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6-10─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6-10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6-10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兩岸漁業協議的喜與憂 |
總統馬英九上周(6日)接受日本共同社專訪時,談及東海和平未來的展望,提議舉行北京、台北與東京的三方對話。馬英九表示「我們跟日本可以就漁業達成協議,日本也可以跟大陸就相關的資源問題來協商,我們跟大陸也可以就漁業問題或其他的問題來進行協商」。等於延續「東海和平倡議」的「三組雙邊談判」的架構設計。 本報社論(4月22日)在台日漁業協議甫簽訂之初,即建議「兩岸東海行為準則宜儘速達成共識」,因為大陸海監船、漁政船巡弋釣魚台海域已經例行化,未來兩岸漁船和公務船皆有可能在東海相遇,若沒有清楚可遵循的行為準則規範,兩岸之間發生衝突磨擦的機會隨之增加,將使台日漁業協議的「副作用」──阻止兩岸聯手保釣──擴大,絕非雙方所樂見。因此,馬英九在與日本簽訂漁業協議後,願意重新面對大陸的東海立場與之展開協商,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令人欣慰並值得肯定。 然而,在同一篇專訪裡,馬英九提到「我可以理解為什麼大陸比較猶豫,看到要跟台灣談到漁業協議就很擔心會不會變成一種國與國的關係。我在很多場合都說過了,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是一個特殊的關係」。至於是什麼「特殊關係」?他再次重申「我們跟大陸相互不承認主權,儘管我們已經大致上做到互不否認治權」。馬英九這套「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特殊關係,正是讓人感到憂心的關鍵。 據此「特殊關係」,兩岸的主權完全重疊,所以兩岸在東海沒有主權問題,但是因此治權只能消極的「互不否認」,也就是各管各的、視而不見,那麼當兩岸的船艦真正在海上遭遇時,仍然沒有應對進退的依據。職是,兩岸至少應該突破馬英九這套「特殊關係」的限制,做到積極的「互相承認治權」,亦即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並且治理台澎金馬及其附屬島嶼的現實,才能進一步討論兩岸的船艦應該如何對待彼此的問題。 兩岸漁業協議恰如台日漁業協議,即使刻意迴避敏感的議題,最終在實際執行上仍然須要面對,而且可能由於談判時的迴避,沒有講清楚,徒增執行上的困擾,反而讓協議成為爭議的核心。因此,我們欣見兩岸就東海漁業問題展開對話,但同時也憂心僵化的「特殊關係」適得其反,可謂喜憂參半是也。 |
(回目錄) |
左右看:熱氣球激發房地產 |
左看:高房價對花蓮的衝擊
陸資看好蘇花改公路即將在2017年通車,所以近兩年積極投資飯店旅館、熱氣球的週邊投資,促使花蓮房市飆漲,以華廈為例,兩年來已從每坪7萬元漲至10萬元。 蘇花改還未通車,高房價已率先衝擊花蓮,迫使中低收入者搬往更偏遠的衛星城鎮居住。原本地方政府期待蘇花改能解決花蓮高失業率、高離婚率等問題,但目前未蒙其利、卻先受高房價所害。 固然花蓮人需要修建一條安全回家的路,但一條路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面對仿造西部的大型開發、投資炒作,我們需要新的就業模式、而非殘補式的社會救助。 事實上,部落、偏鄉早已有自己的答案,像是在花蓮光復鄉的邦查農場,透過世界展望會、勞委會、原民會的就業輔導,來聘僱15位經濟弱勢、中高齡失業的部落婦女,領著基本工資而能扶養孫子的同時,也吸引想返鄉的青壯年的關注。 更重要的是,有機農業讓他們不靠悲情、同情行銷,相對的,引進管理科學,讓婦女們挺起腰桿、邁入量產。自信與尊嚴的工作,不僅能降低失業、提高收入,是解決經濟困境所延伸的家暴、離婚的良方。未來,政府在面對開發帶來的貧富差距時,除了消極、會引起福利依賴的短期就業之外,應積極採用合作經濟的長期就業模式。 暑假到了,去年台東的熱氣球節帶來當地經濟榮景,今年花蓮縣政府也首度讓熱氣球試飛,希望讓原本已很夯的東部旅遊再加分。在中央政府補助款縮減、地方政府一切當自強,來化解偏鄉的經濟頹勢、失業問題。 尤其花蓮縣長期面臨悲情的三高:包括高失業率、高離婚率,高所得負成長額,在2008年前都是全國最高!花蓮正像是台灣偏鄉縣市的縮影,失業像是骨牌效應,在25萬人口間蔓延。大量青壯年人口自大學開始外流就未返鄉,留下中高齡長者,也延伸出隔代教養的問題。 然而,根據房仲業者上週的調查,發現花蓮受惠於交通建設發展及陸資投入。近兩年包括透天厝、華廈、公寓及農地漲幅竟達4成。建築業作為產業的火車頭,重新帶來地方就業榮景。 雖然蘇花改還未通車,但原本在北部工地工作的青壯年人口,合理推論可逐步回流。然而,房價上揚的確造成底層人的生活壓力,政府除了表示房價上漲乃必要之惡之外,也需拿出更積極的對策。 具體來說,從生產與分配兩階段切入,在生產端,廣設證照技能訓練班,讓各階層就業人口,藉此獲得證照、技術升級。而在分配端,尤須注意地方稅的合理性,避免貧富差距的擴大,如此,偏鄉經濟才能穩定升空。 |
