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發報時間: 2013-08-28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監護及輔助制度簡介】座談會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8-28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8-28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被窄化的創意行銷

近來台灣發生多起商業形象遭遇問題的狀況。先是便利商店販售的食品商標與內容物不符;接著是手機品牌業者的業績大幅滑落引發媒體議論品牌形象退色、經營陷入瓶頸;近幾日又有標榜天然、高檔的麵包業者被踢爆使用人造香精。一連串的事情都顯示,近幾年台灣不斷強調用創意、品牌行銷來增加產品附加價值的概念,實在有檢討的必要。

本地業者曾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是以代工製造的產業型態為主,大部分的業者對於製造業的認知,是本地業者獲得的利潤與製造過程所投入的成本不成比例,絕大部分的利潤都被品牌行銷業者賺走了,許多人大概都聽過蘋果手機、運動鞋的例子,甚至也有業界人士以「微笑曲線」的說法來包裝這個概念。在這個背景下,藉由行銷以及品牌形象來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利潤,向來都被視為是本地產業轉型的正途。

這類產業轉型的說法,絕大部分只是本地業者對於利潤的自我想像,把行銷簡化成「高明的騙術」。據說,「附加價值」的說法來自於資本主義的商品供需法則,也就是說,只要用行銷、包裝讓人覺得物超所值,就能創造產品的附加價值。這個說法有兩個缺陷,首先是供需法則的說法,只是從賣方的觀點來看商品的買賣,而不是從買方的觀點來看交易行為;賣方想要透過產品形象、額外服務、外型包裝來讓買方願意付出更多的價錢來取得商品,但是對於買方、消費者而言,等於是多支付了不需要的費用來換取商品(不論是有形或無實體的商品)。其次,則是附加價值的說法看似冠冕堂皇,實質上貶低了人的判斷力,預設了人其實是不容易分辨商品的真實價值。

廠商對於品牌、行銷操作沒有明說的部分,並非毫無道理。現在的商品,不論是資訊產品、食品,在商業競爭下,品質雖有不斷改進的空間,然而,人的嗅覺、味覺、視覺、觸覺等感官能力卻有極限,當產品的「精進」到一個程度時,人的感官能力卻無法用同樣的速度跟著成長,人會開始無法分辨某些產品的細微差異。最近惹出風波的天然酵母麵包摻雜人工香精就是典型例子,除了老練的麵包師傅之外,大部分人是很難辨認天然與部分天然食材的差異。

本地業者當然也很了解其中的奧妙,於是近幾年越來越多強調形象包裝、廣告手法的商業經營手法,徹底的將行銷的概念窄化成「高明的包裝術」,而忽略了即使是在高度資本主義化的西方商業界,所謂的行銷,除了說服、包裝的消極面,還存在著「尋找、開發消費者需求」的積極面。長期實行的結果,就是業者誤以為形象包裝才是核心業務,而忽略了品質。

如果稍稍回顧近十餘年的台灣產業轉型軌跡,就會發現台灣業者對於形象、包狀的經營幾乎到了執迷的程度,所有的注意力幾乎都集中在這個領域,以至於業者雖號稱是注重創意、品牌,但是實際的作為卻是只重視外觀、形象。以本地產學界最引以為自豪的資訊產品領域,國外評論台灣產業的轉型時,也開始出現「過度注重包裝,但是對於功能品質的創新卻顯得不足」的評論。

本地連串出現業者形象受到重創的事件,絕不是時間上的巧合,而是在產業經營形態下長期「偏食」,誤以為商業運作的重點在於包裝、形象營造,所造成的結構性缺陷。將創意、行銷的概念窄化,結果就是商業經營務虛不務實。

(回目錄)




左右看:錯綜複雜的敘利亞內戰

左看:西方帝國髒手拿開

自2011年1月末,隨著阿拉伯之春掀起和平示威的敘利亞,廢止了緊急狀態法,掀開敘利亞多黨政治時代。

但如同當前狀況複雜的埃及,西方勢力與遜尼派阿拉伯國家之手,隱隱以多種方式,持續威脅著敘利亞當地政權,表面上死傷數字不斷升高,引發各方對於敘利亞當權政府正當性之臆測;但實則與敘利亞反美立場,產生其與拉丁美洲玻利瓦爾聯盟盟友之間、與俄國在中東的聯結有關。推翻了一個敘利亞政權,等同於為西方國家與遜尼教派阿拉伯國家勢力,在中東地區再下一城,等同於逐一掏空伊朗盟友的根基。

這場隔岸觀火的複雜局勢裡,檯面上沒有任何一方武裝勢力足以披上「正義」兩字外衣。尤其近日因化學戰一事,美國政府裡的新保守主義者與軍事主義成癮者,一堆打著人道主義大纛的鷹犬們,一再鼓動美國出兵攪局敘利亞,令人憂心。但可顯而易見的是:美國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勢力目前正在打的出兵算盤,對於敘利亞而言,並非穩固當地人民與社會狀況的基盤,反而恐怕只是恐怖動亂與死傷的加乘、藉由軍事鎮壓創造敘利亞內政全面架空的機會,弭平了敘利亞在野黨間正籌備由下而上停戰對話的機會。來自西方帝國對於敘利亞民主人權的關切,實無需藉由「軍事入侵」達成。
陳虹穎/文化評論人

右看:沒有戰爭能守護和平

敘利亞日前遭遇內戰白熱化,衍生出化學戰攻擊;1千3百個無辜平民之死,震驚全球。目前的敘利亞,正面臨著3種空間尺度上相互拉扯撕裂敘利亞人民之爭戰。這些爭戰互相啃咬著的,不只是近年來罹難的敘利亞人民,更是攸關中東人民的未來。

