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發報時間: 2013-08-21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官網首頁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8-21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8-21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解決食品安全議題不能靠自覺

食品安全的議題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是台灣本地注重的議題,受到關注的程度堪稱是各類社會議題之最,而且幾乎毫無例外的,本地對於解決食品安全的理解,就是從個人自覺著手,其次則是重視食品製造過程使用原物料的檢測。

近日知名毒物科醫師過世所引發的迴響,就是典型的例子。只要發生食品不安全的事件後,相對應的就是學者專家提供鑑別原料是否「純正」的知識,然後會順帶提醒消費者不應過於重視食品的外觀、口感,而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在食物的原料。這些說法複製了大部分人已經熟悉的「健康要從個人做起」的觀點,認為消費者要保護自己不受黑心食品的傷害,就要強化自己辨認食品安全的知識,只要有了自覺,就能具備在食品工業叢林生存的能力。

主流論述強調個人的自覺,日前食品業知名廠商高階主管的「消費者只想要撿便宜,食品安全難進步」的發言雖被視為是廠商的自我辯解,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費者自覺」的觀點。只不過,消費者能夠自我作主的程度並不高。「自覺」的論點刻意不提當代的食品工業是資本主義的一環,而資本主義體系下的消費者,個人選擇範圍很有限。因為,人在食品的消費能力僅是薪資的一部分,而薪資不高就等同於選擇範圍受限。以台灣而言,每個人在食物的支出金額在整體薪資所佔的比例,歷年來是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這反應了在低薪資、繁重的工作壓力下,受雇者在為了恢復工作所造成身體、心理疲累,所必須要花費的開支越來越多,包括娛樂、交通、住房等消費都排擠了在飲食上的花費,這也是台灣夜市美食、小吃盛行的結構性背景。

只要薪資結構沒有改變,嘗試透過「個人自覺」來避免個人受到黑心食品傷害的做法,基本上是不切實際。資本主義強調個人的選擇權,似乎自由意志是完全不受限制,然而實際的狀況卻是「自主權」要受到各種物質條件的限制。

至於目前最常發生的食品原料的上游頻頻出狀況,而造成下游、終端產品不安全的狀況,也是來自於食品工業的結構性問題。食品業對於使用問題原料的狀況故作無辜,似乎自己都是受到上游業者的欺瞞而誤用,其實是在掩飾業界將本求利、以利潤為本的產業實況。因為食品工業的歷史雖短,但是對於原料的知識並不是一片空白,第一線接觸原料的員工雖然未必透徹理解各種原料對於健康的影響,但是基於採購的專業以及豐富經驗,業界對於各種價位原料在口感、品質的差異,實際上是心知肚明、瞭若指掌。因此,期望藉著控管上游原料、加強食品抽檢的方式,來解決食品安全的議題,實際上的成效很有限,只是在迴避食品工業在資本主義體系內的結構性的問題。

雖然,在討論到食品安全的議題時,類似於「不要吃食品而要吃食物」的格言常會穿插在各種的討論中,隱含了對抗食品工業的概念;但是,各方在談論食品安全風暴下的個人應變之策時,幾乎都不會談到自炊自食的選項。儘管這個作法是最能對食品工業造成制衡力量的方案,但是,以台灣普遍的高工時、高強度的工作型態,只有具備一定收入的中產家庭,才有物質條件能採取這種做法。

只要不去面對食品工業在資本主義當中的位置、功能,期望強化個人對於健康、食品安全的自覺來解決食品安全的,就只會是片面、暫時的解決方案。

(回目錄)




左右看:壽險與郵政儲金擬入公共建設

左看:當前政府面臨的現代性危機

浮濫的土地徵收引起社會各界龐大爭議,於個別的公共建設闢建計畫而言,無論是桃園機場航空城、淡海新市鎮、竹南科學園區、鐵路地下化、各地眷村改建等土地徵用案件,皆在各地引起排山倒海的抗議聲浪,堵住馬政府經濟動能推升方案的康莊大道,更引起規劃界、部分左翼學者隱憂:

在各地民眾抗爭白熱化的同時,是否鞏固甚至強化個別地主對於私產高不可侵之正當性?在看似進步的集體權益鬥爭過程中,是否隱然邁向一個荒謬不可及的、階級化的「公民社會」?而,當公共財政不足以支應建設,將民眾的長期性資金(無論是壽險年金或郵政儲金),貢獻至公共建設資金缺口,是否具公共性意義?

如果去化庶民的政治歷史脈絡,檢視個別公共建設與民眾關係:的確前述個別私地主對於「被徵收」的排拒,係屬私利考量之無稽。但若自民眾長期耳濡目染公共建設的十八標文化,自陳水扁、卓伯源、林益世、張通榮等難以計數跨黨派共享的貪腐金權形象,自然可讀懂:當前「公共建設」的全景圖象未明、欠缺資訊透明、貪腐根性無解,卻強將民眾長期存款注入公共建設大污盆的恐懼──構築現代性願景的同時,由於金權政治與地方派系利益普世皆知,使得政府擘劃之現代性願景,對於一般民眾而言,成為虛矯難信的謊言。
陳虹穎/文化評論人

右看:讓狗咬狗尾巴

從歐盟金融危機、四大金磚經濟掉漆等經濟環境來看,台灣政府當前短期保住經濟成長率、長期厚植經濟力的方式,似乎只剩「擴大公共建設」這老路子。但有別於蔣李時代經濟起飛的榮景,當前稅收大減,社會支出隨人口結構變化而大增。欲擴大公共建設,財源就是問題。

