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發報時間: 2013-05-13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102年信義南港身障資源中心-六月份社區才藝課程免費體驗班,報名開始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5-13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5-13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降低吸菸率 何必急於一時?

愛因斯坦有一段名言,經常被簡化為「專家只不過是一隻訓練有素的狗」,乍看之下好像在罵人,其實他的原文是:「讓學生能理解和感受各種價值是很重要的,他必須要真切的感受美麗與道德的良善,否則他的專業知識只是讓他更像一隻受過良好訓練的狗,而不是一個和諧發展的人。」這段話,正好可以用在許多主張調漲菸價以降低吸菸率的專家身上。

按照市場的供需邏輯,價格越高,有效需求就越少。因此,反菸專家希望運用這套邏輯來降低吸菸率,雖然我們知道影響市場有效需求的因素很多,不是單靠價格可以決定,而且也常看到實際的情況並非完全符合這套邏輯。不過我們不必爭論細節,甚至我們可以暫時接受反菸專家羅列的各種「吸菸有害健康」的科學證據,然而,即使如此,我們還是反對此時調漲菸價,無論菸捐、菸稅都一樣。

專家可以用各種方式證明「吸菸有害健康」;專家也可以有很多理由認為菸稅和菸捐的比例應該調整、健保的赤字應該減少。專家的專業知識無庸置疑,但是政策的制定者更需要能夠理解和感受各種價值,否則和訓練有素的狗何異?

在馬政府無能執政、貪污舞弊叢生的此刻,專家「以價制量」降低吸菸率而促進國人健康的「美意」,彷彿「何不食肉縻」的晉惠帝。油電雙漲、瘦肉精開放、經濟衰退、核電威脅……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已經如此困頓不安,為何此時還要再調漲菸價來「促進健康」呢?既然降低吸菸率是長期的政策目標,那麼又何必急於一時?

再者,我們也舉雙手贊成菸捐專款專用於改善民眾健康、照顧弱勢福利等。換言之,菸捐補貼健保沒有問題,不過健保還有太多黑洞,像是不肖醫界人士利用「門前藥局」訛詐健保;醫院為衝門診量、手術量賺取健保點數而枉顧醫療品質等等,都是比「菸害」更加明確造成健保虧損的原因。菸民現在每年透過菸捐補貼健保就有3百多億,但是臨床上能「確診」為因吸菸而生病的個案有多少?如果那些顯而易見的健保黑洞不補起來,而菸民只因為吸菸和部分疾病「有關」,一年就要付出3百多億,請問這公平嗎?在健保黑洞尚未改善之前,調漲菸價真的有必要急於一時嗎?

(回目錄)




左右看:核你到永遠

左看:一個觀點就足夠

上週公共電視由蔡詩萍主持的「主題之夜」,播放探討芬蘭正在建設、可使用長達10萬年的核能最終儲存廠的紀錄片《核你到永遠》。導演的觀點是核能不是政治問題而是「邏輯問題」,因為:「當我們製造出一個東西,卻無法收拾善後時,這個東西就不該被製造出來。」

然而,這樣關懷10萬年後子孫的高度道德性的問題,可能卻難以說服正經歷經濟衰退的多數台灣人。畢竟大家擔憂的是100年內,自己的孩子、孫子的成長環境,所以只要技術上可行,誰會管得到10萬年以後的事?

所以今日台灣反核的困境,或許正是得深究經濟問題,亦即核能背後的高耗能產業,真的是台灣人需要的嗎?相對的,不靠核能,我們又有別套的經濟模式嗎?

