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4-03-05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以關懷動物為關懷生命的起點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3-05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3-05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企業行賄議題的核心在資本家互相競爭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3-05


媒體報導立委有意針對企業行賄進行立法,據傳包括法務部在內的政府單位都持反對立場,經濟領域的主管單位擔心影響投資意願,司法領域的主管單位顧慮會加重企業的刑罰。論點有趣,思考的脈絡卻與國際趨勢脫離。

到底該不該立法,有討論的空間。但是各界的反應卻只把企業反腐敗議題放在投資經商的角度,而沒有意識到它已經是企業互相競爭的一環了。國外的資本家早就將競爭的手段延伸到政商關係領域,未來這類案例只會越來越多。但是國內的資本家,卻幾乎毫無感覺,讓人擔心他們的競爭力。

只要翻看近兩三年的報紙,就會注意到,企業的政商關係開始成為媒體報導的焦點。本地最熟知的大概就是習近平接掌國家主席前,紐約時報等媒體連串對於溫家寶家族政商關係的報導,而近日西方媒體也有多起新聞,是報導美國金融業為了獲得在大陸的政策許可,於是藉由錄取高官後代作為公司員工,來培養政商關係的消息。本地媒體往往將這種新聞看成是「中國大陸腐敗」的例證,這種論點不能算是錯,但是,如果將地理視野放寬,就會發現不獨中國如此,美國企業、日本商社都有不少跟在地政府「勾勾纏」、「不清不楚」的例子。

何以如此?絕對不是新聞界突然開始扮演良心事業,而是有民間壓力、企業互相對抗的脈絡。民間壓力自然就是從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因為華爾街佔領運動而崛起的一股監督資本家貪婪的民氣。不過,更重要的背景是,資本家之間的競爭、對抗。

企業競爭大多使用法律手段,最典型的就是訴諸公平交易法、智慧財產權等法律,近幾年台灣企業都嘗到不少苦頭。友達、華映等液晶顯示面板廠商被韓國業者控告集體商定價格、擾亂市場秩序,造成鉅額賠償,甚至公司高層滯留美國的下場,而宏達電等業者被控告違反專利侵權,不只要付出賠償金,也讓產品無法及時上市。這也是近幾年本地業者一聽到智慧財產權立刻如臨大敵的背景。

本地業者、政府近幾年都對智慧財產、專利投入大量資源,卻忽略政商關係已經逐漸浮現成為資本家互相競爭對抗的新武器。其中,最常被引用的就是美國的《反海外腐敗法》(FCPA),這項據說在1970年代制定的法律,在近幾年突然成為大熱門,屢次被引用來控告跨國企業在其他國家經營政商行為工具,從金融業在中國經營政治人脈、到企業在歐洲的賄賂疑雲,都可以看到相關的它的身影。

資本家在各國有沒有腐敗、賄賂行為,在媒體的報導中是正義、公平問題,但是對於資本家而言,所謂的公平就是市場秩序,這不是從天而降、一開始就存在的,而是競爭、廝殺之後所形成的共識。在市場秩序未形成之前,資本家絕對會用盡一切辦法來阻擋對手,早期是用檢舉的方式訴諸媒體爆料,但是近兩年許多讓人咋舌的企業經營政商實況,開始有對手引用反海外腐敗法之後,再透過制度性的調查而被揭露。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相關案例被掀開來,傷害小的是讓企業苦心經營的美好形象破功,尤其是對於品牌經營業者頗有殺傷力,傷害大的就是讓經營數年的布局瞬間瓦解,有如航艦被瞬間擊沉。「政商關係的法律議題」將是資本家在跨國競爭會遇到的「核彈等級」武器。這是本地資本家、政治人物無法逆轉的趨勢。我們將會看到國外企業在台行賄的相關報導,到時候,不論報導是否屬實,資本家為了競爭而廝殺的的效果已經達到。

西方跨國資本不希望在投資布局時受到對手使出「政商關係」的絕招,這是這一波海外反腐敗議題之所以盛行的現實基礎。本地的政商界不面對這個議題,只想迴避的結果,就是會有越來越多的案例是由國外揭發,政商人士近幾年苦心想要擺脫的負面形象,只會越來越難堪。

