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1-14─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1-14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1-14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經濟區域化的挑戰 |
台灣政府正在力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egional Compreha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成了近日台灣媒體報導與議論的熱門話題。主政者的心情十分急切。他們一再向台灣社會宣稱,如果不趕快加入至少其中一個組織,台灣將在亞洲的貿易、經濟的國際關係上被孤立,其後果十分嚴重。 TPP與RCEP都是以東亞為主體的國際區域經濟組織,涵蓋了幾乎東亞所有的地區。台灣是東亞唯一尚未加入任何一者的國家。這個區域經濟組織的主要內容為建立更自由的區域國際貿易區,其貿易的限制(如關稅)比WTO更為優渥,區域的範圍也更為廣闊。東亞原已有若干區域經濟組織,如東協10 1。還有更多的自由貿易區也正在積極談判中,如東協10 3,中日韓三國自由貿易區等。另外,太平洋的對岸也早有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但是由於東亞巨大的經濟總量以及高速經濟成長率,使得世界各國(特別是美國)都重視與東亞的經濟關係,因此在WTO的框架下進一步尋求更密切的經濟合作組織。這是TPP 與RCEP迅速成長並廣受重視的基本因素。 區域經濟組織可以追溯到上世紀1958年的歐洲共同市場。1980年代中期世界主要貿易國家開始進入WTO的設計,各國的注意力都聚焦在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的建立。但是,從1995年WTO成立以來,它的功能並未完全符合各國的要求。即使全球化的迅速發展,通訊與航運不斷捷便,區域的貿易關係還是占有優勢,於是區域經濟體的重要性並未因地球村的形成而削弱,反而廣受重視。除了歐洲共同市場外,北美洲,南美洲等地區都已經成立自由貿易區。 亞洲是面積最大、國家最多而且差異性最大的地區,不難想像發展亞洲共同市場的困難也最大。事實上,迄今尚無一個涵蓋大部分國家的亞洲共同市場存在。但是,發展區域經濟體已經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主流。因此,以東協10國為起點逐漸成為10 1,並且朝向10 3,10 6(包括中、日、韓、澳洲、印度、紐西蘭等6國)發展,形成今日的RCEP。 RCEP雖然只包含部分亞洲國家(以及兩個大洋洲國家),但是卻包括中國、印度、東協10國,人口總數超過30億,貿易總量占全球4成以上,不僅是亞洲規模最大的區域經濟體,也在各種指標(人口總數、GDP、貿易總額等)位居世界前列,北美自由貿易區與歐洲共同市場的長期優勢都將退位。這顯然引起美歐國家的不安,特別是獨霸世界多時的美國。美國對付之道就是積極支持TPP,以對抗美國參加不了的RCEP。這兩個區域經濟體雖有重疊國家,卻成為美國遏阻中國經濟崛起的一個戰場。台灣力求加入這些區域經濟組織,不能忽略這之間的國際政治角力。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
(回目錄) |
左右看:比特幣大懸疑 |
