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4-03-18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官網首頁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3-18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3-18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自主與霸權操控:克里米亞啟示錄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3-18


烏克蘭的政治動亂衍生出一個案外案:克里米亞的獨立事件。在烏克蘭以示威暴動的方式驅趕了民主選舉產生的總統之後,不服氣的烏克蘭的一個自治共和國:俄裔居民占6成的克里米亞,日前舉行了公投,結果在82%的投票率中,以98%以上的懸殊比例通過了從烏克蘭獨立的決議,加盟俄國為其一個自治共和國。

美國、歐盟以及日本等國立即宣布公投非法,不以承認;俄國則宣稱公投符合國際法準則與聯合國憲章,並指責烏克蘭當局「無法,也無意阻止烏境內猖獗的極端民族主義和激進組織的違法行為,這些人破壞穩定,恐嚇包括俄族在內的平民」。

克里米亞的獨立事件顯然受到世界霸權的左右。隱藏在烏克蘭驅逐總統與克里米亞要求獨立的背後,是歐美日等傳統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與俄國之間的爭霸。烏克蘭以街頭暴動的方式廢除民選總統亞努科維奇,根本的原因在於他的親俄路線。這對於前蘇聯瓦解後美國與西歐國家逐漸蠶食前華沙公約國家是一個較大的挫折。於是他們積極支持反亞努科維奇的街頭運動,終於導致亞努科維奇的逃亡。

但是今日的俄國已經不同於哥巴契夫或葉爾欽時期的俄國。當時前蘇聯解體不久,崇洋媚外的哥巴契夫或葉爾欽無意也無能與歐美國家對抗,一些往日的東歐盟國紛紛轉向投入西歐或美國的懷抱。但是經過20年的演變,俄國已經浴火重生。在政治外交路線上更是展現自主與自信,屢屢敢於與美國對抗,如庇護斯諾登、敘利亞事件上反擊美國的安排等等。

俄國敢於衝撞歐美國家,還得利於豐富的石化能源以及雄厚的外匯存底。這次烏克蘭事件,俄國原本以極為優惠的價格供應債務高築烏克蘭需要的石油與天然氣,從而把原先親西方的亞努科維奇拉到俄國這一邊。驅趕亞努科維奇之後,歐盟與美國是否能夠協助改善烏克蘭的經濟困境,不無疑問。俄國握有這些有利的條件,也是他敢於在克里米亞獨立風波採取與西方國家對立的原因之一。

在國際霸權爭奪下,烏克蘭將是最大的輸家。他得罪了強鄰俄國,他財務危機卻失去俄國奧援的良機,他又丟失了黑海的珍珠-克里米亞。而對於克里米亞來講,他多年盼望回到俄國的家庭雖然可能實現,但也要克服西方國家的阻擾,未來命運還難預料,自主道路多曲折。

美國與西歐也不是贏家。雖然暫時贏得了烏克蘭,卻是負債累累的國家,對於還未完全擺脫金融海嘯的西方國家,這將是極大的負擔。另外,歐美國家譴責克里米亞的公投,與其一貫倡議的民主、自決、人權等理念背道而馳,更一次曝露了其虛偽面目。


圖說:克里米亞首府辛費羅波街道上,一位男子正在讀報,頭版標題為「克里米亞選擇俄國」,圖攝於2014年3月17日。(圖文/路透)

延伸閱讀
一起決定未來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346
第三隻眼睛:克里米亞衝突引發新冷戰?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281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左右看:克里米亞公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3-18


左看:挑動世局最敏感的神經

克里米亞3月16日公投最後結果出爐,有96.6%的投票者贊成併入俄羅斯。克里米亞國民議會隨即於翌日召開會議,認可公投結果,完成官方程序。也就是說,克里米亞公投案雖然有來自內部韃靼族人和烏克蘭人的杯葛和來自外部的反彈,其程序基本上遵守民主、公開、透明的法則,就像俄羅斯總統普丁所說的,「完全符合國際法的規定」歐、美若是硬不認帳,恐怕很難說得過去。

事實上,克里米亞歸併俄羅斯等於完全顛覆了冷戰之後的世界秩序,也因此挑起了一些新的趨勢和國際上的合縱連橫。最明顯的就是,讓美國再回歸到歐洲大陸板塊,與歐盟抱在一起。有一段時間,美國對於歐洲問題,基本上是不聞不問,甚至由於商業競爭,而處於某種緊張狀態。可是布希總統時代企圖向中東轉進,卻遇到挫折;到了歐巴馬時代,想要「重返亞洲」,也碰到中國的軟釘子。

