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7-25─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7-25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7-25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馬英九的安倍魔咒 |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領導自民黨於參院選舉大獲全勝,挾著勝利餘威,安倍立即於25日啟程走訪東南亞,除了訪問菲律賓、新加坡和馬來西亞3個國家之外,還將與美國副總統在獅城會面。他在勝選談話中特別強調:「要展開強而有力的外交,向全世界展示日本的存在。」以安倍勝選後的首次行程安排來看,其目的其實已昭然若揭:拉攏美國重返亞洲、深入亞洲,並以美國為後盾擴大日本在亞洲的影響力。 安倍領導內閣7個月以來,對內搞活了日本經濟,對外則刻意以國族主義的訴求對峙崛起的中國,如今又在大選中與其盟友輕易取得過半數參院席位,往後主導政策隨心所欲,安倍的「強人」姿態越來越為鮮明。日本過去7年換了7任首相,選民對於走馬燈似的政治人物日趨冷感,安倍的勝選似乎打破了短命內閣的魔咒,至少,在2016年之前,日本沒有大選,首相有完整的3年時間可以擘劃政局,從而成就自己的歷史定位。 比較奇怪的是,安倍勝選,最傷的不是日本的在野黨,而是台灣的總統馬英九。怎麼說呢?今年以來,馬英九似乎一直活在安倍的陰影之下,各種「安倍能,馬英九為何不能」的質問,在媒體上始終未曾間斷。尤其是日本經歷10年經濟低潮,安倍的新政確實帶來振衰起敝的初步成果,台灣卻深陷經濟成長緩滯、國民相對剝奪感日趨沉重的泥淖當中。安倍越是能幹、強悍,就越凸顯馬英九的失能、怯懦。 台灣和日本的經濟規模相差甚大,將雙方領導人的施政能力拿來做對比,其實不能謂之公平。不過,就在安倍勝選的同時,馬英九也連任了執政黨黨主席,而他的任期同樣到2016,有充分時間做相對長遠的施政規劃。然則,馬在黨內的勝選卻卻未能帶來任何喜氣,也未能開啟國民對於未來的新期待。相對於安倍的意氣風發、左衝右撞,馬政府對於經濟、政治問題的應對依然遲緩凝重,未來3年似乎已註定黯淡無光。 不過,在兩相比較之餘,我們也不要忘了,日、台之間還有一個巨大的變數,那就是中國。日本當前的經濟成長率超過4%,居於七大工業國(G7)之首,股市高揚,消費力道強勁,「安倍經濟學」(Abenomics)首居其功,然則,經濟改善的傲氣似乎也帶動了安倍強化右翼國族主義的野心。他一方面配合美國重返亞洲的軍事布局,另一方面又主張修改憲法整軍經武,否認日本二戰期間的罪責,加上釣魚台與東海油田的爭執,東京與北京之間的關係日趨緊繃,一旦衝突爆發,所有經濟成果恐怕一夕間化為烏有。台灣夾在兩者之間,究竟要採取什麼態度,這恐怕才是對馬英九智慧最大的考驗! |
(回目錄) |
左右看:人形戰爭機器人現身 |
左看:無視弱者血淚 野蠻難擋
