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3-10-23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鸚鵡螺小房子 社區參與工作坊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0-23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0-23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應善用公民力量制衡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議題在近幾年已經成為新聞焦點的「固定班底」,只要有食品相關的新聞,獲得關注的程度都超越各類議題,是少數能展現媒體「專業性」的新聞,但是長時間下來,各種解決方案已經是老調重彈、沒有新意,是少數公民的能量沒有充分發揮的領域。

在眾多的新聞議題中,食品議題與一般民眾的關係最緊密。台灣人日常飲食都來自於食品工業、食品業者的時間並不長,幾乎每個人都還保有家人親手製作食物的記憶,各種「媽媽的手藝」幾乎都還未失傳,而且,食品工業比起家庭製作的食物,除了具有比較長的保存期限之外,口味、品質的差異並不大,工廠、店家所販賣的食物,一般人幾乎都能製作,而且品質不會差太多。嚴格說來,台灣人對於食品的行業內涵,應該是很明白的;一般人或許不明瞭電腦的價格有沒有過度膨脹,但是食品價格有沒有名不符實,台灣人並不會陌生。

然而,怪異之處也在於此。台灣人對於政治、教育事務頭頭是道,總能說出一番道理,也很善於利用職場人脈而獲得各種八卦,以至於媒體需要三不五時透過臉書、PTT、YouTube等網站來獲得新聞報導的靈感。但是對於食品這一個這麼貼近一般人生活的議題,實際的狀況卻是由少數菁英主導了議題的方向,食品安全議題幾乎都是由檢驗來發現,報導方向大量的由「學者專家」決定,而解決方案也幾乎萬年不變就是集中在加強查緝、加重處罰。民眾幾乎在事發之前都不知道小吃、麵包、油品生產過程有任何潛藏危機,而只能在事件爆發後被動的唾罵商人黑心、健康受影響。

如果我們觀察這幾年台灣對於相關議題的反應,大概會得到一個印象:即使台灣有許多人在求學生涯在食品業打工做過,但是台灣實地看過食物烹煮、調配過程的人,比起知道電腦組裝過程、機車維修過程秘辛的人數,要少了很多。這當然不是常態。相較於電子、機械產品這類消費性商品具有製造的高門檻,以及鑑定的專業性,以至於發生糾紛時常出現難以辨認對錯的各說各話狀態,但是食物品質的便是卻相對容易。

我們明明有龐大的食品安全查緝能量厚植在民間,但是對於食品業的監督權卻幾乎都落在政府、專家手上,似乎只要政府對於食品檢驗、查緝的人力不足,唯一剋制食品標示造假、胡亂添加配料的應對方案就只剩下「加重處罰」,而且還是逐步加重處罰卻還顯得無法抑制違法食品氾濫。台灣人並沒有非要將食物交由工廠、店家打理的急迫性,最糟的狀況也不過就是回到自行烹煮的狀態而已,之所以要倚賴便利商店、食品業者、商店的理由,無非就是為了覓食方便而已。

台灣外食的人口眾多,對於食品的品牌忠誠度並不高,業界理當對於消費者龐大的商業能量存有敬畏之心,但是從塑化劑事件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以來,所顯示的狀況幾乎都是業者刻意作假,或是對於原料的純正性完全不查證,以至於事件發生後都是用時間來沖淡民眾的記憶。業者幾乎無畏於消費者的抵制、拒買能量留下深刻印象。

以台灣的環境而言,食品安全是個人人都能監督,也能發揮作用的議題,但卻對於政府常常對事前預防兩手一攤、業者常把問題歸咎到原料有問題,而顯得很無力。民眾原本應該是處於強勢的地位,卻因為拱手讓出民眾集結監督、用拒買來進行反制,才會變成被動、弱勢。

(回目錄)




左右看:美國的重返亞洲

左看:重返亞洲部署殺戮連鎖

兩韓停戰60年,但是停戰並非終戰,隨著美國重返亞洲的安保策略協商與佈局啟動,看來這段停戰過程,只是為了下一波進行相互毀滅的戰鬥厚植實力而已。

不過,面對北朝鮮可能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個威脅,有兩個層次的矛盾浮現。第一,美國對於日韓中之間的竹島/獨島、釣魚台爭議,既未制止日本的擴張宣揚領土主權心態,也不願針對安倍首相修改和平憲法的企圖進行任何表態,美日中韓之間的四角合作關係顯然矛盾張力倍在。第二,韓國內部縱使不斷提高軍武預算,美國原應於2012年4月歸還給韓方的戰時指揮權,於2010年發生天安艦事件之後,被韓國要求遞延至2015年12月。這些在在顯示:韓國的軍體自禦仍需要巴結大國外力。

朴槿惠總統雖自豪宣布Kill Chain(衛星偵測打擊循環系統)可以先發制人,在北朝鮮的核武發動前,就先行攻擊,「讓北朝鮮知道自己的武器無用」,顯然是「挑釁第一,對話其次」。反觀美日韓這幾個國家,自身懷抱好幾個核電廠,還想將技術輸出至第三世界國家,對付北朝鮮時咬牙切齒一付凜然大義,甚是荒謬。而台灣如果再妄想:在此等重返亞洲部署下,可以藉助與美國的盟友力量,防備中國武力逼統,那根本是期待債務人(美國)幫自己反咬最大債主(中國)的天真輸誠。

陳虹穎/文化評論人


右看:重看南北韓戰時體制期關係

在今年10月初,美國國防部部長黑格分別到韓國、日本訪問,提出「量身制定的嚇阻戰略」(Tailored Deterrence Strategy),希望藉此強化美軍在太平洋的盟友關係。

