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18─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18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18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競爭力焦慮不該作為指責高等教育的藉口 |
台灣對於菁英人才競爭力的擔憂向來沒有停過,稍有機會就引發集體焦慮,近日台大教授關於中國大陸學生的求學企圖心、專一程度的敘述,就再次引起媒體議論,似乎台灣大學生的學習競爭力已經出現警訊,就連中國大陸這樣的資本主義新進國家都快要趕過台灣。 這種論點幾乎已經成為本地經濟發展、教育議題的FAQ,我們習於把教育當成產業發展瓶頸的代罪羔羊,不自覺地用傳統的標準來看現代的教育。 將國家競爭力跟教育、學生素質聯繫起來,由來甚久,早在1980年代日本經濟的黃金時代,美國學者傅高義在「日本第一」等書中,就曾經認為美國經濟競爭力不如日本的根源之一在於勞工的素質,例如,日本生產線上的勞工會三角函數、精於算數,這些職場能力明顯優於美國勞工,從「日本第一」的論述之後,有大量的企管、教育文獻探討教育與產業競爭力的關聯性。當然,在日本經濟陷入發展瓶頸之後,經濟進入「失落的二十年」後,在回顧這段歷史時,就顯得既諷刺又發人深省。 實際上,台灣的教育水平、學生企圖心也曾有過一段被西方人「驚豔」的歷史。將近40餘年前,台灣前往國外修習學位留學生的數理能力、學業企圖心,都讓西方人留下深刻印象,只要詢問目前學術界的前輩、大老,以及翻看當年的留學生涯隨筆,幾乎都會看到相關的描述,例如,台灣留學生花在實驗室的時間遠超過西方同學,此外台灣數理中等程度學生的優異運算能力讓西方人感到訝異,甚至出現本地中駟超越英美上駟的情節。雖然目前大部分人對於40餘年前的台灣教育,往往會有填鴨、不求甚解的批評,但是當年卻未以這類自省作為論述的主流。 今日台灣對於大陸學生的描述,對照當年西方人對於台灣學生的描述,其實頗有類似之處。然而,從1970年代以後的台灣經濟發展進入瓶頸、學術界頻頻呼籲要讓台灣出現世界百大的大學,來回顧這段過程,就會發現許多當下的感覺未必反應實際的狀況。 稍有職場經驗的人應該都會知道,學生時代相較於漫長的職場生涯只是短暫的一段時間,許多人經過工作場所的壓榨、薰陶後,從專業能力、工作態度、思考方式都會有很大的轉變。從事研發工作的上班族在1個月內需要閱讀的文件量可能超過大學時期一門課的份量;職場內對於工作時程的管制要求,遠甚於大學時期。然而,從學生時代轉換到職場老手的過程時,所謂的適應不良案例並不多見。因為,人並不是從學生時代之後就停止進修、接觸新的知識,尤其是以目前產業激烈競爭的環境來看,工作環境往往是促使受雇者繼續閱讀、接觸的最大動力。 要將求學10餘年時期的態度、能力看成是漫長職場生涯的決定性因素,是有點勉強,而要將個別學生的能力看成是產業競爭力的基礎,然後用「少小不努力,輸在起跑點」的說法對於台灣的經濟發展感到憂心,更有過度解釋之嫌。 影響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是產業界的管理層、決策者,而不是受雇的員工。台灣的產業發展進入瓶頸,最該被究責的是資本家,而不是找員工擔任代罪羔羊。至於學生競爭力說法,從近40年的歷史來看也是一場空,日本學生、台灣留學生的競爭力曾被看好,但是歷史告訴我們,單打獨鬥的個人能力與個人的事業表現、整體的產業發展,並無法連結起來。 學界、產業界或許對於當前的環境感到徬徨無助,但是焦慮之餘,實在不該看到黑影就開槍。 |
