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4-03-14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2014「動物解放、動物權與生態平權——東、西方哲學與宗教對話」 國際會議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3-14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3-14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撥開低薪引力的迷霧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3-14


台灣實質薪資倒退16年,一般人除了無奈、憤怒,或者透過「口頭報復」讓總統民調創史上新低外,至今仍是一本糊塗帳,眾人說不清、道不明,原因究竟出在哪裡?

一說,台灣低薪反映了競爭力的下滑。乍聽雖非毫無道理,但若稍加參考國外各項全球競爭力評比,其實也可發現,台灣體質並不差。雖然調查評比未可盡信,但若硬要說台灣的競爭力就像薪資倒退那樣不堪,絕對與現實相悖。

經濟體質尚可,但薪資卻不進反退,只說明了一個事實:薪資是不折不扣的勞資分配問題。GDP與薪資「理論上」應該同步成長,但倘若勞資力量懸殊,則兩者的脫鉤並非不可能。

台灣就應驗了後者。GDP的成長與勞工薪資脫鉤,卻和資本家的利潤連動。馬英九關心經濟,甚至把拚經濟當成台灣的活路,但民調卻低迷到不可思議的地步,癥結在此。

諷刺的是,如果一味在競爭力這個命題打轉,則低薪問題的死結只會更難解。理由是,為了提升競爭力,就得創新;為了創新,政府就得端出各種「企業輔導」方案,其結果等於變相用國庫公款對資本家進行補貼。這是對資方的錦上添花,而非搶救低薪的雪中送炭。

只有問對問題,才能對症下藥。翻翻文獻,稍作跨國比較,難道不知道勞工權益的提升,起於工會?所謂勞資關係,並非個別勞工與資方的薪資議定,而是工會與資方的集體協商?台灣連起點都找不到,怎麼談結果?

但台灣就是走不出這個死胡同。原因之一,雖然冷戰早已結束,但台灣對勞資關係的理解,還凍結在更久之前的冷戰觀念博物館裡。原因之二,台灣官員號稱菁英,但幾乎清一色留美,偏偏美國是西方工會化程度最低、所得分配最惡化的代表(再度證明兩者關係),以致於留美跟本土沒兩樣,都把井口當成天。

特別是當前青年就業困難,愈來愈多大學以「輔導就業」作為招生號召。但悲哀的是,當千方百計把「新鮮的肝」推向市場謀職時,她們的師尊們可曾事前簡介過相關勞動法令,讓學生日後備用防身?還是不斷附和「先求有,再求好」,持續鞏固低薪有理的劣質結構?

低薪,不只是口袋深淺的問題;更反映了時代觀念的集體淺薄。捨本逐末,當然徒勞無功。組工會難,工會運動更難;但誰想得到,台灣連說出工會這兩個字竟比嬰孩牙牙學語還難。

圖說:去年台大校園徵才企業博覽會於3月10日舉行,台積電、宏達電、鴻海等龍頭大廠全到齊,提供職缺超過2萬個,超乎校方預期。(圖文/姜林佑)

延伸閱讀
社論:台灣低薪的真相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202
左右看:如何解決低工資問題?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201
低薪國恥說 朱盼提升競爭力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7882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左右看:關廠工人案的意義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3-14


左看:社運對制度改革的貢獻

抗爭17年的12名勞工,在工運團體歷經艱辛奮鬥與呼籲,終於贏得法院的勝訴判決。此案對於台灣社運發展、法治社會的進步的啟發,有下列幾點。

台灣的行政部門向來是保守有餘、任事不足:表面上是要依法行政,但若法規或政策本就對勞工權益沒有明文保障,則公務員們又何必勇於任事來積極保障勞工應有權益?行政部門的消極,肇因於我們整體的社經政策與一般價值觀上,從來都是大幅偏向企業、雇主權益,而向來不知尊重、珍惜勞工權益與價值。

其次,這次高等行政法院的判決,的確突破窠臼,肯定勞工應有權益遭受法律不正當規範與行政機關不負責處理,而在法律上重新賦予勞工權益。但,法官們的進步見解若非近年來工運團體無私奉獻與倡議,社會根本不會注意到這社會邊緣者的權益。台灣社會法治的進步,歸根到底,還須社運者不懈努力來推動制度面改革。

