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2-03─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2-03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2-03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科學普及、啟蒙與社會 |
台灣一批科普工作者週末聚集在台中科學博物館,探討科學、傳播與社會的新三角關係。他們注意到網路新媒體的發展,為科普教育提供新的利器,但同時也造成不實消息或偽科學知識蔓延。科學、傳播與社會的關係發生質變。 此外,人們也關心12年國教實施對科學教育造成的新挑戰以及新機運。隨著國民教育的全面普及化,科學教育的目標也要與時俱進。至少教師們將日益發現愈來愈多學生對科學毫無興趣,甚至厭惡。往日以培養學生對科學興趣,期望他們將來成為理工人才的科學教育目標,應該改變成提升科學態度或整體科學素養。在這樣的科學教育目標典範轉移的時期,科普教育應該如何調整步伐?科學博物館這種科學教育機構可否發揮這樣的功能?參觀博物館這種非正規教育如何與正規的學校教育互補互動? 科學教育目標的典範轉移還與公共政策的複雜化有關。以最近台灣社會最關心的食品安全為例,在民眾普遍焦慮的背後,透露出人們對相關科學知識的不足。因為不足,人們焦慮;因為不足,眾多真偽交錯的訊息到處流傳,干擾理性討論與對策擬定。其他種種爭議,如核能發電、颱風防災、海嘯威脅等等,都與科學知識有關。此外,科學的快速進展,也帶來更多新的課題,需要社會大眾具備更高的科學素養。因此,科學普及的重要性只有越來越大。但是,台灣民眾的科學素養遠遠跟不上時代變遷的要求。 我們認為,配合12年國教的實施,同時考慮台灣社會當前諸多公共議題多與科學素養有關,台灣的科學教育必須相應作根本性的改造,目標絕對不能只專注在誘發學生的好奇心與興趣,而要加強對科學素養的提升,把科學當作社會啟蒙的槓桿。 科學作為社會啟蒙的構想並非異想天開。歷史上,牛頓科學革命之後,科學啟蒙就開始受到社會的重視。18世紀的歐洲,史稱「啟蒙運動」時代,具體的工作就是知識的普及,特別是科學知識。人們認識到科學知識不僅可以解釋天體運行的規律,還能夠應用到地面的各種現象,甚至還可以用來指導技術的改進,有助於提升經濟生產效率。因此,當時歐洲眾多國家都積極提倡科學研究,政府寬列預算,並廣設研究機構。這誠然與歐洲資本主義民族國家的興起與爭霸國際市場有關,但也因此促成思想解放與社會民主化。科學除了發揮理性啟蒙的作用,本身還成為人們批判迷信、避免生活災難、進行公共政策討論等等方面的依據。時至今日,科學在人類生活發揮的作用,比起牛頓科學革命初期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因此,讓我們恢復科學的重要社會功能,調整科學教育的目標,將科普教育擴大到全社會。 |
(回目錄) |
左右看:B52轟炸機升空 |
