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2-20─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2-20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2-20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解讀柯文哲現象 |
但柯文哲吹皺了一池春水。雖然綠,但沒有黨性,更沒有派性。這也是為何前副總統、同是參選人的呂秀蓮對柯文哲的入黨可能性,仍然質疑「忠誠度」的原因。 因為特立獨行、快人快語,加上醫師身分的專業光環,反而讓柯文哲備受期待,被不少人認為柯是「在野大聯盟」的共主。 當然,支持在野大聯盟的人不乏實力掛帥、勝選第一的思考。歷次北市選戰經驗業已證明,單純的國、民兩黨對決,後者毫無勝算,唯有把在野大聯盟的餅做大,才有一搏本錢。 問題是,柯文哲何以成為在野大聯盟的寵兒?更深層的答案是,台灣的選舉如時尚,藍綠兩種套色皆已領教,偏偏試來試去最後都不如預期,加上台灣政客早已磨練成精,信任度屢試屢跌。種種因素都讓柯文哲這個和綠營若即若離,又具有政壇新鮮人氣象的背景獲得青睞。 簡單講,柯文哲旋風的言外之意是,人們對國、民兩黨已經期待趨低,甚至兩者逐漸拉平。這也是為何柯文哲縱使面對民進黨對手,仍然獨占鼇頭的原因。「換黨做看看」,不再是萬靈丹。 有趣的是,如果連勝文真代表國民黨參選,則北市首長選戰將不只是藍與綠、執政與在野之爭,而是再增添「官二代」與「怪醫新人」的兩極對決。 後者饒是有趣,而且特別值得注意。台灣社會流動,不只是經濟固化,而出現了所謂企業一代、二代;實際上,政治不分藍綠也有如是反映。這就是台灣的「政治香火」現象,不斷透過選舉上演父業子(女)繼,而且受其庇蔭的起步優勢,又回過頭鞏固了家族政治的版圖。 如果說台灣民間的反富、反商背後,是因為抗議經濟不平等;則連勝文一旦披上戰袍所引起的反彈,也將是政治流動趨於窒息的集中表現。 這種背景的反差,反而讓在野大聯盟的版圖想像,可以延伸得更廣,甚至可以複製99%與1%的佔領華爾街運動。因而柯、連之爭,使得前者在戰略上有藐視對手的高度,儘管技術面的戰術能力遠遠落後對手。 柯文哲的爆發力不代表他一定會贏,但作為候選人,柯文哲捲起了千堆雪,而如果他最後變成「黨產」,那是可惜了。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
(回目錄) |
左右看:經濟發展政策的矛盾現象 |
左看:資本與就業脫勾 從一般政治科學的角度來說,一個合理而成熟的政治控制系統應是能持續有效地掌控社會各種矛盾,而要做到這點,這政治控管系統本身應是有高度整合性,其政策擬議與執行都有內在一貫性與一致性。否則,若這政治系統本身就矛盾叢生,又哪能有效管理外部社會矛盾? 以此來看,近年來台灣經濟發展與勞工就業兩相分割的現實,就鮮明地反映了我們的國家機器內部是何其的自我矛盾。 職司管理全國勞工事務的勞委會,於近年積極推動幫助弱勢民眾自立經營與就業之「多元就業方案」,且鼓勵各地工會幹部(尤其是無固定雇主之職業工會)觀摩學習,看看許多自我僱用之多元就業勞工是否可從中找到新的就業之路。勞委會此舉當然無可厚非更有其正面意義。 但奇怪的是:提供就業機會難到不是經濟部、經建會該做之事?難道說,職司全國經濟發展的經濟部、經建會所謀劃、指導的經濟發展只是不斷地擴大資本支出與資本利得,而與擴大勞工就業沒有什麼實質關係,所以才導致勞委會居然扮演起提供就業機會的角色?事實上,正是如此!主流經濟越是強調發展、繁榮,就越是與廣大勞工就業無關,或甚少關聯。 台灣分裂的經濟與就業現象,又何止反映政府內部的矛盾? 台灣經濟發展與就業日益脫勾,似乎已成了客觀趨勢。 如何使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就業後的工作品質、職場前景聯繫起來?這問題所牽涉的各方複雜變數,根本不是政府所能掌握承擔的(若政府是萬能,那台灣就是僵硬的計畫經濟體,根本難以立足於全球化資本主義經濟之中)。 政府能夠做的,只限於基礎建設、基本政策方向而已。在這方面,就短、中期來說,至少有兩大政策應儘速調整、到位。 其一,儘速與中國大陸發展全面、深厚經貿關係,讓兩地人才互通有無、市場合一,這是短期治標之策。 其二,中長期來說,台灣應走「老二主義」路線,即不要妄想搞世界品牌,而是扎實地做好技術服務工作,做好大中華經濟圈內的中堅角色。因此,政府應重新走回、做好技職專業教育。每年扎實地培養5千個餐飲業領班、廚師或中階工藝技術者,要遠比培養一個「李遠哲」要好得多。與其去爭全球5百大,不如老實地做好自己所需的教育資源。 政府過去20餘年來,就是限於這種自我矛盾中,不切實際地爭取台灣品牌,卻不知自己本份來踏實扎根。 如此矛盾取向,當然導致了經濟發展與就業脫勾的奇怪現象。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
