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1-03─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1-03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1-03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令人失望的總統元旦談話 |
「經濟突破年」,是馬英九對2014年的展望與定調。雖說拚經濟是台灣當前的重中之重,但不諱言,一般人聽到這句話,多半的感受卻是「又來了」。就任6年,年復一年講同樣的話,民眾聽了能不疲勞?又有多少人會因此感到振奮與雀躍? 當然,我們也可以說此次的元旦談話訊息很「聚焦」。但稍加檢視,馬英九所謂的「拚經濟」,不外乎是全力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ECP)。站在總統的高度,擔憂台灣的區域經貿上被邊緣化,聽起來似乎振振有詞,畢竟這攸關領導格局。問題是,面對國人一聽到經濟成長就無感的現況,馬英九果真認為TPP與RECP是萬靈丹? 總統談話無法讓民心產生共鳴,是必須正視的問題。這不能只怪馬英九竟談抽象語彙,和民眾生活經驗脫節。實際上,馬英九對於區域經貿的論述也無法服眾。 加入區域自由經濟體,取得入場券的過程是談判。談判,就是給與取(give and take),現實世界沒有所謂的「雙贏」。這個道理,士農工商都清楚,而且也想瞭解,誰是受益者?誰是潛在的受害者?遺憾的是,馬英九只有抽象語言的反覆,毫無具體藍圖。 當然,推動區域經貿,並非因為有受害者就因噎廢食。問題是,要化解疑慮,最高明的方法是提出一個前瞻性的願景。但馬英九從沒說,加入TPP與RECP後,台灣的轉型面貌究竟是什麼?其結果是,說得愈多,愈讓人覺得是「為加入而加入」。 或許,唯一具體的陳述就是邀請前副總統蕭萬長回鍋,負責「民間推動委員會」,協助台灣重返TPP與RECP。 再次地,這又是讓人洩氣的敗筆。 試問,馬蕭配4年,成績單為何?再者,蕭萬長的宦途平步青雲,貫徹上個世紀1990年代,但這卻也是台灣經濟開始走下坡的分水嶺。無論是面孔已老,或是真正操盤實績,馬英九最後拿出來的口袋人選,就算沒令人大失所望,至少也沒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反而讓人覺得馬政府江郎才盡。 我們不得不懷疑,總統元旦談話從內容到人選都一成不變,如何讓人對剩下來的兩年任期產生期待?如果政府連論述與用人已經陷入空轉,人們還能怎麼提振信心? 圖說:總統馬英九(圖)1日主持中華民國103年開國紀念典禮暨元旦團拜,並發表元旦祝詞,籲請全民團結拚經濟。(圖文/中央社)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
(回目錄) |
左右看:台灣經濟的新年願望 |
左看:尋找新模式 新年伊始,依照習俗我們似乎應回顧剛過去的一年,並期許這新的一年能心想事成,迎向光明。但,習俗性的主觀願望恐怕難以在當前嚴峻現實中立足。 台灣今日的經濟困局,關鍵在於:在全球分工鏈中,台灣過去獨特的加工出口地位角色已實質被中國大陸取代,或被吸納整合。要在既定角色之外,摸索出新的發展道路,台灣實際上是已為時過晚了。 例如,台灣近幾年倡議的軟實力、文創業、精緻服務業等,在質上來說,其產業人才培育尚不成氣候(這需要專職技能的教育體制與相關產業文化長期培育),在量上來說,要在短期之內成為總體產業大宗,並提供大量工作機會顯然也是不現實的期望。 簡言之,台灣經濟不太可能在未來幾年內重回繁榮的軌道,而且勢必不能再一昧依賴加工製造出口為主要導向,我們必須轉換只重視經濟成長的主流思維,而代之以另類經濟的願景。這新經濟對人的工作、人的生活方式應是有正面連帶關係,例如能提供有意義、有尊嚴工作,能踐行社會互助、重視環保,而又有利潤可圖的經濟生活。 這種新經濟願景當然不可能寄望於主流體制來實現,但凡我左翼,豈能不將此作為今年的新願望呢? 