左看:數位革命時代的產物 「比特幣」(bitcoin)出現之後,許多經濟學家很快就依照他們的慣性,認為比特幣既是虛擬,即是無用,或乾脆將其冠上危害金融秩序的罪名,台灣的央行和金管會就是做這樣的理解,認為比特幣存在著巨大的風險。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比特幣的產生,其實就建立在實體金融機構的敗壞之上。相對於當今世界「金融獨裁」的現象,比特幣運作的原則就是對等、開放、共識和主動參與,它透過網路協定建構去中心化、自我完善的貨幣體制,在理論上確保不受任何政府部門、機構或個人的操控……而這些,不正是當今全球的金融體系所缺乏的嗎? 自2007年全球經濟危機爆發以來,有多少跨國金融集團一夕之間成為眾人喊打的禿鷹詐騙集團!它們各種敗德的衍生性商品讓多少家庭破產,讓多少人失去他們的房子,讓多少人的退休積蓄乍然化為烏有?而在闖下大禍之後,還要國家拿納稅人的錢去幫他們填補黑洞! 比特幣的出現,就是對當今敗德的金融秩序的挑戰,它是另類貨幣,也是數位革命時代早晚會誕生的新秩序。說穿了,它也許就像是HTTP的網址協定或是像SMTP的電子郵件協定一樣,就是一種語言,一種電腦之間的傳播工具,很快將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個部分。 台灣線上遊戲業者才剛推出「比特幣」(bitcoin)支付平台,我們的中央銀行立即頒布禁令,不准比特幣作為第三方支付平台之貨幣,大陸央行同樣禁止其作為支付工具。比特幣究竟何方神聖?做為網路虛擬貨幣,居然同時驚動兩岸央行,也迫使全球金融業界不得不嚴陣以待! 如是防備自有其道理。事實上,自從比特幣2009年元月誕生以來,接受比特幣支付的商家迅速增長,透過電子貨幣交易所和服務商,它甚至可以兌換為當地的現金,可以直接使用來購買商品和服務。目前許多大型網站都已接受比特幣作為交易工具,連中國的公募基金「壹基金」都接受它作為地震捐款。具備了上述這些流通、交易的功能,比特幣其實已有實體貨幣的價值,進入了世界金融體系,央行若是任其橫行,豈不是等同開放製造偽幣! 事實上,比特幣光是在2013年就增值了60倍,若是依市價換算,其總值已高達4千億台幣。若是不加管制,誰能保證不會造成金融泡沫的悲劇,誰能保證它不會成為商家逃稅的工具,甚至成為全球毒販、黑手黨的中央銀行! 正是因為正視比特幣潛藏的非法危機,台灣央行和金管會適時提出警訊。尤其是,在中國央行明文頒布禁令之後,比特幣的兌換匯率立即從原先的1,200美元劇跌到9百美元,這更證實比特幣可能衍生的投機炒作和泡沫化危機! 圖說:全球首座虛擬貨幣比特幣(bitcoin)自動提款機在溫哥華啟用。比特幣漸被用於現實生活交易,成為主流。(圖文/中央社)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
(回目錄) |
南都發聲:亞洲「新」灣區? |
■李宇軒 港務低迷,高市府高喊「亞洲新灣區」,有何新意?市府公關刊物連載新地標能刺激經貿及文創,也將釋出重劃及開發的新土地。但如之前營運不彰的高捷、軟體科技園區及經貿園區,或短暫自我滿足的宜居城市及大黃鴨,那一項真正面對地方依賴中央工業開發土地的窘境?何者曾嚴肅正視舊灣區環境失控的污染問題? 舊灣區有許多備受爭議的新計畫,如大林蒲的國道七號、南星計畫、自經區及遊艇區。但市府一意孤行,漠視社會及環境惡化的問題。陳菊市長為了在舊有的國公營土地另覓開發處女地,甚至主張自由經濟示範區須納入亞洲新灣區。這意味著灣區在走回頭路。 受制中央與地方政治的張力,港市合一始終無解。1960年代國家建設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新灣區,但代價是加工及重工業污染,臨海如大林蒲聚落形同棄民。好不容易在高雄及中央變天時,前市長謝長廷想讓港灣被看見,喊出個「海洋首都」的策略,衝著台灣加入WTO及中央喊的亞太營運中心等脈絡,也曾力推「多功能經貿園區」、「軟體科技園區」、「高捷」及「自貿港區」等產業政策。