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2-07─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2-07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2-07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人才外流的潛台詞 |
或許是「人才興國」的古訓,這任內閣對人才外流問題,特別關注。 但天底下最難鑑定的東西之一,就是「人才」。是草?是寶?常常因人而異,更別說看走眼的情況屢見不鮮。 右翼經濟學家很早就曉得這個道理,他們把人才的價值交給市場決定,企業必須為他們心目中的人才付出高價,而人才也像游牧民族般,逐誘因而居。 右翼經濟學家普遍相信全球化,因此無論是招攬人才或人才求職,「世界都是平的」。 既是如此,向來深信國際化的台灣為何還要擔心人才外流? 比較堂皇的理由是,台灣人才外流,意味了產業條件不佳,連帶導致看不到遠景、薪資過低的連環套。若如此,則政府的當務之急,是推動產業升級,至於絞盡腦汁想吸引人才回流,只是本末倒置而已。 其實,擔心人才外流的背後潛台詞是,擔心「人才外流中國」。 唯有洞悉這個潛台詞,才能讓我們理解,何以台灣人才滯留美國、日本被當作習以為常,但到中國大陸謀生,卻拉起了競爭力的警報。 那些只認市場、不管國界的右翼經濟學家真該大聲抗議人才外流的說法。台灣成天喊「國際化」,希望外資來、盼望外國專業人士來台規定鬆綁,怎能允許台灣變成只准進、不准出的國際化單行道?尋常商戰,怎麼倒退成經濟冷戰? 擔心人才外流的潛台詞,客觀上反映了面對兩岸消長的無能為力。有人憂慮地認為,中國大陸挖走台灣人才,勢必造成產業競爭。但這難道不是意味了,台灣原地踏步多年,直到被人追上,才發現自己一直被「產業留級」? 剛落幕的亞錦賽,中華成棒隊苦戰勝中國大陸。很多人曾阿Q地說,中國大陸棒球隊和台灣教練輸出有關。問題是,全世界找不到任何一條規則,禁止對手進步。同樣是台灣教練,何以時間反而拉近了彼此的實力? 別再為「人才外流中國」傷腦筋了。政府該作的是,其實是該給那些沒機會外流、不願意外流,或者沒能力外流的台灣人適度補償。這些廉價打工仔,好歹撐住了台灣,才真正值得被珍惜。 |
(回目錄) |
左右看:教育應否複製社會體制 |
左看:培育自主人格
在資本主義社會裡,教育從來就不是一件孤立事務。在今日,教育已愈益擺脫其社會公共化、人文價值的性格,而朝向高度功利、精密操控的社會複製功能方向發展。 在某些西方先進社會裡,國民義務教育(中小學體制)的運作方式不僅向資本利潤的邏輯臣服,而且在教師的僱用關係上,也日益惡質化。在今年9月初,美國芝加哥市的全市中小學教師工會發起罷教,約有3萬教師、職員參與這5天的罷教抗爭活動,這是美國自1987年20餘年首次的大規模罷教抗爭。這罷教爭議,在於美國教育主管當局以嚴苛的學生考試分數標準來評鑑教師教學,並加重教師工作負擔等。 美國教師抗爭的呼籲,主要是要求重建合理的師生關係、重新調整教師工作壓力與尊嚴等。這勞資爭議所反映的,正是美國教育當局刻意要將公立教育體制導向於學生勤習基本職場技能、壓榨教師如填鴨者的施教,而非如何培育學生自主意識、自我學習的能力與動機,並在這健康的學習關係中建立有意義的師生關係。 教育,到底是不斷複製既有社會壓迫體制,還是培育學生自主發展?這不僅是教育問題,更是我們社會方向應如何選擇的大問題。 最近台灣教育界頻出問題,從學生競爭力、12年國教、到近日學生公然在立法院對教育部長無理「質詢」等,但這些問題絕非是短期治標手段就可掩蓋過去。那麼,台灣教育問題的根本癥結是什麼?應如何解決? 一言以蔽之,主政者應掌握台灣經濟發展與人力培育的結合關係,以這制高點來規劃當前教育功能,並從而執行有效的教育政策。 也就是說,作為一個資源並不豐富、處於全球嚴酷市場競爭下的台灣,人力培育乃是讓台灣擠身全球市場機制中的關鍵。有了領袖群倫的菁英、創意才華與才智一般但卻奉公守法、扎實實踐的人才,台灣經濟才有可能轉型成長,而在全球利潤鏈分工中有一席之地。 因此,台灣的教育體制,從幼稚園到博士課程,就必須以分流篩選、集中菁英、因材施教為準則。具體的說,應如新加坡一樣,在10歲時就開始分流教育,讓適合發展一般技能者,盡早為踏入職場而做準備;而讓能成為菁英領導者,讓社會重點栽培。 一個社會本來就是有人治理、有人被治理。成功的教育就是要複製一個現實有競爭力的優質社會。除此之外,教育還會有更重要的目的嗎? |
