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4-01-29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以關懷動物為關懷生命的起點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1-29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1-29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傳統與科技產業的分類是產業政策錯誤源頭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1-29


新北市長朱立倫在市政會議上針對「傳統產業創新」的論點進行闡釋,過程中順帶批評了兩兆雙星,也就是記憶體、液晶面板、生技、數位內容產業的產業特性,意外引發各界關注。由經建會轉型的國發會,以及經濟部都提出了辯解,似乎是在隔空進行產業政策的討論。

這是台灣所熟悉的「產業政策」討論,但是其中蘊含的邏輯卻完全與政策無關,而是典型的選舉語言。朱立倫的產業論點無非就是暗示,政府應該將重點放在公司規模不大、雇用人數眾多的中小型製造業,而不應將產業發展重點放在大資本卻未必能創造就業機會的科技製造業。

傳統產業/科技產業的分類起源,是現代資本主義的內部對抗,金融業主導了這場分裂,它原本是源自於1960年代的投資業界行銷術語,是為了吸引投資人下單,而用「高科技」的名稱將當時新興的半導體、製藥等產業,賦予高利潤、高獲利的想像,而既然有了科技產業的「新」,就要有「舊」來做為對照,科技業的對立面就是所謂的傳統產業,也順帶有所謂的「產業升級」的說法。這一整套的語言,原本都是投資業界的專用語言,台灣在1970年代發展半導體、生物科技等產業時,也不自覺的受到這種觀點影響,以至於沿用至今,在官方的文件中仍不時的出現傳統產業、科技產業、產業升級等用語。

從實際的狀況看,科技業、傳統產業的分類是脫離產業現實,兩者的分界其實很模糊。科技業未必是獲利保證,台灣的資訊電子產業一度是獲利驚人,但是利潤率逐漸下滑,前幾年甚至出現「茅山道士」(毛3到4)、「保二總隊」的戲謔之語,儘管未必是實況,倒也反映了產業的發展趨勢。至於典型的傳統、科技產業的差異只有一紙之隔,紡織業一度被歸類到傳統產業,日本東麗紡織卻在紡織的技術上開發出航空業所用的碳纖材料,迅速的將整個公司形象搭上高科技的領域;能源開採在刻板印象中很容易被歸類為傳統產業,但是美國業者在頁岩天然氣的開採技術擁有許多重要的專利,開採出的天然氣又扭轉了世界的能源版圖,近年逐漸被視為是高科技。至於流通產業更是典型例子,運用網際網路而有了亞馬遜等業者的出現,運作、產業形象都早已脫離刻板印象中的「傳統產業」。

從實務來看,所謂的傳統、科技的劃分更是無用。液晶面板工廠的生產工具都需要靠許多機械、電機廠商進行維護,而這些提供服務的公司,有許多都很容易就會被歸類到「傳統產業」的領域。至於新北市長指稱的「傳統產業人才」更是分類上的錯誤,當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被視為是高科技產業時,所吸納的人才當中,就有許多是所謂的「傳統產業科系」的畢業生,而成為今日廠務運作的核心。

產業無所謂傳統、新興,也無所謂的傳統、高科技,因為技術、人才是隨時流動。對於資本家而言,基於籌資、個人形象的考慮,以至於「是否被歸類為傳統產業」是重大議題。但是對於勞工、受雇者而言,身處在傳統產業與科技產業的分野並不大,科技產業的勞動強度、「爆肝」程度絕對不輸給所謂的傳統產業,一些被視為傳統產業的就業穩定度,甚至比科技業要更佳,這種差異只要看看主流媒體對於「科技新貴」的描述就能得到完整的印象。

本地習於將產業抽離資本主義內部不同勢力對抗的脈絡來思考,完全不顧產業的現實,這種思考方式既無益於解決本地產業的困境,也無法提升勞工的福利。

圖說:兩兆雙星產業推動辦公室2002年6月27日由林信義(左三)與林義夫(右三)主持聯合開幕典禮。立委左起張學舜、李永萍、陳唐山;右為黃崇仁。(圖文/中央社)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左右看:砂石車運將 搏命闖總統府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1-29

