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4-30─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4-30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4-30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從911到波士頓 |
美國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已經破案。兩名嫌犯一死一受傷被捕。至此,這個堪稱911之後最震撼美國的政治爆炸案件似乎已經落幕。歐巴馬總統以及美國社會都鬆了一口氣。的確,相對於12年前的911事件,美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前後耗時10年,打了兩場戰爭,才把元凶幹掉。曠日費時的「反恐計畫」不僅花掉天文數字的預算,削弱美國獨霸世界的本錢與佈局,還重創了美國的自信心。相較之下,波士頓的爆炸案乾淨利落地破案,不能不說是一大進步。 但是,美國在慶幸之際,或許會困惑:為什麼這兩名嫌犯會做幹這一票?兩名嫌犯原籍車臣,從小移民來美國,接受美國10年左右的教育,可以說在他們成長的階段,也就是在思想與人格形成的階段,都是接受美國教育的薰陶。如此栽培出來的年輕人竟然如此仇視美國(這個爆炸案不是針對特定人士,顯然不是個人的私怨)。這是怎麼產生的? 流行的詮釋,指出嫌犯信奉伊斯蘭教。這很可能是真正的原因。但是,就算如此,表明伊斯蘭教徒對美國的仇恨是何等的普遍,仇恨又是何等的容易被激發出來。想想,一個未成年的小孩子在美國受教育了10來年,居然無法讓這個年輕學生認同美國。長期的教育敵不過伊斯蘭的宗教信仰!如果這對兄弟會這樣幹,誰敢保證其他的伊斯蘭教徒不會在那天再幹一票「恐怖攻擊」?須知這次爆炸案與911不同。911是由「基地」組織精心設計的攻擊;而波士頓爆炸案似乎沒有證據顯示由哪個反美組織策動,而是這對兄弟當單幹戶。 如果確實是單幹戶,這對美國的威脅就難以估量。今後美國勢必懷疑所有的伊斯蘭教徒,每一個伊斯蘭教徒都可能是「恐怖分子」。911事件之後,美國為了反恐,採取大量各種措施,不僅造成一般人生活的不便與經濟活動的損失,還往往導致人權的破壞。波士頓爆炸後,恐怖主義的陰影又會盤旋在美國社會上空。 針對恐怖活動的不斷威脅,美國需要做比較深刻的反省:為什麼重大的恐怖活動都發生在美國?美國對恐怖活動的反擊是迅速而強有力的。911發生不久,美國小布希總統立刻揮師阿富汗。好不容易費時10年終於擊斃賓拉登,本以為可以放鬆一下。卻不料一對車臣移民小孩卻幹了「基地」想做的事情。波士頓爆炸後,歐巴馬總統也顯示他的果斷與反擊威力。 但是,從911的經驗,這樣反擊能夠根除恐怖活動嗎?「恐怖分子」都以犧牲自己生命為代價來進行攻擊。美國應該反省,是不是美國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欺人太甚,受壓迫者只有採用恐怖主義的手段。如果美國不收斂帝國主義的霸氣,波士頓的爆炸案不會是最後一次恐怖主義對美國的攻擊。 |
(回目錄) |
左右看:緣何保台不保釣 |
左看:20年來更加恐共
日來,所謂的辜汪會談廿周年紀念得到鑼鼓陣的助勢,好像就此把兩岸關係渲染成玫瑰色的前景,同樣不能忘的是,播下台灣人敵視阿陸仔仇恨種子的「千島湖事件」也在1993年發生,尤讓識者寒心的是,這樣官方套上白手套勾搭,民間卻被煽起無名火的兩件轉折性事蹟乃同出一人之兩手,即時任總統的李登輝大耍黑白郎君的伎倆。 廿年,一彈指過去了,如今檢視這種兩面手法的效果,顯然不是恐怖平衡或相互扯平,勿寧是由下而上,打造成一個防中、反中的國度,這比兩蔣時代的仇匪、恨匪國策更深植人心,更具民意基礎。 倘謂予不信,請看馬英九總統對釣魚台的終極處置,就是以漁權換主權,時值北京當局不斷加派海監船與殲擊機進入釣島的海域與空域,這在馬氏所領導的台灣國看來,不是馳援其宜蘭縣的一部,而是威脅台灣全部,故而保台急過保釣,而為了托庇美日軍事同盟,終而保台不保釣。 在保疆衛土的火線上,馬英九做出最生動的宣示:開小差,陣前和敵去。是則真正的敵人不就一清二楚了。所謂兩岸關係至此脫去昧的外衣,就是兩國關係了。 在日台完成釣魚台海域的漁業協定後,中國大陸於七(23)日前展現力度最強的海、空進軍,有謂已經霸凌日本的主控地位,不管實情如何,對台灣的主流社會而言,類此釣魚台的風雲變化越來越無感,更正確地說,實在是在中、日較勁的大奕中,我們玩不起,也只能找像漁權之類的枝節來略表心意,存在既已邊緣化,心態當然也就雲淡風輕了。 不過,釣魚台不縈懷,非自今日始,早在1971年海外留學生引爆釣魚台問題之初,即有兩路人馬遲遲以為不可,寧可與日本息事寧人,也不可輕忽年初尼克森訪華行造成赤潮來襲台灣的危急性,所以「革新保台」勝過一切,這就是名為保釣,實為反保釣的國民黨份子組成「愛國反共聯盟」的宗旨,也是台獨聯盟在其機關月刊所倡言的新路線,二者雖未合流,但是反共、反華,保台灣則是不謀而合的共識。 42年後,此項共識終在台灣獲得兌現為國策,多虧「愛盟」出身的馬英九膺任總統,或有人指控他違背其博士論文的旨趣,殊不知其政治立場更多表達在組織關係。由於抗中、拒中已是此間的第一關切,釣魚台也就無關宏旨了。 |