美國最近在國際事務上搞了幾個小動作,動作雖小,意義卻大。首先是在中東方面,華盛頓當局與伊朗之間建構了外交秘密管道。根據美國媒體披露,白宮和德黑蘭最高層早在好幾個月前就已展開秘密談判,雙方在伊朗核武和敘利亞內戰兩大議題取得初步妥協。其次是在東海方面,美國派出兩架B52轟炸機飛臨中國劃設的「航空識別區」,升高了中國和美、日聯盟之間的緊張關係。 這顯示美國的國際戰略已具體進入一個全新階段:歐巴馬意圖結束近10年來在中東的「戰爭狀態」,將重心轉移到「亞洲再平衡」的工作。自從2003年美軍入侵伊拉克以來,美國傾全國之力押注於中東地域,除了長期存在的以巴紛爭和伊拉克戰後難以修復的亂局之外,加上對伊朗的經濟制裁,而後又是敘利亞內戰的介入……美國雖然如願在此地區扮演主宰者,中東卻也像一個大吸盤,美國的國力、精力盡皆受到束縛。 如今,美國從伊拉克撤兵已定,又刻意將燙手的敘利亞的問題丟給俄羅斯處理,於今更與伊朗私設密會協商管道,顯見美國即使不是要從中東抽身,至少也是有意「冷化」此一熱點,將涉外重心往亞洲轉移。美國的「亞洲再平衡」戰略規劃已久,B52轟炸機除了挑釁中國的東海防空識別區之外,也是美國重返亞洲的具體宣示! 歐巴馬剛上任時,曾自稱「首位太平洋上的美國總統」。這一方面是說年少時曾在夏威夷和印尼長住,另一方面當然也意謂著要承擔起美國在太平洋的責任。 中國最近擅自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使得太平洋不再「太平」,美國自然不能袖手旁觀。B52轟炸機從關島升空,刻意飛越中國的所謂「航空識別區」,這是美國在太平洋執行其應有之任務,同時也是歐巴馬的警告。美、日原本就有軍事同盟關係,其「周邊有事」的協定,也確定了美國作為日本保護國的責任。中、日之間的釣魚台爭端,美國原本相當克制,不願表態,如今中國私劃航空識別區,這就是「周邊有事」了!反而逼使美國必須善盡職責,約束中國。 美國國防部長黑格(Chuck Hagel)在中國宣布劃定新的航空識別區數小時之後,立即宣布將履行安保協議義務,在日本遭受攻擊時予以援助。而日本也藉此公開強調和美國在防務上的密切合作,日方將在監視中國東海活動時與美方共用資訊,相互協作。日本民眾原本對中國日趨蠻橫的立場越來越感到擔憂,此舉等於吃了定心丸。 台灣方面固然也對中國新劃航空識別區表達不滿,卻又不敢過度表態,這當然是因為對海峽對岸的強權有所忌憚。如今,既然美國已經表態了,台灣作為美國長期的戰略夥伴,也應該到了挺起腰桿,大膽向中國說不的時候了! |
(回目錄) |
第三隻眼睛:人道救援的迷思 |
最近,聯合國難民專員公署,一再向全球呼籲,扶助戰亂國家的難民。打開地圖,那裡難民最多?這當然首推敘利亞,單是湧到鄰國的數目已達2百萬之多。 他們處境淒慘,的確極需援助。但當聯合國親自出聲,要大家捐款援助敘國難民時,我感到很悲憤,不禁問一句,誰製造了這些難民? 敘利亞政府濫殺無辜固然要承擔責任,可是,歐美大國、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等聯合國成員國家,為私利把軍火輸到敘利亞反對軍手中,加劇戰火,名義上為民主,實際上是爭奪地緣政治控制權,把老百姓生死拋諸腦後。 還有巴基斯坦北部,過去數年遭美國無人駕駛戰機轟炸,造成十多萬難民往外逃。被轟炸的地區,經濟也一併受摧毀,一如伊拉克、阿富汗和非洲多國,政治與經濟難民,一時間也分不清。 聯合國大國成員做的「好事」多,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對美國無人駕駛戰機到處轟炸,不置一詞,對成員國軍援敘利亞內部某些派系,採取放任態度。 好了,現在他們所製造的破壞,竟然就叫我們來埋單,豈有此理。 悲憤歸悲憤,受害者是不應該受到懲罰的。我們沒理由不扶助這些不幸的受害者,但伸出援手的同時,請也一同鞭撻那些戰爭製造者,並要求他們負上責任。 聯合國中的西方大國成員,過去一直干預第三世界國家,沒為該地區帶來和平,反之點燃戰火。諷刺的是,衝突也推動了西方人道組織發展蓬勃。 