ATLAS,這個由美國國防部與波士頓動力公司開發的人形機器人,身長1米9,重達150公斤,面世不久的它,香港大學已購入一款,正進行組裝合體與進階的研究開發。據稱它可以投入救災工作,在人類無法到達的環境裡,進行急難救助。 雖說是用來救災,但科技總不離開軍火工業的需求,一如民航機的技術來自於戰機,網路的緣起來自於因應核戰的想像。人形機器人的開發,當然也可以窺視未來戰爭的可能,救災與高科技的應用,不過是讓人獵奇的扮裝外衣。 戰爭機器人一直是軍火工業的重點項目之一。據稱在伊拉克與阿富汗等地,美軍至少配有10款的機器人參與其中。美國國會數年前也曾通過決議,要求美軍在2015年之前,須有3分之1的地面戰鬥是由機器人所進行。這些配置與規劃,無非是想藉透入戰事的機器人軍團,大幅減少士兵傷亡與軍費支出。 人們對於戰爭的反省,總是透過認識自身與他者身處其中的傷害而來。例如風起雲湧的反越戰運動,亦是因為對於自身退役子弟的受害見證與越南人死傷的影像現身於公眾,才喚起眾人的良知與共感所致。無人機與各式各樣戰爭機器的研發與面世,將讓戰事更加野蠻難擋,武裝暴力無須面對弱者的終極反抗,弱者血淚與殘缺屍塊只是電子訊號裡的一小點,儘管它是最為悲慘的現實人間。 一款人形軍事機器人於近日面世,讓魔鬼終結者等相關的機器人科幻電影像是預言未來的當代先知,劇情逐漸在現實世界上演。早先各種功能的軍事機器人,因不具人形,總讓人以為是一種新型武器或高科技機器而已。但人形機器人的出現,卻更像是個重大的歷史時刻,標示著一個不可逆的恐怖未來正持續前進著。 目前至少已有40多個國家正開發著各種樣式的軍事機器人,各種各樣的殺人機器也早應用於戰場,它們的確大幅減少軍員傷亡,但也造成更多平民的無辜枉死,如同無人機在各地進行獵殺所造成的誤擊與爭議。 人形機器人的出現,更加模糊人機之間,以及正當殺人與戰爭犯罪之間的界線。聯合國法外處決、即決處決和任意處決特別報告員海因斯(Christof Heyns)在5月30日向聯合國所提交的工作報告裡,便呼籲各國儘快制定相關規範,在此之前必須停止戰爭機器人的一切相關工作,無論是生產組裝或是交易和部署。 相關研究者與國際人權團體早已提出警告,隨著戰爭機器人的技術不斷發展,與在實際戰事裡頭的廣泛應用,很快的,戰爭機器人將成為國際社會所面臨的重大問題。因著人性的膽怯懦弱與野蠻暴力,這個潘朵拉之盒終究還是被打開了。終結者既出,魔鬼與其相隨的末日地獄離我們大概也不遠了。 |
(回目錄) |
瞭望台:安倍政權的勝選及其脆弱性 |
■曾健民 果不出所料,安倍自民黨在參院大選中大勝,前執政的民主黨以及最右翼的維新會都慘敗,其他黨都只到個位數的席次。如此以來,參眾兩院完全由執政黨掌握,結束了日本長期以來參眾分立以及執政黨更迭頻繁的政治動盪,又回到了過去自民黨一黨獨大的時代。 安倍自民黨雖然贏得了選舉,掌握了議會,但也不能說得到了全國民積極支持的壓倒性的勝利。因為在重大政治議題上民意仍然呈現二極分化現象,譬如民調顯示,在廢核電、修憲以及加入TPP問題上贊成反對仍各據一半。安倍勝選也並不表示就是其右翼民族主義路線的勝利,依據選前民調,民眾最關心的仍然是生活改善的問題,在投票判斷上,有35%的人關心「景氣與雇用等經濟政策」,有25%的人關心「年金、醫療等社會保障」。實現了完全執政的安倍政權,真正的挑戰才要開始。 安倍勝選的因素很多,與選舉制度有關的方面,小選區制以及小黨林立本來就有利於自民黨。但這不是主要因素,真正起關鍵作用的是安倍從去年底得到政權以來的兩大激進策略:一是右翼民族主義的國民精神動員,另一則是扭曲經濟規律的所謂「安倍經濟學」。 「失落20年」的日本,經濟停滯、國際地位降低,導致國民喪失信心;再加上,長期新自由主義政策的結果,造成貧富差距、階級矛盾擴大,失業以及雇用不安定國民生活惡化,大眾積累了巨大的不滿和抵抗,期待突破沉悶的局面。3年前新興的民主黨以「國民生活第一」的口號打倒了長期執政的自民黨,但是由於民主黨與原自民黨相同並無突破性變革而急速失去民眾支持。在這沉悶中,安倍採取了鷹派右翼的策略,再加上財閥與媒體的支持唱和,以「振興日本」把民眾的不滿動員到愛國主義、排外主義以及修憲強化日美安保「戰爭國家」化的右翼國族主義亢奮狀態。