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發報時間: 2013-03-27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小農的春天─3/30綠農春酒&有機循環農業發表會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3-27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3-27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欠缺團隊作業觀念下的EMBA熱

知名麵包師傅吳寶春想念EMBA卻無門路的新聞,上周在國內引起很大的迴響,先是總統馬英九在時間壓力下宣示要「想辦法留住人才」,而引發EMBA是不是應該要放寬入學的門檻、有技術卻無學歷的人要如何進修的討論,緊接著就是新聞報導的內容是由於麵包師的公關團隊操作所致,或是媒體誤讀報導。

但是,談來談去,幾乎都是集中在新聞的真偽,以及由熱們話題所延伸出來的人才培育政策。卻很少人談到,為什麼媒體、大眾對於EMBA進修懷有這麼多的想像?

這種想像不自覺的反映了台灣社會的結構。嚴格說來,這個新聞的短暫熱潮(或是即將再起的另一波熱潮)所展現的是,台灣社會對於團隊作業、專業分工完全沒有概念,也不懂得要如何跟專業人才合作,所以,只要在創業或是工作中遇到未知、新的領域,第一個想到的解決方案就是「自己來」,而不是「讓專業的來」。所以,「到EMBA進修」才會被媒體附加了很多的進修、上進的刻板形象,而這些與國際環境脫節的思維,幾乎被民眾照單全收,還獲得了一定程度的共鳴。

就以「吳寶春想要讀EMBA以獲得專業經營知識」一事來看,不論它是不是公關精心創造出來的話題,還是媒體為了營造報導的戲劇性所做的訊息篩選,它的觀點本身就是很有在地、非國際化的特色。在國外,尤其是創業環境較佳的歐美日等國,要創業可以尋找專業的經理人、會計、行銷人員來組成經營團隊,不會說英語、法語、中文也可以找到合適的翻譯人才,創業者可以專心在自己最擅長的工作領域,不需要對每一個細節都事必躬親,甚至,當創業者開始進入管理的領域時,最被要求注重的不是管理的技術,而是管理的視野,所以,美國才能有大學休學生來帶領創意團隊的案例。但是,類似的情形發生在台灣,創業者卻似乎要對每一個細項都有專精的能力,於是,就只能想辦法自己練功,因此類似「要去進修以獲得某專業知識的說法」,在創業領域常常出現。

表面上,這是某種求知慾、上進心的表現,實際上,卻顯示台灣的產業環境不佳,經營者、創業者很難找到專業人士來協助,甚至不懂得要如何跟專業人士共事,以至於只能用「你會的我也會」的方式來進行管理。類似的作法也出現在資本家希望員工能在自己的專業外,再具備第二個專長,例如技術人員要有流暢的語言能力、研發人員要懂得行銷、管理階層要兼具財務素養。這種第二專長的說法用了敬業、終身學習的裝扮,實際上卻是資本家不願聘用專業的翻譯、財務、行銷人員而想出的話術,結果就是,表面上公司的成員是十項全能,實際上卻是專業性不足。

這種狀況並不難理解,如果製造業遇到技術瓶頸時的解決方式,不是找學者專家協助,也不是尋找國外廠商進行技術移轉,更不是招募優質人才,而是把研發人員送回學校重新念書,媒體、民眾的評價可能不會用全然正面的角度來看。然而,同樣的狀況出現在創業領域,我們卻很神奇的會認為這是正面、有啟發性的常態性作法,完全違反日常的經驗法則。

麵包師為了創業而進修管理知識,絕對不是產業常態,也不應該成為對於趨勢有高度敏銳度的媒體所要關注的焦點。然而,從當事人的公關,到媒體,以及政治人物,甚至是一般大眾,卻幾乎都對於「讀EMBA是取得專業能力」的說法毫無懷疑的就接受,這實在是台灣社會的集體悲哀。

(回目錄)




左右看:平墳運動與鏟屋運動

左看:資本利益當前,國共殊途同歸

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首次以「中原經濟區」的概念,被納入國家重點開發區域,因此而生的產業用地需求,與隨之衍生「平墳運動」、「殯葬改革」的口號,引發連續3年間的抗爭衝突不斷。在中國輿論界,普遍視此為地方政府未利用土地炒作、活化資本,來滿足GDP增長;因此不擇手段利用「平墳」,餵補少數資本家的開發需求。

回溯2012年年底,河南周口當地政府在官網上發布「對還沒有平、遷的墳頭,堅決平、遷到位,不留死角」、「要一戰到底」。因為在中國人民共和國,「平墳本是避免死人與活人爭地」。不過這樣的邏輯也許必須比照中華民國政府行政院與其轄下法務部「9月前騰空華光社區6百多戶屋舍」的決心,意思雖然差不多,方法上是更進一層樓:「國土活化,本是避免活人與錢爭地」。

龐大開發利益當前,究竟為何表面上一度水火不容的敵對統治結構,竟會走上如此相似的路子?平墳與鏟屋,填掉人民的祖靈與信仰、拆下人們的家園與靈魂;看似天南地北的政治信仰,或許正在發展國家與市場資本積累的大旗下,一面踏著底層人們的屍身前進,一面尋得了真實的共識。
陳虹穎/文化評論人

右看:華光熠熠,照不亮黯淡總統府

1986年,冒著生命危險自中國偷渡至台灣,被封為「反共義士」的馬曉濱,與越南難胞唐龍和一名長榮離職警衛王志杰綁架勒索長榮小開案件,在1944年特殊時空環境下訂定的《懲治盜匪條例》惡法下,一樁無殺人、還請被綁票者坐計程車回家的擄人勒贖案,3嫌犯被處以死刑。