(回目錄) |
左右看:一個「恐怖份子」之死 |
左看:陳平骨灰的「不得其所」
前馬來西亞共產黨總書記陳平先生,週一(16日)逝世於泰國曼谷一家醫院。家屬欲將其安葬於自己家鄉馬來西亞,遭到馬來西亞首相納吉以「陳平為涉及許多恐怖活動的恐怖份子領袖」為由,拒絕陳平的家人攜其骨灰入境安葬。 陳平的一生,是連結了馬共及其背後串起蘇共與中共國際連帶的縮影,也是見證日英等帝國勢力入侵、抵抗勢力資源絕對不對等的局面下,如何逐步走向民眾武裝抵抗起義的歷史。從馬來西亞當局以「恐怖份子」去因果的輕易定罪、定調歷史的話語來看,足可證馬來西亞當局仍舊活在冷戰體制時代。 縱使1968年,馬共於黨內進行的肅反清洗,造成許多無辜生命的殞落;但這位馬來西亞政府口中「恐怖份子」,於二戰時期引領馬來西亞、新加坡與泰國民眾掀起一場艱苦的抗日、反英國殖民與獨立運動,對於這段真實歷史的正視與承認,才可能熔化當前「亞洲冷戰體制進行式」的核心。未有對歷史的平反,單單為陳平貼上「恐怖份子」標籤,甚至以「不得其所」作為對其革命之懲罰,這在當前自恃為完成「民主體制」的馬來西亞,毋寧是持續創造集體困索於殘缺冷戰記憶中,以民主和平之名,持續施行現代封建體制的典範。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陳平先是加入英軍對抗日軍殖民侵略的游擊隊,於英軍對陳平授勛之後,陳平又再度引導馬共游擊軍反抗英國殖民。直至1989年12月,他代表馬共與馬來西亞政府簽署合艾和平協議,才中止了一場長達40年的艱辛馬共游擊戰。 這場戰帶領著他與那些心懷著民族主義、民族自決夢想的鄉人們,一同踏上那遠離家園的漫長旅程。縱使,吾人無法在馬來西亞執政當局書寫的正史中,見諸這趟漫長的血淚抗爭史。然而,正是陳平身後,眾多叢林游擊軍的漫長忍耐與苦鬥,不畏「恐怖份子」指控,犧牲自己的平穩順民人生,從而換取了當前這一代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人的獨立、自由與民主果實。 安適其位,對於這些逝去的生命而言,實際上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一如台灣228事件、韓國光州事件、中國六四天安門事件所揭之,吾人不可能期待:隨著一堵紀念碑或一片紀念墓園的設立,就能真正讓這些為堆砌出人民民主付出鮮血生命的屍身獲得平反。陳平以降的這些馬共游擊軍,至死對於馬來西亞故土的遙不可及之夢,恰如「民主革命」,仍然流亡在他鄉。讓死者披滿抵抗之罪罰,直至死去─繼馬來西亞2012年大選之後,當前這套假民主、真獨裁的爭議統治,令人不禁再度探問:民主在哪裡? |
(回目錄) |
衛報週評:薩默斯退出聯準會主席競爭所凸顯的問題 |
節譯■葉興台 歐巴馬總統是不良經濟建議的受害者?證據顯示,的確如此。根據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歐巴馬任內的經濟動議,包括發放食物券、提振製造業、加強基礎建設、提高舉債上限、任命新的聯準會(Fed)主席等,最後多半不是遭到忽視,就是推動時腳步蹣跚。 在金融海嘯5年後,歐巴馬政府打算改善中產階級的生活、提振製造業、降低收入不平等、促使經濟復甦的意圖,全都沒有辦到。儘管如此,歐巴馬相信,他正以實力地位與國會協商經濟議題,幾乎在每次演說中都會沾沾自喜地提到,經濟已有多大的進展。 日前,歐巴馬在回應美國前財長和哈佛大學前校長薩默斯退出聯準會主席之爭時聲稱:「當我們面對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時,薩默斯是我的團隊裡的重要成員,在很大程度上,由於他的專業、智慧和領導力,我們將經濟扭轉回成長,做出我們今日所見的進展。」 