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3-10-09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書籍】《藍色小藥丸》繁體中文版由本會秘書長專文推薦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0-09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0-09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打著民主旗幟 反民主的立法院空轉議題

馬王互鬥過程中順帶扯出的立法院議事效率低落議題,近日頗有從附屬戰場升格成為主戰場的趨勢,當事人之一的國民黨籍立委也開始進行相關的制度研擬,媒體也醞釀要進行專題報導。

民意代表、學者、媒體對於立法院議事制度已經過時,甚至導致效率低落的說法頗多,開出的藥方集中在議事秩序的重建,從限制黨團協商制度、設定議事紀律罰則,到防止少數黨進行議事杯葛,把一個假議題談的真有其事,活生生上演「民意代表帶頭否定民主」的戲碼。

因為,民意代表理應反映民意,在議場意見表達、甚至衝撞,都是為了不負民意之所託,不同意見之間的矛盾原本就需要討論折衝來化解,這些過程都需要時間。在這個脈絡下,「議事效率」的說法不適用於民主時代,只有極權國家才能符合目前對於議事效率的討論。

但是號稱進入民主時代的台灣卻偏偏談起了「問政效率」,實在是諷刺。民意代表與學者、媒體似乎都忘了,台灣今日實行的政治制度不是菁英制,而是民主政治,人民用選票將政治人物送入議會、國會,是要議員、立委來反映民意,還要對於不同的民意進行調和,而不是用委任的方式讓他們用「我會為民眾設想」的藉口,假借「全盤考量」的菁英心態來實行背離民意的問政行為。

目前立法院運作的怪現象就在於,立委的問政幾乎與民意脫節,也大多不反映民意,以至於國會內的發言是一套,民意的監督又是一套,而欠缺民意作為後盾的問政,最後只能依照立委個人政治力量的展現,無論它是來自於政黨的加持、個人營造的媒體形象,甚至是累積私人關係,總之都與人民無關。在這種立委問政只是個人行為的狀況下,所謂的設定國會運作的規範才有意義。簡單的說,就算國會議事效率不彰,根源也來自於他們的行為欠缺民意的制衡、監督,而不是來自於國會用某種制度來加以限制。

政治學者、媒體最常引用英美德等國議會井然有序、看似理性的論政模式,來做為立法院議事效率改進的對照組,但是這些論述卻忽略了,這些西方國家的議會決議背後,都有許多社運、工運甚至利益團體的運作痕跡,大部分人只談西方議會的運作規則,卻很少討論西方的政治人物受到民意監督的過程。以至於,台灣的國會議事效率議題,全部集中在運作規則,似乎有了規則、效率就是民主的象徵,卻忘了,民主就是要讓不同意見能有妥協的空間,而這些都需要時間。

舉例而言,核四、退休年金、健保費率、都更,甚至是曾經引起注意的美牛開放進口等議題的討論,如果立委是在民意的強力後盾下堅持某些立場,就算這是看似勢單力薄的意見,也很難被扣上「干擾議事」帽子。然而,在沒有民意作為後盾的狀況下,各種「改進效率」的怪論就出現了。

嚴格說來,民主與極權最大的差異就在於,不同意見的表達在極權時代是被視為無意義、甚至有害的行為,但是民主時代卻必須有尊重不同意見的制度。然而,號稱民主社會的台灣,卻上演了一場立法委員主動為不同意見的反應空間進行設限的大戲,如果除去馬王政爭的脈絡,這一波對於立法院議事空轉的討論,其實反映台灣要達到民意監督政治的程度,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

(回目錄)




左右看:圈地運動及其不滿

左看:住不起、吃不起與炒得起的未來在世界人居日,遠雄建設集團董事長趙藤雄一席話,指出中港台三地華人社會共同的產業趨勢:「台灣經濟只剩房地產,政府還要胡亂打壓,逼有錢人帶資金逃離台灣。」事實上,台灣不只是經濟只剩房地產,就連台灣社會也空洞化到只剩房地產。
台灣小學六年級社會課本,曾幾何時已不打算教導小學生如何認識社會,認知到「投資與理財」之道,竟被擺放到全學期的第一課。社會課中,也並不教導人人均有的居住權,或如何看見社會裡的貧富差距;反而,取代「居住人權」的,是關於「房地產」的點石成金術。炒房在台灣,非但不犯法,甚至能出書售經驗。
另一方面,同樣在世界人居日,從樂施會(Oxfam International)、國際特赦組織與非洲多處民間組織不約而同發布消息,指出跨國企業的圈地植蔗糖、種米進行糧食安全儲備的商業型計畫,已不斷加速迫遷的速度。剝奪貧窮的甲國人民土地,跨海圈地栽種以供給大企業的可口可樂糖份飲料販售、或儲備富裕乙國將來糧食短缺的不時之需。
在「住不起、吃不起」與「炒得起」之間,這些以圈地手段,而掀起國內甚至跨國社會兩極化的空間戰爭,何其諷刺!陳虹穎/文化評論人

