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1-25─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1-25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1-25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民進黨台北市不急? |
民進黨中執會上周公布第一波2014年縣市首長提名名單,包括爭取連任的高雄市、台南市、嘉義縣和宜蘭縣,以及通過初選民調產生的候選人,計有雲林縣、屏東縣和南投縣,共7縣市。當天有中執委提案建議台北市長的提名作業時程應及早且明確,最後卻不了了之,等於民進黨台北市長的徵詢、協調和提名尚遙遙無期。 身為台北市徵詢小組召集人的新潮流系立委段宜康,對於希望盡早提名、或者明確訂定徵詢與協調時程的聲音,動怒回嗆:「催個鬼啊!」他的理由是認為,台北市和高雄市、台南市不同,面對選民結構對民進黨較不利的地區,應該慢點提名,因為「有點選戰經驗的人都知道,對提名人選的猜測、折衝、競爭,都能讓媒體、外界不斷聚焦,也能利用?生候選人的過程,在大選啟動前就製造一波高潮」。 倘若段宜康的理由成立,那麼南投縣和雲林縣就不應該比國民黨早提名,甚至已確定初選民調時間的新北市、彰化縣與台中市也應該暫緩。如果初選時程遙遙無期,讓有意參選者可以互相競爭「製造高潮」而有利大選,那麼段宜康在爭取本屆立委提名時,就不該初選到一半就退選,應參選到底,以競爭製造高潮,為最後獲得提名的人加分。 顯然,這套故布疑陣、拖延提名,以利用競爭創造高潮的道理,不僅在其他縣市行不通,連段宜康自己在台北市的立委初選也不適用,是專為此次台北市長提名而發明的新論述。其實這一回民進黨台北市長提名的特殊之處不僅於此,各縣市只有台北市設立「徵詢小組」,小組召集人尚未召開會議,所以形式上的徵詢作業一直還沒運作,自然不會展開協調,也就不受「協調不成應於1個月內擇期舉辦民調」的決議限制。 民進黨台北市長的提名作業急不急,原本是茶壺裡的風暴,外界和媒體多抱持著看熱鬧的心態,覺得事不關己。但是在台北市即使團結的民進黨都難敵國民黨的候選人時,民進黨內還為了派系的利益而互相廝殺,等於毫無競爭力,拱手讓給國民黨,甚至可能輸給分裂的國民黨。如此一來,只能說民進黨一再自我標榜的「政黨政治」,可能始於斯,也亡於斯。 |
(回目錄) |
左右看:金馬50年 |
左看:從尋根開始
第50屆金馬獎於11月23日順利落幕,主辦單位著力呈現台灣電影50年來的心路歷程。其中最佳劇情片頒獎環節,歷屆影帝后並列台上令人印象深刻。但眾星雲集背後,台灣電影何去何從? 台灣電影曾有光輝的過去,寫實、瓊瑤、武俠到新浪潮,風起雲湧。卻也在加入WTO後,在資本雄厚的好萊塢強勢壓境下兵敗如山倒,在2003年市占率不到1%,票房低於1,500萬元。 雖在2008年後看似日漸復甦,產生許多票房破億的作品,得利於中國市場的成長,然而台灣電影卻不應失憶於當年失敗的經驗。 台灣電影當年挫敗的關鍵在於自由貿易資本大小的殘酷遊戲,只是今天在好萊塢的陰影下,找到龐大中國市場略作喘息。因此重生首要課題並不是拍出幾部賺錢的作品,而在於人力、文化土壤的養成。固然破敗多年的產業無法提供豐沛的技術與創意,但若因此急於跟著市場跑,後果必產業將再度西移中國大陸。 金馬縱有在台灣舉辦的假象,卻無法帶動本土電影,進而使電影成為耕耘台灣文化底蘊重要媒介。 因此在感動於台灣電影承先啟後的同時,文化基礎工作:文化教育、社區營造和媒體公共化等不容忽視,從尋根開始方能孕育出豐沛的文化元素與人力。 2013年華語影壇年度盛事:金馬獎風光落幕,在極具意義的第50個年頭,眾星雲集,共同回顧台灣電影的歷史。 台灣電影發展一路波折,從1950年代台語電影興起,1960年代的寫實及武俠片,到1980年代的新浪潮,整體產業在政府扶持下欣欣向榮。但在1990年代後,因歐美影片的強勢競爭,電影產業長年蕭條。2003年跌至谷底,總票房僅1,500萬,市佔率不足1%。所幸在2008年一波本土電影的浪潮下逐漸復甦,諸如《海角七號》、《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與《賽德克.巴萊》等將台灣特色轉化為商業元素,成功介入中國市場。但何以把握這次令人驚豔的復甦,不致淪為曇花一現,關鍵正在於如何吸引資金與人力。 本次金馬獎正有其指標性的意涵,兩岸三地和新馬的華人電影人齊聚一堂,不僅代表一次盛會,更意謂產業的國族邊界不在。而這不僅在電影製作技術、人力資源與交流上產生良性競爭與合作,更重要是資金與市場的合流,而這些正仰賴政府打破相關文創投資的侷限。 台灣電影若能把握此良機,50年的光輝追憶將是另一個嶄新的開始。 誠如知名導演李安所說,台灣電影自由創作豐富,但氣虛、格局小,正需要打破框架,重塑格局與市場! |
(回目錄) |
看守台灣:奈米風險治理需要公眾參與 |