以此來看,這次勝訴雖僅及於這12名爭訟的勞工,但其制度精神與利益,就應擴及於當初未敢參加抗爭的480名已繳款的勞工,而無須再計較「搭便車」心態。社運者應以大格局之公義為本、悲憫為念,創建制度為目標,難道不是嗎?
姚欣進/社會評論者

右看:為法官判決喝采

抗爭17年的12名關廠勞工被被判決不必償還勞動部追討貸款,而勞動部也不再上訴,這乃是台灣社會整體法治精神一大勝利。

縱然我們目前的法律某些實體規定會因時空背景不同而落後時代標準,但只要制定法律的程序是合理開放而民主的,就可在根本上保證目前看來過於激進的主張,都可透過合理法律程序來化解。

這次爭議的結果,可說是政府與勞工雙方都有理由,都是贏家。行政機關不能不依法行政,若不嚴格地依法追討貸款,不僅會有刑事官司之虞,隨時會有行政怠惰等行政責任上身。靠一份安穩收入來養家糊口的公務員,怎敢擔待這鉅大的風險?

但若這法規已不符合目前一般民眾價值判斷,而又不能即時修法,則處理這次爭訟事件的法官,就是法治社會正當性的補救者。

法官的判決指出,因為基於當時法治不健全,以及勞委會未善盡監督企業對勞工義務之責,致使關廠勞工遭到損失,所以所謂勞委會與勞工間的貸款契約,應是賠償而非貸款。這解釋,已不再拘泥於狹隘契約文字,而是著眼於政府對勞工責任、勞工應有權益保障來行使司法救濟,更是法治精神彰顯。

誰能不說,台灣已邁向於法治社會了呢?
陳安君/大學教師

圖說:勞動部3月10日宣布對關廠工人案不再進行上訴,全國關廠工人連線在勞動部前聚集,拿著等不到宣判的關廠工人照片,盼勞動部出面道歉。(圖文/中央社)

延伸閱讀
左翼視野:關廠工人勝訴之後 勞動部變髒字眼之前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361
關廠工人案 勞動部將撤回訴訟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275
左右看:社運抗爭的方式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7442

(回目錄)



行方不明:鴨仔蛋與跳舞章魚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3-14


■張正

我對於許多人不敢吃鴨仔蛋,難以理解。

「鴨仔蛋是生的嗎?」不,是熟的。為什麼連生的熟的都不知道,就已經不敢吃了呢?

「蛋裡有毛!還有骨頭!」是的,但是滷豬腳的豬,薑母鴨的鴨,原本也有毛,偶爾也沒拔乾淨。而吃魚、吃豬腳、吃雞腿,難道不吐骨頭?

「是小鴨子,很殘忍。」唉,以其他動物為食,的確很殘忍。但是,等鴨子大了再殺,烤得金黃酥脆倒吊在櫥窗,比較仁慈嗎?再說,乳豬、乳鴿、以及強調用小羔羊做的羊小排,不也都是盤中佳餚?

流行於東南亞的鴨仔蛋,是將受精後尚未孵化的鴨蛋,煮熟後用食用,被視為平民補品。中國的南京、安徽等地,也有類似吃法。

比起吃不會動的鴨仔蛋,韓國的「跳舞章魚」才是考驗。

寒假到韓國,街上的海鮮店前,總有幾格專門放章魚的水箱。章魚軟綿綿地揪成一團載浮載沉,命運已注定。

我們到海邊小村鶴岩浦吃飯,帶路的譚老師特別點了章魚。我想去廚房一睹究竟,可嘆遲了一步,章魚已從「一隻」變成「一盤」,只見餐廳老闆正在把小段小段的章魚腳,用力從手上和菜刀上拔下來,因他們還在動,吸盤還很有力。

看到一盤蠕動的、不成形的章魚上桌,真的有點心驚。有個錯覺,「它們」正在尋找同伴,想要重新組合。餐廳裡剛好有一位來自越南的服務生,我問她敢吃嗎?她急忙搖頭又搖手。

譚老師提醒,吃之前要沾麻油,進了嘴要趕快嚼,免得被吸盤吸住。然後他俐落地夾起,沾了麻油送進嘴,大呼好吃。

萬一排骨便當裡的排骨會動,雞腿飯裡的雞腿在走,我敢吃嗎?我吃過任何會動的食物嗎?腦裡千迴百轉。只好安慰自己,至少不是整隻活吞,眼前這隻章魚已經不能復生,我就鼓起勇氣送牠最後一程吧!

