國的崛起,象徵著第三世界開始站立起來。從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國際局勢從來由歐美國家宰制;如果中國真的崛起,如果第三世界真正站起來,將是近3百年來國際局勢最大的變化。這個變化,美國人心理上還無法接受。 |
(回目錄) |
左右看:美日合製新戰艦 |
左看:美中41年的準聯盟關係已告結束
正當安倍晉三揭櫫大幅右傾化的政綱率領自民黨邁向執政之路時,傳來美日共同研發新一代的戰艦,表明政治侏儒的日本進一步右傾已非哪黨、哪派的方針,乃舉國之方向,因為這不是一個正常國家,迄今仍是美軍的佔領區,無以拒絕充當帝國主義在東亞的鷹犬,有如以色列在西亞的角色。 美日制中的戰略佈署已經如此明朗,加以歐巴馬勝選連任後首次出訪,即東來中國最親鄰的泰、緬與高棉,不啻踢館宣告制中的決心,也就是說,自41年前尼克森訪華以來所形成的準聯盟關係已經一去不復返,在1971至1991年間為反蘇聯,1991至2000年間為經貿全球化,在2000年后至今為反恐怖主義,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給予中共「和平與發展」的機會,馴致中國崛起,眼看2020年GDP可能超過美國!這時才猛回頭,高唱重返亞洲,無非是重整舊日盟邦陣仗,一致遏阻中國。 在山姆大叔亮牌、要人站邊的情況下,台灣奉行不統、不獨的虛無主義行將遭到美、中的雙面挑戰,特別是北京焦慮於台灣問題的,不再是統一,而是此島再度成為骨鯁在喉的戰略痛腳,促談不促統的壓力勢必撲面而來了。 日本方面報載,美國在2010年服役的三船體戰艦將在年底前授權日本進行仿造,可望在2015年造出模型艦,此後再研製相應的艦艇材料和武器裝備,預估2035年前後產出實體戰艦。 這項消息緊跟在北京宣佈其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號」已成功完成艦載機的起降演練之後,顯然是互比苗頭的軍備競賽,事實上,從東北亞以迄東南亞的整個東亞地區無不整軍經武,而不止戮力於經貿的競合而已,形成全球化另一面的暗影,此中以中國為最,也是激起各國加強國防的主因,只有我台灣片面追求經貿的對接,鬆懈了硬拳的準備,成為「和平與繁榮」的盲信徒。 如今隨著美國返回東亞,從而激化東海、南海的海氛,同時也擾亂了醞釀多年的東亞整合的大氣候,無論是東協10國自成自貿區,或10+3、10+6,現在都依違於中美兩大之間而各有心結,就算簽約整合也同床異夢,此在周前的東亞峰會中表露無遺。台灣搭不上東亞整合的列車固屬憾事,然一旦東亞島礁之爭引爆了,我們占有太平島,又主張釣魚台,絕無可能袖手旁觀,更脫不了干係,沒有應戰準備,只怕是刀俎之間的魚肉。 |
(回目錄) |
心跳的聲音:面對歐洲大陸的海島 |
■張義東 上週,英國首相卡麥隆幾乎就得橫眉冷對26國了。歐盟2014-2020年預算會議召開於布魯塞爾,會員國代表齊聚一堂,商討總額超過一兆歐元的預算案。山雨欲來,眾目所視,聚焦英國是否會在圍勦之下祭出否決權。其實此權非特權,人人有獎,27國任一國皆可否決歐盟預算案。問題是倚天劍一旦出鞘,等同對26國宣戰,是以眾所矚目。 會議結果:莫衷一是,明春再議。 如前首相布萊爾這般擔心海島日益漂離大陸的歐盟支持者,也許會鬆一口氣,還好這次27國利害糾結,切割出多條分歧線,各有打算下散會,說來不盡然都是英國惹的禍。 預算問題在歐盟而言,癥結點是各國在各類支出中,相對上扮演支出方與收入方之間的分配問題。