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2000-08-21
發報頻率:每日出刊
訂閱人數:3,39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發報時間: 2009-11-13 05:00:00 / 報主: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公益聯播]鸚鵡螺小房子 社區參與工作坊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11-13》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11-13》

本期內容
  ◎中國現代小說50大之31:終年只伴一孤影 柔石的《二月》 
  ◎NGO工作者的異想世界:Emma的開心農場 



中國現代小說50大之31:終年只伴一孤影 柔石的《二月》
  ■宋國誠
一向被中國官方稱為「左聯五烈士」之一的柔石(1902~1931),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後具有藝術原創力與高度社會熱情的小說家。實際上,以「革命作家」來定位柔石,既窄化了柔石創作空間,也低估了他的藝術才華。柔石既屬於「左翼作家」,但又超出了「左翼文學」的定向與風格。準確地說,柔石的作品是中國現代苦難文學和社會批判的代表作,在他筆下,中國底層社會的眾生苦相獲得一覽無遺的展露,在他的作品中,中國鄉夫民婦的悲微境遇,一幅鮮血淋漓、剝心裂骨的畫面,令人噓嘆、逼人垂淚。

人類啊!無翅飛行的禽類

《二月》是柔石發表於1920年代的中篇小說,情節雖然簡單,但卻隱含深沉而複雜的底蘊。小說描寫一位富於革命精神的知識青年蕭澗秋,在芙蓉鎮和兩個女性──文嫂和陶嵐──之間的愛情故事。小說聚焦於主人公蕭澗秋一次「孤獨—流亡」的生命經驗上。在這裡,柔石塑造了一個具有「波希米亞—遊唱詩人」風格,一個敏感、弱質、纖細的知識青年,但同時又是心繫民族存亡與家國之戀的革命理想主義者,一個民族家園的荒野之狼。這種冷熱兼具、理智與情感恆久交戰的人物性格,恰恰反映了「五四青年」在傳統與現代的社會斷裂中的無助、迷亂與徬惶。

主人公蕭澗秋實際上是柔石自己的投影,也是他生命敘事的代言者。柔石在杭州求過學,在北京讀過書,回過家鄉當過小學老師,也做過中學校長,後又被迫離家避難到上海。這一段生活經驗,與小說主人公四處飄泊、生活不繼的經驗幾乎完全吻合。柔石曾經在日記中寫道:「我又漂流至此了!為食物所誘引,物質的勢力的侵入,左右其存在目的的東和西,使其生活之變態。人類呀!你不過是一隻沒翅膀而飛行覓物的禽類罷了!」(註1)顯然,在柔石的內心,在為生活而浪跡四處與心中崇高的理想之間,有著何等不堪言語的落差與辛酸。

芙蓉鎮:人類純潔的天真之花?

主人公蕭澗秋一方面對革命感到失望,一方面厭倦了城市飄泊的生活,於是應好友──芙蓉鎮小學校長陶慕侃之邀,來到這個純樸的小鎮教書。蕭澗秋以為,在這裡既可以實現教育報國的理想,也可以安撫他飄泊無依的疲倦和失意。沒想到,芙蓉鎮的兩個女性──陶嵐和文嫂,使他陷入一場以「三角戀愛」的漩渦之中,陷入為愛情與革命的兩難中。

在小說中,柔石將蕭澗秋塑造成一個「精神家園的流浪者」,他「風萍浪跡,跑過中國底大部分的疆土」(註2),這種流浪,不僅僅是對城市或人群的逃避,不是地理的遷徙或移動,也不是職業的變化或轉換,但這種自願式的流放,既是試圖探求另一種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卻也是一場理想主義的茫然與失落。

蕭澗秋自己說道:「信仰是有的,可是不能說出來,所以我還是個沒有主義的人」(註3),這意味主人公把自己視為一個迷失方向的社會行動家。在魯迅看來,蕭澗秋是一個「時代的失意者」,在那個大時代裏,他既不是時代的弄潮兒,也不是山中的隱居者,而是徘徊海濱而為浪花所沾濕的狼狽者,一個遊走於理想與現實邊緣的旁觀者。「他極想有為,懷著熱愛,而有所顧惜,過於矜持,終於連安住幾年之處,也不可得」(註4)。在此意義上,芙蓉鎮不只是一個鄉村小鎮,它更是一種精神的避難所。在這個平靜安詳、美麗如花的小鎮裡,他放下流浪的腳步,棲息他飄泊的靈魂。

