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2000-08-21
發報頻率:每日出刊
訂閱人數:3,39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發報時間: 2010-05-21 05:00:00 / 報主: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公益聯播]化妝品真相大公開社群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0-05-21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10-05-21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語言能力與文化思想應該分開談劉仲書

■劉仲書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指出,國文教育不斷「去菁存蕪」,甚至對《論語》的重視不如外國人,彷彿在進行小文革一般。並聲稱學生若不唸古文,乾脆把孔子讓給韓國人算了。

筆者同意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對社會上語言誤用之憂心,中文是我們從事溝通的主要媒介,若語意不清、用字遣詞不嚴謹,很容易造成誤解與溝通困難。

但筆者認為,這正是國文教育過於強調古文所造成的問題,當學生對艱澀難懂、一字多義的古文產生學習排斥感,學生學習態度轉為「硬背死記」,是如何讓學生對國文產生樂趣?

並且,國文教育的古文訓練究竟能對學生有多少言語上的幫助?輕白話重古文的教育方針,本來就是在犧牲學生學習溝通的機會,論及邏輯能力、說話技巧、論述方式、用字用詞的精確性,現在與過去的國文教育幾乎都沒有提及,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完全搞錯了方向。

筆者不欲談中國文化思想究竟有多重要,不過很清楚的問題是,中國文化思想的學習與語言學習綁在一起,以古文學習中國文化、並且輕視學生真正日常使用的白話文,只是造成學生語言能力越來越爛而已。

(烏鴉邦中學校園民主促進會社長)

(回目錄)
娛樂化的標題:輾轉失真的研究報導李昆翰

■李昆翰

在報章雜誌中,經常出現「國外研究指出……」、「某某單位的研究發現……」開頭的報導,彷彿告訴讀者:「這可不是隨便亂說,而是學術研究!」問題是,記者真的秉持專業如實報導嗎?還是將研究結果斷章取義成娛樂話題?

資料來源不齊全

以5月17日中時電子報的報導為例,「越小學會撒謊,越能當上執行長」想必激起許多人的好奇心,對稍有研究經驗的人來說,更想知道怎樣的研究設計可以獲得如此結論。

但看完簡略的內文後,我不禁懷疑標題的可信度,無奈該文作者並沒有提供引述來源,無法直接查證第一手資料。

透過網路查詢,多倫多大學的李康教授確有其人,他的研究主題也包括「兒童說謊與認知發展」,但始終找不到任何有關「越小學會撒謊,越能當上執行長」的段落。不過在搜尋的過程中發現,類似的報導在同一天出現在「明報:兩歲懂說謊,出人頭地有機會」、「新華社:兒童撒謊未必有害,家長應抓住機會正面引導」、「中央社:越小開始說謊越聰明,長大較成功」、「Nownews:孩子越會撒謊,越有機會出頭天」,而這些都與英國媒體《The Sunday Times》與《電訊報》(Telegraph,部分內容來自The Sunday Times)5月16日的報導有關,而Mailonline在17日刊出類似的新聞,連印度的newkerala與indiatimes也引述倫敦的報導。從這樣的報導抄抄抄(說好聽,是編譯),媒體之間的共生關係網絡可見一斑。

真實性誰來負責?

媒體「報導別人的報導」已是見怪不怪的事,但在轉譯與詮釋的過程中,誰負責確認報導的真實性?

若仔細分析上述報導,從英國媒體來到華文世界,內容已有不小的落差。若英國的報導沒有「忠於原著」,那輾轉失真的程度豈不更嚴重!

