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發報時間: 2013-09-05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官網首頁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05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05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歧視無善果

開學在即,很快又有一批陸生來台就讀。亦即,又有2千名左右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將在「三限六不」政策下,進入台灣校園。

自2010年開放陸生來台就讀大專院校以來,當局就以「三限六不」做為招生準則。所謂「三限」是限制採認大陸高等院校、限制來台學生總量、限制醫事學歷採認。「六不」則是不加分、不影響本地生就學權益、不給獎學金、不准打工兼職、畢業後不准在台就業、不得報考公職。台灣外籍生來自全球各地,上述關卡卻只針對陸生設下,既有差別待遇,當然就是「歧視性條款」。也就是說,孔老夫子所標榜的「有教無類」,以平等、無分別心作為基準的教育理念,在台灣校園首先就破了功。

這是很弔詭的現象,名為「開放」,形式上卻是層層限制與歧視。就台灣政治現實而言,我們當然可以理解這是藍綠對峙下的政策妥協:一方面要增強兩岸的教育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又要取悅於島內仇中反共的既有勢力,結果就是在開放過程中刻意埋設機關路障以表心跡,這是台灣種種扭曲、異化政策之源頭。「三限六不」做為招收陸生指導性原則,其本身卻是悖離教育基本理念,屈服於台灣社會貧瘠荒蕪、缺乏生產力的對峙結構。

「三限六不」的外在形式就是對陸生的敵視與鄙視。即使是某些贊同開放者,也只看到台灣少子化趨勢之下,需要陸生的學費和人頭,讓後段班大學免於關門退場的命運。然則,小小台灣就有162所大學和兩所宗教學院(還不包括多所軍警學校和空中大學),而開放招收的陸生名額,含括外島也只有2,141人,分散到各大學無非杯水車薪,要靠陸生來撐持本地大學,其實不切實際。

招收陸生既然不是用來拯救無以為繼的大學,那麼,我們就應該從更大的戰略層面來看待此一政策。這些戰略層面包括政經制度的比較、兩岸和平的長遠規劃、產業政策的調整、人力資源的競奪、新世代國際視野的開拓等,都可以在開放陸生的政策中獲得某種程度的進展。

不幸的是,歧視無善果。「三限六不」白紙黑字歧視性條款的存在,阻卻了許許多多的可能性。首先,大陸最優秀的學生不甘在此屈辱條件之下來台就學,亞洲各大學卯盡全力爭搶大陸青年菁英,台灣等於自我放棄競爭力。其次,大陸涉台部門不願在此歧視條款下擴大開放教育文化交流,既窄化了未來的可能性,在大陸奮鬥的台灣青年學子也無法取得更有利的籌碼。最後,當全世界都在爭搶大陸新生世代的「金頭腦」,台灣卻以就業障礙阻擋高知識人才為我所用。「三限六不」等於是台灣的「自限自不」,自我限制,自我否定!

(回目錄)




左右看:鉅額經費作情蒐

左看:無須情蒐 危機就在眼前

有人估計自911之後,美國耗費在情治單位的經費已達5千億美元。雖說是一切為了反恐維安,數月來持續的洩密爆料報導卻顯示,美國實際上是進行敵友不分的情蒐工作,就連聯合國官員的通訊、法國的政府網絡、巴西與墨西哥元首的電郵、瀏覽紀錄、通話內容都被監控。

其實不難理解,作為一個高度涉外的「大國」,為了掌握國際情勢與防範恐怖襲擊,情報工作實有其必要。但這可窺探一切掌握全局的情治單位,越來越像個令人著魔的至尊魔戒,愈是高度涉外,也就愈是失去自身應有的面貌。承諾為美國帶來改變的歐巴馬,情蒐不見縮減,反倒讓它持續往準軍事單位前進。更別說那關不掉的關塔那摩,遠端遙控避免傳媒效應的無人機轟炸殺人,以及持續增加的赤字與舉債。

儘管現實複雜,但總不免狂想,美國那不斷上調的舉債上限,那砍了又砍的社福預算,若能大幅刪減軍備與情蒐經費,或可成為緩解出口。只是美國為了站穩國際的領導地位,無視貧者增加,未改金融投機,持續用武力逼迫它者、情蒐監控他國、不斷擴張信用、持續增加舉債,才能維繫這座超級機器的持續向前。這種運作方式,無須情蒐,任誰都看得見危機在眼前。
陳良哲/研究生

右看:多元複合 美利堅之所存

史諾登雖隱沒俄國民間,但他所引起的衝擊卻還在發酵。上個月,英國以反恐為由,在機場羈押那協助史諾登揭露情蒐計畫的記者的伴侶,沒收其電子設備,又到衛報報社逼迫社方銷毀存有相關資料的硬碟。儘管如此,資料檔案已有它處副本,現已公開的只是冰山一角,相關內容仍將持續被揭露。

近來報導揭示,美國的情治系統有16個單位,10.7萬雇員,光2013年就坐擁526億美元的不需審議的「黑預算」。其中又以中情局佔147億美元最為大宗,甚至比國安局高出半倍經費。雖總說用於反恐情蒐,實際則含商業工業情報,例如對35個國家的企業與平民的電話與電郵進行監控,敵友皆然。

總時常指控它國網路攻擊,但其實美國最常擅長此事,在各地電腦植入惡意程式,得以收集資訊與發動攻擊。在2011年發動的231次網路攻擊裡頭,有7成5針對中國、俄羅斯、伊朗與朝鮮而來。法國外交部的網路也成入侵目標,巴西與墨西哥元首操作過的網路內容,更在掌握之中。