然而,平靜的小鎮並不平靜。在歡迎蕭澗秋的餐會上,陶慕侃的妹妹陶嵐一眼認出了蕭澗秋就是曾在杭州遇見的舊識,談話間也得知,文嫂的丈夫就是他的老同學李志豪。李因參加革命犧牲了生命,留下孤苦無依的文嫂和兩個孩子。文嫂是一個賢慧柔弱的女性,「從她底兩眼內,可以瞧出極烈的悲哀,如驟雨在夏天一般地落過了」(註5)。在失去丈夫之後,文嫂沒有追求自由再婚的權利和勇氣,只能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與命運進行淒楚無力的搏鬥。蕭澗秋心中備感同情和憐憫,他決定幫助文嫂一家人,支助她們的生活,幫助文嫂的女兒採蓮上學讀書。

在一方面,對文嫂這一孀居女子的愛,與其說是一種同情和憐憫,不如說是一種人道主義的情感,一種對封建體制迂迴的抗議和控訴。蕭澗秋決定常要將自己的快樂反映到人類的不幸的心上去,當他看到文嫂兩個天真的孩子,就感到「這是人類純潔而天真的花,可以使他微笑」(註6)。

流言可以殺人

然而,這場「寡婦之愛」終究無法被這個純僕的小鎮所接納,蕭澗秋開始遭受來自四面八方的誹謗、譏諷和非議。顯然,芙蓉鎮這一看似溫馨的小鎮,依然被沉重的封建傳統所統治,幾千年積澱而成的集體心理,像似一座無形的公共法庭,將蕭澗秋這種特立獨行、不計毀譽的人道主義愛情觀,完全視為異端邪說,根本不予容忍。諷刺的更是,曾被視為精神歸宿的桃源之鄉,這處療養疲憊心靈的人生驛站,竟是一處封建傳統的大牢籠,這裡有令人窒息的空氣、恐怖的流言、吃人的禮教。

在另一方面,美麗、熱情而浪漫的陶嵐,對蕭澗秋一見鍾情、深情苦戀。陶嵐是一位新派、進步的現代女性,她渴望自由戀愛與自主婚姻,她痴情而又熱烈地追求蕭澗秋。但蕭澗秋面對陶嵐的追求,總是給予冷漠以對,無論陶嵐向蕭澗秋寄去多少仰慕至極、深情款款的情書,也沒有打動蕭澗秋冰凍難解的心,他甚至表明只能與陶嵐以兄妹相稱,甚至最終婉拒了陶嵐的積極表愛。

沒想到,隨著陶嵐對蕭澗秋的感情越來越強烈,引起了一直追求陶嵐卻不得的富家子錢正興的極端嫉妒。「陶嵐是芙蓉鎮裡的孔雀,誰也願意愛她,而她偏偏在以他們底眼光看來等於江湖落魄者底身前展開錦屏來,他們能不妒忌嗎?」(註7)在妒火中燒之下,錢正興惡意造謠中傷蕭澗秋,意圖使蕭澗秋在小鎮上無法立足。不多久,關於蕭澗秋和文嫂之間的緋聞在在小鎮上傳開,文嫂的女兒采蓮告訴蕭澗秋,別人罵她有個野爸爸。為了幫助文嫂擺脫艱難困境,蕭澗秋決心娶文嫂為妻,但此事遭到一些人的誹謗和攻擊。有一天,一個送信的人傳來了一封信,信裡是一首尖酸挖苦的打油詩:

芙蓉芙蓉二月開,一個教師外鄉來。兩眼炯炯如鷹目,內有一副好心裁。

左手抱著小寡婦,右手還想折我梅!此人若不驅逐了,吾鄉風化安在哉?

