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4-01-15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招募課輔天使】長期招募平日、寒暑假貓頭鷹課輔志工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1-15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1-15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政治是不偉大又無奈無力的行業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1-15


台灣在1980年代歷經解嚴、社會運動興起,號稱進入多元的社會,但是直到現在,思維、概念仍然是高度政治化,政治人物被視為擁有改變政策、監督政府的神力,以至於社會運動、新聞事件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都會討論到修法議題,然後無可避免的就會凸顯民代(尤其是立法委員)、政府的重要。

這個態度讓我們擴張了政治人物的重要性、低估了自己的力量。實際上,政治只是一項事業,既不偉大又無奈無力,而我們受惑於政治這一行的話術,不自覺地跟著他們團團轉,反而失去了自己的主體性,以及去思考、拓展更多操弄政治人物的策略。

政治作為一種職業的基本說詞就是政治很重要性、具有很高的優先性,在政治以外的職業類別都有類似的說詞來鞏固自身專業的必要性,例如資本家說企業家的開創精神是現代社會之所以進步的重要基礎;金融從業人員說金錢交易流通是資本主義運作的核心;商品行銷業者說消費會讓人從中發現自我。這些說法聽來合理卻未必有人全盤接受,即使廣告業者花了大錢連年製作廣告,不買帳的人大有人在,唱反調的更不乏其人。

然而,相對於我們對一般生活領域的機伶判斷力,一遇到政治議題時,卻會把政治的重要性抬得很高,從兩岸議題、都市更新、區域經濟整合等,討論幾乎都會朝向「要監督政策、要立法規範」的觀點集中。最具體的例子就是食品衛生管理法在14日,也就是立法院會期的最後一日無望排入議程,各方的意見就不斷強調政治極端重要。

但是在食品衛生管理法為什麼無法排入立法院議程的爭論中,也顯現了政治人物,即使已經身處政治運作的核心時,他們的無力與無奈與一般人的差異並不大,至少沒有達到天差地別的程度。立法委員具有部會級首長的資源,看似可以提出法案、質詢部會,但是一遇到狀況時仍然需要透過媒體、訴諸民間團體。這種情形與我們刻板印象中,立法委員有很大的影響力是有落差的。

原因就在於時代環境的不同。從職業運作的角度來說,政治早已不是權力高高在上、一呼百諾就可以吸納這種民間力量的職業,而是有求於人的行業。台灣的政治人物職位大幅縮減,立法委員席次從上屆委員開始減半,再加上行政區域重劃,繼五都之後還有六都,使得民代的位置減少,而部會整併,讓原本可以作為卸任民代去處的空缺更形減少,讓「政治人物」成為職位供過於求、競爭激烈的行業。大約20餘年前,擔任民代就意味著開啟一個民間力量匯集的場所,向上者可以毫不費力的就能匯集問政議題,向下者則有無限的錢權操作空間。但是今日的環境卻不如以往,民意要找到發聲管道未必要靠媒體、民代,網路部落格單靠論點精闢就足以吸引媒體主動報導,群眾集結的力量甚至可以扭轉政策的方向。

今日的政治已經開始轉變為有求於人的行業,政治人物為了擔任民代、官員,不得不配合或展現出吸納民意、為民意代言的雅量,就算不同意陳情民的主張民意代表為了避免問政議題的貧乏,甚至需要像部分媒體一般頻上PTT、部落格取材,哪還有早年那種民意代表以逸待勞的從容氣勢。

政治只是一個競爭激烈、生存艱困的行業,儘管對外展現光鮮亮麗、掌握權力的形象,但是身在其中的人既無奈又無力。對於人民而言,政治也只是一個發聲、反映民意的管道,我們不需要將政治看成是社會議題能達成目標的唯一管道,而需要開發出各種影響政治人物運作的可能性。政治場域只是達成社會議題的工具而已,我們不要高估它的能耐。

圖說:攝於2013年8月15日。(圖/中央社)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左右看:從烏克蘭看台灣?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1-15


