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3-12-16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徵 課輔人員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2-16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2-16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展望新一輪太空競賽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2-16


自1958年共產中國開始建立第一個衛星發射中心起;到2003年,第一位中國太空人楊利偉搭乘長征二號F火箭所運載的神舟五號太空船進入太空;2011年發射了天宮一號飛行器,為建立大型太空站預作準備;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順利登月,翌日,玉兔月球探測車在月球表面行駛,中國的太空時代又再一次邁向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即便美國的好奇號已經在火星上四處探險,相形之下,中國的玉兔號好像算不上什麼,坦言之,當前美國不會將中國當成太空競賽的主要對象,與中國進行競賽的國家是印度,而在後追趕的則是日本與伊朗。2008年,印度發射月船1號人造衛星(Chandrayaan-1),這是印度的首顆繞月人造衛星;11月5日,印度發射「曼加里安」號(Mangalyaan)火星探測器,預計在3百日後進入火星軌道。中國與印度分別計畫於2020年與2024年發射載人航空器到月球探險。另一方面,就在玉兔探險車登月的同一日,伊朗總統羅哈尼宣布,伊朗首次採用液體燃料火箭將一隻名為「吉祥」的猴子送上太空並成功地返回地球。

這一輪太空競賽與過去存在三大不同點:其一,宣示國威的意義雖仍存在,但過去冷戰兩極對抗的格局已經打破,國人一半沒廁所用的印度每年投注的航太經費都要高於俄羅斯的情況下,太空競賽如同當前國際政治「一超多強」的格局,競爭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競爭;其二,參與太空競賽的國家更多了,而且都集中在具有潛在衝突發生性國家。在一超多強的格局下,較之於過去兩極體系國際衝突發生的機率可能還更高了,這也是何以中、印兩國更努力地超速進行太空競賽,宇航技術與導彈發展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問題,這也是為何伊朗再次發射載猴火箭成功返回反而帶給週邊國家更多的疑慮;其三、太空任務被多地被賦予找尋能源與未來人類棲息地的目的。好奇號在火星的土壤 中發現「淡水」曾經存在的證據,並發現了碳、氫、氧、硫、氮和磷等關鍵的生命元素,增加了人類「殖民」火星的欲望,而月球的泥土富含鈦、鉑金及其他稀有元素,對大國來說,月球不僅也是另一個殖民的對象,同時更具有資源開發的市場前景。

這不禁令人回想起15世紀之後的世界殖民史。來自歐洲的殖民者只要插旗即可宣稱該土地為其所控制,歐洲殖民者將其在歐陸的戰事沿燒到亞非拉殖民地,未來的月球與火星競賽是否又會重蹈人類5百年前的血腥鬥爭?將民族國家的觀念延伸到外星又是否恰當?人類自2百年前工業革命之後蹂躪地球生態,現在以事先預作「用過就丟」的準備,意圖再將業已殘破的地球「第三世界化」?與其樂觀面對太空競賽,不如說當前太空競賽難以脫離資本主義與民族國家發展的現實基礎,帶來的疑懼,遠多於其所聲稱的希望。


(圖說)北京航空飛行控制中心內,巨大的電子螢幕顯示著嫦娥3號登月任務的資訊,圖攝於2013年12月14日。(圖文/路透)



(回目錄)




左右看:私校調漲學費


左看:公共化的契機

12月13日淡江、實踐、世新、大葉4所私立大學向教育部申請調漲學費,調幅1.125%到1.5%,約600到820元。世新學生勞權小組的口號:資源重分配,不靠漲學費,簡單明瞭的揭示台灣高等教育困境與出口。

高等教育絕非使用者付費,好的教育不是個人投資,不是有錢人才能享受的商品。教育若秤斤秤兩,根本無法由區區學費來支應,如美國哈佛等名校的高學費就僅佔其總成本的15%到20%。更何況,教育成果是由整個社會所共享,因此漲學費訴諸個人是最粗暴的作法。

既然教育既非商品,好的教育又須社會共同承擔,教育體制改革長遠應以公共化目標,公共化並非空中樓閣,緊扣公共承擔與公共監督兩個核心概念。

有人會質疑經費何來?單單取消不公的產創條例、減少黑幕重重的軍購每年可增加近千億元的預算空間,就足以支撐近百所台灣私立大學運作一年的資金。再者,回歸公共承擔也絕非官僚僵化,古巴與芬蘭皆為百分之百國立大學得國家,卻分別發展出豐沛的醫學及科學人才。

因此政府能做的絕不是批准漲學費,而是接手私校困境,開始透過教師工會、高教產業工會、學運團體組織公共監督與教育自主機制,讓辦學回歸公共,讓教育回歸本質!