為了維持太平洋島嶼的安全,加強軍事武力防堵看起來是免不了的路徑。不過,如果從兩韓近期與國際互動的策略上來看,則會發現,這個量身制定的嚇阻戰略中,美國這個一、二戰以來,長期明哲保身、樂於助人主持正義與民主的國家,很明顯地是在東亞尋覓一個箭靶、替死鬼。而封閉而集一切專制父系傳承題材於一身的「金氏王朝」北韓,也相當符合這種極力應被拯救、打開人道主義陽光照不進的黑暗半島形象。

另一廂,同樣發生在10月初,北韓代表在聯合國大會上,向美國主動提議,進行無條件的「縮減核軍費協商」,並且指出,美國不應濫用聯合國安理會的權限,將北韓當成是東北亞首要進攻目標了,為了和平,應以對話與協商解決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這樣的低姿態對比美國的大舉部署,究竟孰善孰惡?令人費解。

另外,在美國、日韓兩國在標靶的設定上達到共識之際,黑格在東京之旅中,也達成了讓日本政府必須分攤3分之1的沖繩美軍陸戰隊移防經費。為了東北亞的和平與軍事秩序,黑格這趟展開的對話,看來仍然是場值得的軍事貿易之旅。

陸已興/國小教師

(回目錄)



衛報週評:澳洲森林大火須政治化的原因

節譯■葉興台

澳洲新南威爾斯省遭遇40年來最危險的森林大火,好幾百棟房子付之一炬,數千人生命遭遇威脅,日前更宣布該省進入緊急狀態。但有一種不太真實,卻更恐怖的野火漸漸威脅到我們每個人的家:不穩定的全球氣候,正潛伏在下一個山脊,並以高速衝向我們,可能為人類文明帶來可怕災難。

根據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就像可惡的縱火犯所引燃的森林大火,我們人類正在製造一場大火。儘管不容易看見,但這場大火更恐怖,因為我們沒有逃離家園、拯救自己的選擇。我們的家就是整個地球,我們沒有替代方案,只能留在地球,為了拯救自己而奮鬥。

科學家正急切地呼籲各國政府採取快速且果決的行動,避免更危險的野火、風暴、洪水和乾旱;在海平面上升之際,避免必須遷移整座城市;避免觸發回饋圈(feedback loops),製造無法辨識和充滿敵意的星球。

面對這種威脅,把這種因氣候變遷所導致的大火,連接會引發更嚴重大火的政治焦土政策甚為重要,拒絕做這種連接、甚至攻擊做這種連接的人,其實是在罵人下地獄。悲哀的是,目前我們把頭埋進沙子的政策辯論中,所採取的典型策略就是後者。

指控某人將森林大火政治化,究竟有何用意呢?就像澳洲綠黨副主席班德特(Adam Bandt)上週四在推特上發文說,澳洲總理亞伯特打算取消碳排放徵稅法案,又主張擴展煤礦業,簡化砍伐林木、採煤、開採油氣的申請程序,將引發更多森林大火,遭澳洲環境部長杭特抨擊將森林大火政治化。

政治是社會一起辯論和決定我們共同的未來,在這種崇高的理念下,將快速惡化的氣候這個議題政治化,比任何議題更來得急迫。但政治本身已經沉淪。對澳洲很多政治人物和媒體而言,政治不過是一場遊戲,每次誰贏誰輸,每個玩家的動作,已變成唯一的焦點,卻犧牲我們為何玩這場遊戲的嚴肅討論。

指控澳洲國會議員將某個議題政治化,不過是反應了狹窄的自我利益,凸顯出澳洲政治已經殘廢。當一個專家引用明確的科學證據,指全球暖化是引發這些森林大火的原因,但有記者卻只膚淺地問政府官員:「你對班德特的推特發文有何看法?」

更糟的是,在當前澳洲的政治氛圍下,指控他人政治化,會得到政治利益。對右翼政治人物和媒體而言,這有助於分散注意力。端出無足輕重的事情,或討論一篇推特發文的對錯,比面對全球暖化的可怕真相及全球暖化所帶來的廣泛社經變化,似乎容易多了。

無論森林大火燒向何處,不爽綠黨正副主席米爾恩(Christine Milne)和班德特連結氣候變遷和森林大火的同一批評論員,都毫不猶豫地指控綠黨「無法阻止火勢往自己身上蔓延」,但事情才不是這樣。對這些評論員而言,是否有全球暖化這個問題,現在下定論還太早,但對綠黨的看法,早已有了心證。

當森林大火在竄燒,我們卻不能提到引發森林大火的全球暖化,這實在是一個可怕的諷刺。時間已進入10月,森林大火只在新南威爾斯省竄燒,這個議題在澳洲卻可能延燒半年。

此外,當心愛的人即將死於肺癌,難道不該為他們的生命祈禱,並追究香菸公司的責任?2007年12月因癌症而死的建築工人班頓(Bernie Banton),下半輩子都在對抗肺裡的2種癌,並為自己和其他罹患類似癌症的工人,向石棉製造商尋求賠償,難到我們不該尊敬他?

我們不該只討論全球暖化,而不提及森林大火。在綠黨努力爭取更多緊急服務資源時,我們也不該停止對抗森林大火,只處理全球暖化這個議題。只有在我們聰明到同時處理2個議題時,我們才能真正地對抗森林大火。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0-22@【立報─言論廣場】
【南方】邵族歌舞團、與被觀光 略史(鄭空空)@【南方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0-23』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