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2-06─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2-06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2-06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禮貌與道德 |
清大學生在國會議場嗆罵教育部長,很有反對黨立委飆聲教訓官員的架式,如是激情演出本是立法院的獨特情境所誘發,恰是國人對於這個問政空間的刻板視覺、定型音量;學生恰如其份地複製、諧仿,其性質相當於抗爭現場上一齣準備博取媒體版面的行動劇。 只不過事件過後,各方紛紛陷入「禮貌」與否的爭執,學生的「態度」轉而成為議論的焦點。清大教授李家同的話很有代表性:「不要自以為是正義使者就亂罵人,要保持謙虛,能平心靜氣的將自己意見表達出來,禮貌是最重要的規則。」在這裡,「禮貌」被理解為教養的表徵,是值得期許的社會價值。 「禮貌」如果是一種價值,一種道德,那麼它可能也是最貧乏、最形式化,也最曖昧的。禮貌可以是詭詐,可以是虛假的,而詭詐與虛假恰恰是道德的反面。譬如,強者對於弱者的禮貌,常常是帶有凌辱性的;弱者對於強者的禮貌,又常常是懦弱屈從的表現。相對於這種性質的禮貌,驕傲輕蔑或是卑下順從可能都還比較簡單,比較真實。一個有禮貌的痞子,可能比無禮的壞蛋還更為可惡,因為虛偽往往帶來更大的危害。 一個禮數周到的納粹,肯定讓人更為毛骨悚然。就像鮮血在白色手套上更為鮮明一樣,有禮貌的恐怖絕對更為邪惡。野獸或許粗暴,但是可以被理解,可以被原諒。有禮貌的惡徒卻因為他的「教養」,更增添其可憎。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禮貌,也可能是一切道德的源頭。我們從小被教導不說粗話,不打斷別人,不偷不搶不說謊,拿了禮物要說謝謝,撞了人要說對不起……,這些基本禮貌的訓示,先於我們的公民道德教育。禮貌是個人表達的體操,是軀體的、語言的初步訓練,讓人學會適應社會,熟悉人際關係的基本規律。但是,就像軀體缺乏訓練將變得蒼白虛弱一樣,缺乏「禮貌的體操」,也無法融入社會,難以掌握人際關係,從而缺乏理解道德的基礎。 從立法院這場學生槓上教育部長的事件來看,我們寧願看到的是學生確切的「憤怒」,而不是情境空間所激發的演出,寧願將議題從「禮貌」的層次提升到自主自律的價值判斷,亦即「道德」的是非分辨。至於教育部長蔣偉寧在此一事件中的反應,只會雙手合十聆聽,看似「禮貌」,其實虛弱失職,這是缺乏道德勇氣的表現。道德的最高價值,無他,就是真實。此一事件的過程,許多夾纏,許多口水,關於事件源頭的「媒體霸權」是非,卻看不到對於「真實」的論辯和追尋,這是整個事件最不道德的地方! |
(回目錄) |
左右看:扣稅金擴屯墾 以巴前景糾結 |
左看:兩國方案現困局
世界各國向以色列發出明確的訊息:「夠了!停下來!」歷經數十年,巴勒斯坦人終究贏來國際的普遍支持與同情。雖然這是國際社會難忍以色列過火作為的集體表態,但長期來看,巴勒斯坦建國的兩國方案仍不利於和平到來。 薩伊德曾強調兩國制是行不通的:在一個小小的土地上,有兩個不同國家、相互對立的民族,身陷於彼此鬥爭的過往歷史,怎會有助於和平實現?更何況以巴人民的生活早已緊密纏繞難以劃清彼此,只有建立一個兩民族共存的國家,仿效南非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制度,審慎處理這數十年來的不幸過往,才是真正通往雙方和解之途。反之,兩國方案將使雙方更陷對立,讓巴勒斯坦更難以脫離如南非黑人早先被種族隔離的困境,是為「巴勒斯坦『班圖斯坦化』」。 更何況,此刻巴勒斯坦當局的運作基礎,相當程度依賴著美國金援與以色列授權,稅款、水源與電力供應,亦皆掌握在以色列的手裡,這正是美國與以色列能用中止金援作為威脅巴勒斯坦的緣故。看似建國成功,卻無助於翻轉主奴位階。因此,當巴勒斯坦獲得聯合國承認其國家資格,換來以色列擴張屯墾區與凍結預算扣留稅款的報復,雖有各國出面譴責,卻也突顯兩國方案的真實困局。 138國贊成,41國棄權,只有美國與以色列、捷克、巴拿馬與4個太平洋島國等9票反對,這回世界明確地回應巴勒斯坦人的呼聲。正當巴勒斯坦人歡慶「建國成功」的同時,以色列也宣佈其報復行為:將原本要移交給巴勒斯坦當局的稅金,轉為支付巴勒斯坦所賒欠的電費;並將在E1區進行屯墾。後者被視為以色列最為關鍵的報復,美英法中等主要國家皆齊聲譴責以色列的作為。 以色列對於巴勒斯坦的應對邏輯數十年來相當一致,蠶食鯨吞任我所為,像個不受控制的惡霸,若遇反抗,必施以數千倍暴力奉還。扣留稅金,將影響巴勒斯坦當局的正常運作;屯墾E1,則是對巴勒斯坦建國希望的致命打擊。無論是扣下稅金或是進行E1屯墾,都是對於主張和平談判路線的否定,必將引發新一輪的殺戮暴力。 以色列此二報復作為,雖用來挑釁巴勒斯坦,卻也讓自身陷入史無前例的外交困境。世人正逐步清理過往對巴勒斯坦的誤解,以色列至今卻仍誤判情勢一意孤行,終於招來國際同聲譴責與空前的國際壓力。局勢正在逆轉,無論此舉究竟是納坦雅胡的競選考量,還是該國向來的應對國策,還望以色列懸崖勒馬,切莫為了選舉算計,反讓自己成為世界公敵。 |