要回答這問題我們需要許多社會條件,其中包含成熟的公民社會討論。事實上,在本片中,導演採訪多位核電廠官員、科學家,他們並不像台灣面對媒體落荒而逃,相對的他們是誠實的回應導演:面對未知的10萬年,我們應該保有承認自己不知道的空間。

自此,問題的焦點已不再是高階核廢料究竟要封存10萬年、或100萬年,問題的關鍵,是台灣能否像芬蘭般,讓正反雙方冷靜、理性的論辯核四,同時討論非核後,我們具體可擁有的經濟選項。
潘欣榮/公共化協會成員

右看:只有一個觀點

公共電視本月10日的「主題之夜」節目,播出反核紀錄片《核你到永遠》,並邀請正反雙方專家進行映後座談。這部片子講述芬蘭一個名叫安克羅(Onkalo)的地方,因當地擁有地球獨特、長達千萬年的穩定地層,故正興建全球唯二的高階輻射核燃料的最終儲存廠,預計一旦貯存場裝滿了核廢料後,就完全封閉、讓它被靜放10 萬年,期間歷經數次半衰期而使放射線達到原始的環境背景值。

在這部充滿詩意、感性的紀錄片專心傳達一個觀點:萬一我們無法阻止後代的好奇心,打開了這禁區,則會引發輻射外洩、不可逆的災難。

導演以一種面對10萬年的道德高度來探討核廢,他的用心令人欽佩。但令人惋惜的是,他的觀點卻是站在一個非常高的道德高度,問我們如何照顧10萬年後的子孫?

然而,不要說10萬年,對於眼前正經濟嚴重衰退的台灣來說,我們的產業、是否經得起佔總發電比例18.4%的核電停機?或許,許多反核人士會質疑此數據是台電重核電、輕再生能源所造成,但卻忽視了台灣的人均用電量高居世界第2,用電習慣縱使可改,也很難靠個人節電就能省下1座核電廠。

俗諺說:「生食都無夠,擱有通曝乾!」同樣的,當餵飽自己的肚皮都有困難時,怎能談如何保障10萬年後的子孫?
吳恆祐/社會評論人

(回目錄)



看守台灣:家:回家、搬家、租屋與買房

■林震洋
在我國中、高中的聯考時代,有一年國文考試題目是「家」,這幾個月正好經歷了多次與這主題相關的體驗。首先是在農曆新年前,參與了內本鹿回家行動,這是已經持續進行11年的布農族霍松安家族的家屋重建。從小貨車可及的延平林道終點出發,經過7、8天「跋山涉水」,穿越30年前曾有卡車載運巨木的林道、林班揹工路、次生森林、落石崩壁、涉溪溯河,抵達在70年前被日本政府強制遷離的石板家屋聚落。經過3、4天整理,再原途7、8天的折返。

取水、砍柴、生火、煮飯菜、紮營,幾乎是每天的例行事項,一行20餘人就(像)是一家人,每一次的營地都(像)是一處家。重新體認了生存的基本需求是什麼、生活可以多麼地簡單或複雜,多麼直接與自然融合在一起。

農曆年後,我從台東市區的租屋處,搬到台東縣郊的鐵皮小屋;從有保全管理人員的電梯大樓社區,搬到遠遠可聽到、看見海的小村。簡單、或簡陋的住處,但有水有電,比起內本鹿的家屋,卻又「文明」許多、工業化許多。在整頓過程中,數次想起人類學家馬格麗特.米德曾說過的「人有能力將任何地方改變成家」。

3月底,女友也從台北市景美的頂樓加蓋租屋處,搬到新北市永和區的舊公寓,從裝箱打包到拆箱擺放、油漆粉刷、添購家俱、認識周圍街道店家的過程中,也多次聊到租屋、買房、「成家」的話題。她說:「我媽媽在我這年紀的時候我已經12歲了,我們搬進一棟新的公寓2樓,那是他們自己的第一個房子,然後不到10年後,他們買了第二個房子。……住在這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每天晚上看路邊的房子,尤其那些新屋,超過一半以上都是暗的。」

「到底是誰在買那些房子,買得起那些房子,買了都是拿來賣、不是拿來住。」我也分不清這是她說、或者我說的話了。總之,青貧化的我們,對著家屋、土地的商品化,感到無奈與憤怒。