今日所見的進展?這句話令人訝異:究竟有什麼進展?以下是一連串的失敗清單。歐巴馬自2009年以後就未推出重大的刺激法案,而且2009年推出的刺激法案,大部分是政治分贓。美國製造業依舊疲弱,而且越來越弱。貧富之間的就業差距創紀錄最大,經濟復甦實際上更像延長的停滯,仍有1,200萬人失業。房市復甦力道將熄火,因民眾的收入低,且房價居高不下。以量化寬鬆(QE)做為刺激措施,賞味期已經過了,除了股市以外,不再能改善美國民眾的生活。 還要繼續列舉嗎?即便有4,900萬人缺乏固定的食物管道,但美國仍未訂定食物券法案。高盛分析師曾指出,自動減赤計畫(sequester)加劇了持續上升的失業率。他們上週寫道:「自自動減赤計畫3月生效以來,聯邦政府的裁員情況相當明顯。」而有關舉債上限的爭議,在過幾週就會迫近,很可能傷害依舊疲弱的經濟成長。 歐巴馬在描述美國經濟的進展時,可能出了很多錯或有誤導之嫌。今年8月,當經濟學家貝克(Dean Baker)發現,歐巴馬的經濟團隊認為,他們的表現很好時,貝克的驚恐外界應可充分理解。 現在是結束這種妄想的時刻:即白宮在協助經濟方面,已做了很多事情。白宮早該集中所有努力在提升就業,也許透過職業再訓練計畫,提供雇主稅負誘因,或支持全面性的基礎建設。相反的,歐巴馬政府成為政治分心的受害者,也缺乏持續性,浪費貧乏的政治資本在錯誤的戰鬥上。 最新的例子就是環繞在薩默斯的災害上。上週日薩默斯宣布退出聯準會主席之爭,主要因為3名重量級的聯邦參議員莫克利(Jeff Merkley)、布朗(Sherrod Brown)和泰斯特(Jon Tester)公開表示,當薩默斯的人事案送至參議院金融委員會時,他們不會投票支持他。該委員會的另一成員華倫(Elizabeth Warren)也反對薩默斯,而另2名參議員芬恩斯坦(Dianne Feinstein)和德本(Dick Durbin)則聯名致函歐巴馬,要他物色其他人選。 在反對力量如此兇猛下,今日最令人驚訝的不是薩默斯退出競爭,而是他被放在候選名單上竟然如此久。鑽研經濟學的人通常是彬彬有禮的,不會訴諸行動。但當薩默斯的名字浮上檯面,白宮被潮水般的請願書淹沒:今年夏天有20名參議員反對提名薩默斯,逾300名經濟學家也致函歐巴馬,呼籲任命現任聯準會副主席葉倫為下屆聯準會主席。 無論歐巴馬怎麼轉彎,情況明顯的是,將他的命運與薩默斯綁在一起,就好像是將2塊石頭綁在一起,看看它們會不會浮起來一樣。相反的,歐巴馬繼續傾聽他信任的經濟顧問們,而後者多年來總是無法搞清楚經濟現況。 過去幾年,歐巴馬的經濟團隊已經換了幾手,目前的團隊成員包括首席經濟顧問的是史波林(Gene Sperling)、財長路傑克、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福爾曼(Jason Furman)、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局長柏威爾(Sylvia M. Burwell)、前財長蓋納等人。 按理,這個從柯林頓總統任內就開始合作的團隊,會支持薩默斯出任聯準會主席,他們的想法是,在這個團隊的通力合作下,也許能再現柯林頓時代的經榮景。而也曾加入柯林頓團隊的葉倫,則會破壞這個團隊的神力。葉倫曾準確地預測房市危機和經濟走向,她也許會介入困擾白宮多年的財政政策和預算問題。但就像柏南克一樣,葉倫也很難填補歐巴馬與國會之間不正常的關係。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