右看:房地產難關 待轉型正視居住權最近由網友發現國小六年級社會課本「房地產投資課」,震驚不少民眾,以為什麼時候我們的國民教育,已正式轉向為培育「小小投資客」了。實際上,課本中的內容,只不過是如實地道出台灣城市生活經驗,提前傳授社會中運作著的潛規則,實無須大驚小怪。
要警惕的是,由於房地產炒作成全民運動,周邊的種種連動現象,諸如勞動薪資不漲而房價漲、製造產業空洞化、無屋者倍增、而買不起的空屋氾濫……上述連串矛盾,卻未見諸於課本。可見課本裡頭的敘事並未能中立並陳,其背後潛藏的意識型態,也未在學校老師教學或教材內容中,作出交代。
面對科技產業一一哭窮、關廠倒閉或被購併,這是整體台灣社會的經濟發展瓶頸。究竟在遭遇經濟發展瓶頸的過程中,轉作房地產,炒賣地皮能否挹注整體經濟消費能力、改善產業體質?抑或是飲鴆止渴、短視近利之舉?答案似乎不言而喻。讓新興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瓶頸,重新回歸該產業施政、體制的深刻檢討,才有可能重振產業體質。
如果真心打房、回應高房價,就應從實踐國父孫中山遺訓「漲價歸公,平均地權」開始做起。我們的政府實不應假藉提供公營住宅之名,一再加速圈地BOT、無限制釋出斷層帶周邊土地與公共設施保留地。此種掩耳盜鈴之舉,無非是繼續掏空台灣社會根基。陸已興/國小教師

(回目錄)



衛報週評:甘比亞退出,象徵大英國協末日?

節譯■葉興台

甘比亞總統賈梅日前宣布,將退出大英國協,聲稱它是新的殖民機構。賈梅未進一步說明理由,但這個決定可能是因為他和英國的關係不佳。賈梅指控英國支持他的政敵,今年英國外交部也批評甘比亞的人權紀錄。

賈梅是繼10年前辛巴威總統穆加比之後,第二位片面宣布退出大英國協的成員國領袖。賈梅1994年靠發動政變上台,此人頗多爭議,不僅曾宣稱研發出治癒愛滋病的療法,也曾因多次侵犯人權遭英國批評,國際特赦組織等人權團體更批評賈梅打擊異議人士、鎖定政敵與性少數。

甘比亞政府官員不願就此發表評論。但一名要求匿名的外交部官員說,甘比亞政府是在回絕了大英國協去年提議在首都班竹成立捍衛人權、媒體權及反貪腐委員會之後,才作出這項決定

不可避免的是,民眾將開始度關注這個出自大英帝國的協會,打算重塑自己為基於價值觀的俱樂部,是否如印度第一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所說的,會為世界帶來些許的療癒。

大英國協自1949年成立以來,英國每個過去的殖民地都決定加入,目前成員國達53個,包括非英國前殖民地的莫三比克和盧安達。這個自由且平等的協會已增進民主、國際理解和脆弱國家的利益,但在今日國際組織處處可見的情況下,大英國協因為角色不明,陷入存在危機。

由於預算有限(不到英國國際發展部預算的1%)和資源不足(秘書處人手比聯合國總部咖啡廳員工還少),大英國協無法推動實質的計畫,只能依賴會員國把事情做好。甘比亞的退出,象徵了這個曾經輝煌的機構,開始面臨瓦解。

只有少數的成員國,尤其是英國和幾個已開發國家,希望大英國協在增進民主和人權上扮演積極角色。大多數成員國寧願大英國協是個安靜的機構,到處提供技術協助,偶爾舉行高峰會。

在有關斯里蘭卡今年11月舉辦下屆領袖高峰會的爭論上,這種分歧就越發明顯。在所有成員國中向來敢言的加拿大表示,若斯里蘭打政府不積極改善人權和調查戰爭犯罪的指控,他們將不會參加高峰會。但大多數成員國主動支持斯里蘭卡舉辦高峰會,擔心大英國協會挑他們的毛病。在此同時,斯里蘭卡政府考慮在這次高峰會後,接任大英國協主席。

甘比亞退出大英國協,加上有成員國不想參加斯里蘭卡舉辦的高峰會,透露出大英國協這個組織有多脆弱。大英國協秘書處被控迴避政治敏感的議題,對很多議題又保持緘默,意味了民眾對大英國協的認識極為有限。2009年在7國舉行的民調顯示,僅1/3的民眾知道大英國協的功能。

大英國協的成員國,無論貧富,也日益感到挫折。澳洲、英國和加拿等最大的捐贈國,提供大英國協會約2/3的運作經費,對該組織缺乏政治行動感到不滿,小的捐贈國也不願捐錢給無法獲得直接利益的這個組織。

事實上,加入大英國協確實沒有多少利益。在大英國協制裁奈及利亞(1993年軍人阿巴查發動政變,實施獨裁統治,會籍遭暫停)後,辛巴威(2002年辛巴威總統穆加比因侵害人權,且在總統大選中舞弊,遭暫停會籍,隔年辛巴威主動宣布退出)已宣布退出,斐濟(2006年12月發生軍事政變)和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總統穆夏拉夫在2007年11月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軟禁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逮捕大批律師、民權運動人士和反對黨成員,並且箝制新聞自由),似乎也不在乎被撤銷會籍。

也許這是大英國協秘書處經驗豐富的外交官,不想把這艘船搖得太激烈,以免更多成員國跳船的原因。但就長期而言,這將產生不利後果,民眾和捐贈國的支持將越來越少。

大英國協繼續茁壯的唯一途徑,就是找回昔日的道德權威。這可能意味了有更多成員國將會退出,但規模更小、更有效率的大英國協,比對任何議題保持緘默、以維持團結的機構更好。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0-08@【立報─言論廣場】
第 九十 期 2013.10.04 創用CC與公平文化:是自由?還是許可?@【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0-09』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