配合國民精神動員的便是以金融寬鬆、財政擴張、大印鈔票、經濟成長策略、日幣貶值、通貨膨脹、股票大漲等為特點的扭曲經濟操作,短期間造成了景氣回復的虛胖。 以國民右翼精神動員以及扭曲經濟操作兩大支柱得勝的安倍政權,同時也內涵著不安定和脆弱性。擺在他面前的就是聲勢浩大的反核、反戰反基地的國民鬥爭。扭曲經濟造成景氣假像,同時也使物價、電費上漲壓迫國民生活;更致命的在於,使原本就已達1千兆日圓天量且世界第一的政府公債更形惡化;還有提高消費稅企業減稅也是一個難關;已啟動的TPP談判將面臨巨大的社會經濟結構變革,這又觸及其傳統支持集團及黨內派閥利益的鬥爭。 以激化釣魚台、獨島以及侵略戰爭慰安婦歷史問題與中國、朝鮮、韓國對立,用以動員國民右翼精神的策略,也面臨了日本資本主義在亞洲進一步擴張的瓶頸。安倍「修憲、戰爭國家化」的最大政治商標,在全面執政後可能會聯合維新會等共同推進,但會碰到美國的底線以及中韓等國的壓力,改採迂迴的為降低修改9條「和平憲法」的門檻而先修改「96條」,或者以釋憲方式獲得「集團自衛權」,把自衛隊變成國軍。 |
(回目錄) |
左翼視野:日本國會正常化後的非正式發展 |
■黃德北 周日日本參議院大選結果揭曉,保守的自民黨與公民黨組成的執政聯盟繼去年年底眾院選舉贏得3分之2席次的大勝後再度獲得勝利,雖然安倍晉三領導的保守聯盟並未在參議院取得3分之2的絕對多數,使安倍想要推動的修憲主張暫時無法實施,但已經改變了日本「扭曲國會」的局面,安倍未來是否會因為日本國會正常化而將日本帶往非正常化發展,繼續推動日本的保守化與軍事化,如果日本真往這樣的方向發展,吾人應如何面對這樣的變局? 安倍這次勝選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他的「安倍經濟學」短暫利多確實改變了日本目前的經濟狀況,讓陷入經濟長期陷入蕭條的日本人民對未來的可能改變產生期待;二是日本參眾兩院分立的格局使得重大政策無法推動,安倍終結「扭曲國會」訴求成為民眾普遍的期待。人民求變心切,也就不管安倍經濟學對於日本經濟的長期可能不利影響,以及保守的安倍掌握參院兩院會把日本帶往何處。 安倍在選前前往琉球南部島嶼巡視,並對釣魚台問題發表強硬談話,不知這只是他的競選語言與策略,或是真要開始推動日本軍事化政策的開始?但未來「安倍政治學」顯然將繼安倍經濟學之後登場。由於此次參議院改選執政聯盟並未取得3分之2多數,因此安倍想要透過修憲將自衛隊改組為國防軍的目標暫時無法得逞,但他在選後已經表示要解除對日本軍火出口管制的限制,也要加強與日本民眾修憲的對話,顯見安倍並未放棄他的企圖。 安倍如果想要實現他的目標,很大部分是要靠美國的支持,美國目前也想重返亞洲,因此雙方都各有所需。從19世紀美國進入東亞以來,就選定日本為其戰略夥伴,日本當年因牡丹社事件出兵恆春,就是美國前駐廈門領事李仙得之獻策;馬關條約簽定之際,清廷所聘請的美籍外交顧問柯士達更已將清廷議和的底線告知日本,使日本在談判時能夠予取予求。但當年美日親密的同盟最後導致日本軍國主義的高漲與太平洋戰爭的爆發,美國自身也成為受害者。因此美國國內有識之士對於安倍保守的民族主義意識形態發展非常憂慮,也反對美國持續支持日本軍事化。 日本的右翼化發展,更讓鄰近日本的國家感到不安,晚近俄羅斯與中國大陸加強軍事與政治的合作,正是對此做出的本能反應。台灣曾經是日本軍國主義最主要的受害者,但朝野對於日本政治的變化似乎完全無動於衷,繼續倡導根本無法實現的「東亞和平協議」,不願出面譴責日本背棄舊金山和約非軍事化的約定,在阻止日本朝非正常化方向發展上,台灣實在有很多責任要盡。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