(回目錄) |
瞭望台:「南方文化聯盟」的異味 |
■曾健民 「話語是權力,人通過話語賦予自己權力。」 這個話語的權力當然不是指個人的權力,而是指一定的利益集團或權力集團(如政府),在為本集團或本階級利益的權力鬥爭中產生的有系統的話語和概念體系。 英國文化理論家伊格爾頓也指出:意識形態是利益和權力鬥爭的產物,它表現為文化、典章等,是使統治集團合法化的一套話語策略,是階級社會不可缺的結構。 我們生存在其中的資本主義社會並不以階級社會的面貌出現,而是以個人主義、自由人權的非階級「公民社會」出現;資本主義國家也並不直接以階級壓迫的國家出現,而是以「國民國家」、「法治國家」、「自由民主國家」的面貌出現。 而維持和鞏固這種面貌的,就是法國哲學家阿都塞所說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包括教育、教會、傳媒和文化機關。今天台灣最突出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是新成立的文化部,和早已成立的「台灣民主基金會」。文化部除負責促進「文化產業」之外,還負有掌控和擴展意識形態話語權的任務。 台灣的文化機關從來都扮演著反共、反中國大陸的文化政治大任,這是由台灣的政權性質所決定的。譬如,早期兩蔣為了反大陸文革成立了「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今日因應大陸的改革開放,用西方價值和台灣意識「和平演變」大陸成了當前的重任。 龍應台這位曾為文高調指責大陸最高領導人的鼻子說「以文明說服我」的文化部長,曾表現一幅「漢賊不兩立」的姿態。最近被曝露了擁有一千萬元的大陸記名國債,去年還名列大陸富豪作家榜第16名,版稅收入265萬人民幣,躋身億元戶。台灣有人質疑她「國家忠誠」,大陸有人為文〈罵我、恨我又抱我〉嘲諷之。其實,這只不過還原了她文化台商的部分真面目而已,和大小S、周董等無異。只不過,她敏銳嗅出了大陸改革開放後產生的反共、親西方和「民國範兒」的文化風潮,投大陸市場經濟的文化商機而已。可說是她在台灣80年初《野火集》的2.0版。 最近她在香港提出了「南方文化大聯盟」的「幻想」,想劃長江為界,結合上海、廣州、香港、台灣組成南方自由主義文化大聯盟。這話語不但想大大拓展文化商機,更想結合「西方‧台灣價值」和平演變大陸。真不愧為馬英九欽點的文化部長。這使人想起了1949年國共內戰時,蔣國府曾有劃江而治的「幻想」。後來這個軍事政治劃長江而治的幻想很快被解放軍過江擊破。今天龍部長的「南方文化大聯盟」雖以文化為名,也散發著蔣國府當年的異味。 |
(回目錄) |
左翼視野:年金制度改革何去何從 |
■黃德北 台灣勞工退休養老的所得可以分成兩層,第一層是勞保年金,第二層是勞工退休金。一個工作年資有30年的勞工退休時,第一層勞保年金可以領到投保工資的46.5%;第二層退休金可以領到每月薪資6%×年資×退休金投資報酬率,以目前政府常拿勞工退休金去護盤造成虧損的情況來看,第二層退休金的所得替代率可能只有15%左右。因此,勞保年金給付對於目前台灣多數中老年勞工是最重要的養老老本,這尤其因為2004年民進黨政府時代通過勞工退休金新制改革時,讓當時許多資本家借改制機會將勞工舊制退休金賴掉,根據勞委會當時的統計,舊制退休金資方應該為勞方提存的退休金準備為3兆6千億元,但當時台灣所有企業存在中央信託局的退休金提撥只有4千億元左右,等於政府與資方合謀在該波退休金轉制過程中以偷天換日的方式幫資本家減輕了高達3兆元的潛在債務。 中老年勞工經歷2004年退休金改制的「乾坤大挪移」,退休金舊制的年資由於沒有得到有效保障,往往早就被資方一筆勾銷,新制能夠被計算的年資有限,因此退休金所得替代率可能低於5%,未來退休養老主要只有依靠勞保老年給付。 目前在探討勞保年金改革時,大家都未提到調漲的勞保保費由誰負擔的問題,「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對岸的勞工保險制度頗有我們參考之處。目前大陸第一層基礎年金(相當於台灣勞保年金)完全由資方負擔,繳費率是勞工薪資的20%,勞工的退休所得則是該城市勞工平均工資的30%,而非依繳費多寡來給付,因此具有濃厚的所得重分配功能。這些制度設計顯然更有利於基層勞工的養老,值得台灣改革年金制度時參考。 馬英九總統最近針對年金改革時指出存在著「經費不足、行業不平、世代不均」問題,並要行政院在明年1月提出年金改革方案,但他沒有提出如何解決經費不足的方案。如果大陸資本家必須要負擔20%的保費,但台灣資本家卻只要負擔不到6%的勞保費用(連同第二層退休金提撥也不到12%),我們不禁要問:「大陸能,台灣為什麼不能?」希望台灣的受薪者能夠團結起來,提出一個工人版的年金制度改革方案,不要再讓2004年退休金改制時工人財富被竊取的悲劇重演。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