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2000-08-21
發報頻率:每日出刊
訂閱人數:3,39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發報時間: 2009-11-26 05:00:00 / 報主: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公益聯播]鸚鵡螺小房子 社區參與工作坊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11-26》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11-26》

本期內容
  ◎國際專題:石油是恩賜 還是詛咒? 
  ◎各國如何因應石油「詛咒」 
  ◎伊拉克興盛的石油潮 是祝福還是詛咒 



國際專題:石油是恩賜 還是詛咒?
  策劃、編譯■謝雯(人予)
石油被稱為「黑金」,然而,對許多地區而言,石油貿易的收入是包著糖衣的毒藥,

不但未使人民因而過著更好的生活,反倒使國家更貧窮、更腐化、更動盪不安。

過度依賴造成了國家發展遲滯,而隨之而來的利益分配問題更成為國內外爭端的主因。

任何豐厚的天然資源都有可能由禮物轉為致命傷,在如何利用資源的課題上,

石油所造成的詛咒讓世人上了一課。
(回目錄)



各國如何因應石油「詛咒」
   
伊拉克已經做好與國際石油公司合作的準備,希望以此躍升為全球第3大產油國。

美國2003年入侵伊拉克後,引起了多年的教派屠殺戰爭。為此伊拉克迫切需要數十億美元的發展和重建基金。預計石油出口大幅度增加將能帶來這筆資金。

然而,石油財對經濟所帶來的損害可能比所賺進的利益更多,這個現象一般稱為石油或是資源「詛咒」。

以下敘述了其他國家如何管理石油所帶來的財富:

挪威 讓子孫享福

自從1970年代大規模開採石油後,挪威管理石油營收的方式一直都是其他產油國家的典範。當然,挪威之所以能妥善運用這筆財富,得利於它早已是個富有、民主和穩定的國家。

挪威政府特別設下了道德原則,規定石油營利必須用在造福後代子孫身上。1990年所成立的石油基金,有效地將石油營收隔離於挪威主要經濟運作之外。這筆營收專門用來進行海外投資,去除掉通膨後,所得利潤大約為4%。這筆高達4千億美元(約台幣12兆)的石油基金由挪威中央銀行獨立進行操作,大約掌握了全球1%的股票。

儘管挪威國內部分聲音要求,希望能多加運用石油營收,然而將財富留與後代仍是該國普遍的政治認知準則。

墨西哥 油業走下坡

1970年代起,墨西哥政府在近海地區進行大規模石油開採。此後墨西哥政府支出的一部分就一直靠石油工業的營收。目前石油出口營收佔了40%的政府支出,大部分營收就直接進到聯邦資金的帳戶中。今年墨西哥嚴重的經濟衰退顯示,過去墨西哥政府並沒有積極存下石油盈餘。而過去墨西哥屢遭經濟危機,也證明了擁有石油並不保證能安然對抗經濟動盪。

國營的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Pemex)賦稅負擔相當沉重,這讓石油產業很難進行再投資。該公司所需負擔的高稅金,通常也表示該即使在油價高點時淨利也不高。

自2004年起,由於一些巨型油田進入產量自然衰退期,墨西哥原油產量持續下跌。但墨西哥對衰退中的石油工業仍相當依賴,這讓標準普爾公司(Standard & Poors)和惠譽信評(Fitch Ratings)兩家公司警告,墨西哥可能會調降其債券利率。

委內瑞拉 拿石油燒錢

委內瑞拉自1920年起就是主要的石油出口國,長久以來一直很依賴石油所帶來的大量財富來支援政府支出和國家發展。由於委國對原油的依賴性很重,國內經濟很容易隨國際油價而起連鎖反應。

整個1970年代,石油為委內瑞拉帶來了財富,讓它成為拉丁美洲最富有的國家。不過,從1980年代開始,隨著國內人口成長超過石油盈餘的增加,委內瑞拉的經濟開始下滑。雖然委國政府曾試圖要存下在油價高漲年間的營收,以供油價下跌時使用,然而此方案大大失敗。

一直以來,委內瑞拉總統查維斯使用石油所帶來的財源來強化國內社會福利支出,同時也以此致力於重大經濟系統國家化。不過持續增加的花費點燃了在委內瑞拉蟄伏已久的通貨膨漲。該國通膨目前是全球最高。

安哥拉 人民苦哈哈

安哥拉曾經歷了長達27年的內戰。它能在2002年時崛起,成為全球成長最快速的經濟體之一,有一部分的因素就是靠當時空前的石油價格。不過,幾乎沒有一個安哥拉人民享受到石油所帶來的財富。安哥拉與奈及利亞相互競爭非洲最大產油國的寶座,然而國內卻有3分之2的人口每天只能靠不到2美元(約新台幣65元)生活。此外,在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對180個國家所進行的貪腐指數中,安哥拉吊車尾排行第158。