「人道主義」一般泛指拯救生命和減輕痛苦的行動,無論這是由於天災或是人為的災難。而大家所理解的「人道行動」理應基於兩個原則,這就是無論受害者的背景是什麼,都有權接受人道對待;還有,人道機構的政治獨立性。 如果所有人道活動都按人道原則和政策方向走,我們的世界的確可舒援一些痛苦,並且可活出人類作為一個大家庭的信念,在國際上加強人與人之間的團結。不過,問題是,有多少人道團體能貫徹人道原則?或是人道主義這個修辭變成一種公關手段? 事實上,人道主義存在著非常辯證的方面,就以非洲為例,販賣奴隸和殖民帝國主義為非洲帶來危機,而西方帝國的子民又以人道工作者的身分回到非洲為危機作補救工作。換言之,人道危機為人道工作鋪路,倒過頭來非洲人又通過人道救援加強了他們對西方的依賴。人道工作者很少追問人道危機的來龍去脈,因為他們在有意無意地變成危機的既得利益者。 真正的人道主義不應是憐憫的施捨,也不是侵略者的化裝,而是鞏固人類大家庭的一種守望相助精神,感情團結,共同對抗侵蝕我們普世人權的力量。 圖說:位於黎巴嫩邊界的阿索爾鎮難民營中,敘利亞難民孩童在聯合國難民署高級專員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前來參訪時於帳篷外鼓掌,圖攝於2013年11月29日。(圖文/路透) |
(回目錄) |
南都發聲:活著的紅毛港,在大林蒲 |
■李宇軒 高雄市府這幾年為弭平紅毛港等地拆遷爭議,常發包風華再現的工程,搞出懷舊有餘的活動和出版品,卻顯露地方私有化及集體失憶的表癥。 如官方行銷的「紅毛港文化園區」,遊客雖可遠眺吊手群、貨櫃商船的港灣及工業地景。但到訪的紅毛港居民對這缺乏地方紋理與生活(non-place),十分憤慨。巴洛克老房子拼裝成婚紗業及攝影學會搶拍的斷垣殘壁。漁業和宗教文化矯飾為3D及霓虹燈的冰冷符號。隨時有工人清潔及保全守護的餐廳及冰淇淋店,並備有豪華快艇,付費大爺可抄海路進市區,走避礙眼的工業區。 對紅毛港的失憶症,可能是官方企求港灣轉型的新經濟。但民間的記憶工作,見證新經濟如何大肆破壞地方的文化認同。如2010年「海馬小組」進駐大林蒲,展開遊擊電影、老照片展、學生營隊、影展及「台灣影音展演工會」的組織工作,使外界知道大林蒲肥沃的農地於戒嚴時期被徵收成工業大廠用地。反抗工業污染者曾被鎮壓入獄,造成沉默螺旋般的保守民風。若非海馬小組及影展工會介入,抗爭意識難以滋生。如今年中北上環保署反對自由貿易港專區和南星計畫遊艇專區的開發案,開創地方罕見的自救行動。 然而,面對官方一再重啟的工業計畫,大林蒲沿海6里居民,或許總寄望遷村補償金能助他們離開被污染的家園。但只消問問鄰村的紅毛港人,家園被拆遷後的處境。何以夢中常浮現紅毛港道路在奔跑的畫面? 和大林蒲一樣,紅毛港六十年代就被國家政策盯上,聚落建設被限縮,在臨海工業區、貨櫃碼頭及填海造陸等國家計畫的擴張進逼下,促產計畫無情地剝削海岸生態及土地。市府雖早於七十年代末就規劃遷村,到陳菊市長任內才無視大規模抗爭,拆遷聚落上萬家園。數代的磚瓦房舍、道路及門牌被推平成亳無生氣的「文化」園區。 紅毛港人曾在斷水斷電及警力脅迫下被迫搬家,他們在新社區始終存著對家鄉海港、鄰人敘語、漁市集及海風的懸念,一直出現思鄉及自殘等都市適應的社會問題。尤其遷村自救會透露數百位居民已淪為失業的都市邊緣人及街友。早年主張紅毛港遷村者,如今體認補償金發放的不公義外,是否已領悟遷村不是園區供人懷舊的商品,而是攸關人對地方的情感和記憶? 活著的紅毛港,在大林蒲!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