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1-20─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1-20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1-20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民進黨情勢大好,前途堪慮 |
展望今(2014)年底即將到來的「七合一」地方選舉,民進黨的選情大約可用「情勢大好,前途堪慮」8個字來概括。因為根據民進黨自己長期追蹤的政黨支持度民調,去年一整年民進黨都超越國民黨,以致各縣市長的提名皆熱鬧滾滾,就連告別執政近16年的台北市,也出現競爭激烈的情況,此謂「情勢大好」。 由於情勢大好,彷彿此時不終結國民黨在台北市的執政,更待何時?所以民進黨內有人呼應柯文哲提出的「在野大聯盟」,主張「兩階段民調」。豈料前民進黨立委沈富雄近來也透過媒體委婉的表示對這次台北市長選舉「非常關注」,而且如果這次選舉最後是在連勝文及柯文哲兩人之間作選擇,他會「難以釋懷」。輿論將此解讀為沈富雄有意參選台北市長,若他附和「在野大聯盟」的主張,同樣強打「讓非國民黨的人當選」,那麼民進黨是否也要讓沈富雄享有「種子球員」的禮遇?意即民進黨內部先針對有意參選的黨員進行民調,勝出者再和「在野大聯盟」的無黨籍參選人民調,整合出唯一的候選人。 然而,民進黨在縣市長以下的基層選舉提名,卻未見「在野大聯盟」的氣勢,反被黨內派系及基層現任民代把持。就以台北市為例,民進黨上屆市議員提名30席,甚至有選區「開放」,廣納有意參選的黨員;本屆提名卻萎縮成27席,在第3選區(松山信義)和第4選區(中山大同)都縮減提名席次,上屆開放的第1選區(士林北投)亦減少1席。因為這樣保守提名的策略,可能導致本屆參選台北市議員的新人驟減,只剩1至2個選區需要初選,其餘不是只提名現任席次,就是現任加上「政二代」的席次,等於就算選票增加也不會增加席次,可謂「前途堪慮」。 綜合分析,即知「在野大聯盟」不過是包藏禍心的糖衣,看起來很美、嚐起來很甜,但是對身體有害。況且,再進一步細看,圍繞在「柯盟主」身邊的人,也多是民進黨的前民代、政務官,或者助理以及靠著民進黨關係做生意的投機份子,想要以無黨籍身份包裝「在野大聯盟」,如此就能「擴大社會支持的基礎」,未免也太過投機,或者太過天真了吧!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
(回目錄) |
左右看:均一教育平台 |
左看:嚴酷現實 2012年誠致教育基金會引進創立於美國,目前已有2億人參與的「可汗學院」,透過網路雲端平台分享教師自製教學影片、互動式考題結合實體課程,著力個人化學習,以此刺激學生學習意願。誠致教育基金會更期許透過「均一教育平台」來弭平台灣城鄉教育的落差,讓偏鄉補救教學更可針對學生的狀況差異與學習意願對症下藥。 均一教育平台的理念著實令人激賞,能善用現今已相當普及的網路雲端資源,讓學生掌握個人化學習工具,弭平資訊落差。這對於台灣偏鄉也無疑是一注活水。 然而,這個理想若不想只是侷限於少數地區實驗教育,卻必須面對台灣教育的一個根本困境!台灣在少子化的趨勢下不斷廢校,教育經費雖比例拉高,實則萎縮,縱有如此靈活的互動式較學工具,師生比卻很可能持續拉高,教師窮於應付根本無法細膩的處理每個學生需求。 更進一步論,互動式教學的靈活性與開創性往往仰賴教學有相當的自主性與創意,這就更須提供教師穩定的勞動待遇和靈活的機制審核制度,這實為台灣教育更為根本的課題。教育部眼見民間自立尋找活水,實應汗顏! 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方新舟及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於日前召開記者會,號召更多教育專家、退休教師加入均一教育平台志工,一同錄製創意教學影片、協助駐點偏鄉學校。 均一教育平台為2012年由誠致教育基金會仿造在全球蔚為風潮,目前已有2億人的「可汗學院」,主要老師志工「自拍」的上課影片、設計進階的互動式考題,提供學生線上個人化學習,激勵學習自主性。均一教育平台希望以此打破以往台灣補救教學的框架,更進一步以此改善台灣偏鄉學童的學習落差。 透過日益便利的網路雲端技術結合,能讓學生依造自己的學習狀況學習理解,讓教師課堂上更可著力在互動討論,針對學生個人需求對症下藥。 相應於台灣教改10年的風雨,均一教育平台的努力著實令人耳目一新,不再耽溺於囫圇吞棗的引進諸如建構式數學等,未把握教師學生相互學習、個人化學習等根本原則,只能不斷簡化、延後基本課程,甚至在聯考制度畫虎不成,反類犬,實則對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願毫無幫助。 現今均一教育平台更針對偏鄉教育著力,讓原本捉襟見肘的偏鄉補救教學得以透過網路平台弭平,望教育部在一頭熱於摘下明星學校招牌之餘,能更著眼於開拓更多的學習方式與資源,達成真正的公平。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