美國新年的第一天,就發生一件極為正面經濟新聞:已在去年申請破產保護的底特律市,其中三大汽車大廠之一的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已被義大利飛雅特汽車公司以36.5億美元百分之百併購。此交易金額將直接挹注於克萊斯勒員工們的退休醫療基金,保證他們不因2009年克萊斯勒破產保護時而致使其退休老本血本無歸。 這則新聞給我們的啟示是:只要全球資本能順利、迅捷流通,那一個特定大企業、產業或城市因經營不善而破產,都沒有關係,只要客觀的人才、資源俱在,則資本一到位,就萬事搞定! 又例如,近10年來香港電影業人才紛紛被中國大陸電影產業吸納,過去香港著名導演、演員都轉身於大陸製片環境中發展。也許我們難以再看到純香港出品的電影作品,但取而代之的則是融合香港人才創意、大陸製片環境的更佳電影商品。這又有何不可? 上述的資本進來或人才跟著資本跑,都能導致最佳經濟結果。這應是台灣經濟今後發展的方向:我們的高科技、加工業工廠都可移轉到大陸,但股票仍然在台上市,以股票分紅方式回饋台灣;而我們的頂尖歌手、模特兒、主持人又有那一個不到大陸來拓展商機呢? |
(回目錄) |
讀者投書:父權壓迫的不只是女性 |
■葉若瑛 邁入2014年的台灣社會,性別平等了嗎?很遺憾地,並沒有。前幾天才又發生一件明顯地男女不平等,同時也不尊重多元性別表現的事件。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個事件提醒我們在父權體制下被壓迫的不只是女性,男性也身受其害,甚至在某些面向上受到比女性更嚴重的歧視。 2013年12月28日上午在立法院召開了一場記者會,起因是一位法定性別為男性的員警因留長髮而遭到主管的不公平對待,甚至影響到考績。女性員警有褲裝及裙裝可以選,頭髮長度也未限制(除了過肩長髮要盤起);可是男性永遠只有褲裝,髮型也只有嚴格限制的短髮,明顯地因為不同的性別而有差別的待遇,且對男性的規定是較嚴苛的。更可悲的是類似的限制不管是成文的規定或是不成文的習俗在今天仍充斥在整個社會,而包括男性本身在內的大多數人卻認為是理所當然。女性早已起身反抗父權對其外表的約束,男性呢? 除了外表之外,父權也強加了許多沉重的責任在男性身上,從年輕男女約會中的付錢、載人,到男性獨有的強制兵役,然後結婚時可能又要先準備好房子岳父岳母才會放心女兒出嫁等等,男性從小就被教導要「吃苦耐勞有擔當有肩膀」、「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是多麼不可承受之重!1973年間高雄港內發生渡輪沉船意外,罹難的25名女性勞工事後合葬於旗津,稱為「二十五淑女墓」。2008年間高雄市政府將墓改建為「勞動女性紀念公園」,市長每年都會前往祭拜。反觀1984年間台北縣連續發生3次重大礦災,兩百多名男性礦工命喪地底,但卻早已被世人淡忘。似乎男性為了家庭生計就算把命都給賠上了也是應該的,而女性就值得被歌頌? 本文不是要引起兩性之間的口水戰,只是希望提醒人們在性別平等的路上別忘了同樣受父權壓迫的男性,可惜現今男性所受的壓迫仍較少被關注,仍待有志之士一同努力。惟有不管男性、女性、多元性別者等等所有人都不再受到性別上的壓迫與歧視,這才是真正性別平等。期盼那天的早日到來!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
(回目錄) |
虎山腳下:注意轉變的訊號! |
■張百達 大地萬象,人世複雜。大地變幻無所心機,有其自然規律,或稱上帝意旨。然人世間流轉,卻總要多花點心思,或許才能探窺其中巧妙。 當原本青蔥茂密山巒開始落葉紛紛,或從一片翠綠逐漸染上一抹迷人嫣紅,芒草無所旁顧地逕自從中竄出,團團如白絨細雪般的芒花隨風飄逸,而更顯阿娜多姿。這,豈只是「一葉知秋」。 平常聒噪好發議論的熱情朋友,有一天突然沉默退縮起來,變得比一只大悶鍋還悶,也不顧友人探詢關切,終日隻字不語,像是失了魂似的。就算EQ再低的人,也應不至對此無所感知。 美麗熱戀中的長髮女孩,忽然把那蓄留十幾年的頭髮喀擦,給一刀剪了。短髮固然俏麗清爽,但原本戀愛中的幸福滿足笑容,卻頓然消失,面色槁然,冷若冰霜,只剩下兩粒迷你紅龜粿黏在原本眼睛的位置。啊~失戀! 平常騎著十幾年老爺機車上班,經常穿著同樣幾套老舊衣服的官員,突然開起名貴跑車,上高檔餐廳,手上戴起閃亮名錶,不僅經常接受廠商邀宴,夜夜笙歌,上班時還帶著酒氣與風塵味。