左看:來,一起公審張德正

週日清晨4、5點,一個砂石車司機為了突襲總統府,提前一小時上班。他雖小心翼翼不傷及無辜,但這一搏命,前科盡露。先是因妻舅挑釁,被判刑又喪失監護權,說是家暴犯。然後又被痛批暴民破壞古蹟;媒體公審說其不配合偵訊是不知悔改。

如果張德正的自殺攻擊真需要媒體公審。那麼我們該脈絡化地重新公審張德正的動機與行為後果。

首先是個人動機:張德正,不如知識份子鄭南榕或黃文雄。沒啥文采的粗工,隻身以死抗爭,寫信到電視台沒人理,誰叫他不知道該發個採訪通知、寫個看得懂的新聞稿;家書雖透露不滿社會貧富差距、權貴橫行,但不知道該寫個訴求,莫怪媒體讀不出對社會現狀不滿就是政治動機。

他的命與憤怒單薄,要不是驚天動地撞了總統府,讓他的難堪挾帶憤怒一起多撐個三五天新聞版面,這犧牲大概也淪落到如去年兩樁平民死諫案,計程車司機劉進義、婦人管淑櫻的自殺,大約只值一日新聞、社會版、一小欄。

其次,檢視他的「暴力行徑」造成何等公共損害:張德正駕砂石車撞總統府大門,是謂毀損古蹟。這等大膽行徑,前一次能全身而退的只有我國盟軍─美國空軍。1945年5月31日,美軍進行台北大空襲,是次將大門炸得面目全非,當前張德正撞的門,不過是國府粗糙的復刻版。
陳虹穎/文化評論人

右看:為何對憲政司法體制絕望

砂石車司機張德正高速駕駛衝撞總統府,鬧上國際媒體。他抱著必死決心的搏命抗爭,令人不禁聯想近半年來另外兩個「對社會不滿」的案例:2013年9月,計程車司機劉進義在陽明山馬槽橋死諫;同年10月,婦人管淑櫻自殺死諫。這些表達方式粗糙,不比「馬王政爭、無人傷亡」的權力格鬥來得高明有效。

檢視張德正犯案動機,在當事人只有部落格與家書自白的情況下,眾說紛紜。有人說張德正污衊司法、不負責任。有人認為張君遭受司法壓迫與其抵抗手段之間比例失當。上訴即可,何需對憲政司法體制失望至此?

這令我想到日前一演講課上,有個孩子問道:「既然都市更新條例這麼有問題,為什麼政府還是讓它通過了呢?」我想,這麼複雜的問題,就以《地政士法》為例,套用張案的媒體報導模板,說明這種絕望滋味吧。

《地政士法》修正案案發當天,內政部部長李鴻源已赴立法院出席會議,發現書面報告內容有疑慮,但這修正案卻能連闖內政部、行政院6次院會、國民黨5次中常會、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直衝至修正案通過,推估至少過了五關斬六將。且一如先前修土地徵收條例與都市更新條例一般,行政院曾事先勘驗過在立法院快速通關的路徑,吾人足以認定行政院一開始便踩足油門,預謀犯案。
陸已興/國小教師

圖說:一輛貨車1月25日清晨由凱達格蘭大道衝進總統府大門,大貨車爬上階梯直接撞進,駕駛昏迷送醫。現場一片狼藉,警方已封鎖現場,釐清車禍原因。(圖文/中央社)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衛報週評:泰國抗議人士要爭取真民主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1-29


譯寫■葉興台

隨著泰國的示威抗議加劇,泰國政府也宣布在首都曼谷和周邊省份實施緊急狀態,有些人開始提及這場示威抗議違反民主,因反對派抵制提前選舉,抗議領袖也呼籲非民選的人民委員會,取代既有的民主結構。但根據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就如抗議人士所說的,真相更為複雜,且弔詭的是,他們比他們反對的民選政府更具民主思維。要了解究竟怎麼回事,我們得看清泰國政治的本質,除去一些迷思。

迷思一是:抗議人士主要是曼谷的菁英份子(elite)。泰國首相總理盈拉被各界視為她流亡在外的兄長、前總理塔克辛的代理人,這場示威抗議開始於去年11月,當時泰國眾議院通過一項特赦法,讓塔克辛可以返國,無須入監服刑2年。