(回目錄) |
看守台灣:氣候變遷,影響我們的生活 |
今年冬天,北台灣變得好冷,大家都戴上圍巾,穿著厚重保暖的衣物。有一點陽光露出來,大家便如獲至寶,趕快出門走動一下,曬曬太陽。 北半球高緯度的國家,結冰結得厲害,飛機不能起飛,看到新聞報導溫度降到零下40度,人們出門都很困難。專家提出「北極震盪」,是一種起因和電影《明天過後》不同、但結果類似的氣候變化情境。在如此寒冷的天候中,要如何生活?天寒地凍,農地都冰封,外地糧食也運不進來,只能靠過往儲存的食物,保持體力,應付寒冬。 反觀地球另一端,南半球的澳洲,有些地方溫度高達攝氏46度,引起森林大火。不同地區的人民在冷熱之間,受著氣候異常的影響,適應能力要增強,這些溫度變化,未來可能會越來越極端化。 2013年11月2日我們的鄰國菲律賓受到「海燕颱風」重創,造成1萬人死亡,超過2萬人失蹤。在極端氣候的襲擊下,瞬間家毀人亡。人的生命好像很不牢靠,走的人很突兀,活著的人,更不知如何走下去。外界的援助,在災區,因為是偏鄉,更加困難。 氣候變遷,已是國際間最受到重視的議題之一。2013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在華沙召開,進行第19次討論。氣候變化越來越急遽,地球的壓力越來越大,大家都要找出好的對策,但是每年的進度都只有一點點,根本就趕不上氣候帶給地球人的挑戰。 台灣也在討論我們要面對的問題及調適方法,牽涉的中央部會很廣,農委會要管糧食,衛生福利部要管疾病傷害擴大及社會福利救助,經濟部還要注意產業的變化……。在第一線的地方政府,要規劃和處理的工作任務可能更多。 趨吉避凶,是很多動物的本能,包括人類。但現在的氣候變化,已經超出現代人的生活經驗,有時寒冬,有時暖冬,以致更多的適應能力,還在持續的建構之中。沒有一個國家能置身事外,國際間要合作,找出最佳方案,共同落實地球人的生存之道。 然而,現實的問題,牽扯到各自利益,人類社會在大難當前竟是舉步維艱。產業還在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甚至有些國家把高排碳的製程,移動到中國和印度,讓自己國家排放減少,卻讓其他國家增加。台灣在世界上是排名第22高的國家,我們在聯合國194個國家中,看到自己的表現,壓力應該更大。 氣候異常,脆弱的地區總是會受到比較大的傷害,但無論貧富,遲早都將受害。想想,當水淹家園和農田,糧食不足,沒有收成,生命將如何受到威脅;當工業沒有水,或者原料短缺,經濟也將嚴重倒退。氣候變遷下,各個既得利益者必須學習放下、轉向;而每天都要生活的人民,更須力行環保,避免成為「氣候難民」。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
(回目錄) |
哈巴狗電台:誠實的騙子(中) |
■陳真 從國中到大學,大部份時間都翹課。特別是大學,一周上不到三堂課(解剖、實驗課居多)。一是因為極度貧窮,一年無三日溫飽,連基本活命都有困難;另一原因是:如果上課只是純屬資料之覆述,那我自己看書豈不更快?何必浪費時間聽你「唸課文」?又不是讀幼稚園。即便是自然科學,即便面對的是鋼鐵般的「絕對事實」,也該有點「思想」在裏頭,否則我不知道你到底是要教我什麼。 事實本身沒有任何意義。面對一堆哪怕是鋼鐵般的事實,為人師者並非「轉達」事實(畢竟你不是新聞播報員),而是傳揚表彰事實所可能產生的各種「意義」。這些意義是你「創造」出來的,我不一定相信;信不信得看你的騙術高不高明,一部份當然得看咱倆看世界的方式是否類似。 有些人以為我排斥社會科學,其實我主要是排斥(部份)社會科學家,猶如我不排斥精神醫學,但對於部份醫師卻缺乏專業認同。大多數算命仙瞎掰胡扯,難以恭維,但問題不在命理本身,而在於其操作者。如果這樣那樣就是算命,誰不會?如果這樣那樣就是社會分析,隔壁歐巴桑便是社會學大師。如果精神醫學就是講些廢話傻話,有何專業意義可言? 二十年前,一位記者在大學聯考前夕前來採訪,要我對考試緊張提出專業見解。我說「考試緊張很正常,不是病。不緊張才奇怪。」我還表示對於媒體動輒把正常喜怒哀樂給「疾病化」的強烈反感。結果,隔天斗大新聞標題竟寫說我指出考試緊張是一種「高三症候群」,萬一考不好可能變成憂鬱症;還說我呼籲考生應在考前一天聽音樂放鬆心情,呼籲考後家長不妨帶小孩出遊、看淡得失云云。一堆傻話,可笑至極。在那之後,一直到現在,我拒絕了所有醫學採訪。 越是「柔軟」的知識,詮釋空間越大,騙術好壞也就相差越大。齊克果說,他要把人給「騙進真理來」。有些真理很奇怪,得用騙的,正面講是講不通的;齊克果說,你得從聽眾的「背後」下手才行。他說這樣一種騙術叫「間接溝通」(indirect communication)。 真理萬千,非僅一端。詮釋空間大者,上下其手的空間自然也就越大。一樣是騙子,有的騙出一番真理來,有的卻純屬瞎掰。2005年,三個麻省理工學院學生為凸顯學界大量垃圾論文的荒謬,寫了一個論文生產程式,電腦可自行拼湊組合各種流行酷炫的專業術語及煞有介事的分析,做出一篇篇形式完美、內容卻不知所云的論文。其中一篇叫〈挖泥巴:探討如何典型合併及去除多餘部份之方法論〉,竟通過層層審查,獲邀發表,笑掉幾位學生大牙。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