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4-01-16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愛心認養~花博公園、建國花市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1-16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1-16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權力矛盾的產物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1-16


立法院通過《通訊保障及監察法》修法,除了大幅限縮檢警調閱當事人通聯紀錄的權限之外,對於過去相對浮濫的監聽也有所調整,未來監聽對象僅限於檢察署立偵字、他字案偵查的被告,且限制「一人一票」,一人數罪、數人共同犯罪須聲請多張監聽票。同時,明訂監聽所得證據,舉凡與監聽目的無關者,不得移作其他用途,應依規定銷毀。把監聽內容挪作他用的公務員,可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

這一項被稱為「黃世銘」條款的修法,固然源自國會議長王金平為民進黨黨鞭柯建銘關說之疑雲,乍看是立法院對檢察總長和特偵組的集體報復,不無意氣用事之斧鑿;然則,國家偵防情治機構長期以來的濫權現象得以受到整治,不能不說是台灣人權的一大進步。

其實,在人類歷史上,人權能夠獲得進一步保障,常常是來自於權勢者之間的矛盾。通保法得以迅速三讀通過,當然也是高層權力矛盾的產物。

通保法一通過,從法務部、檢察體系以迄警界和調查局,一片反彈之聲,甚至召開記者會反擊。他們的說法,大致上是自今而後,「打擊犯罪的手受到束縛,衝擊治安」,而被害人可蒐集證據的範圍遽減,「違反訴訟權的平等原則」。

關於「治安」和「公民隱私權」之間的矛盾、取捨,這可能是老問題,也是愚蠢的問題。

是老問題,因為在兩者之間永遠不可能找到絕對平衡點,尤其是當治安惡化時,許多人會寧願放棄隱私,選擇安全。美國在911事件之後以「反恐」為由,通過嚴重侵犯隱私的「愛國法案」,全美幾乎聽不到反對的聲音。如果你認為隱私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基本人權,那麼,你在每年報稅時必須完整揭露個人所得,無所不在的監視器從你的家門口到電梯到街頭巷尾所有行經之地,財富和行蹤如是全面揭露,似乎也很少有人感到不妥。

是愚蠢的問題,一方面是就檢調單位而言,若是辦案完全依賴監聽,調閱通聯,那是偵察能力的鈍化。另一方面,當今全世界的訊息傳遞有90%都是透過數位形式,因此,一個國家數位技術的發展以及分析處理大量資訊的能力也就是國力之所在。自從美國國家安全局雇員揭露當局對於自己的公民乃至他國政要龐大的電子監控計畫之後,所謂「隱私」幾乎已經成為笑話,只有無知老頑固才會在隱私問題上大做文章。「稜鏡」事件爆發之後,許多作家聯署,要求聯合國在人權憲章中增訂保障「數位人權」的法條。然則,在數位科技日新月異的創發之下,個人早晚要成為國家所掌控的大電腦中的一個小小位元。立法院完全疏忽數位監控的發展,通保法一出台,其實就已經遙遙落在時代之後了!

圖說:一張附有美國國安局標誌的手機照片,圖攝於2013年6月7日。(圖文/路透)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左右看:評價夏隆過往 看法分歧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1-16

左看:僅說戰士忠勇 無疑歌頌血腥

據說,這是個和平戰士的告別。奇怪的是,這位「和平戰士」的告別式裡,沒有多少什麼國家元首與會,也沒有多少人將他執意撤離加薩與撤除西岸部份屯墾區的事,當作他一生最為重大的「和平貢獻」加以褒揚。

相反的,多是強調夏隆無役不與,堅守以色列利益,自始至終都是守護以色列的偉大戰士。他們雖不明說,但這樣的嘉勉是何用意?要人們忘了他執意進行單邊撤離的爭議,只要記住他是個堅硬的漢子,是個對巴勒斯坦不留情面,始終如一的忠勇戰士!

正是這個戰士,於1982年揮軍十萬入侵黎巴嫩,其中在包圍貝魯特的兩座難民營後,讓黎巴嫩基督教民兵入內進行屠殺,短短數日,死去十萬難民,這正是漫畫電影《與巴席爾跳華爾滋》的故事。

正是這個戰士,大力拓展非法屯墾區,不斷蠶食巴勒斯坦人的土地。正是這個戰士,用總理候選人的身分,挑釁地強行進入東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引爆多起衝突與鎮壓,藉此換取選票支持,終於取得贏得執政權力。

正是這個戰士,在總理任內宣布巴解是恐怖組織,揮軍摧毀巴解總部,包圍阿拉法特官邸。就連阿拉法特之死,都被懷疑與他有關。

就告別式上所願意追憶的那些過往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和平戰士之死。若人們只願歌頌其忠勇愛國,也意味著這些人只願記著他的過往血腥。
陳良哲/研究生