目前混亂的內戰實際上縱跨了3種型態:首先,是敘利亞內部不同武裝軍事力量之間的戰爭。有一些部分是受到原先民主、非暴力的人民反抗軍勢力所支持的。

再來,在區域尺度的戰爭中,含有國家、政教分離主義元素的戰爭,用以影響伊朗與敘利亞、敘利亞與沙烏地阿拉伯、卡達、土耳其之間的關係,另外,更包括中東區域裡,遜尼派勢力與什葉教派之間的戰爭。

第三,從全球性尺度來看,在美、俄兩國間的惡鬥中,借助戰亂創造外國兵團深入敘利亞這塊策略上兵家必爭之地,對於美國而言,維護當前政權可進一步維持其於巴林的第五艦隊勢力。但另一方面,對俄羅斯而言,位於敘利亞的塔爾圖斯港,更是其重要盟友俄國目前在俄國境外唯一的海軍軍港基地。究竟在這些相競粗暴、手段殘忍的戰爭勢力間,原先傾向人民民主、非暴力的聲音是否已消滅殆盡?曇花一現的阿拉伯之春,在兩年後回視,不應再度於煙硝血漬間被塗銷了。
陸已興/國小教師

(回目錄)



衛報週評:改革警政,才能解決印度婦女被施暴問題

節譯■葉興台

印度城市婦女遭輪姦的新聞幾乎天天發生,這次的受害者是年僅22歲的實習女攝影記者,她在男同事的陪伴下,在孟買越來越繁榮城中區的紡織廠拍攝照片。

儘管去年12月德里一名女醫學實習生慘遭輪姦致死案將在下月初做出判決;儘管印度政府已頒布處理性暴力的新法;針對印度婦女的暴力依舊層出不窮,令人感到害怕。印度政府修改法律,包括增列對強暴犯的速審條文,以因應印度牛步化的司法體系,似乎也無濟於事。該改變的是印度的集體意識,這需要採取由上而下和基層的方式,檢視婦女遭暴力對待的根本原因。

印度政治人物根本不知道要做什麼,來轉變有關婦女權利的集體意識,無論他們是有意的或無意的。德里的輪姦案和印度民眾的群情激憤,使得印度政治人物終於不再麻木不仁。就是因為群情激憤,促使印度政府任命前首席法官維爾馬(J. S. Verma)領導的司法委員會(被稱作「正義維爾馬委員會」,Justice Verma Committee),要在30天內提交一份報告,建議修訂刑法嚴厲處理性侵害案件,以滿足民眾「政府須有所做為」的需求。

欲速則不達,匆忙通常導致立法失敗,這次也沒什麼不同,這個立法已收到數萬則批評。該委員會在拓寬調查範圍以及在考量有關婦女平等與停止歧視的更廣泛法律架構上盡心盡力。這是印度婦女新憲法架構的一個起點,無論她們是什麼階級、信仰或社會背景。

但印度仍缺乏提高婦女權力的政治意志。辯護律師仍能輕鬆地宣稱,印度「值得尊敬的婦女不會被強暴」;印度教的大師在電視上對公平的性愛大肆批評或視為神聖。道德警察仍能輕鬆地攻擊婦女,禁止她們上街、上酒吧,或要求她們待在家裡。這種譴責婦女的風氣並非只是印度獨特的現象,但印度重男輕女的傳統尤其嚴重。

印度政府忽視「正義維爾馬委員會」有關警政改革,以及安全人員被控性攻擊時,應在普通刑法下受審的建議。因為這樣做,印度政府無法解決警方縱容暴力對待婦女的風氣持續下去。聯合國負責女性暴力的特別報告員曼朱爾(Rashida Manjoo)曾感嘆,印度失去了建立一個確保平等的完整架構,符合「正義維爾馬委員會」建議的黃金機會。

即便印度城市的中產階級蓬勃發展,教育程度和財富水準遽增,商業中心的性暴力事件卻越來越頻繁。有詆毀婦女風氣的不僅是印度,但每個國家須用自己的方式來認真處理這個問題。在印度,暴力根深蒂固存在於種姓制度、宗教理念、社會規範、榮譽思想、婦女在家地位、以及對家庭多種型式暴力的普遍接受。

女性主義者正展開強力行動,尋求印度婦女地位的改變,並透過大膽的記者和抗議活動提出禁忌議題,但這還不夠。處處可見的體制上性別歧視(institutional sexism)最須改變,尤其是印度警方。

悲劇通常會產生力量,引發民眾憤怒,迫使政府採取行動,控制政府體制的暴行。在英國,這場悲劇就是黑人勞倫斯(Stephen Lawrence)在1993年4月22日於等公車時遭種族主義份子殺害。英國警方內部的系統性失敗,導致馬克佛森爵士(Sir William Macphe)展開調查,並提出「體制上的種族歧視」(institutional racism)這個詞。在美國,黑人金恩(Rodney King)1991年3月3日因超速被洛杉磯警方追逐,被截停後拒捕襲警,遭到警方用警棍暴力制服,1992年,法院判決逮捕金恩的4名白人警察無罪,因而引發1992年的洛杉磯暴動,此事件導致警方執法手段大幅改變。

英國和美國啟動警政改革的根本原因在於責任。

儘管孟買警方已逮捕5名嫌犯,今年以來印度媒體報導的一連串強暴事件,追根究底可說是印度警方令人震驚的失敗所致。當執法機構經過改革,對自己的行為更具責任感,印度社會和態度的改變才能水到渠成。只有在印度對婦女的論述開始大幅改變時,執法機構才會變得更有責任感。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南方】給下一輪亂世的備忘錄(黃宗潔)@【南方電子報】
第 八十八 期 2013.08.02 設計行動 X 開放參與@【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8-28』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