但括弧內的新灣區,真有實際面對工業高雄的轉型問題嗎? 當地方今日要中央將自經區埋單新灣區,弔詭地見到拚經濟的「新」灣區,原來是正在實現港市合一的「南星計畫」!「南星計畫」原只是市府1980年代於舊灣區掩埋市區建築廢棄物,為了圍堤才陰錯陽差成了填海造陸,埋起台電及中鋼的爐石和飛灰。當時的市長吳敦義只想在那蓋機場,後繼的謝長廷市長更想改為觀光預定地。但陳菊市長大刀拆了紅毛港聚落後,2009年時任行政院長吳敦義藉風災清砂石,才重啟南星計畫,陸續迎來貨櫃中心的開發,市府獲得紅毛港文化園區經營權。雖「新」灣區迄今不斷見到藍海、悶燒廢輪胎、工業及醫療廢棄物等毒化海岸及空污的嚴重問題,市府仍照單全收國七、遊艇區及自經區等新計畫。 高市府不斷行銷新灣區局部的地標,意在虛飾舊灣區大規模的開發風險。放眼台灣,各地有不少類似的「新」灣區,像核四爭議未決的貢寮,台電日前花億元弄地方「特色新景點」,以搶救地方為名,實際就是粉飾一再被開發的核安問題。開發南星計畫「新」灣區就是凸顯高市府怠惰的產業轉型政策,毫無反思文化流失、社會排除、工業污染及資源循環利用法的垃圾鍊金術等問題。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
(回目錄) |
第三隻眼睛:不一樣的教宗 |
羅馬教廷在新教宗方濟各的領導下,可算是挽回了不少頹氣。教宗除了成為《時代雜誌》風雲人物外,在新年之際,又因被《君子》雜誌選為最佳服裝骨架子,而再度受到熱論。 男仕雜誌也要把教宗來消費一番,我們大可不理,但這位教宗上任時,的確讓人耳面一新。在羅馬教廷一千三百年的悠久歷史上,方濟各是第一位非歐洲本土又是來自拉美地區的教宗。 正因他來自拉美,他處處流露拉美人的率性,絕不閃爍其詞。就好像他早前批評資本主義,要批就批個痛快,不怕別人扣上「共產黨」的帽子。 事實上,左翼思潮在拉美根深蒂固,風摩一時的依附理論,和別樹一格的解放神學,也是在拉美土地裡孕育出來的。方濟各沒有背叛他的家鄉精神,他上任以來的言行,大有拉美「解放神學」的深刻思想精神。 解放,對拉美人是有著特殊的意義;而「解放神學」絕對與拉美歷史不可分割。 哥倫布於1482年第一次踏足美洲大陸,名義是探險,實情是尋覓資源,以配合歐洲資本主義的擴張。 西班牙人自以為為美洲大陸帶來歐洲文明,但當時美洲原住民早已發展了他們的豐富文明。兩個文明的碰撞下,無論對地理觀、世界觀、和宗教精神等都有巨大的衝擊。只不過西班牙人靠著槍炮船堅的優勢,向拉美原住民展開漫長的征服。 由於軍事的勝利,西班牙殖民者流露出文明的傲慢,對原住民極盡歧視,稱他們為「野人」、「食人生番」,因此要用宗教來改造他們,這令到西班牙在拉美的殖民充滿宗教色彩。 最氣憤的是,西班牙殖民者竟然就拉美原住民應否被視為人,展開了好幾年的辯論,而且是屬神學的思辨。他們認為原住民是異端邪說,遭戰爭暴力對待是上帝的懲罰;另有修士則較從人道出發,這與當時文藝復興人道思想不無關係。到後來的馬克思主義的出現,「解放神學」逐漸成形。 因此,西班牙在拉美的殖民也是一頁重要的宗教殖民史。西班牙士兵走了,換來的是大批西班牙和歐洲各教會的傳教士,紛紛湧到這個大陸來,其中以耶穌會最具爭議,而後來推動「解放神學」的修士當中有不少來自耶穌會,他們甚至與當地的革命力量一起作戰,可謂是與保守的羅馬教廷在拉美地區對抗了數百年之久。 有趣的是,新教宗方濟各作為羅馬教廷史上首位出身耶穌會的教宗,他的出現正藉拉美左翼力量再度崛起,難道是歷史已被賦與新的使命?一直受歐洲神學主導的羅馬教廷,今回第一次受到拉美神學的衝擊,兩種文明再次碰頭,大家期待能擦出新的思維與觀念。 圖說:教宗方濟各6日拜訪羅馬市郊的聖阿爾方索瑪麗亞教區教會時,一位女性將羔羊放在他的脖子上。(圖文/路透)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