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4-03-11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愛心募集】動保志工 熱情召募~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3-11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3-11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能源問題考驗人類智慧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3-11


自從2011年3月11日發生日本福島核災後,核能的安全問題再度引起世人的關注。特別在台灣,多年來核四的抗爭不斷,311事件後,反核人士更是在每年3月初都舉辦反核(或廢核)大遊行。今年3月8日,數萬人反核人士在寒風淒雨中繼續提醒台灣社會核能的危險,表達建立非核家園的決心。在反核人士長期努力之下,減少核電並終於廢除核電的主張已經日益獲得台灣民眾的認同,甚至統治階級也不敢違逆這個大潮流。反核人士長期的耕耘已經結出果實。

在享受成果之際,讓我們不要忘記,還有更多、更複雜的問題需要努力。事實上,核能問題之所以成為世界性的問題,乃是因為它涉及多個兩難的困境。這些兩難困境迄今並未徹底解決。

最常討論的兩難困境,乃是反核與經濟發展。許多接受核能的人士並非不同意反核人士的主要擔憂:安全問題與核廢料。但是,基於經濟成長的需要,這些人認為是無可奈何的抉擇。反核人士認為可以積極開發風能、太陽能等等安全而綠色的能源,認為這些安全而綠色的能源足以取代廢核的差額,但對接受核能的人士似乎說服力不夠。此外,即使可以填補廢核的電力差額,其發電成本要比核能發電高,增加消費者的負擔,影響企業的成本。後者尤其會觸及台灣統治階級的隱憂,因為台灣統治階級迫切需要經濟成長來維繫的穩定。

另外一個更嚴重的兩難困境在於核電與火力發電的選擇。我們且以歐陸兩個主要工業國家的選擇為參考。法國基本上以核能為主,佔法國總發電量4分之3(2012年),石化能源佔不到發電量的10分之1;而鄰國德國,核能只佔總發電量的6分之1,石化能源則高達6成。兩國的選擇都各有道理。法國更重視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德國則更擔心核能的風險。兩國都積極發展綠色能源,但是法國的綠色能源(不包括水力發電)只有區區2%,德國多年來用力最猛,也只佔不到2成。法、德的不同選擇,正說明目前能源的另一個重要的兩難困境:廢核,還是節能減碳?

部分反核人士認為,廢核可以與經濟發展兼顧,原因是台灣可以大力發展綠色能源,這同時也可以兼顧節能減碳的需要。這種理由短期來看太樂觀了。歐洲國家都是節能減碳,減低全球暖化的積極提倡者,並且身體力行。但是從1997年京都議定書建議以來,用力最大的德國綠色發電也只不到2成,法國就更不用說了。可見綠色發電短期內還很難成為發電的主力。總之,圍繞在廢核的兩難困境,正考驗著人類的智慧。

圖說:德國南部蘭休特(Landshut)附近一座農場中,一位工人正在屋頂裝設320平方公尺的太陽能發電板,圖攝於2012年3月21日。(圖文/路透)

(回目錄)




左右看:馬航事件,恐怖攻擊?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3-11


左看:惡性循環的悲劇

馬航波音777班機失聯,過程詭異,揣測紛傳,甚至不排除被劫持或遭受恐怖攻擊的可能,美國FBI也已出動調查。由於該班機目的地是北京,乘客以中國人居多,又值人大、政協兩會召開期間,加上昆明血案陰霾未散,乘客名單中又有身分不明的冒名登機者,恐怖分子自殺攻擊的說法甚囂塵上。

如果此悲劇真是自殺攻擊所引起,那麼,我們更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儘量爭取與周邊國家合作,獲取更充分的訊息,因為這可能是迄今為止距離台灣最近的一次恐怖事件,何況機上還有台灣公民及其家庭成員。

自從1980年以來,世界上列案的自殺攻擊事件就有2,669起,而自從911事件爆發,美國以「反恐」為由,先後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以來,以肉體炸彈為形式的自殺攻擊事件更是頻率大增。可見,這已是當今的一種戰爭模式,一種晦暗的、絕望的力量對抗擁有先進武器的強權。一方認定的恐怖惡徒,可能是另一方的聖戰英雄。