以總數來看:舉法國為例,繳了180億歐元給歐盟,可以拿回132億(其中以農業補助是27國中拿的最多的),加上德、英、荷、義等共9國,均是給多拿少,奧妙在於,她們可從歐洲單一市場貿易中獲利。 眼前問題還是缺錢,既想要凍結預算甚至刪減,可下手要下在哪裡呢?所謂多分歧的切割,指的正是在許多問題點上,27國可以分裂為不同陣營,造成了談判的困難。人人皆可否決的繃緊裡,形成集團包裹協商,是比較容易進行談判的模式。但核心與非核心、經濟強勢與弱勢、農業與非農業等等都會連結出不同的景象。 以英國而言,且還有所謂「英國回扣」,當年柴契爾夫人為本國根本沒啥農業補助可拿,爭取到其他國家要另付一筆回饋,此次預算內為36億歐元,這回卡麥隆的任務也包含捍衛保住這筆錢。這也讓英國更是與眾不同。 自古至今,尤其百年戰爭確定英吉利海峽不會成為金雀花王朝的內海以來,英倫三島就經常扮演特別角色,拿破崙戰爭、兩次世界大戰,一直到支持美國的反恐戰爭,海島總是與大陸若即若離,喜歡走自己的路。 上個月最後一個星期日的凌晨,全歐洲調回正常的冬季時間,結束日光節約。20世紀初,英國首度付諸實行的「不列顛夏日時間」,歐陸各國相繼立法,如今且是歐盟「統合規範」之一項。這也算是在國會、蒸汽機、殖民之外,又一引領之事吧! 接下來,海島又會以何種姿態面對大陸呢?拭目以待! |
(回目錄) |
迷走地圖:左翼政治插旗年 |
■向紅岩 如果「向左轉」召喚的是「左翼政治」,除了蛋砸總統府外,更重要的是,各個社運團體在行動過後,將如何照見彼此在右派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共同處境,在分項議題結盟串連之餘,再進一步向上提升形成左翼政治的共進方向與政策。 而要穩健踏出政治轉化的第一步,就必須誠實面對自解嚴以來,在社會運動發展的過程中,不同路線的運動團體何以日益走向停滯、鬆散、分化的因素。 長久以來,社運團體對於政治想像始終缺乏細緻討論,論述方向不是太從理論原則出發以致運動綱領太過抽象空泛,就是太侷限於針對特定法令政策修惡時的被動因應與動員,而缺乏更高的政治實踐願景,以致社會運動看似多元實則鬆散,除了偶有短暫結盟外,迄今仍難以匯聚形成有別於兩大右派政黨的第三政治勢力。 2000年民進黨尚未執政以前,勞工陣線、工委會、團結工聯、勞動黨等工運勢力雖曾提出政治路線的辯論,但自從阿扁執政後,親綠「勞工陣線」所主張的民進黨內改造路線,即在民進黨左右立場搖擺的投機性格下,一步步將探討分配政治而非推翻私有制的社會民主論述,以民族主義的台獨意識來操作收編,其手法不外是每當社運團體提出有階級意識的左翼論述時,往往被民進黨以台灣與中國問題,或萬惡國民黨等簡化語彙給巧取消費掉。 「工委會」與「團結工聯」則對藍綠政黨始終保持等距批判的道德高位,以維持自主工運的形象,而停留在社會運動的層次,缺乏往政治運動的轉化,組織能量亦擴張緩慢。惟近年來,「工委會」似深刻體會其過去「有奶便是娘」的路線發展,在現今藍綠兩大爛蘋果的泛政治操作下,左翼運動的發展若繼續停留於經濟鬥爭,將使左右爭議不斷被模糊焦點,加速民眾對政治的集體冷感,不再有信心投入關注於公共事務,以致後來有了廢票聯盟及火盟到人民老大的訴求轉型。 倘若親綠社運團體能清楚面對民進黨內的社會民主陣營——新潮流系在意識形態上已形同散沙,無法再繼續維持當年的政治論述,不再對黨內改造投以寄望,自主工運團體能深耕原關注議題,並擴大與不同議題之社運團體的對話與磨合,逐步形成左翼的政治訴求,今年秋鬥方能真正定位為召喚左翼政治的插旗年。(自由撰稿人)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