左看:大國霸權危機與認知謬誤

日前,在自由時報上發表的一篇專欄《從烏克蘭看台灣》中,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白樂崎指出台灣與烏克蘭在轉向民主化歷程的相似命運,並且特別強調烏克蘭當前發生的歐洲獨立(Euromaiden)運動拒絕傾俄,將這個運動簡化地與台灣黑白衫軍的抗議作類比。

這篇立論從頭到尾只能以4字形容──不倫不類。第一,其標題應為從美國看烏克蘭與台灣。白氏從標題即隱藏了觀看主體,此評論為何隱藏「來自美國」的觀看視角,又如何代表烏克蘭?令人質疑。

第二,「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麥肯、墨菲與助理國務卿盧嵐訪烏克蘭,並為當地民眾加油打氣」;究其原因,不過是看見美俄兩大國霸權的冷戰線界挪移,見獵心喜。縱使俄羅斯總理蒲亭專制集權是爭議滿天,也未必代表美國象徵自由民主。否則史諾登不需冒生命危險,公開那些不為世人所知的監控秘密,無法再返鄉。

第三,白樂崎似乎認為台灣仍舊是企盼、覬涎美國政客垂憐之地:就事件因果關係來看,黑白衫軍的強力動員,無法化約等同於台灣獨立運動。縱使台灣民眾以群眾運動,拒絕不公的服務貿易協定,也不代表民眾能認同美牛傾銷台灣與其他自由貿易協定。簡言之,強迫傾銷又愛自誇的行徑,實際上是大國霸權心態下,半斤八兩,並沒有相對自由、民主與尊重主權。
陳虹穎/文化評論人

右看:烏克蘭人的歐洲夢

當前烏克蘭發生的歐洲獨立(Euromaiden)運動,自2013年11月延燒至今已逾兩個月。有趣的是,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白樂崎一席評論,指出烏克蘭在邁向獨立之路上,獲得美國部分眾議員挺身支持,值得台灣效仿或興羨。

但是,同樣在美國的富比士雜誌,近日一篇美國前總統雷根特別助理、華府智庫Cato Institute的資深研究員Doug Bandow則呈現與白樂崎大相逕庭的觀點。他指出美國根本不應該涉入這場烏克蘭之戰,而且「西方」霸權的偽善程度真是令人佩服。他詳細分析烏克蘭政府當前抉擇的關鍵,在於與歐盟、俄羅斯方面的金援與貿易。前者僅願承諾未來將提高貿易量以促進烏克蘭經濟繁榮;後者允諾購買大量烏克蘭政府公債、並大砍天然氣能源費用。小國的能源危機,成為大國挽救霸權衰落的籌碼。

問題是,如果歐盟真正尊重烏克蘭主權與發展所需,為何這件事情會變成是一個要求烏克蘭二選一的問題?這是小國的民主與主權從來都次要於經濟民生的無奈現實,但撥開這層現實,我們又驚奇地看到:這是因為大國的民主與主權,從來都是優先於小國的。

在這情況下,重新看白樂崎的評論:究竟爭取美國眾議員來台為反對中國侵門踏戶應援,有何好處?誰的好處?這是鞏固「誰」的主權?這些都是白樂崎沒說清楚的事。
陸已興/國小教師

圖說:基輔獨立廣場上,支持融入歐盟的民眾正在懸掛烏克蘭國旗,圖攝於2014年1月12日。(圖文/路透)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衛報週評:歐洲左翼已見識到資本主義的反擊力量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1-15


節譯■葉興台

根據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改革」這個字眼通常與保護國家免遭資本家市場競爭的混亂後果連結在一起。今日,它最常被用來指鬆開這些保護。

挪用這個字眼不僅是歐盟和國際放款機構,例如,它們以改革之名,要求希臘進一步裁減公務員和公共服務。越來越多中間偏左政黨也開始使用這個字眼。因此,義大利民主黨新黨魁倫齊(Matteo Renzi)已呼籲政府下定更大決心,執行經濟改革方案。這個方案涉及降低公共支出,改變監管法規,讓就業市場更具彈性,吸引外國投資。