流言可以殺人。文嫂卻因采蓮弟弟的夭亡和民眾的輿論深受刺激,終致上吊自盡。文嫂自殺則使蕭澗秋受到巨大的刺激。蕭澗秋自認是古道熱腸的,但個性卻也是脆弱而敏感的,雖行為坦蕩卻不被眾人所理解,出自自己的同情幫助弱小,竟導致了兩條人命的逝去!原想來到芙蓉小鎮歇腳療傷,無奈個人與小鎮的對立,不正是理想與現實、自由與專制之衝突的寫照?最後,蕭澗秋憤然離開芙蓉鎮前往女佛山,再度走向革命的飄泊之路。

夢醒之後,路在何方?

在小說中,柔石塑造了一種對愛情「欲迎還拒」的愛情邏輯,一種敢又不敢、想又不想的矛盾心理。這種欲進又退、欲走又留、瞻前顧後的精神困境,正是「五四青年」精神苦悶的寫照。

然而,蕭澗秋對文嫂女兒采蓮的愛,是小說中最隱伏難測、幽渺如影的情節。表面來看,蕭澗秋是采蓮「失父」之後的精神彌補者,而采蓮的天真與純潔,則是蕭澗秋社會理想的投射與縮影。蕭澗秋對采蓮的愛,是一種父性品質的疼愛、一種無私奉獻的鍾愛、一種悲心慈憫的憐愛。但深處來看,這種「女兒之愛」,正是人類心靈深處一種原真欲望與純真理想的綜合體,它既是蕭澗秋一種「癡真」的表現,也是一種對至崇高性與唯美性的追求,反映出蕭澗秋對自己心中理想的珍惜與愛護。

實際上,正是這種「禁忌之愛」──生命中難以跨越和無法圓滿的殘缺之愛──對一個失意飄離的知識分子而言,最具有魂飛意亂的魔力;正是這種「偏愛」──偏離正軌、遊離於矜持與放縱之間,糾纏於道德與欲望的拉鉅之中,才是超越紅男綠女、庸情俗戀的至情之愛。

柔石筆下的蕭澗秋,他的精神流浪與三角苦戀,正是「五四」之後處於黑暗社會的知識分子一種生命危機感和精神失落的體現。在小說中,國族、家園、個人,形成了一個沒有入門也沒有出口的困局,造就了一種夢醒之後無路可走的時代悲劇感。在給好友陶慕侃的告別信中,寫道:

現在,我是衝出圍軍了。我仍是兩月前一個故我,孤零的徘徊在人間之中的人。清風掠著我底髮,落霞映著我底胸,站在茫茫大海的孤島之上,我歌,我笑,我聲接觸著天風了。(註8)

註1:趙帝江、姚錫佩(編),《柔石日記》,太原:山西教育,1998,頁95。

註2:柔石,《二月》,載郭俊峰、王金亭(主編),《柔石小說全集》(下),長春:時代文藝,1997,頁304。

註3:《柔石小說全集》(下),頁314。

註4:魯迅,〈《二月》小引〉(代序),載郭俊峰、王金亭(主編),《柔石小說全集》(上),長春:時代文藝,1997,頁3。

註5:《柔石小說全集》(下),頁306。

註6:《柔石小說全集》(下),頁305。

註7:《柔石小說全集》(下),頁360。

註8:《柔石小說全集》(下),頁437。
(回目錄)



NGO工作者的異想世界:Emma的開心農場
  ■褚士瑩
鹽見直紀1995年起提倡「半農半×」,鼓勵社會上無論正職是銀行員還是工程師,藝人還是學生,都能學習讓自己的生命跟農事產生關係,畢竟現代人跟土地的關係越來越疏遠,廢耕的土地越來越多,如果我們能使用已經開墾過的土地,不但可以讓廢耕地活化,還可以減少溫室氣體,促進地產地銷,甚至不需要進行有機,應以產量越高越好,因若全世界改成有機農業,將只能養活世界人口的一半。