安哥拉政府相當倚賴能源公司所繳納的稅收和所支付的權利金,事實上,該國有90%的收入來自於此。安哥拉需要原油所帶來的收入來補助戰後重建計畫,故去年原油價格狂跌時,安哥拉政府財政陷入困境。為了度過難關,安哥拉政府還要求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免除該國生產減量的協定,希望讓該國今年經濟不要出現負成長的局面。

奈及利亞 黑幫滿街跑

奈及利亞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長達50年的石油開採已讓一群掌握權力的菁英階級口袋飽飽。然而石油卻為尼日河三角洲(Niger Delta)地區帶來武力衝突,對廣大人口而言幾乎沒有實質的好處。

去年,渣打銀行(Standard Bank)預估,奈及利亞政府在1970年到2007年間,光是帳面上所獲得的碳氫化合物營收或稅金就超過4,360億美元(台幣14兆元),以今日的幣值來算,大約1兆2千億美元(台幣39兆元)。然而,數十年來的管理失當和貪腐,讓該國1億4千萬人口中,絕大多數一天生活所能支配的金額不到2美元。

在尼日河三角洲,武裝份子攻擊事件層出不窮,而武裝幫派也頻繁進行綁票和搶劫,讓這個產油地區實際上變成了殺戮場。

由於國際貨幣基金2003年所推動的改革計畫所支持的超額原油帳戶(excess crude account),奈及利亞以高於石油基準價的利潤,獲得了一筆意外之財。不過,奈及利亞中央銀行預估,尼日河三角洲的動盪每個月造成10億美元(約新台幣322億元)的利潤損失,而該國每年也花上數十億元在補助燃料進口上。

(路透)
(回目錄)



伊拉克興盛的石油潮 是祝福還是詛咒
   
Is Iraq's looming oil boom(1) a blessing or curse(2)?

伊拉克希望石油增產3倍帶來的油元能讓它擺脫混亂,進入繁榮;不過這項新興財源也有可能為伊拉克帶來新的衝突。

Iraq hopes a petrodollar(3) gush it will uncork by tripling oil output(4) will drag it out of chaos into prosperity, but there is just as much chance the new wealth will fuel fresh conflict.

伊拉克的原油蘊藏量為全球第3大,現在它更計畫要成為全球第3大產油國;這鼓舞了飽受戰爭所苦的伊拉克人,他們期望在數十年的經濟衰退之後,這筆意外之財能夠為他們帶來進步和更多工作機會。

Home to the world's third-largest oil reserves, Iraq also plans to leap to third place among oil producers -- spurring hope among war-weary Iraqis of a windfall to drive development and job creation after decades of economic decline.

不過,專家和西方官員表示,伊拉克國內貪腐猖獗,人民對政治冷感,而產油地區仍無法擺脫諸如庫德族等種族紛爭,這表示了,多年的教派血戰可能會接著變成對石油控制權的長年戰爭。

But rampant corruption(5), political inertia and ethnic feuding over oil-producing regions like Kirkuk mean that years of sectarian bloodshed could just as easily be followed by years of fighting for control of oil, experts and Western officials say.

「目前還不確定,伊拉克的政治階級是否會使用石油營收來強化國家統一,又或者他們會因為分配利潤大餅的紛爭,再次投入具毀滅性的對抗。」擔任過美國外交使節,在1960年代中期和1970年代晚期曾在巴格達工作的大衛‧麥克(David Mack)表示。

"The jury is out on whether the Iraqi political class will figure out how to use oil revenues to strengthen national unity or whether they will engage in mutually destructive feuds over how to divide up the pie," said David Mack, a former U.S. envoy who worked in Baghdad in the mid-1960s and late 1970s.

然而,基礎設施不良的伊拉克,能否確實在6年內,將石油生產量從現今的每日250萬桶提升到7百萬桶,各界普遍抱持懷疑看法。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的夥伴們極有可能會要求限制產量。

There is scepticism over whether Iraq, burdened with poor infrastructure, can actually hike output to 7 million barrels of oil per day in six years from 2.5 million bpd now. There is a good chance it will face resumed quotas from its OPEC partners.

然而儘管只是保守估算,將產量增加到每日4百萬桶,依現今的油價來算,每年也會為伊拉克國庫帶來450億美元(台幣1.4兆)的收入。

But even a more modest rise to 4 million bpd could bring $45 billion extra to state coffers annually, at today's prices.

在中東和北非的中低收入國家中,伊拉克的人均收入排倒數第2。分析師表示,對這樣的國家來說,突然的資金引入造成傷害的可能性,比帶來好處的可能性還要大。

For nations like Iraq -- languishing at second last in per capita income terms among lower middle income countries in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 the potential for more damage than good from a sudden cash influx is huge, analysts say.

其中一個風險就是通貨膨脹,而該國央行可能會失去對外匯利率的控制。

One risk is that inflation could soar and the central bank lose control over the exchange rate.