圖說:一位占領華爾街社運者參加位於曼哈頓市區的抗議遊行,圖攝於2012年7月11日。(圖文/路透)

瞭望台:貪腐與貪婪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1518
社論:期待公開更多名單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01922
左右看:政治獻金與民主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99632

(回目錄)




左右看:烏克蘭危機的啟示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3-05


左看:尋找左翼認同的新基礎

俄羅斯對於烏克蘭內部民主政治危機之強悍因應,深刻反映了民族主義的複雜性、大國之國家統一、國家利益的運作問題。

一個龐大而統一的政治體,其領土境內往往包含著多元民族,若要有效凝結一體而不分散,要素有三:意識形態(如大一統的民族主義或傳統左翼的共產國際)、規模夠大的利益均霑(如美國內戰後的龐大國內市場)與綿密深入的集權管理機制(如過去蘇聯、中共體制)。

以此來看,當初蘇聯能聚合15個不同民族之共和國,根本條件之一為其能以共創社會主義理想來號召結合,但當此理想已煙消雲散後,還有嚴密的官僚體制來掌控與當時一定成績的計畫經濟來支撐。

但這兩要素終究無法阻擋歷史鉅變,這使得烏克蘭於1990年代蘇聯瓦解後與俄羅斯的關係,就只能建立在過去多年來的歷史、地理密切連結因素,以及最現實的經濟利益上。

但如今,俄羅斯政府一半收入是依賴能源輸出,難以實質滿足烏克蘭更迫切利益需求,今日烏克蘭與俄羅斯的衝突、分離是遲早之事。

凡我左翼(尤其是中國大陸的左翼朋友),必須學習:當三要素不再存在時,兩岸左翼應以何方式來尋求兩岸內部多族群的國家認同?
姚欣進/社會評論者

右看:國家利益,何錯之有?

俄羅斯的領導強人,蒲亭,顯將以直接軍事干預(直接掌控克里米亞半島區域)、實質政治控制(對烏克蘭臨時政府)與國際外交上的單邊主義方式(主要因應美國、歐盟)來進行其對烏克蘭紛擾政局的危機處理。

美國目前嚴厲批判理由是:應尊重烏克蘭國家主權、其人民的民主選擇等。這說法,擺在現實的國際政治脈絡裡來看,其實是難有說服力的。

俄羅斯絕非是當前第一個對其他國家的政治控制、軍事干預的強權國家,其單邊主義的國際外交,也絕非是孤例!

11年前美國號稱掌握伊拉克私自發展化學武器的鐵證,而完全沒有聯合國決議支持,就單方面出兵征討;難道伊拉克不是主權獨立國家?難道當時伊拉克有過半數民意支持美國出兵?今日美國指責俄羅斯種種不是,卻無一不曾展現在美國對外政策上。俄羅斯又有何可指責?

此外,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有著極深厚而複雜歷史、民族牽扯與地理相鄰關係,而克里米亞半島更有半數居民為俄羅斯裔居民,整體烏克蘭民眾約有4成以上傾向俄羅斯,對俄羅斯來說,更有極端敏感的戰略要衝利益。

凡此種種,才使俄羅斯不得不以強力手段來捍衛其國家利益。
陳維和/媒體文化工作者

圖說:克里米亞半島緊鄰俄國的克赤市(Kerch),一位俄國軍人在一幅當地地圖前站崗,圖攝於2014年3月4日。(圖文/路透)

延伸閱讀
社論:俄國不甩美國警告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104
俄出兵獲准 烏請求北約支援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050
左右看:美反彈 聯國收回對伊邀請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7169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衛報週評:全球股市高漲,泡沫隱憂再現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3-05


譯寫■葉興台

若只看股市,英國經濟可說是欣欣向榮,不僅突破金融海嘯前的高點,更逼近歷史新高。去年10月28日,倫敦金融時報指數(FTSE 100 index)盤中漲至6,739.70點,突破2008全球金融危機前的高點,即在2007年10月12日創下的6,730.70點收盤點數。此後,倫敦金融時報指數漲漲跌跌,但在今年2月24日,該指數升至6,865.90點。按照這種上漲速度,該指數很快就能突破1999年12月30日創下的歷史最高點6,930.20點,當時正值網路泡沫高峰。