(回目錄) |
看守台灣:核四,政府不要嗎? |
■陳曼麗 台灣今年為了核能議題,從2月政府說要做核四廠繼續與否的公民投票,到6月馬總統第一次親訪核電廠,議題持續發燒。 自從日本發生福島核電廠爆炸起,台灣人才真正被嚇到,各種過去不參加核電議題的人,紛紛站出來,表態不要核電,在興建中的核四廠,也不要繼續了。台灣人的擔心,除了日本經驗外,台灣核四廠頻頻傳出工程品質不佳,經過30年仍未完工,有些金屬器材生鏽,網路線路都要重新更新,雖已投資3千億,還不知要再花多少億,才能完工?就好像一座錢坑,大筆大筆金錢投進去,還不知能不能用? 其實,政府老是說,其他國家都用核能,這是世界潮流。但他們卻不告訴台灣老百姓,全世界有193個國家,只有31個國家在用核能,加上台灣才32個國家。所以,世界潮流,決不是核能! 如今政府表態極力擁抱核能,完全不是採中立作法,看公投結果再決定,而是把公投當成程序幌子,不管如何,結果就是要續建。所以,執政團隊姿態擺得很高,和人民的溝通,幾乎是溝而不通,常常答非所問,或是給幾個電子檔,請人民自己去找答案! 資訊公開不足,讓人民非常沒有安全感。人民要求:以日本福島為例子,演習一下,看台灣如何應變處理。而政府總是說,台灣比日本還要好,所以不會有那一天到來。但是,誰相信呢? 現今,政府不是針對核能安全本身,而是談台灣能源不足,所以要用核能,把兩件事情混為一談,總是讓人更不放心政府的態度。我猜想,總統也不懂核能,所以只能依賴台電提供的資訊,台電說沒有其他方法了,只能用核能,所以,總統只好接受了。如果是這樣,總統直接宣布:「核四續建!」不就好了嗎?何必假裝尊重公民投票?我擔心,如果投票結果是和總統及行政院所期待不同的話,總統如何自處?以現在民意來說,大家可能會反對繼續興建核四的。 民意,是最難捉摸。核四問題,絕非藍綠對決,而是擁核和反核的另一個分水嶺,沒有灰色地帶!核四,資訊公開不足,所有機密都鎖在國家檔案櫃裡,揭開的只是鳳毛麟角,資訊不對等,加上所謂專家的傲慢,完全不尊重人民對安全的需求。當意外發生時,每個專家或官員都說,決定不是他做的,所以他不能負責任,而該負責任的人已經離職了。 我們看到日本發生核災後的兩年,居民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有的人回不去原來的家園,有的人生活壓力很大,感受不到未來。每個人的處境,政府也管不了,只好自求多福。福島的昨天,可能就是台灣的明天! |
(回目錄) |
哈巴狗電台:我們都是美國人(一) |
■陳真 這兩天收到「醫師人權組織」(Physicians for Human Rights,簡稱PHR)給會員的一封信,竟要大家寫信呼籲美國國會為敘利亞人民伸張正義。這有如歹徒闖進家園姦殺擄掠,卻說為了「輸出」家庭民主與人權,然後人權組織竟要求大家寫信給歹徒背後的幫派首腦伸張正義。 PHR成立於1986年,我1988年加入,倏忽也已四分之一個世紀。PHR就跟AI(國際特赦組織)或HRW(人權觀察組織)一樣,是國際上頗具聲望的中立人權機構,尚且如此偏頗,更不用說那些掛政治羊頭賣人權狗肉者。美國多的是這一類香肉人權組織,尤為惡名昭彰者例如頒給王丹「人權獎」的美國民主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簡稱NED)。 NED前身隸屬中情局,為掩人耳目,在雷根主導下成為「民間團體」,經費始終來自官方,並受其情治管控;所從事的任務如其名稱所示:「輸出民主與人權」,但其所作所為正如William Blum在《Rogue State》一書中所說,「恰恰與其名稱背道而馳」,旨在傷害與顛覆敵對政權,或積極滲透勞工團體,打擊左傾工會。NED章程起草人Allen Weinstein倒很坦白,他說:「我們現在所做的,正是過去中情局所祕密從事的勾當。」這類狗肉人權團體最喜歡頒獎或贊助那些反對美國敵人的所謂反對者,猶如美國也曾大力讚賞海珊與蔣介石是民主鬥士一般。 敘內戰已死7、8萬人,250萬人流離失所,淪為難民。敘駐華大使說得對,所謂民主與人權,只是侵略者「巨大的謊言」。阿塞德政權很糟糕,但反抗軍只會更差,不會更好;如同阿富汗北方聯盟比原有的神學士政權更為血腥腐敗不知凡幾;百萬生靈塗炭,只為扶植傀儡政權,只要往後乖乖聽美國爸爸的話,不論如何胡作非為,都會被容許甚至獲得稱讚。 講有關戰爭這些事很挫折,甚感窩囊,我能不講就盡量不講。因為若我一無所知倒也罷了,但一個人在道德事務上,當他知道很多卻做得很少時,他得用多大的力氣來面對自己、面對生活?如同你若不知世上十幾億人處於饑餓便罷,若你知之甚詳,又能如何?你還是一樣吃喝,一樣玩樂。這沒啥不對,但若義正辭嚴說起世上饑餓之事,寧不窩囊? 或許這讓我對美國的恨較能釋懷,因為我們其實都只是這個恐怖犯罪集團的一份子,各自貢獻了一份力量;他們就是我們,一樣兩手血腥,只是以不同形式參與同樣的掠奪與殺戮。令人痛苦的是,我不知如何改變這個彷彿宿命般的處境?我如何可能洗掉身上血漬而能宣稱一己清白?說起來,我們都是美國人。我希望自己不是,但我沒勇氣辦到。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