不可避免地,石油利潤的分配也一定會造成不滿,這可能會點燃遜尼派、什葉派和庫德族間長久以來持續不斷的緊張情勢。這個國家才剛從2003年由美國主導的入侵行動所帶來的教派紛爭中慢慢恢復。

The inevitable discontent over the distribution of oil proceeds could also flare long-simmering tensions between Sunnis, Shi'ites and Kurds in a nation still recovering from sectarian war after the 2003 U.S.-led invasion.

北部的產油城市基爾庫克(Kirkuk)目前的處境,已成為伊拉克全國即將面臨的挑戰縮影。以阿拉伯裔為主體的巴格達當局,以及庫德族的當地政府,正因為誰有權控制基爾庫克、誰有資格在開採附近油田的合約上蓋章,發生爭執。

The northern oil city of Kirkuk has become a symbol of the challenges ahead, as the Arab-led government in Baghdad and Kurdish authorities battle over who has the right to control it and to ink deals on oilfields around it.

一名拒絕透露姓名的西方官員表示,佔伊拉克國內人口大多數的什葉派控制了南部巴斯拉(Basra)地區的石油生產,而庫德族管理了油礦充足的北部油田,身為少數族群的遜尼派,最後可能會覺得被孤立於石油礦帶外。

With majority Shi'ites controlling southern output in Basra and Kurds overseeing abundant northern fields, minority Sunnis could end up feeling left out of the oil bonanza, said one Western official, who declined to be named.

「伊拉克人必須要對如何利用石油財源一事非常小心。」這名官員表示。

"The Iraqis have got to be very careful about how they manage their oil money," the official said.

對石油收入眼紅 JEALOUS OF OIL MONEY

美慈機構(Mercy Corps)負責訓練伊拉克領袖危機處理和調解能力。該機構的莉莎‧巴爾贊(Liza Barzan)表示,伊拉克人未來會靠槍還是言詞來解決紛爭,目前不能下定論。

Liza Barzan of Mercy Corps, which trains Iraqi leaders in conflict resolution and mediation, said it was not certain that Iraqis will settle future disputes with guns rather than words.

「如果你將政治因素或是鼓勵暴力的特殊利益團體的影響放在一邊不談,一般的伊拉克人都還蠻願意進行協商的。」巴爾贊說。「數十年來暴力一直存在,但如果你看看長遠的歷史,會發現並不是這麼一回事。暴力並非該地區文化的一部分。」

"If you put aside politics and the influence of special interest groups that encourage violence, the average Iraqi is quite willing to negotiate," said Barzan. "There has been violence for decades, but if you look at history, that's not the case. Violence is not part of the culture."

即使如此,伊拉克勢必得將大部分的石油財富投入基本建設,以讓石油企業更加進步,但這可能會激怒一直等待改善電力和水利設施的伊拉克人。

Even so, Iraq will have to plough most of its initial oil wealth into infrastructure to benefit industry, which could anger Iraqis waiting for better power and water supply.

「人們會看見石油收入一直湧進,但生活並不會與想像一般齊頭並進。」另一名西方官員表示。

"People will see the oil money coming into the country, but it won't be keeping pace with what they want to see," another Western official said.

更長遠一點來看,伊拉克正在冒風險,變成一個全然仰賴石油的國家主導經濟體,而私人部門會被忽略。目前,石油已經佔了政府收入的95%。

Longer term, Iraq risks becoming a state-dominated economy reliant entirely on oil, with a neglected private sector. Already, oil accounts for 95 percent of government revenues.

此外,貪污也是很嚴重的問題,伊拉克和其它的石油生產國,像是奈及利亞和安哥拉一樣,僅有一小群的菁英階級會從石油財富中得利。在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對180個國家所進行的貪腐指數中,伊拉克排倒數第五。

Then there is corruption, which has ensured that only a small elite(6) has benefitted from oil wealth in producers like Nigeria and Angola. Iraq ranks fifth from the bottom in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s corruption ranking of 180 nations.

「考慮到伊拉克油藏的大小,我想某些財富應該要謹慎利用。」塔弗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大學教授丹尼爾‧德雷茲納(Daniel Drezner)說:「想一想伊拉克政府貪腐的情形,如果人民能得到更多,才會令我非常驚訝。」

"Given the size of Iraq's oil reserves, I'd think that some of the wealth has to trickle down," said Daniel Drezner, a Tufts University professor. "That said, given the corruption in Iraq's government, I would be very surprised if the people received more than a trickle of this income."

(路透Reuters)

1. Oil Boom(n.) 石油潮

2. Oil curse/ Resource curse(n.) 石油詛咒/資源詛咒。

3. Petrodollar(n.) 油元

4. Output(n.) 出口

5. Corruption(n.) 貪腐

6. Elite(n.) 菁英階級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親子QA】字的美醜/【科學高興班】你怎麼知道@【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世界知名博物館巡禮@【智慧藏百科電子報】
轉寄『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11-26》』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