這種性質的戰爭,難免進入到最糟糕的「惡性循環」境地,當今全世界可以說都是911之後,「恐怖攻擊-反恐報復」惡性循環的池魚之殃,也就是,強權的侵略召喚恐怖攻擊,而恐怖攻擊又會招來強權的武力報復,武力報復之後又是更升高的恐怖攻擊,而這也就是911之後的世界格局。

劉鳴生/研究員

右看:台灣置身事外

記得911事件爆發,紐約世貿中心雙塔還在冒煙之際,當時的美國總統布希即宣告:「當今,是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的自由本身,遭受攻擊。」的確,這種恐怖攻擊已遠遠超越我們所認知的罪惡模式,超越黑手黨的搶錢或搶地盤,而是企圖把他們極端的信念強加於全世界頭上,他們仇恨的不是個人,而是我們的自由本身,包括信仰自由、表達自由、投票自由、贊成或反對的自由。

因此,這種恐怖攻擊模式是與全世界為敵,不分皂白,血腥是尚。911的死難者有來自87個不同國家的公民,同樣的,這次馬航事件,其乘客亦來自五湖四海,包括台灣公民在內。若不幸證實是恐怖攻擊,那當然就是世界公敵,威脅到我們旅遊的想像,威脅到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

在台灣,我們過去或許認為恐怖攻擊距離我們非常遙遠,國家安全系統和警政機構對於此類犯罪模式也似乎認為事不干己,未曾深入探討。於今,這類事件頻頻在中國境內和中國周邊發生,我們已不能掉以輕心,尤其兩岸往來越來越密切,台灣公民生命遭受威脅的機率也隨之升高。然則,看這次台灣當局的反應,顯然只是把它當作一樁交通意外事故,當周邊11國已出動協尋,政府依然毫無動靜。台灣之自封自閉,於此又一明證!
于尚白/媒體人

圖說:馬航失蹤班機上乘客的家屬在布特拉加亞(Putrajaya)一間飯店內哭泣,圖攝於2014年3月9日。(圖文/路透)

延伸閱讀
左右看:昆明血案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097
衛報週評:奈洛比屠殺代表聖戰活動再起?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3791
印度佛教聖地連環爆 已知5人受傷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1138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第三隻眼睛:克里米亞衝突引發新冷戰?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3-11


■張翠容

位於烏克蘭東南部的克里米亞半島,現已成為另一衝突焦點。克里米亞議會支持俄羅斯軍事介入,並將在3月16日舉行公投,決定他們的前途。

親歐的基輔過渡政府抗議,美國和歐盟都對公投及俄羅斯的介入提出制裁警告,有評論形容這是新冷戰的開始。

其實,在21世紀再現冷戰不太容易,這由於經濟全球化令國與國之間的依賴,日益增加,更何況舊冷戰時代東西方兩大意識形態強國互相抗衡的能力,已不復存在,有的只是挑戰對方話語權、捍衛自身利益的宣傳戰。

首先,俄羅斯已是全球資本主義體系一部分,不能漠視市場對其政治的衝擊。而它手中皇牌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在倫敦上市,股東中也有美國人。此外,俄羅斯一半的出口商品,還有4分之3的天然氣與石油,都是運往歐洲市場。

至於歐盟方面,由於歐洲多國正從債務危機中慢慢復甦過來,能源需求增加,加上俄羅斯是歐盟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制裁只會傷人傷己。換言之,大家都在唬嚇對方,要作出冷戰式的對峙,其代價就好像開戰一樣,實在太昂貴,但這也不是沒有可能,因為人類是愚蠢的。

處於歐盟與俄羅斯夾縫的烏克蘭,過度傾向某一方,對自己亦未必是一件好事。今次的革命,最多只能說是西邊的革命,不是全國的革命。我們不能否認,烏克蘭東南部與俄羅斯關係深厚,無法切斷,例如克里米亞本身就曾是前蘇聯領土。

可是,現在有報導指,烏克蘭過渡政府計劃取消俄語作為其中的官方語言,又想取締某些親俄政黨,這一連串非民主的舉動,已引起東南部的居民非常不安,更何況在過渡政府中,東南部代表嚴重缺乏,為分裂埋下危機。