烏克蘭危機讓美國完全轉變了態度,不僅與歐盟站在同一戰線,甚至還常常代替歐盟,自行走到最前線。最近,美國的F16戰鬥機已部屬到波蘭,艦艇也往黑海挺進,美國對俄羅斯的警告可不是空口說白話,而是明擺著以武力做後盾。很明顯的,克里米亞公投已挑動了世局最敏感的神經,大家等著要看的,就是中國在此之間,究竟要擺出什麼樣的態度!
劉鳴生/研究員

右看:懲俄不成,懲惡無能

克里米亞公投本身是違法的,其結果當然也就無效。美國方面早就指出,克里米亞本是烏克蘭領土,此次公投本身既違反烏克蘭憲法,又是在俄羅斯武力脅迫下進行,其結果當然不能算數。何況,就整個國際現狀考量,此一舉動不僅是危險的,而且破壞了世界的穩定與和平。歐盟委員會主席萬榮畢指斥此一公投「既不合法也不正當」,英國直稱公投是「假民主形式的鬧劇」,歐巴馬總統更以強硬的語氣警告:俄羅斯的舉動侵犯了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的完整,美國將和歐盟協調,勢必讓俄羅斯為此「付出額外的代價」。

此話一出,大家也在等待著,究竟何謂「額外代價」?然則,經過歐美各國外交部長的緊急會議,目前所能祭出的制裁,也不過就是拒簽俄羅斯外交人員的簽證和凍結某些海外資產。然則,在全球化的時代,國際關係千絲萬縷,商場上利益集團各懷鬼胎,真要貫徹「懲俄」措施,談何容易?何況,東歐國家如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在油氣和經濟上對俄羅斯本有高度依賴,而德國做為歐盟火車頭,又高度寄望於和莫斯科當局所簽定的幾紙大合約,希望據此提振其日趨低迷的經濟。德國總理梅克爾是「現實政治」(Realpolitik)的信徒,最後難免接受大國政治之現實。我們擔心的是,「懲俄」不成,恐怕未來國際政治上懲惡的邏輯也將被迫放棄!
于尚白/媒體人

圖說:克里米亞首府辛費羅波(Simferopol)列寧廣場上,兩位女性在等待選舉結果時拿著「克里米亞與俄國一起」的旗幟揮舞,圖攝於2014年3月16日。(圖文/路透)

延伸閱讀
一起決定未來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346
第三隻眼睛:克里米亞衝突引發新冷戰?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281
第三隻眼睛:西風吹拂烏克蘭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7915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青春探索:正義的羞赧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3-18


■張卉君

NGO夥伴分享了一篇由余秉勳在NPOST(公益交流站)發表的文章:〈指定捐款用途?你可能是讓NPO陷入飢餓循環的幫兇〉。文中從「指定捐款」的角度,指出社會大眾對於NPO、NGO組織行政成本的忽略或片面認知,致使組織變相擠壓運作成本,最直接受到迫害的則是獻身於志業的組織工作者。

此文確實中肯地道出了NPO、NGO組織內部的窘境。為了扮演商業、公部門以外的第三部門角色,以邊緣、弱勢為關注主體,肩負保護、倡議、監督、帶領的超然色彩,在高道德標準地檢視與奉獻精神的正面形象下,非營利組織往往受到群眾最仁慈也最嚴苛的對待。

大眾對於捐款的理解,往往認為贊助的是一項計劃、一個行動、一個項目。其中若沒有理解到最大的開銷是人事費用,不考慮「執行團隊穩定運作」的成本,而將NGO從業人員的犧牲奉獻視為理所當然,的確是另一種高度期待下的血汗壓迫。

NGO組織的飢餓循環如同正義光芒下的血肉之軀一樣,都承受著過譽的盲目。仰賴群眾信任基礎,因而自立於公部門與商業邏輯之外的非政府、非營利組織,最難泰然自處的,往往是這種正義的羞赧,仿佛持劍者的肚子餓應該自己想辦法搞定一樣—這同時考驗著組織募款人的表述能力和社會大眾的認知度。

荒野保護協會前理事長李偉文醫師,曾在〈做事的人〉一文中,提出「誰向誰說謝謝」的發問,道出組織工作人員與志工、社會大眾之間的關係。當他聽見工作人員謙卑而充滿感激地向前來協助的志工道謝時,突然意識到「我們應該站在主人立場來謝謝那些專職伙伴讓協會穩定運作,我們才有機會貢獻自己的力量」,點出了其實「群眾才是主體」的提醒,而組織工作者實則是被群眾理想托付來落實這些美好心念的角色。