「半農半×」的形式很多,比如Emma就是趁著碩二休學一年到東帝汶參與韓國NGO The Frontiers(簡稱TF)世界服務計畫,平常的身分是學校和平志工,設計遊戲、舞蹈、戲劇和歌唱,和孩子們玩創意,搞和平。在擔任和平志工的過程中,開始體認到重建和平不只是化解種族的衝突,對環境的愛護也是另類的和平曙光,因此在當地積極參與種樹運動,連結在地青年和學生到山上植樹。

以下就是我請Emma寫的一段記事。

「你今天種菜了嗎?」朋友說。剛從東帝汶回來的我頓時一愣,還摸不著頭緒。朋友緊接著說:這是一座虛擬農場。妳扮演農夫的角色,每天下田種玉米、蔬菜等各式蔬果,另外可別忘了找隻獵犬看門,許多人趁著凌晨時分行竊。朋友積極的遊說我趕快辦個農場,體驗新鮮感既不用花錢又好玩。

在東帝汶我也有座開心農場,但我只種樹。東帝汶土壤貧乏加上長達半年的乾季,當地人民趕在雨季降臨前,燒掉一座座的山頭作為玉米農場,收成後將之煙燻作為乾糧以度過漫漫長日。年年的燒山導致雨季多處水土流失和道路崩壞,為了再造新天地,我的農場於焉誕生。

一開始積極和部落首領協商洽談,向他表明不需負擔任何的費用,包含樹苗、人力和器材。在首領的認可下,我們開始募集人力連結在地青年和YMCA工作人員,跑到政府山林委員會載運樹苗,意外是面對聯合國警察的威嚇,差點拿不到農場開墾證。首先他懷疑我們居心不良,因為從沒有外國人在東帝汶種樹,他們只是來辦公、消費和觀光。其次是人員組成參差不齊,怎麼看也不像是專業人員。只能說我們的好心被雷劈。最後在白紙黑字下承諾我們的責任分擔和風險,他才放行。

擺脫了陰霾,我們鬥志高熬的爬上山頭,準備一舉種下百顆的樹苗。我奮力的挖洞,急著把樹苗和外層塑膠套往洞塞,一旁的朋友趕緊制止,原來樹苗著地後,莖根會開始伸展,那層黑色塑膠套會阻礙它的成長。接著,我把土覆蓋後尋覓他處。我的朋友馬上抓了把小石頭灑在我剛種的樹苗周旁。我疑惑的看著,才明瞭雨季造成土壤流失,放上石頭才能增加土壤附著力。除了種樹苗的基本常識外,不同品種的樹苗根據大小、乾濕和陰涼特性,需要妥善規劃分地而種。第一次當農夫還真需要耐力和體力,學習老祖宗的智慧。

過了兩個月,我們準備進行第一回合除草運動。一顆顆的小樹苗趾高氣昂的向我們敬禮,我們拿著鋤頭忙著將週邊的雜草扯除。陽光普照,汗水滴滴流下,我們滿足的品嘗鹹鹹的滋味。與朋友的虛擬農場相比,我在東帝汶的開心農場多了一份付出勞力後的喜悅,和愛護環境的實踐力。

關於Emma施盈竹

東帝汶是21世紀新興國家,1999年獨立公投前發生大屠殺,對TF如何推動和平工作感到好奇,便在那待了一年又兩個月。

「有次上完課,學生們主動提議到山上種樹。隔天,每個人帶著小樹苗便浩浩蕩蕩出發。山很高很遠,走到半途還下起大雨來,大家仍堅持爬到最高點。看著他們卯足全力種樹,我分不清這是汗水還是雨水?

「還有位校長帶我去搬樹苗,當地運輸工具貧乏,縱使能獲得免費樹苗,是否能運回來才是最大的考驗。抱著姑且一試,我們先選好樹苗,便開始攔車討價,駕駛提出天文數字,我們只好在馬路徘徊數個小時。突然,一輛公務車駛近苗園,我們追著它跑,最終完成搬運1百顆樹苗的使命。一年多的田野生活發覺和平路上總會遇到惺惺相惜的人,一起打拚。」

Emma的電子信箱:ihy8282003@gmail.com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世界知名博物館巡禮@【智慧藏百科電子報】
【No.194】一校一書,全校瘋閱讀@【【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電子報】
轉寄『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11-13》』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