此外,東邊對過渡政府的不信任,又因日前另有高層電話錄音漏了出來而增加。今次是歐盟政策主管Catherine Ashton和愛沙尼亞外交部長Urmas Paet的電話談話,他們指有證據顯示,射殺示威者的神槍手有來自反對派,過渡政府表示不會對此作調查,歐美對此沉默不回應。

東邊認定反對派是西方代理人。不要忘記,零四年「橙色革命」過後,親歐政府上台,總統尤申科完全傾向歐洲,與俄羅斯關係惡劣,兩地人民交往深受影響,以俄羅斯民族為主的東南部人民大表不滿,其他烏克蘭人也感到處於一個困局之中,這樣才令到亞努科維奇有機會東山復出。

無論是東邊還是西邊的老百姓,都不想戰爭。只有歐俄兩大強權尊重烏克蘭多民族的不同利益,協助該國建立具代性的民主政府,以及承認歐俄互相依賴的利害關係,非必要每次都是「你不站在我這邊,便是我的敵人」。只有這樣,才能撥開新冷戰的陰霾。
(資深戰地記者)

圖說:克里米亞首府辛費羅波(Simferopol)市郊村落,兩名女性拿著「我們支持和平」及「反戰」的標語參與抗議,圖攝於2014年3月10日。(圖文/路透)

延伸閱讀
第三隻眼睛:西風吹拂烏克蘭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7915
烏危機暫解 西方樂見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7900
擋不住怒火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7819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南都發聲:高教的文創亂象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3-11


■李宇軒

21世紀,官方由中央到地方異地移植「文創」政策、委員會或推動小組,斷章截取國外的「文化產業化」或「產業文化化」等概念,使文創領域的經濟重要性被樂觀地預期。另外幾兆星的新經濟不斷地被指涉為創意的,使偏執量化評鑑的教育機構普遍學起步來。

文創成了文化部及國科會教卓計畫補助要項,大專院校如雨後春筍見到以「文化事業發展」、「台灣文化產業經營」、「文化創意」或「文化資產與創意」之名而設的系所。但諷刺的是,只有自嗨的產官學界不知所謂的「文創」都變成dirty word了。在南部以理工為主的學校,文創系所同質地投入評鑑選秀節目,官網或課程委員會秀學生、拚競賽及爭排名。看似創意的經營調控,究竟誰得利?誰受害?

如國立高應大2001年首創全台第一間文化事業發展系,後來成立文化創意研究所,去年系名也改為文化創意產業系。官網勾勒科技主導藍海中有創意自主性、及能自我實現的迷人教育環境,看似將培訓出全球城市的「創意新貴」(creative class)。不過系所前身的國文共同科,被看扁為「迂闊而不切實用」。同時,本學期校方無故大砍6位兼任老師,事後為了評鑑,甚至要求解聘講師補填證照證明。如此大動作剔除了較抽象且寬廣的文學、美學、批判及廣電課程,究竟是為了省講師勞健保費、或是為拚招生,不得而知。但試問文化工作權被剝削及學生的受教權受衝擊時,校方的文創價值難道只剩功能主義或科層組織?日後怎麼教出生力軍面對類似惡劣的未來工作生活及勞動條件?

在新自由主義的當下,各高教機構已淪為評鑑機器。高應大不過是冰山一角,版本不一。如台南曾首創文化事業發展系的老牌私校,10年來招生正常,且不乏有社會實踐強及產學績效不差的教師。但不像高應大藉改名鍍金,校方在這學期粗暴地以申請入學績效差為理由,無預警地停招,令師生恐慌!

以「創意」自許的系所,理應營造讓文化工作者有較多「自由」的環境。實情卻是文創教育只剩同質化的評鑑及競賽產值,扣住市場理性不放,加深的是社會整體勞動領域崩盤,以及各種隨高教資本家「創意」施作的風險控管、「彈性」待遇及條款,與不當勞動契約條件。包括教師在內的文化工作者,除不斷獨自承擔著更迭的(結構的)勞動市場,何不團結發聲呢?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會員)

圖說:高應大文化事業發展系首頁截圖

延伸閱讀
南都發聲:打狗文史再興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5287
南都發聲:「看見高雄」?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4814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媒體觀察報第七期:在兒少保護與傳媒自由之間@【媒體觀察電子報】
第 九十五 期 2014.03.07 2014新年特刊@【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3-11』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