林子暉/世新社發所研究生


右看:推動私校頂尖化

12月13日為大學102學年度第二學期學雜費調漲截止日,淡江、實踐、世新、大葉4所私立大學已向教育部申請調漲學費,估計1.125%到1.5%,約600到820元,超過5萬名學生受到影響。教育部將組成審議小組,預定明年1月中旬公佈。

各校校長皆表示學費長期凍漲,加上少子化等因素,為維持教育品質及學費應合理調漲。全家盟、高教工會與世新學生勞權行動小組等團體皆聲言反對。

私立大學學費調漲其實已爭議多年,雖教育預算不斷調高,教育部陸續推動5年5百億、教學卓越計畫等,但實際上整個高等教育結構性問題未解,學費調漲既是危機也是轉機。

結構性問題的關鍵及在於私立大學浮濫設校,各校經營不易,因此許多私校極度仰賴教育部補助生存,造成依賴補助的惡性循環,不僅經營未能正常化,許多惡質經營者更透過補助、轉賣校地謀取暴利。關鍵是未能落實教育分流,出現學歷通膨,長遠造成嚴重青年失業問題。

因此面對私校調漲學費,教育部不能再畏於民怨,須大刀闊斧杜絕不當牟利與浮濫設校,仿效美國哈佛等名校,聚焦推動私校頂尖化。長遠來說,健全私校體質,回歸市場進而發展多元獲利,產生良性競爭,不可再錯置公私校資源分配。

林泰佐/社會評論人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哈巴狗電台:曼德拉如是說(上)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2-16


■陳真


以色列總理惡意缺席曼德拉葬禮,竟稱因為旅費太貴。真正原因是:以色列恰恰是南非種族隔離政權的現代翻版,甚且變本加厲。

2001年3月,在寫給猶太裔美國專欄作家Thomas Friedman的一封信裏頭,曼德拉表示對以色列種族迫害暴行的厭惡,不惜與之為敵,並強調以應立即從非法佔領地撤軍並停止傷害巴勒斯坦人。

曼德拉說:「巴人所欲爭取的自由與平等,與南非人民如出一轍。」他形容:「以色列所犯下的是反人道罪行,剝奪數百萬巴人的自由與財產,建構大規模的種族歧視體制與諸多不平等,系統性地凌虐刑求數千名巴人。」曼德拉指控以色列甚至「對一般平民百姓發動軍事攻擊;更惡劣的是連小孩也不放過」。一位南非記者親訪以巴,如此形容他的震驚:「除非親眼目睹,否則你沒法想像其邪惡,遠遠超過當年南非。」

1990年曼德拉獲釋,旋即與阿拉法特會面,表達對於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支持,並稱巴人與昔日南非人民一樣,面對惡名昭彰的種族歧視政權,飽受人權侵害。同年出訪澳洲,受訪表示他一點都不認為巴解是恐怖組織,他說:「當今之世,如果一定要指出一個恐怖主義國家,那麼以色列便是,他們在佔領地上日夜屠殺毫無抵抗能力的無辜人民。」

1997年,在「巴勒斯坦人民國際團結日」(International Day of Solidarity with the Palestinian People)的一場演說中,曼德拉提到:「對南非人民來說,在國際上發出我們對巴勒斯坦的支持聲音很重要,因為如果巴人的自由不完整,我們的自由也不可能完整。」

2005年,BDS(Boycott, Divestment and Sanctions)成立,宣告巴人處境猶如當年南非黑人,呼籲國際社會透過經濟、社會與政治等制裁手段,迫使以色列停止非法佔領及種族迫害,遵守聯合國規章。曼德拉領導的ANC(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宣示對於BDS及巴人「毫無保留的支持」。今年4月,南非外交部重申對於巴人的支持,說道:「他們的奮鬥,就是我們的奮鬥。」