上述「反共義士」與「越南難胞」的悲劇,直至今日,我們才能重新從這些無根難民來到異鄉所遭逢定居與生活的經濟處境中,重新理解個人在歷史、社會結構裡的複雜。但是,華光「占用戶」在當初形成的複雜背景,至今仍未能被國有土地管理的惡法框架所理解。在《國有非公用不動產被占用處理要點》裡,我們也看見這種被譬喻為「從冷凍庫裡取出過時法規」的作法,縱使並不符聯合國兩公約、第四號一般性意見對於占用戶擁有居住人權的保障,刻正亦被大量援引,作為「依法行政」的依據,不斷製造悲劇。

歷經眷戶、非列管眷戶與與違建戶等,不堪高額不當得利求償而陸續搬離,26日雨夜裡的華光社區,熠熠地耀著人們對於人道治理的盼望與土地倫理的堅持。然而,在雨夜裡,這樣的光,照不進縱使日間依然黝暗的總統府。
陸已興/國小教師

(回目錄)



衛報週評:英國不要變成俄羅斯富豪的遊樂場

節譯■葉興台
有一個島國大打廣告,把自己形容為巨富(主要來自於俄羅斯)可選來洗錢和洗名聲的目的地,更能享受奢華的生活和超低的稅負,最近卻發現,廣告說的並不是那麼一回事。

根據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對於商業模式有理由感到懊悔的不僅是賽普勒斯。當前蘇聯的天然資源被一些政商關係密切的個人無情地掠奪,英國在1990年代初期也攤開熱情的雙手,把自己打造成這些全球新巨富的第二個家。

倫敦已成為俄羅斯富豪的遊樂場和競技場。偶爾,情況可能失控。流亡英國的俄羅斯異議人士和富豪比瑞索夫斯基(Boris Berezovsky)在倫敦離奇死亡,就是最可恥的一次攻擊。上週六比瑞索夫斯基被發現陳屍在守衛森嚴的倫敦自宅,引發諸多揣測,他是因為初步研判的債務纏身而自殺,或是因為更邪惡的理由而被殺?

比瑞索夫斯基在1990年代初期,前蘇聯解體後的國有資產私有化過程中,靠石油與汽車致富,並打入權力核心,成為前俄國總統葉爾欽的親信,是俄國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1990年代末期,比瑞索夫斯基在蒲亭接班過程中也扮演關鍵角色,不料蒲亭上台後三不五時就召集這些寡占富豪(oligarch),包括力挺他入主克里姆林宮的人。蒲亭告訴他們,此一時,彼一時。蒲亭開出的條件是:他們可以自由進出俄羅斯做生意,條件是不能再涉入俄羅斯政治,他們也得照顧由政治和軍情高階人士組成的強力集團(siloviki)的金融利益。

有些富豪不聽話,下場頗為淒慘。公開自己政治野心的俄羅斯前首富兼油王霍多爾科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長期被監禁。創設NTV電視台的俄羅斯媒體大亨古辛斯基(Vladimir Gusinsky)被迫逃亡。在被蒲亭逮著之前,比瑞索夫斯基就逃往英國,然後在他守衛森嚴的豪宅裡展開與蒲亭的對抗。

有些俄羅斯流亡者支持蒲亭,有些則反對他。有些曾支持蒲亭,後來又反對他。有一、兩個曾經反蒲亭,後來被說服支持他。有些人最後落腳以色列或賽普勒斯,多數人寧願在冬天時前往高雪維爾(Courchevel),或在夏天時前往蔚藍海岸地區度假,也寧願說英語。美國通常不是他們喜歡的目的地,因為有關機構習慣問他們一些刺探性問題。

這是一種公開招標過程。而英國在稅負方面比美國和歐洲國家更低,除了氣候以外,俄羅斯寡占富豪沒有理由不喜歡英國。而且英國已建立了照顧這些富豪各種需求的產業:前部會官員在英國上議院代表他們;前政治化妝師為他們做公關;律師排長隊等待接受他們委任;在出現麻煩跡象時,用英國極度縱容的誹謗法平息訴訟;金融顧問確保這些寡占富豪少繳所得稅、甚至房屋稅(council tax);私立寄宿學校歡迎他們的子女入學和高額的學雜費。

設計師商店、私人飛機、快艇和保鑣這類並行經濟(parallel economy),除了為俄羅斯寡占富豪存在,也為來自中國、巴西、中東等地的富豪存在。倫敦和英格蘭東南部的高端房地產市場,也都為他們存在。除了職業殺手,對這些超級富豪提供的服務都是合法的,這對英國產生嚴重的影響。

英國對俄羅斯的態度長期以來都很矛盾。過去10年,當英國對俄羅斯富豪敞開大門,兩國的外交關係確日益複雜。2006年叛逃的俄羅斯特務利特維年科(Alexander V. Litvinenko)遭毒殺,英國指控俄羅斯政府在幕後指使,使得兩國關係陷入冰點。

過去1年,兩國費力改善關係,卻始終缺少重啟關係的重要一步。相反的,英國採取按部就班的方式。儘管在敘利亞問題上有很深的歧見,俄羅斯外交和國防部長最近在精心設計的聯合訪問中獲得英國熱烈歡迎。

諸如俄羅斯間諜在英國重現等問題被壓抑,雙方開始吹捧友誼,但通常伴隨著尷尬的結果。最近英國幾個重量級人物辭掉新成立的「俄羅斯保守黨之友」(Conservative Friends of Russia),因為他們發現這個利益團體不過是蒲亭的啦啦隊。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3-26@【立報─言論廣場】
【南方】請立即終止台南鐵路地下化東移土地徵收案(徐世榮)@【南方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3-27』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