簡言之,社會公益是以「群眾認同」為集資者,出資聘用眾所信任的執行者,為實踐一個共同理想而努力的「志業」;當然,執行者的人事成本理應是其中最重要的投資。而對組織工作者而言,除了工作性質的公益性、理想性和創造力令人神往以外,相信合理的勞務、薪資和社會支持度,才是最為堅強的後盾,讓工作者得以無憂地在戰場上,為共有的美好未來打一場聖仗。
(NGO組織工作者)

圖說:一群非政府組織(NGO)女性代表於2004年12月17日手持愛心形狀的抱枕和訴求標語牌在行政院大門口請願,希望當時的行政院長蘇貞昌對樂生療養院案釋出更多善意和愛心。(圖文/中央社)

延伸閱讀
青春探索:淺灘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102
青春探索:好頭路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7740
青春探索:他者的田野,腳下的家園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7079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心跳的聲音:是誰在談判?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3-18


■張義東

一紙議會無法替人民決斷監控的條約,等待著檯面人物畫押。這是什麼樣的民主呢?

從條約開始,或謂經濟預估成長、失業可望降低,然大商大賈當蒙其利之際,首當其衝是小商小農小工。甚且,企業還可能以自由之名控告政府。這自不會是懲罰政府欠缺愛與正義。如若有關,也許是在企業眼中,愛與正義阻礙了市場自由競爭吧。

再說條約,那是談判的結果,而談判也者,不外折衝、交換、消長。最重要的關鍵依然是,誰談判了什麼,怎麼談,為何談,加上時空脈絡,樣樣到位組成5W1H如此這般的基本問題。於是,是資本家或工人、是政府或國會,都絕對不是可以輕易迴避的問題。

談判什麼呢?據聞當年GATT升級進化WTO,自此寰宇一同、歷史終結,理當人人自由、國國平等。偏偏世貿這個舞台擺不平許多愁,「峇里套案」便是糾纏多年好不容易的妥協。是以談判雙邊多邊、夥伴漫天飛舞,處處巴望把世界先行圈地、再加剷平。

大海兩邊的協定1990年代就已浮出檯面。後冷戰語境裡續以「經濟版的北大西洋公約」名之,如今通稱為「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計劃」,縮寫TTIP。

另一個正式名稱是TAFTA(Transatlantic Free Trade Agreement),依照所謂經濟全球化其實是大區域化形成的區塊化來看,TAFTA一口氣囊括了最大的北美自由貿易區與已經更升級為共同市場的歐盟兩大區塊。

問題是歐洲議會無從監督,各國議會也彷彿被排除在外,這樣的談判為歐盟的民主畫上了一個問號。

專家系統、組織、制度、理性、代理人為我們決定許多事的這個世界裡,「是誰在談判?」這個問題越來越嚴峻難答,也因此許多媒體與NGO,所謂的第4與第5「等級」(estate),紛紛關注此約樁樁事體,《時代週報》所作報導、綠黨議員網上公布的談判密件,皆是志在監督。

眼下此間,看不透官僚組織的專業理性黑箱,但見炫目對決大戲,搬演在「外星(素)人」與「繼承者們」之間,正是脫胎支配正當性裡卡里斯瑪與傳統這兩型。雖說虛幻螢屏與真實世界裡,卡里斯瑪終歸要轉化,可是,日常政治在選舉制、任期制、媒體政體(mediocracy)的穿刺翻塑之下,卻未必能呈現轉化的穩定與惰性。於是,政治議題分工般讓出實質利益折衝為後台,留白一片燦爛前台,上演我們為之癡迷的戲碼,日日夜夜,長命無絕衰。
(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圖說: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等8個常設委員會12日聯席審查服貿協議,藍綠立委一早就前往登記發言,民進黨立委邱議瑩(左)等人與國民黨立委陳淑慧(前右)一度爆發言語衝突。(圖文/中央社)

延伸閱讀
心跳的聲音:所謂世貿談判里程碑的峇里套案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5869
左右看:邁向自殺的自由經濟示範區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315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南方】本來就不應該叫做「南榕廣場」(Nick Lin )@【南方電子報】
媒體觀察報第七期:在兒少保護與傳媒自由之間@【媒體觀察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3-18』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