2003年美侵略伊拉克,曼德拉多次公開譴責,並呼籲世人挺身反抗美國暴行。他說:「為了掠奪石油,美國不惜把全世界拖進大屠殺慘劇。」「如果世上有個國家曾犯下難以言喻的恐怖暴行,那就是美國。但他們絲毫不在乎。」

半個世紀來,美、以聯手,製造無數血腥災難,千萬生靈塗炭。曼德拉的葬禮上,一個缺席抗議,一個高聲高調,毫無羞赧。是非淪喪,夫復何言?將來能否有一天公義高舉,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以巴很遠,人心並不遠;你的情我的愛,生命渴望無甚差異。27年的牢獄,曼德拉如是說:「我對自由的渴望,已逐漸變成對所有人的自由的渴望。」

(醫師)


(圖說)約旦河西岸城市伯利恆一間教堂外,巴勒斯坦民眾點燃蠟燭、拿著曼德拉的肖像,紀念曼德拉逝世,圖攝於2013年12月7日。(圖文/路透)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看守台灣:13年前的季刊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2-16


■蔡宛儒


自從福島核災發生後,民間的反核運動再次興盛,許多人重新關注核能議題,除了反核的前輩和貢寮的鄉親重新燃起希望,有更多的年輕族群開始瞭解核能議題,並用講座、音樂、文字等媒介,慢慢地向大眾傳達能源訊息。更有藝文人士在中正紀念堂舉辦「核四五六」活動,發下在核四停建以前,都會在每週五下午6點準時聚會的宏願。如今從309遊行到現在已經40個週末。不論晴暖或颱風來襲,他們都沒有缺席過。

翻閱《看守台灣》季刊十幾年的季刊,許多文章證實台灣的反核歷史早已走了很久。於是幾週前,我們抱著協會13年前講述能源議題的刊物,到核四五六的現場分送給關注核能議題的民眾。每個人不僅欣喜的收下,更訝異的是這些13年前的出版物,講的東西其實都差不多。

這本季刊的主題是能源革命,翻開目錄,編者的話就是「核四再評估,延後時機」,當時的編者怎麼想得到13年後,核四仍然持續「再評估」。再翻閱其他文章。探討分散式供電系統的概念,德國廢核文章,美國核能情況和再生能源、生質能等討論,都是至今仍然費神的議題。而這年剛好是921地震的後一年,也有不少文章撰寫災後復興或生態旅遊的想法。其他還有些外來種和水源政策等文章,種種都仍是現在大家帶解決的問題與努力的方向。

那時寫作這些文章的作者,如今多邁向中年,核能議題卻如磐石般難以動搖。貢寮的鄉親在數次的抗爭中,從激動到心灰意冷,從憤怒抵抗到消極沈默。過去的反核志士再次到核四五六的現場支援時,少了過去的衝勁,反而帶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如今能源議題雖因著福島核災再次受到世人關注,但仍是懸而未決。核四五六的志工看不見核四停建的盡頭,每週五的堅持也考驗著眾人的信心。

13年了,車諾比造成的災害漸漸明顯,921的震災陰影漸漸被遺忘,過去埋下的危害種子漸漸生成日漸嚴重的暴雨和乾旱,但同樣的,這些在環保意識漸甦的世代中出生的孩子,也都漸漸羽翼豐碩。如今的科學技術、政策環境甚或民主環境也都在前人的努力下有越來越成熟的條件。

小時候曾被綁在柱上的大象,長大以後會堅信自己無法離開那根柱子。13年前,許多人曾經努力衝撞過的願景,沒有實現,但如今都化成歷史沉澱澱的重量,再次給新生代勇氣,現今台灣的環境和人民已經長成足以拉倒柱子的大象,我們需要再一次鼓起勇氣,相信夢想非妄想。

(看守台灣協會助理研究員)


(圖說)導演柯一正、作家小野等藝文界人士,在中正紀念堂舉辦「核四五六」活動。圖為柯一正(左)、小野(右)在國慶日站上舞台,重申堅決反對核四續建的立場。(圖文/楊子磊)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媒體觀察報第六期:鼓勵優質兒少節目 培育台灣兒少傳播權@【媒體觀察電子報】
第 九十二 期 2013.12.06 著作權保護跟開放之間的抉擇@【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2-16』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