如果廉政單位沒啟動,就失去了意義。 蔣公逝世紀念日用閩南語問:「今天禮拜幾?」「拜幾」和「拜鬼」異意卻同音,過去不是槍斃就是「綠島小夜曲」。2014元旦升旗,主持人很可愛,說總統「正在下台」。如今不用槍斃也不必小夜曲,頂多謝謝再聯絡。民主自由,真好! 中共幾十年備受世人詬病的勞教制度,在去年倒數第4天,被人大給廢止了,對正在被依法執行勞動教養的人員,解除勞動教養,剩餘期限不再執行。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儘管還有很多冤假錯案,但,總是踏出改革重要一步。 沒殺過對方一人,卻老是死對頭的民、共兩黨,儘管目前沒有黨際關係,但不影響這幾年越來越多綠營人士登陸交流。有道是談比打好,也比不談好,早談比晚談好,見面三分情。朝夕談不成,擱擱無妨,下回再談。只要別出鬧人命,就好。老死不相往來,不好。只是以前不太邀,現在拚命邀,這是什麼意思? 民進黨有1991年台獨黨綱、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及2007年正常國家決議文三大寶。但總提1999決議文,把「1991」和「2007」放兩邊。提與不提或說與不說之間,難道是「1999」有三個「9」?難道只有坐過冷板凳的球員能體會? 繽紛落葉固然淒美詩意,但現實中過馬路時,最好還是多看看紅綠燈變化,多留意路上車輛動態。唯有這樣,該過的馬路才能平安走過,才不會原地踏步或半途被撞,因而錯失前進機遇。 2014年新願望?世界和平!有比這更大的願望嗎?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
(回目錄) |
行方不明:行方不明拚經濟 |
「行方不明」是一個不難理解的日語用詞。望文生義,就是「前去的方向不明確」。這幾年,台灣官方一直有個「行方不明外勞」的統計數字,指的是俗稱的「逃跑外勞」。這個數字累積到2013年11月為止,共有4萬2,545人,其中包括越南移工2萬人,印尼移工將近1萬9千人。 比起「逃跑」所隱含的指責之意,「行方不明」少了價值判斷,中性得多。這些移工因為各種原因脫離了雇主、仲介、政府的掌控,身處主流體系不知道的所在,確實行方不明。不過對於他們自己來說,並非如此,他們繼續在台灣的山巔海濱田中央工作(紀錄片《看見台灣》可能有拍到唷),非常清楚自己的方向:賺錢拚經濟,改善家計。 這個方向,和馬英九總統的2014元旦心願一模一樣:「政府今年只有一個重點,就是全民拚經濟。」 馬英九亂說!「拚經濟」當然不是今年的重點,而是台灣政府至少十多年來的重點。陳水扁總統2001年就職周年時,就已經特別成立經濟發展委員會,高喊拚經濟,而後8年更不厭其煩地端出這個詞,諸如「女兒喜事辦完了,我要開始拚經濟啦」、「任內最重要任務就是拚經濟」,還被網友編成「陳水扁拚經濟語錄(http://ppt.cc/XJoW)」來揶揄。馬英九拾前人牙慧玩造句比賽,其不高明可見一斑。 話說回來,一個口號能夠傳頌10年以上,讓兩位敵對黨派的民選總統異口同聲,肯定有人想聽,有人相信。但是打開電視翻開雜誌,豪宅美饌名牌包包新款手機充斥耳目,我很懷疑,在不偷不搶的前提之下,一般人要怎麼樣使勁賣命地拚經濟,才能夠達成目標?所謂的「拚經濟」有沒有個盡頭?拚經濟一定對嗎? 如果衡量的標準是錢,比較的對象是揮金如土的土豪,是換超跑像換鞋的名流顯貴富二代,那麼「拚經濟」恐怕得拚到死而後已。但是,如果衡量的標準是快樂,是睡得好吃得飽穿得暖,比較的對象是自己,則每個人都有機會完成任務。進一步想,可以不拚經濟、拚點別的嗎?比如拚一拚公平正義,拚一拚縮短貧富差距。2013年的代表字是「假」,不如,今年來拚個誠實不作假的「真」吧! 行方不明的外籍移工離鄉背井走上不歸路,一邊躲警察一邊拚經濟,令人同情。而多數衣食無虞的台灣人,被「拚經濟」這個詞洗腦洗了十幾年,拚得行方不明,是時候放下被媒體激起的物質欲望,想想為什麼要拚、要不要換個方向拚了。 圖說:國民黨2006年12月3日在高雄舉辦「拒絕貪腐、拚高雄第一,123全民拚經濟大遊行」,黨主席馬英九(中)等人在「拚」字前誓師。(圖文/中央社)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