用筷子夾起來就挺費工夫,因為它不僅滑溜會動,還會緊緊吸住碗盤。吃進嘴,我狠下心猛力嚼,生怕被吸住口腔。食材新鮮不必強調,還在動,能不新鮮嗎?譚老師說,高段的老饕,不要馬上咀嚼,感覺一下它在嘴裡的蠕動。我照做,不過章魚的蠕動並不明顯,彷彿找到家了,或者知道沒救了死心了,很安穩。但我稍一鬆懈,果然就被「吸」了一口,嚇了一跳。

回程時,我拍下鶴岩浦小村入口處的巨型章魚雕像。孤單的雕像舉起一隻腳,對著攝氏零下的空曠田野打招呼。
(獨立媒體工作者)

圖說:韓國活章魚料理,圖攝於2007年12月30日。(圖/LWY攝 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延伸閱讀
行方不明:外婆橋計畫的陽謀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021
行方不明:分類與命名的難題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7643
行方不明:雲南菜、緬甸街、伊斯蘭教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6988

(回目錄)
虎山腳下:馬習會的場地政治學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3-14


■張百達

預計今年10月舉行的APEC(亞太經合會)不僅備受台灣朝野矚目,更成兩岸之間熱點話題。

究其原因,乃這次會議係由對岸作為主辦方,且地點城市就選在北京,不僅充滿政治象徵,台灣方面更是視此為推動「馬習會」的優先選擇。

然而,由於APEC是國際場合,屆時相關國家首腦齊聚一堂,冠蓋雲集,但認為兩岸的事是自家的事,應由兩岸關起門來自己解決的北京當局顯然不願意在這樣的場合進行「馬習會」,於是日前提出「第三地」說法。

自1949年兩岸分治至今已65年,儘管兩岸距離很近,僅隔一灣淺淺海峽,但從毛鄧及蔣氏父子迄今,雙方領導人均未能相見。不僅相逢一笑泯恩仇成為懸念,阿扁當年的喝茶之邀也顯無客來,最終只能獨飲遙望。

隨兩岸關係持續緩解,雙方交流日益深切,儘管尚未能夠「正視現實」,但這或已是彼此心照不宣。隨「王張會」的開啟,象徵兩岸領導人會面的「馬習會」理論上也將逐漸成熟,若能順勢展開,必將讓兩岸關係再登新的歷史高峰。

奈何台北熱切期待的今年APEC機遇,偏偏北京要拒人千里之外。

其實,今年既由中方主辦,北京便已充分掌握「主場優勢」,即使APEC是國際性場合,但畢竟「馬習會」是兩岸大戲,是象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偉大歷史時刻,這一刻讓其他國家領袖一起共同見證,不僅不會讓台灣多個邦交國或因此成功混入聯合國,反而是美事一樁。

反之,如果馬英九願意不用「中華民國總統」正式職銜,而是以「兩岸領導人」名義前往北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這已是極大妥協及讓步。

而馬總統這樣的讓步顯然必會招致內部政治壓力,但若是在APEC這樣的場合進行,不僅有助減輕馬所承受的壓力,甚至可反過來爭取到更多來自台灣社會對於這樣會晤的支持及肯定。

若是錯過今年10月的APEC,那麼以後由其他國家舉辦的場合也就顯得更不可能。捨此不圖,硬是要兩岸自己談一個「第三地」,然後刻意額外地單獨舉行,不願利用這次其實對雙方均極為有利的順風車,只怕過了這村,就沒了這店。

有人提議金門,極具歷史意義,這未嘗不可;或曰以港、澳地區作為「第三地」舉行。馬政府何妨乾脆提出邀請習近平來台舉行「馬習會」,由台灣當東道主,略盡一下地主之誼,這樣或許更能展現小小台灣的泱泱大度。

猶記得已故英國王妃戴安娜的世紀婚禮?當時許多國家領袖政要均前往祝賀。若照北京對「馬習會」場地意見的邏輯,英國王子娶老婆,究竟又干這些其他國家什麼事?
(時事評論者)

(圖由本報社合成,來源/中央社)

延伸閱讀
蘭谿村聲:摸不著頭緒的「可悲論」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01212
左右看:邁向自殺的自由經濟示範區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315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第 九十五 期 2014.03.07 2014新年特刊@【創用CC電子報】
媒體觀察報第七期:在兒少保護與傳媒自由之間@【媒體觀察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3-14』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