根據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考量英國經濟尚未從2008年的崩盤中收復失土,英國股市目前的價位有點離譜,英國目前的平均國民所得仍低於2007年,更何況2007年時的英國股市價位就處於泡沫中。

美國的情況更令人憂心。去年3月,史坦普500指數創下歷史新高,並突破2007年金融海嘯前的高點,甚至超越網路泡沫時期的高峰,即便美國平均國民所得尚未回到2007年的水準。此後,該指數又漲了約20%,但同一時間美國平均國民所得漲幅低於2%。這絕對是當代歷史上最大的股市泡沫。更離譜的是,不像先前兩波股市大漲,沒有人可為目前難以支撐的股價提供合理的解釋。

在網路泡沫時期,主流的看法是,新資訊科技將永遠地徹底改變我們的經濟,在此情況下,它聲稱股市將持續上漲,並到達前所未見的高點。《道瓊36000點:從股市即將大漲中獲利的策略》一書在1999年秋季出版,當時道瓊工業指數甚至尚未超越10,000點,總結了當時的氣氛。

同樣的,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膨脹的資產價格被合理化,理由是金融創新和經濟政策技術有所進步。有人聲稱,金融創新──如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MBS)、擔保債券憑證(CDO)、信用違約交換(CDS)等衍生和結構金融商品──已大大改善金融市場正確地因應價格風險的能力,打消非理性泡沫的可能性。

基於這樣的信念,2005年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到達高峰之際,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和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後來接替葛林斯潘繼續主席的柏南克,公然駁斥房市泡沫存在;葛林斯潘當時強調,也許在有些地區出現一些泡沫。

在此同時,有人也聲稱,更好的經濟理論──因此而生的更好的的經濟政策──讓決策人士可以排除市場無法解決的問題。199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主要的自由市場經濟學家盧卡斯(Robert Lucas)2003年驕傲地宣布,防止大蕭條的問題已經解決。柏南克也聲稱,也許因為更好的貨幣政策理論,世界已進入「大穩定」(great moderation)時期,價格和產量的波動性縮小。

這次,沒有人提供新的論述,為這波新泡沫辯解,因為根本沒有貌似有理的說法。那些說來激勵股市漲至另一波新高的說法,不僅顯得有氣無力,而且時效性看來很短暫,例如高於預期的成長率或新增就業機會,日本和中國較預期更好的經濟展望,或超級鴿派的葉倫出任聯準會主席等。

沒有幾個股市投資人真的相信上述說法。大多數投資人知道,目前的股價水準無法支撐,據說金融巨鱷索羅斯已開始押注美股下跌。大多數投資人也明白,目前股市高漲主要是因為量化寬鬆措施(QE)帶來的巨額資金所拉抬,而非實體經濟轉強。這是QE若出現大規模縮減的任何些許跡象,投資人會感到恐慌的原因。

然而,投資人假裝相信這些有氣無力且時效性短暫的說法,或必須假裝相信,因為他們需要那些說法,作為留在股市的藉口,因為其他市場的投資報酬率也很低。結果就是,美國和英國的股市泡沫越吹越大,很可能引發另一場金融危機。

處理這些泡沫的方法之一就是收回過度的流動資金,並透過緊縮的貨幣政策和更好的金融管制來抑制股市投機(如禁止放空或限制高頻率交易)。當然,可能出現的風險在於,這些政策可能會刺破泡沫,製造金融市場混亂。但長期而言,處理這些泡沫的最好方式在於恢復實體經濟,畢竟,泡沫是相對概念,若經濟真的很強勁,股市漲高也可以合理化。

圖說:美國紐約廣場上那斯達克辦公室中顯示的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圖攝於2011年4月1日。(圖文/路透)

延伸閱讀
社論:神祕肉餡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7411
社論:當政府成了股市莊家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0402
社論:塞浦勒斯金融風暴啟示錄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8029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媒體觀察報第七期:在兒少保護與傳媒自由之間@【媒體觀察電子報】
第 九十四 期 2014.02.07 開放教育資源經營與財務模式初探(下)@【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3-05』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