(回目錄) |
心跳的聲音:揮別與不能揮別的皇室與宮廷 |
■張義東 西望歐洲,另一種故事上演在宮廷。 荷蘭女王畢翠克絲,預定今日(4月30日,「荷蘭女王日」)退位,回復「公主」稱號(不是皇太后也不是太上皇!),王儲繼位為威廉—亞歷山大國王,成為1890年以來荷蘭首位男性君主。 比利時與英國皇室是否跟進,日本雅子妃將出席新王登基大典等等,此間媒體相關報導大抵如此。 細看荷蘭,與世所慣見廢君主而後立共和相反,16世紀,低地七省從西班牙帝國獨立肇建共和,歷史逾2個世紀。世襲執政的奧蘭治家族於19世紀初才創立這個兼具德法血緣的奧蘭治—拿索王朝。 奧蘭治,Oranje、Orange,源於橙橘,所以全能足球聞名的荷蘭隊總是穿橘。 如此年輕王朝,自始便已處於開明專制、君主立憲、宮廷權力角色步步退卻的近現代。喜歡管事也常被人民抗議的畢翠克絲,即使並非徒為象徵而無權,但也明明白白不能像童話或歷史中實權者那樣的統治。 儘管如此,族譜一攤,照樣盤根錯節於歐洲貴族網絡。那眼下還有媒體,不倦不離的為之作起居注的貴族,往昔是跨國存在的上層統治階級,今日所謂跨國經理階級,也只略具彷彿地書同文、說同語,今之英代昔之法。 當年路易十四,王權禮儀臻於極致,凡爾賽宮冠居一世風尚,之後法國大革命,非僅一時風雲,而是翻天覆地,巨變底層則是延續,托克維爾所說的中央國家化,與伊里亞斯所說的文明化。 自西向東,為大傳統擔綱之仕紳,謝幕得更徹底。東方,資產階級同樣崛起,但與西方不同,不是由宮廷而染市民,非是仰望抓緊或厭棄而自行其禮儀準則的布爾喬亞。 歷史浮沉、幾番斷裂,此地多年來無貴族、無世家,唯有豪門,以及教育翻轉與社會流動變遷中,蠢蠢欲動一波建造中的階級化,甚至封建化。 於是,現代原本交織於宮廷的公民、民主、文明、禮儀,此時此地,與西方的脈絡、東方的歷史,完全斷裂。只餘皇室與宮廷,沉沒後翻化為海上晶亮的泡沫,飄盪著童話的消費,同時,也是消費的童話。 |
(回目錄) |
迷走地圖:關注WTO加強版:TPP(五) |
■向紅岩 依照WTO的說法,世界貿易增長減速的原因在於已開發國家經濟低迷、失業率居高不下,致減少進口,連帶也影響輸出國的經濟增長。其言下之意,世界景氣不振的原因,無非是由於新自由主義貫徹不夠徹底,以致各國貿易障礙仍未全面去除,故往後無論是以WTO或TPP的形式來進行國際貿易協商,仍應以繼續推動各項法規鬆綁與金融自由化為終極目標。然,弔詭的是,自1980年代以來,由WTO各專門機構共同執行的新自由主義經濟結構調整措施,卻正好是導致雷曼銀行垮台續今全球景氣積弱不振的禍首元凶。 從1980年代開始全球化至2008年雷曼事件為止,由新自由主義政策推動各項法規鬆綁與金融市場自由化所引起的重大危機,一次發生在1997亞洲通貨危機,另一次則為美國雷曼兄弟銀行倒閉所引起的連鎖效應。 亞洲通貨危機以前,全球化的原動力來自美國主導的國際金融市場自由化,透過法規鬆綁,東南亞各國由海外匯入大量資本,達成新興國家經濟的急速成長。然而,金融自由化不等同於通貨自由化,不設任何規範,任由資本在國際間快速移動,反而大大提高經濟變動的混亂風險,使政府對本國經濟的管理束手無策。亞洲通貨危機後,東南亞各國開始接受WTO專門機構—IMF的命令,進行經濟結構調整,諷刺的是,IMF所提供這個風險對策目的卻是要讓全球化持續加深,其結果再度導致了雷曼危機。 亞洲通貨危機後,東南亞各國為避免重蹈債務危機,開始以輸出導向經濟模式,抑制國內消費,累積外匯,創造貿易經常帳收支的盈餘。可以說,此階段東南亞的經濟復甦,主要仰賴向美國和歐盟的輸出擴大,以致東南亞貿易黑字迅速積累,美國貿易赤字不斷拉高。然而美國此階段的輸入增加卻是因為住宅泡沫引起過度消費的結果,而非來自各國實體經濟的需求擴大。雷曼危機不僅凸顯全球經濟失衡問題,也顯示光靠貨幣寬鬆政策無法讓世界經濟走向正常化與安定化。然,檢視各國參與WTO或TPP或各種區域貿易經濟體的動力,卻仍立基在以輸出增長帶動國內經濟的指望上,可曾思考如此指望可能將全球經濟推向更大的深淵?(完)(自由撰稿人)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