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2000-08-21
發報頻率:每日出刊
訂閱人數:3,39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發報時間: 2009-12-10 05:00:00 / 報主: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公益聯播]102年最新活動大事曆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12-10》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12-10》

本期內容
  ◎國際專題:氣候變遷 影響了誰 
  ◎產量增加 高海拔地區農民成暖化受益者 
  ◎多希望我們不在這兒:寫給哥本哈根的明信片 



國際專題:氣候變遷 影響了誰
  策劃、編譯■謝雯(人予)
來自全球192個國家的代表從7日起齊聚丹麥哥本哈根,

進行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

這次會議,除了減碳議題之外,

更為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大的窮國爭取富國援助,以適應變化。

會議最終目的則是就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問題,達成具法律效力的協議。

氣候問題成為這個世紀人類最大的共同敵人,無人能置身事外。

本週國際時事,剪影了世界不同角落在氣候變遷下,所面臨的危機和轉機,

藉此一同省思,如何避免及適應巨變。
(回目錄)



產量增加 高海拔地區農民成暖化受益者
   
對印度的農人來說,氣候變遷不一定全是壞事。在印度查謨暨喀什米爾省(Jammu and Kashmir),越來越溫暖的氣候幫助了高海拔地區的農民得以開始種植10多年前僅能在較低海拔地區栽種的蔬菜等作物。

查謨暨喀什米爾省列城(Leh)位於像沙漠般的高海拔地區。該地區農人表示,氣候暖化讓蔬果價格降低,改善了當地居民的營養狀況;同時種植成本也下降,讓農民收入增加。

「氣候暖化是漸進的過程,但它還是成為一項事實了。」非營利組織「列城營養計畫」的諾爾佩爾(Chhewang Norphel)表示。「現在我們看見越來越多農人開始種植早些時候在列城無法栽種的蔬菜。由於如此,現在這兒要取得蔬菜更為容易了。」

本週,來自各國的協商者齊聚丹麥哥本哈根,參與成為話題焦點的氣候變遷會議,試圖達成一項新的全球計畫,減少導致氣候變遷的氣體排放量,同時適應不可避免的改變。

會議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與會各國計畫花費數十億美元幫助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嚴重的窮國適應。不過,雖然地球上許多地區將會受到氣候變遷的負作用影響,特別是出現極端惡劣氣候和海平面不斷上升,地球上某些地區反倒因氣候變遷而得利。

在列城,像是小黃瓜、南瓜、西瓜、蒲瓜、番茄和辣椒這些熱帶和亞熱帶蔬果過去需要以高價進口,現在當地已能自行種植這些低海拔的作物了。

這些蔬果中大多數由耕種者在家中自行食用。不過有些作物進入了當地市場販售,幫助那些家中沒有種植這些蔬果的家庭減少了購買蔬果的費用。

「現在當地市面上販售的蔬菜來源有兩種:當地自產的蔬果,和從低海拔地區所進口的蔬菜。」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列城地區研究員卡透恩(Nisa Khatoon)表示。

當地蔬菜更便宜

由於當地生產的蔬果省去了運輸費,它們在當地販售的價格相對較低。

在列城主要城區的蔬果市集中,一公斤當地產的番茄要價25到30盧比(約新台幣17元至20元)。而一公斤外地產的番茄則要價40盧比(約新台幣27元)。茄子、辣椒和西瓜等商品也有同樣的價差。

52歲的列城農人巴諾(Halima Bano)表示,自從她開始自己種蔬果之後,一年花在食物上的費用省下3千盧比(約新台幣2,094元)。「現在我能夠自己種番茄、辣椒和其他自己家裡吃的蔬果。早些年我必須要到市場上去買。」她說。

她同時也把家裡多餘的蔬果拿到市場上去賣,一年還能多賺個7千到8千盧比(約新台幣4,833至5,639元)。明年,她的目標是要靠賣蔬果,賺到超過1萬盧比(約新台幣6,928元)。

吉雅村的33歲農人朵傑(Stanzin Dorjai)可就沒那麼幸運了。他所居的村莊位在海拔1萬3千英尺高的地方。他說,在這裡蔬果種植的變化就比較小了。

然而,他所種植的馬鈴薯、胡蘿蔔和櫻桃蘿蔔等傳統作物,在過去5年內,卻也因氣溫升高而讓產量有所增加。

環境保護論者把作物產量的增加歸因於氣候變遷。科學家同意這樣的看法,但表示還有其他因素影響其間。

「氣候變遷絕對是其中一個因素,但是另一個因素是新品種蔬果的引進。」印度高海拔研究防禦研究中心(Defense Institute of High Altitude Research,DIHAR)的資深科學家喬拉西亞(Om Prakash Chaurasia)表示,該機構花上了數年的時間研究,在列城的氣候條件下,何種蔬菜長得最好。

DIHAR的科學家表示,過去30年來,列城地區冬季的氣溫上升了攝氏一度,夏季氣溫上升了攝氏0.5度。

專家表示,氣溫上升對蔬果生產有怎樣的影響,未來又將如何影響作物,這一切都需要進一步研究。

好景不常

「針對這個議題,目前尚未有具體研究,然而要對此下結論,就需要對此進行深度研究。」當地鄉村發展非政府組織GERES India的安莫(Tundup Angmo)表示。