(回目錄) |
虎山腳下:台北市長柯文哲? |
台大醫師柯文哲準備參選台北市長,如今卻因在野的民進黨希望他入黨而搞得雙方不甚和諧。以台北市政治版圖來看,如果在野勢力分裂,其實根本完全沒有贏的機會,等於保送國民黨候選人直接回本壘,躺著選都很難選不上。 就像陳水扁第一次當選台北市長,除了競選主軸充滿「快樂、希望」,營造出一股正面改革、銳意求新的形象與氣勢外,主要還得拜國民黨陣營分裂,出了黃大洲及趙少康兩人聯手合作瓜分了藍營選票,以致阿扁最終能夠險中求勝。 否則,若單純從政績表現來看,阿扁第二屆市長應該能夠順利連任,而不是在相當高的施政滿意度下光榮下台!這或許顯示台灣選民仍有相當一群人的政黨或族群情結遠超過市民主義的信念,對公職人選的考慮主要是基於政黨、族群背景來投票,而非與人民生活更直接相關的政策理念或治理能力。 然而,當台灣兩個主要政黨──國民黨及民進黨的表現都讓民眾感到失望時,政黨公信力與認同感雙雙式微的結果,無形中擴大了無黨籍人士的政治參與空間,所謂第三股勢力或公民社會的力量便有如雨後春筍般地破泥而出,期待一掃目前籠罩政壇的那股令人窒息、厭煩的政治灰霾。 近來所出現的政治素人柯文哲現象,除了他個人相當特出的非典型特質外,無黨籍身分,此刻更讓他免於既有政黨的政治包袱。如他能以無黨籍身分與在野黨組成在野聯盟,而不必以加入民進黨後的身分參選,確實更具擴張票源的政治空間與勝選機會。 問題是,民進黨特別是主席蘇貞昌具有這樣的胸襟與智慧嗎? 民進黨眾多參選意願者的支持度偏偏不及柯文哲,黨內一些人卻執意要求柯入黨,說實在這是基於個人或一黨之私,而非以在野聯盟的勝選為最優先考量。雙方若不能整合取得共識,分裂的在野勢力顯然不可能贏得市長選舉。 柯文哲會不會加入民進黨還有待觀察,而柯一旦加入後對其個人社會支持度是否造成影響也有待檢驗,但這應不是原本支持柯的某些市民所最關心的。 支持柯的台北市民關心的應是柯能否繼續保持其獨特的政治風格,不為既有政治或政黨文化所馴化,更重要的是,他還必須陸續提出他對台北市的施政願景,包括:養老、托育、教育、住宅、環境等各項攸關市民生活的治理理念,以爭取最終的支持。 此外,好的市長不僅要有好的個人特質,好的市政願景,也要好的市府團隊及落實政策的實際能力。 這樣的要求或許沉重,但卻也是爭取執政所必須的。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
(回目錄) |
穿林打葉集:天使與魔鬼的君不君 臣不臣 父不父 子不子 |
■李安吉 今年金馬獎最大的貢獻是讓那些不食人間煙火、不知百姓疾苦、末稍神經麻痺的政府官僚們正視了這塊土地被破壞的嚴重程度,他們竟然要檢討國土政策、改善環境、永續經營。或許也只是官樣文章的喊喊口號愚民一番,或是在攝影機前操弄一下新聞報導,事後丟出一些換湯不換藥的白皮書或空頭政策。一旦風頭過去,一切也就船過水無痕了。 更昧於現實與時空錯亂的是教育部日前發函給各級中小學,說明採購教師教學所需教具時的原則,公文中寫明:「目前我國首都應為南京」。公務員作久了,似乎認知系統在諸多評鑑計點的系統下漿糊化了,亦或是他上班都走錯了都市? 既幼稚又弔詭的是台中市議員大花公帑,假出國考察之名,行出國旅遊之實。所寫的參訪報告簡潔通俗令人讚嘆不已。他的日本四國考察的偉大感受是最直白的「妖受讚」3個字,9月到中國大陸成都考察,8天中深入了庶民的生活,總結了「食衣住行都和我們不一樣,拉屎毛坑都用蹲的」。事後解釋其行為是為了突顯其他同為民代出國旅遊後,卻不需要要寫報告而忿忿不平的心理失衡。 近來一連串民生相關的新聞,消費大眾對食品製程有了更新的認知。如今的魔鬼都披上天使的外衣,為了健康花了大錢買的往往是最不健康的東西。從早期的鳳梨酥沒有鳳梨,到最近才發現的花生油沒花生、麻油沒芝麻、辣椒油沒辣椒、橄欖油是混合油、高級橄欖油是用橄欖渣榨出來的,而花了大錢買的有機麵包充滿了人工香精的諷刺。現在農藥不見得經由蔬果入口,洗個衣服也能搞個渾身農藥百蟲不侵。 這是一個充滿詭異的空虛感、信心喪失、道德淪喪的國家。原本信誓旦旦依法辦到底的關說案,現在成了處處相見歡。政務官對其所經管職務內容的不負責任,反正他隨時可以回到原來的借調單位,一旦離職,他所造成的損害一概與他無干。本應以監督政客的施政道德為職志的監察院,也傻傻分不清自己與司法單位的差別。教育部整得技職學校四處買地以求升等為科技大學,現在又告訴他們準備面對退場機制。法院在審理一個家臣與公務員不分的檢察總長。道德缺乏及認知錯亂之下,正式地邁入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鬼島新紀元。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