在反對黨民主黨和曼谷中產階級帶領下,即便這項特赦法稍後遭上議院否決,但示威抗議的聲勢反而擴大,並演變為改革泰國政治的運動,以徹底清除塔克辛的影響力。這些抗議人士通常被親塔克辛的團體稱作菁英份子,這是他們用來敗壞反對者名聲的一個詞,國際媒體也很常用這個詞。事實上,雖然示威抗議發生在曼谷,但抗議人士的身分相當多元,包括曼谷的中產階級和勞工階級、學生、以及來自泰國南部的群眾。關鍵的是,曼谷出生的勞工階級並不支持盈拉政府。

沒錯,這場示威抗議並未獲得人口居多數的泰國北部和東北部區域太多支持,地理差異凸顯出這場示威抗議無法變成全國性的運動,但絕不能說抗議人士都是菁英份子。

迷思二是:都會區抗議人士反對泰國農村渴望的平等。泰國都會區民眾發起示威抗議,不是要剝奪農村同胞的權利,而是被親塔克辛政府和國會所採取的特定和高度挑撥行動所激起。這項備受爭議的特赦法傳遞一個明確的訊息:我們(國會議員)在這裡,是以服務塔克辛的需求為第一和最高優先,而不是國家。這是最後一根稻草。

但儘管抗議人士希望剷除塔克辛勢力,卻未試圖去懲罰他在農村的支持者。當盈拉在2011年贏得大選,並開始掌權後,泰國所有人都平靜地接受這個結果。若曼谷菁英份子想扳倒盈拉政府,因它代表了他們反對的勢力,他們老早就可以出來了。

遺憾的是,有些抗議人士對泰國農民說了一些不得體的話,質疑他們因為缺乏教育和認知上的錯誤,無法選出正確的人選。這顯示泰國在克服人民的一些刻板印象上,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不代表發起示威抗議,是為了剝奪另一部分人口的公民權。

迷思三是,抗議人士希望更不民主(less democracy)。抗議人士總是會說,民主不該結束於選舉,不是把選票投進票箱裡就沒事了。泰國的情況與去年的埃及有些相似處。去年7月,埃及民眾蜂擁至街頭,挑戰民選的穆希政府,因穆希在民意反對下,試圖鞏固權力和建立神權統治。這並非埃及人不想要民主--在先前一年,他們為了爭取民主而走上街頭--而是他們覺得,民主已被他們選出的政府篡奪。

泰國抗議人士的憤怒和理想破滅也源自相似之處。他們針對盈拉政府的濫權和貪腐,以及多數主義(majoritarian)的統治風格,不讓反對派參與重要治理問題的決策過程,開始作出回應。當盈拉政府致力於實現塔克辛恢復權力的需求,除了越發令抗議人士厭惡,在政治上也不合法。

對抗議人士而言,塔克辛總是被視為獨裁者,民主對他只是掌握權力的手段,而非引領方向的政治哲學。因此,反對塔克辛和他的代理人政府不能被視為反民主,因塔克辛這個人在本質上就是反民主的。

在此同時,隨著示威抗議加劇,盈拉宣布解散國會,呼籲舉行新的全國大選,被視為是對抗議人士舉中指:「我們不在乎你們在抗議或要求什麼,我們將舉行新的選舉,在支持者的力挺下,我們將贏得勝利。你們抗議人士一點都不重要!」抗議人士聽到這樣的訊息後,只會加強他們反抗非法政府的決心。

圖說:泰國總理盈拉28日於皇家陸軍俱樂部(Army Club)舉行內閣會議時,反政府抗議者在場外高喊口號。(圖文/路透)


延伸閱讀

曼谷示威 人潮封鎖部分投票所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7275

不滿政府遲撥款 泰稻農示威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7129

曼谷抗議營地爆炸 軍方不介入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7042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第 九十三 期 2014.01.03 開放教育資源經營與財務模式初探(上)@【創用CC電子報】
【南方】本來就不應該叫做「南榕廣場」(Nick Lin )@【南方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1-29』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