紐約時報最近的一篇文章在點名有多少歐洲國家猛烈地拆除就業保障、以降低勞動成本時,將這些作為的根源指向2000年代初期,德國社會民主政府為了改善競爭力而採取的行動。文章說,這些作為進一步侵蝕工人的保障,並導致低薪、短期的工作激增,目前這樣的工作占德國就業市場逾1/5。

過去左派常就改革或革命有過激辯。但這已經過時,不僅因為革命的可能性很低。「改革」這個字眼的當前意義,與歐洲社會民主人士一個世紀前所用的截然相反。無論高舉漸進主義大旗的這些改革,能否達成社會轉變,不讓社會陷入革命的痛苦,這些改革的用意在於,促進社會團結對抗市場。

也許,20世紀社會民主人士的最大幻覺就是,他們相信一旦改革獲得成功,就能永遠保持下去。事實上,我們現在可以看到,過去的改革已因資本家在全球範圍日益擴大的競爭而遭到侵蝕。這些改革也因競爭的邏輯而受到傷害,目前在我們這個時代,似乎很難看到國家不採取被視為革命的額外手段,而能達到對抗市場的目的。

不得做出傷害私人投資的事情,這種想法已變得越來越強大,就是這個使得我們時代的社會民主人士如此膽怯。毫無疑問的是,要維持過去具有進步意義的改革,今日的政府得執行更嚴密的控制,避免資本外流,也許還得將金融機構社會主義化,以取得必要的策略空間。

希臘的激進左翼聯盟黨(Syriza),因在歐債危機中拒絕改革被重新定義的方式,獲得重大的選舉勝利。此外,該黨的重要政綱揭示,將透過運作方式的徹底改變,把銀行體系變回公共持有和控制。事實上,希臘在接下來6個月將接掌歐盟輪值主席這件事,讓歐洲菁英感到不舒服的是,希臘出現的新政治危機,使該國得進行國會大選,而左翼聯盟黨目前在民調中領先,黨魁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很可能成為下屆希臘總理。

左翼聯盟黨去年7月在黨員大會中所通過的激進改革政治計畫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可由下列一段話做總結:「我們今日所置身的國家,需要的不只是由民主和集體形成的完整計畫,更需要開創各種可能、激進、能起催化作用的政治運動……,唯有這類運動才能領導左翼政府,也只有這類運動能捍衛此種政府的路線。」

但左翼聯盟黨領袖不能忽視的是,除非歐洲其他國家的權力平衡出現改變,讓該黨有空間執行進步的改革,希臘人民仍得遭到進一步的經濟懲罰和孤立。這是歐洲議會的少數極左翼政黨代表,上個月提名齊普拉斯為下屆歐盟執委會主席,取代5月將卸任的巴洛索的原因。當時齊普拉斯發表談話指出,現在是個歷史契機,歐洲存在著一個向左轉的選擇,取代目前資本家主導的歐洲模式。

這使我們回到一世紀前有關改革或革命的辯論上,並提醒我們,當歐洲邊陲的革命,引發資本強大國家也會發生革命的希望並未實現時,會發生什麼事情。

21世紀的問題不在於改革或革命,而是什麼樣的改革,能證明具有革命的力量,足以抵抗資本主義的壓力,這與這些改革能獲得什麼樣的群眾運動支持,並牽涉到何種型態的動員,能鼓舞其他國家有類似的行動。

圖說:希臘激進左派聯盟(Syriza)黨魁齊普拉斯在一場與總統巴普立亞斯的會議中展露微笑,圖攝於2012年5月8日。(圖文/路透)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第 九十三 期 2014.01.03 開放教育資源經營與財務模式初探(上)@【創用CC電子報】
媒體觀察報第七期:在兒少保護與傳媒自由之間@【媒體觀察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1-15』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