■翁裕峰 自2003年起,有含或宣稱含有「奈米」材料製造的各種產品就逐漸進入消費者的市場,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公開宣傳或默默標印在產品上,上架銷售。你可能知道這類產品的市場價值很高,也可能知道已有上千項的此類產品在市面上流通,但更多的你可能不太知道。到目前為止,這些商品裡面所含的奈米化材料,對於人體、動物、植物或自然環境有什麼已知或未知健康或安全危害的風險,也可能不常有如何判斷與選用這些奈米產品的念頭,更別說知道政府、科學家、產業界、以及民間非營利組織怎麼看待此類產品。除此之外,還可進一步追問,這些團體對於掌握與降低「未知」風險所採取的方法是否恰當或是否足夠等等。 國際上,把關心奈米化材料商業性應用的利益(好處)以及是否隱含任何已知或未知風險的研究,稱為奈米科技的「環境、健康與安全」(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safety;簡稱EHS)、「倫理、法律與社會議題」(ethical, legal, and societal issues;簡稱ELSI)或是「社會意涵」(societal implications),並傾國家之力,以國家型計畫,對這三個主題從事科學/科技與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的研究與應用;台灣也有此相關之作為,只是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研究與應用相對來說薄弱許多。 人文社會科學方面(指研究、理解與應用)主要是對已掌握的奈米科技「環境、健康與安全」研究,化為一般人可閱讀的文字,透過各種管道進行雙向溝通,特別是採用公眾參與的形式。至少讓公眾與政府、科學家、以及廠商可以同步掌握這種新興科技應用的資訊,包括好處與可能的風險、考量及因應方式。對無法掌握的部份,則由利害關係人進行未來因應的討論,包括進一步研究的議題、方法、甚至政策。國際上將這種過程稱為「奈米科技風險治理」。 上述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研究應用薄弱的發現是來自筆者獲國科會人文處經費支持的研究。經歷3年的調查(2010年8月至2013年10月24日),蒐集了台灣、日本、韓國、歐盟、美國等主要投入奈米科技發展國家的各種資料,包括網頁、研究、報告、文件檔案、訪談、田野觀察與交談、工作坊等。有鑑於台灣在這方面的起步較晚,投入較少,所以我們決定設置「奈米風險ㄍㄚ嗶管」這個網站(http://nanome.jimdo.com),做一些彌補的工作,促進利害關係人交換資訊,使台灣奈米科技的整體發展不至於因對公眾溝通的起步晚,而在企業社會責任這個部分喪失國際地位與競爭力。 |
(回目錄) |
哈巴狗電台:我的世外桃源(上) |
■陳真 這兩天突然想起方孝孺,想起他的「便十族奈我何!」新任皇帝仰慕其文采豐盛,請他寫詔書,他卻給寫了「燕賊篡位」四個字。皇帝說,你不怕我滅你九族嗎?方說:「便十族奈我何!」就憑這句話,皇上多給他滅了師生友人算是一族,眾人押往刑場,在方孝孺面前逐一殺害。兩女兒脫逃,躍入秦淮河自盡。一說方遭腰斬,一說凌遲至死。後人感念,在南京建祠造寺,留下衣冠塚。 邪惡究係何物,經常縈繞我心,揮之不去。我始終希望誅族滅眾僅是史上特例,而非刑罰常態;事實上,不但誅而殺之,甚且赤身裸體捆綁於市,圍觀者眾,削肉挖骨凌遲至死。為延長其痛苦,劊子手必須盡量使受刑者保持清醒,有的甚至割了數千刀才死。反清烈士徐錫麟及太平天國石達開,都受此刑而死。石被行刑時,目視刀下碎肉,至死不出一聲。目擊者無不動容。 各式刀具、尺寸,應對身體不同部位,斷骨挑筋挖眼除骨,凌遲有其儀式順序。例如女眷先切除乳頭,再割雙乳,後挖女陰;為防叫聲擾人,有時先割除聲帶舌頭;為防踢踹,則斷其四肢大骨關節。行刑時,備一竹簍,切下之數千成百碎肉丟棄於中,或分送圍觀群眾,徐錫麟更被挖心,命士兵食之。 最後一個凌遲者據說是在1905年,是個僕人,因謀殺貴族主人公而遭刑。整個過程被一洋人用攝影機拍下。在YouTube竟能找到當年影片,某網站上傳,並收錄各國戰爭暴行與酷刑。我還看了兩段南京大屠殺影片,相較於凌遲之儀式化,日軍暴行尤為百倍冷血殘酷;女人屍體散落一地,個個開張大腿,下陰血肉模糊;日軍搶過一女人懷中嬰兒往空中拋,舉著武士刀接著,孩子穿腸而過,掛在刀上,日軍齜牙嘻笑。 研究者說,小孩的心靈柔軟如沙灘,敏感而長久,一句話,一個眼神,一本書,一段影像,或哪怕只是一點風吹草動,畫過心頭便是一個深深的印子。北上念高中那一年,看了一部有關南京大屠殺的紀錄片,看完後忍不住寫了個小傳單,硬著頭皮,忍著先天的內向害羞,放學後一連數天,一個人在當時最熱鬧的西門町逢人就散發,請大家去看那紀錄片。我在傳單上寫著:「我們不該忘記戰爭,當我們遺忘悲劇,悲劇就有可能再度發生。」 我有時想,如果沒有那部記錄片,我的人生會不會從此不一樣?若非當時打下的這個心頭的印子,我恐怕不會成為一個亡命之徒。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