右看:封他民族叛徒 實為反應過激

前以色列總理夏隆臥病多年,終在11日死去。對於他的死,對於他這一生該如何蓋棺論定,以色列內部也是挺分歧的。2005年的「單邊撤離」,是夏隆最具爭議的行為。贊成者視為和平之舉,批評者說他是民族叛徒。他為此離開了原先所屬的執政黨,另立門戶。除了那些告別式的華麗辭彙,褒揚其過往事蹟與英勇精神,當年強行撤離屯墾戶的行為與畫面,至今仍為許多以色列人心底的極大傷痛。

那些極端立場的批評者必須認清,大局不總是在以色列這頭的。當這個參與過以色列各種大小戰役的英勇戰士,總是強硬應對阿拉法特的鐵血總理,執意在西岸興建高度爭議的隔離牆的頑固硬漢,曾經指控以巴和談出賣以色列利益的極右政客,若非看到大勢已去,又怎會輕易棄離過往強人作法?

極端人士難以相信夏隆會改變作風,非要從加薩與約旦河西岸北部地區撤出軍隊與屯墾區不可。批評者認為,此舉不疑將土地拱手讓給巴勒斯坦,更讓加薩持續成為以色列難以解決的心頭大患,總得時時提防從那裡射出的火箭彈。但其實夏隆這樣作,並沒有承認過往屯墾是錯誤行為。此舉並非糾正歷史錯誤,而是成本利益多方考量的理性選擇,讓以色列更能專注防衛自身安全。若為此認定他是民族叛徒,不過是盲目無益的過激反應。
詹奕宏/文字工作者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交介面:記憶幻術


■吳哲良

集體記憶是在特定的時空脈絡下形成的世代記憶,它以單向度的「事實」呈現真實性,卻同時遮掩或拒斥了事件的發生的多元詮釋性,讓人忽略製作記憶背後的權力結構以及操作技術。

從1949年到1987年解嚴之前,國民黨以「黨國式國族主義」(有人稱為「大中國意識」)壟斷中國近代史的詮釋,即藉「反共復國」的意識框架一方面掩飾國家治理的失敗以及國共內戰的失利,一方面合理化威權統治台灣的正當性。此置換式的集體記憶試圖以復國者之姿淡化其統治者的階級屬性,並以正義之名概括美國的東亞冷戰布局。

1990年代始,儘管台灣國族主義論述(我稱為「大台灣意識」)某種程度批判了先前黨國式歷史記憶的虛妄面向,卻又透過「逆溯的神話」展開台灣主體的歷史建構以及認同打造工程——亦即,以符合民族主義者的政治目標回頭去創構民族的神聖歷史。它不僅同樣通過置換的手法,以徹底受害的本省人身分強化受殖民的集體記憶,從而消抹非省籍因素的階級統治問題;甚至,它還以跳接的手法斷開國共內戰以及日本大東亞殖民的歷史脈絡,在政治、歷史與文化上建構合乎去中國化的台灣主體,致使出現一面將國民政府詮釋為殘暴殖民者,一面又讚許日本的殖民恩澤這種弔詭的情況。

經過形式民主化20餘年,以往一黨獨大的威權敵人不再,民主的「敵人」為政敵所取代;更準確地說,媒體選定的標靶成為人民的敵人。然而,平面與網路媒體所構成的訊息媒介往往也是訊息的消費管道,它透過曝光式的手法產生炫耳奪目的效應,為了獲取爆炸性的「第一印象」爭相攻佔人民耳目。藍綠政黨對立的衝突效果難免疲軟,非政治領域之爆料報導的聳動性更容易讓人民「有感」。但是,曝光式報導的駭人效果畢竟有其邊際效應,連續一週的全面訊息轟炸終將了無新聞新意而下檔。這使得集體記憶轉變成微記憶的型態:當爆料的柴薪不足以持續煙花般的震撼,它便如曇花消逝而淡忘。訊息的感官化或許引發人們對假象的憂懼、對不公正的義憤與指責,但在訊息的感受價值貶值之後,真相的追蹤與公正的堅持卻成為這種曝光記憶的反諷。譬如,無論是洪仲丘案或商周的「牛奶駭人」事件,它們激起民眾對不公、假象、霸權的短暫聲討之後,究竟還餘留多少冷靜回頭反省當時對范佐憲的種種不實指控以及對酪農造成的傷害?

置換、跳接、曝光式的記憶,是政治的治理手段,也是記憶的幻術。批判性地回顧這些記憶的製作手法,才有可能拆解層層堆疊的「集體記憶」,讓喧騰的情緒政治歸返理性。
(社大講師)

圖說:陸軍下士洪仲丘疑遭虐死案,桃園檢方於2013年7月28日下午傳喚遭軍檢收押的上士范佐憲(藍衣);范理平頭手腳上銬,隨即步入偵查庭。(圖文/中央社)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第 九十三 期 2014.01.03 開放教育資源經營與財務模式初探(上)@【創用CC電子報】
【南方】我爸爸和他的田(蕭函青)@【南方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1-16』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