「當然還有其它顯見的改變,像是蘋果種植帶由9千英尺高的地方移至1萬2千英尺高處。這是氣候變遷影響該地區的一項明證。」他說。

現在當地農人因為能夠種植更多種類的蔬果,而認為氣候變遷幫了他們一個大忙。然而環保人士警告,這樣的美好境況並不久長。

環保人士警告,當冰河隨著氣候暖化而慢慢縮減,長期來看,該地區面臨主要水源減少的危機。

「快樂和收入來源都是短期的。」卡透恩說。不幸的是,「許多農人都沒注意到氣候變遷的負面效應。」

(路透警示網)
(回目錄)



多希望我們不在這兒:寫給哥本哈根的明信片
   
正當世界各國領袖在哥本哈根,討論如何達成減緩氣候變遷腳步的協議時,全球各地的人們正以無數的方式體驗到環境的崩壞,有些體驗很輕微,有些卻相當具毀滅性。

As world leaders gather at Copenhagen for talks aimed at reaching a deal to slow the pace of climate change,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re experiencing environmental destruction 1 in myriad ways, some subtle, others devastating.

以下是近幾個月內發生的一些例子:

Here are a few examples from recent months:

南大洋,極地破冰船「星盤號」(L'Astrolabe)船上:

當船長希柏特(Benoit Hebert)7日駕駛著法籍破冰船「星盤號」通過遭暴風雨襲擊的南大洋前往南極洲時,他的思緒馬上回到了冰山所造成的危險。

ON BOARD L'ASTROLABE, Southern Ocean - As Captain Benoit Hebert steers the icebreaker l'Astrolabe on Monday through a stormy Southern Ocean heading for Antarctica his thoughts will soon turn to the dangers of icebergs.

近來,南極洲北部數百公里處目擊到有大型冰山漂浮其間,這可視為氣候變遷導致南極洲東部加速融化的徵兆。

Large icebergs have recently been spotted floating hundreds of kilometers (miles) north of Antarctica -- a sign of the accelerating melt of East Antarctica due to climate change 2.

希柏特在南極洲和北極地區的冰冷海域航行已有超過15年的資歷,他親眼見證了全球暖化對這些地區的影響。

Hebert has been sailing the icy seas around Antarctica and the Arctic for more than 15 years and has seen first hand the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3.

「氣候變遷的徵兆在北極比南極顯著多了。北極是由大塊浮冰所組成,現在浮冰正在融化。」他說。

"Climate change is a lot more visible in the north in the Arctic rather than in the Antarctic. The Arctic is made up of pack ice which is melting," he said.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nternation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北極海(Arctic Ocean)夏季海冰的總量只剩1950年的一半。

Total summer ice cover in the Arctic Ocean was only about half the level it was in 1950,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蒙古土夫阿麥卡(TUV AIMAK):

由於嚮往更乾淨的空氣,還有對生態更友善的遊牧生活,27歲的佩倫雷(Otgonsuren Perenlei)和她的丈夫幾年前從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搬回西伯利亞大草原。

TUV AIMAK, Mongolia - Otgonsuren Perenlei, 27, and her husband moved back to the steppe from Mongolia's capital city, Ulan Bator, a few years ago, attracted by cleaner air and a more eco-friendly nomadic lifestyle.

住在帳篷中的家庭靠著裝設在帳篷頂上的太陽能板為電話充電、點亮節能燈泡,甚至可以在晚上看幾個小時電視。為了補充太陽能板的不足,還會用到乾燥的動物糞便;像是牛的糞便對游牧民族的生活而言就是不可或缺的,它能夠提供冬日裡的熱能。

Solar panels pitched atop tents allow families to charge their phones, power energy-saving light bulbs and even watch a couple of hours of television in the evening. The panels are complemented by dried animal dung, courtesy of the cattle that are integral to nomads' livelihood, to provide heat in winter.

但是,佩倫雷說,氣候變遷開始讓像她一樣的游牧民族謀生越來越困難。

Still, she says, climate change is making it more difficult for nomads 4 like her to make a living.

「這些日子以來,全球暖化讓放牧越來越困難了。牧草幾乎都長不出來。」她告訴《路透社》。「當我是個孩子時,我記不得那時有用飼料來餵小牛的經驗。當時,我們有足夠的牧草。現在,牧草不足,而降雨量也變少了。」

"The global warming issue has made grazing very difficult these days. The grass hardly grows," she told Reuters Television. "When I was a child I do not remember having to use fodder to feed the calves. Then, we had enough grass. Now, there is just not enough grass and there is less rain."

根據蒙古空氣品質署,住在蒙古都市的居民在冬天時,面臨著空氣污染程度達可容許範圍10倍的狀況。環繞城市的山峰將污染源留在城市裡,幾乎讓每一個人都不能呼吸。「每天晚上都有濃煙。我們也燒煤,所以外頭總是煙濛濛的。你不能清楚地看見周邊事物。」佩倫雷冷淡地說。

Those who head to the city face air pollution levels reaching almost 10 times allowed rates during winter, according to Mongolia's Air Quality Agency. The mountains surrounding the city trap the pollution, making it hard for everyone to breathe. "There is thick smoke every evening. We burn coal too so it's smoky outside. You can't see your surroundings clearly," she says nonchalantly.

(路透Reuters)

1.environmental destruction

(n.) 環境破壞

2.climate change

(n.) 氣候變遷

3.global warming

(n.) 全球暖化

4.nomad

(n.) 游牧民族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世界知名博物館巡禮@【智慧藏百科電子報】
【性別教育電子報055】野ㄚ頭,愛冒險│台灣女生.勇闖埃及@【性別教育電子報】
轉寄『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12-10》』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