「都市更新」、「新市鎮開發」、「科學園區計畫」,所有深具前瞻性、讓一般民眾雨露均霑的開發計畫,為什麼如今普遍遭受民眾否定?又,壽險業資金與郵政儲金的投注,是否是低風險的投資?吾人如參照歐洲投資銀行於2010年對於歐盟連動性的歐債危機經驗,可窺得相似路徑:不少經濟與金融專家指出:此種方式需要強化政府跨期預算限制,並須提高政府舉債上限。然而,回頭檢視台灣政府金融體質,今年7月底審計部方才公布:中央政府之債務5兆115億元已瀕臨舉債上限。此時行政院要求金管會對於民間壽險業、郵儲金之放行,無非產生「挖東牆補西牆」的疑慮,甚至創造「狗咬狗尾巴迴路」。

公共建設本非營利項目,讓私人儲金、壽險年金的投入,正是讓整體社會從納稅公民,轉換為全民股東身分。然而,如今的全民股東有壽險業與郵局作為其代理人,直接由行政院與金管會決定強迫財源媒合,此舉實需審慎三思。
陸已興/國小教師

(回目錄)



衛報週評:唯有民主才能解決埃及的流血危機

節譯■葉興台

埃及軍方發動政變,推翻穆希政府的策略,總是充滿了危機。在一個徹底分裂的社會,一半的人拒絕被穆斯林兄弟會統治,而穆斯林兄弟會本身似乎對政治多元主義不感興趣,暴力的風險總是存在。

對埃及革命後軍方支配的未改革暗深勢力集團(deep state)的力量,以及獲國營媒體支持的司法和強大經濟利益,有所懷疑的人而言,過去一週發生的事情具有殘忍的啟發性。

埃及軍警在屠殺穆希支持者,導致數百人死亡後,又鎮壓穆斯林兄弟會的靜坐抗議。對這個歷經80年迫害而生存下來的有紀律組織而言,上週五的反擊只是帶來更無法避免的血腥。而在埃及軍警完成法赫清真寺(al-Fath mosque)的驅離動作,並考慮解散穆斯林兄弟會後,兩者都可能加深埃及的分裂,而非啟動埃及危機的解決方案。

埃及過去一週陷入的危急狀態,可用一群男子為了避開被掃射,從尼羅河一座高40英呎的大橋跳下的影像,做最好的說明。

先前一直有人說,這場政變可能有助於恢復民主。但事實是,這場政變掃去了有很多瑕疵、但仍獲得承認的民主轉型階段,在埃及重新實施惡名昭彰的緊急法,允許軍方推遲和撇開公正的司法過程後,隨即就出現恐怖大屠殺。

埃及軍方和作為其羽翼的臨時政府,對於各方提出避免埃及瀕臨毀滅的機會,都予以拒絕。美國國防部長海格幾乎天天致電塞西將軍,不要進行血腥鎮壓,並提出一項政治計畫以打破僵局,但塞西置之不理,諷刺的是,穆斯林兄弟會已經接受。

穆斯林兄弟會也須受到很大部分的譴責。儘管該組織是政變的受害者,過去2年其為追逐派系利益所採取的策略,已疏遠了很多潛在的政治盟友。在政變發生後,該組織似乎決定採取衝突的手段,以讓其受害感獲得正當性。

結果不僅導致埃及暴力和未改革的安全部隊對付穆斯林兄弟會,在媒體和政府官員的煽動下,也助長武裝平民與武裝平民之間的對抗。

目前最危險的情況是,雙方都無法獲得具說服力的勝利。穆斯林兄弟會的影響力龐大,深入埃及人生活的很多層面,想撲滅該組織根本是天方夜譚。該組織可能遭到血腥鎮壓,卻不可能被消滅。埃及軍方可能相信,透過過度使用武力,可讓埃及恢復到穆巴拉克統治時期的狀態,但革命的動力已使其變得不可能。

但國際社會也須因埃及最近發生的事件而受到部分譴責。過去2年來,儘管有廣泛的證據顯示,埃及安全部隊持續侵犯人權,卻獲得豁免,讓他們覺得能夠發動政變。在政變過後,埃及的最大軍事盟友美國,似乎不願稱之為政變。這是因為,如白宮一發言人所說的,宣布為政變後,美國除得擱置每年對埃及13億美元的軍援,還負有法律責任。

但過去一週,對埃及維持軍援已漸漸站不住腳。情況越來越明顯的是,塞西將軍對於來自美國的制衡根本懶得理會,也證明軍援可以買到影響力,根本是胡扯。另外有人說,美國的另一盟友沙烏地阿拉伯將會介入埃及政局,沙國先前也說可能會採取行動,最後反而成為美國迄今沒有行動的藉口。

事實是,埃及持續不穩定的一個驅動力量在於,革命後引發的持續經濟危機,使得很多埃及人心懷政變後會帶來穩定的期待。上個月國際貨幣基金(IMF)取消對埃及48億美元貸款的協商,上週丹麥也宣布擱置對埃及的援助,有越來越多國企業和投資人對這個阿拉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漸感憂慮。

過去幾天,殼牌石油、通用汽車、伊萊克斯(Electrolux)和豐田汽車等外商已關閉埃及的廠房,歐洲主要的旅遊公司也撤回當地員工。值得注意的是,在埃及革命期間,就是因為很多經濟部門關閉,所以導致軍方對前總統穆巴拉克造反。

事實上,這場政變所傳遞的訊息在於,埃及政治若不快速去軍事化,危機只會加深;恢復到和平的民主轉型,不僅會為菁英,也會為所有埃及人帶來可觀的回報。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第 八十八 期 2013.08.02 設計行動 X 開放參與@【創用CC電子報】
無主旨@【嗷雜誌】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8-21』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