這就是當代美國,從大規模情蒐工作或可窺探與想像其政治軍事情蒐經濟工業科技等方方面面相互關聯的多元複合體,這正是它能夠成為美利堅的現實基礎與條件所在。
詹奕宏/文字工作者

(回目錄)



文化游擊:「暴」民的歷史.歷史的「暴」民

■李淑君

奧利維耶阿薩亞斯(Olivier Assayas)最新的電影《五月風暴》近日在台灣上映,以法國1968年的五月事件為背景,敘述1968時世界社會運動的思潮,其中包含左翼思潮、中國文革、女性主義、同志解放、嬉皮文化等交錯營造那時代的氛圍,勾勒出1960年代的革命面貌。電影多面向地呈現各種反叛的方式,如破壞校園建築、挑戰威權體制、顛覆的藝術形式、紀實的工人電影、丟汽油彈、縱火畫面,各種挑戰威權的形式都企圖呈現一種對秩序擾動,電影也敘述學生運動與左翼思潮如何受到打壓,批判了政治冷漠的僥倖與共謀。倘若,電影中的畫面在台灣上演,勢必被視為一種暴力的社會動亂,而不是一種革命氛圍。

台灣近幾年不論是全國關廠工人連線或是大埔事件的抗議民眾都被媒體視為擾亂秩序,亦有主流媒體將抗議民眾視之為「暴」民。事實上,回顧台灣歷史,只要既有社會秩序或政治威權被鬆動,便會引發守護秩序者的焦慮與擔憂,然後將抗議民眾歸之於暴民,這樣簡單的論述,是回到既有秩序、模糊焦點最快捷而簡便的方式,守舊的力量會製造出「讓一切恢復秩序是比較安全的生活方式」的錯覺。

「暴」民的歷史在台灣歷史發展上也不斷上演,台灣處於一種外來殖民與移民社會的歷史情境,素來有「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的稱號。歷史也記載台灣「民忿官之貪庸也,乃相率結合私鬥,成巨案,諺云.『十年一大反,五年一小反』大概由此。」在日治時期,反抗日本政權變被稱為「匪」,日治時期台灣作家楊逵亦幽默地封妻子農民運動者葉淘為「土匪婆」,戲稱自己的反叛性;228事件當權者將事件詮釋為「暴動」,是「少數奸商」、「暴民」、「奸黨」、「歸臺浪人」煽動所致;1979年美麗島事件中,參與者亦被視為暴民;1988年520農民運動中,本來為農民對開放進口農產品質疑和恐慌而上街,但媒體亦呈現了與警方的多次衝突暴民形象,日前因大埔事件的818拆政府行動也出現「暴民論」的說法。雖然上述歷史事件的背景、意義、歷史脈絡意義並不相同,但有共同一致的現象,便是官方與媒體會將挑戰鬆動秩序的人,視之為「暴民」,主流與官方總是用歸類與標籤的論述,並利用社會渴望安定與秩序的心理,來維護既有秩序與保守力量,未去思考既有秩序與政府不當行為的結構因素,製造出「暴」民論是最便捷的淡化並轉移的問題所在的方式。
(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回目錄)
窺天集:台灣電價違憲論

■蘇偉碩

台灣的電力事業屬於國營企業,如果放任虧損似乎是國家受害賠錢。因此,行政院宣布今年將第二次調漲電價似乎是符合公共利益的行政舉措。但是電力的用途可以區分為供應民眾生活消費利用和供作產業活動使用,電價又分為一般民生用電、營業用電、工業用電與契約用電等不同的費率,與在自由市場上自由買賣流通的商品不同。電價的變動對於社會不同身分的民眾的利害自然不能一概而論。

家庭民生用電的價格變動直接影響民眾生活的成本,消費成本一旦升高,將造成民眾的薪資實質上下降,在勞動力市場上引發要求工資上升的壓力,這不僅對受薪民眾形成壓力,對雇主一樣造成緊張。

營業用電上漲,對於商家來說就是營業與生產成本的增加,商家如果不能經由商品漲價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就是必要從自己的原本利潤中來支付這一部分,導致商家累積再投資的資力下降。

工業用電上漲,情形和上述商家營業用電上漲的影響類似。但對於生產出口商品的產業主而言,與國內商家情形不同的是,他們的外國競爭對手並不是都跟台灣一樣漲電價,有漲電價的話幅度也不一定相同。但是如果不能經由商品漲價將電價上漲的成本轉嫁給外國消費者,一樣只能從自己的原本利潤中來支付給國營的台電公司。

從以上簡單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電力在國家壟斷經營與差別電價的操弄下,並不是一個在自由市場中流通的普通商品,實際上內含了一種由國家收支的「電力稅」以及可以由行政權專斷不受國會審查的「產業補貼措施」。

就憲政主義而言,所有的租稅都應該經由全體民意的代表機關即國會立法規範並明列預算,否則即屬違憲徵稅;而產業補貼措施雖屬行政權,但在權力分立的政體中,也要受到國會的監督與審查。但顯然的,台電的電價成本結構長期處於黑箱決策,立法院然年年收到台電的預算書並且可以審查刪減或附加決議。但只要這種差別電價繼續存在,「用電稅」沒有立法規範,「產業用電補貼」也沒有透明的接受受國會審查,台灣的電價就會一直處於違憲狀態。這種違憲狀態絕不是可以用諸如「330度以下不漲」或「500度以下不漲」來「治癒」。

馬總統向來以遵憲行憲自況,管見以為,其切莫再以電力應由自由市場決定為說辭,並應以黨主席身分責成立法院黨團與行政院儘速消弭上述的電價違憲狀態。
(醫師)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無主旨@【嗷雜誌】
目擊者電子報-NO.57(黎智英出售壹電視)@【目擊者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05』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