(回目錄) |
咄咄集:白色恐怖與反媒體巨獸 |
■吳忠泰 學生沒有感受到部長的「關心」,反而覺得白色恐怖,這是真的嗎?這個很重要嗎? 從事教師組織工作多年,不管為了政策的是非,或是教師的合理權益,經常需要動員、揭露,或在合理的比例內請假,我們面臨會員或幹部被軟硬兼施的諸多狀況,一切指向兩點:不是對方想阻止教師組織發展,就是排除政策障礙。只要是遊行前夕,從教育部打電話給校長,調查局幹員以瞭解輿情的名義到會懇談,乃至幹部被無端取消會務假、活生生被記過、上下班被嚴格記錄時間、上課時走廊有人站崗,這些往事並不如煙。 我也曾理解那是一種白色恐怖,並因而去提高戰鬥意志,也曾接到夥伴因而放棄再同行的抱歉,甚至某個時候可以揣摩到:反過來利用這種「關心」來刺激群眾的手法,但是,人,會成長。 原來最後能支持行動永續或者達陣的,都不會是這樣的刺激,或反向操作,而是簡單的信仰以及深入探索細節的耐心。 當教師組織也可以穩下來,有點影響力,對方會改變策略,用耳語說你是校園惡勢力、將來另有所圖、是同儕中壓力的來源,於是官方認為教師組織若鼓勵老師檢舉校園不當情事,會形成白色恐怖!看到沒有,我們仿彿也變成發動白色恐怖的另一種威權者。 妝成每被秋娘妒,當一股新的力量形成,旁人都會忍不住打噴嚏,更何況相對人能不側目?但互指對方白色恐怖,並不會決定事情的最終價值;只有比氣長,比理深,能決定誰是勝出者。 大學生要關心社會,關心公共政策,過來人高興都來不及了,只有曾缺席的人會不知應對。今天蔣偉寧和其幕僚的職位不是用參與革命來的,身段自然生疏,加上校園也是半官僚系統,怎能分辨教育部是哪一種關心?但不代表部長一無是處,需要被媒體加工羞辱。陳為廷過往多年參與各種社運,也從不諱言從政是其目標,所以以政治實習生身分看待會比一般學生適當,於是我們要問:事情是從反媒體巨獸來的,反媒體巨獸的行動只能是這樣做嗎? 所謂巨獸是包括巨大和獸性,而且還是我們參與豢養膜拜的,是我們以靈魂時間交換的。從所謂果果大戰上下集(蔡的米果與黎的蘋果)變成教育系統的兩端都受傷,這戲碼可悲又可痛,但台灣媒體逐漸異化的問題,還有地方編採中心紛紛裁撤,僅存的受地方首長安撫的不少,各財經產業動態被幾家大周刊吹來捧去,但半年即失準的一再出現,教育工作在某些媒體眼中只有出包體罰才有上報價值…… 我們真的只能那樣反媒體巨獸嗎? |
(回目錄) |
貓眼的世界:氣憤之外 |
■黃懷軒 看完清大學生在立法院質問教育部長的整段影片,這學生除了很氣憤,我不了解他想表達什麼?站出來抗爭或是想要表達任何理念、反對任何事情,勢必你已經認為這事非常重要,重要到你甘願為你的選擇、所做的決定承擔一切後果。教育部發函通令各校就是典型的公務員交差了事心態製造出來的辦事方法,但是接到教育部的函件覺得被恐嚇、面對鎮暴警察或甚至更加惡劣的手段,不論是何種結果,都是自己選擇承受的,不然何須抗爭?難道學生期待中的抗爭該像是辦家家酒或是請客吃飯那樣輕鬆愉悅?都選擇出來抗爭唱反調,受了委屈就要人家道歉豈不好笑,這表示其實除了氣憤外,你並不清楚你究竟在爭取什麼。 更何況,我真的不懂為何可以這樣正義凜然的要求教育部長對全國學生道歉,這位清大的同學如何能代表全國的學生?正義感像是一種強力興奮劑,症狀是「我」才是對的、「我」是王道、「我」自然代表所有人,我就是正義的使者。正義感會合理化一切不正當的作為,因為你以為你有著正當的訴求,為達目的,中間不擇手段沒關係。所以自我催眠,認為自己是正義的一方正在大戰惡魔黨,於是可以合理踐踏其他人的尊嚴。 說到底,台灣社會媒體環境走到這一步,除了政府習慣性的怕事、無作為之外,最主要還是我們的品味如此。清大學生在立法院斥責教育部長的影片在網路上不斷流傳,許多人跳出來斥責或是聲援這名學生,但是除了製造另一個模糊焦點的新聞話題之外,我看不出來罵教育部長整件事對反對媒體壟斷這個議題有任何正面的影響。台灣人就是太好操弄,想用媒體反媒體,但輸的還是自己。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