「國家對我很壞」;「它只對有錢人好,對大多數的人都很壞」。國家機器、或「現代化」、或資本主義、或經濟成長,對於自然或人性的無止盡壓迫,該.停.止.了。

經歷一整個追求「經濟發展」的世代(或者兩、三個?),曾經是水圳、良田的地景變成柏油馬路與高樓大廈,親戚共居的家屋被看作是財產或收入來源,食物不再從自家生產而來自看不見的遠方。生活,這件事,從食衣住行育樂等各個面向、從空間或時間的角度,統統都被拆解為可以估價的對象或元件,淪落到貨幣市場的苦海。人只有透過出賣自己的勞動力、生命來換取薪資,或是藉由投資套利、剝削他人替自己賺錢;然後消費購買,生命的需求才能被滿足。

家園應該是相互合作共生,而不是剝削敵視的。
(綠黨黨員)

(回目錄)
哈巴狗電台:悄悄跟「他」說

■陳真
阿莫多瓦在談到他的電影《Talk to Her》(悄悄跟她說)時提到:「語言是一種對抗孤獨與瘋狂的武器,就像一種治療。」如果語言真是那樣一種東西,那麼,或許那些有曲無詞、只含法則不含經驗的「語言」,最能安慰人心。

我寫過許多通俗文字,但很少發表意見,因為一個卑微者的意見徒令一己蒙羞。那樣一種羞愧,對我來說是致命的。我能理解人們急於說出意見並為之爭鬥、自豪,但我終究不是那一類物種。我懼人畏光,總是害怕人們要我說出意見,畏懼被迫假裝渴望燦爛陽光,所以一直躲在洞裡,直到月黑風高,人類散去,才敢走出洞穴。

最近跟學姊說了個故事,幾句話就講完了。學姊問:「然後呢?神祕女俠呢?」「沒有然後。女俠很神祕,所以不知道去哪了。」「可是這樣聽不出有啥故事性。」「就因為沒有故事性所以讓我很感動。我本來也以為最後會有什麼令人驚訝的結局,結果什麼也沒有,所以真的很讓人驚訝。」

我老想著數學等式的兩端,老想著「這是我的手」、「1=1」這回事,就像一種神蹟天啟;這些必然之事,帶給我莫大驚奇與愉悅。十年寒窗,不眠不休寫了三千多頁哲學筆記,平均一天一頁。或許那樣一些跟數學沒兩樣的東西,才是我靈魂安息的處所:安靜,純粹,不為之蒙羞。只是我不知道除了做為某種學術市場用途,世上知音幾人?有幾個人真的病到會去喜歡那樣一些毫無現實意義的東西?語言如果是一種治療,當它去除經驗,當它不再對世界表態,當它有曲無詞而成為一種純粹音符,或許帶來寧靜,卻異發孤獨。

阿莫多瓦說,這是一部男性電影,骨子裡是Talk to Him,不是Talk to Her。也許這就像尼采或維根斯坦都是一種「男性哲學」一樣。維根斯坦曾經說,女人不需要哲學。這話引起許多笨蛋的譴責,說他貶低女性,男性沙文。但那樣理解是錯的,而且正好理解成相反的意思,有如把尼采理解成逞強鬥狠無所不克的什麼超人哲學一般。

維根斯坦說:「哲學的最大成就是不再從事哲學。」那些屬於男性的東西是一種病,而變成女性才是它的目標。超人的極致就是恢復尋常人性,男性的最佳狀態就是女性,而最偉大的思想不過就是不思也不想。流浪者飛向太空的目的,無非也只是為了有朝一日重返地球,找到一條回家的路;地面上的柔弱狂歡,理應取代高空的孤傲剛強。

男性就像歌詞,女性便是音符;可以有曲無詞,但不能有詞無曲;因為是音符使詞彙有了意義。可當詞曲相襯,樂音飄揚,難道就真能不再孤獨?
(醫師)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南方】勇士當為義鬥爭:鬥鬧熱走唱隊在港大側記(JAY)@【南方電子報】
目擊者電子報-NO.57(黎智英出售壹電視)@【目擊者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5-13』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