多倫多大學的研究結果,其重點在於用另一種角度看待「兒童說謊」這件事,表示說謊與兒童認知有關,可作為一種瞭解孩子發展的參考指標,但並不鼓勵孩子早點「學會」說謊,而是希望教師與家長發現孩子有說謊的現象時,把握時機進行機會教育。然而為了吸引讀者目光,「越小學會撒謊,越能當上執行長」這類標題,凸顯的卻是「學會說謊與未來成功」的連結,再配上不完整的研究引述,非常容易造成讀者的誤解。

這種娛樂化、聳動性的標題,倒也不能只怪國內的記者,國外媒體也好不到哪裡去。或者換個角度說,這個研究之所以受到矚目,有很大的原因是由於某些記者認為它「很能發揮」、「很有爆點」,至於研究結果應該怎樣審慎地詮釋、引伸,充分釐清相關與因果關係的差別,這些專業知能很重要,卻不是大多數記者關切的重點。

朋友笑我何必這麼認真,又不是什麼重大新聞,只是個有趣的話題,況且看看檯面上的政商人物,說謊與成功頗有幾分常識性的關連啊!但我從教育與研究的出發點質疑,過度詮釋的標題與斷章取義的報導,會產生多嚴重的後果?有多少人會信以為真、全然接受?誰該負起「求真」的專業責任?推給「被引述者」就好?或者在聳動的標題後加上「?」以表示一種虛假的客觀態度?

類似的研究報導層出不窮,新聞媒體當然可以引述學術研究,但我希望記者能夠專業地註明第一手資料來源,而非透過層層「報導鍊」來「編譯」別人的成果,也不該妄下過度引伸的標題誤導民眾。期盼媒體能正視這樣的意見,堅持報導品質與自身的專業責任。

(台中市國中教師)

(回目錄)
NGO工作者的異想世界:謝謝你歧視我褚士瑩

■褚士瑩

春天的時候我去韓國,到處櫻花盛開,突然對花粉過敏起來,整天咳嗽流鼻水,兩眼通紅,原本以為傷風感冒了,沒想到回到台灣數天後還是沒好,才想到是過敏,趕緊到藥房去買了一盒長效抗過敏的藥,14顆只要台幣70元,我同桌吃飯的美國朋友非常吃驚,將藥的包裝盒拿去看了又看,檢查是不是假藥,因為同樣是這支比利時製造、原裝進口的藥,在美國的價格要五倍以上,我開玩笑說:「那回去行李箱就全部裝過敏藥吧!」

當時我發現在台灣買相同的藥,竟然比在國外買便宜那麼多,自然是很開心,覺得自己「賺到了」,但是過了一兩天,過敏退去之後恢復了神智,看著還剩下13顆的藥,心裡不免出現另外一個問題:明明是相同的東西,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價格歧視?

價格歧視是什麼?

我上維基百科查看定義,上面說:「價格歧視(Price discrimination)是壟斷者對同一種物品向某些消費者收取的價格高於另一些消費者,或者對少量購買的消費者收取的價格高於大量購買的消費者。」也就是說一個生產者,相同產品、相同生產成本,以不同價格售予不同買家。

但是價格歧視原來也分3個等級,所謂的「一級價格歧視」在美國或歐洲就很常見,比如上一些廉價航空公司的網站上買機票、到www.travelocity.com 網站租車、www.hotels.com訂飯店、或是到www.expedia.com網站購買套裝行程,就面對所謂的完全價格歧視,廠商對每一單位產品都按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出售,所以同一時刻詢價的人越多,或是剩下的座位或房間越少,價格就由電腦自動調高,因為既然無論多貴都賣得出去,何不將利潤最大化,把有限的商品,賣給無論多少錢也願意付的顧客呢?

「二級價格歧視」則是按購買量劃分市場。只要求對不同的消費數量段規定不同的價格。這個喜歡團購的台灣人就很熟悉了,買得越多,單價就可以壓得越便宜,或是到大賣場買大捆的衛生紙,就比在便利商店買單包便宜。

至於我說的比利時進口過敏藥,則是「三級價格歧視」,廠商對同一種產品在不同的市場上(或對不同的消費群)收取不同的價格。在價格需求彈性較小的市場上(無論一盒藥賣多少錢都會毫不猶豫購買的美國市場),制定較高的產品價格,而在需求價格彈性較大的市場上(如果太貴就乾脆去吃中藥『調體質』或上網查食療『小撇步』的台灣市場),制定較低的產品價格。

這個價格差別的背後,表面上是這比利時藥商真敢賺!明明在台灣賣70塊就有得賺,竟然敢在美國賣到3、4百塊?要不然就是想:美國人真是傻,賺得多也花得多,不像我們懂得精打細算。但是深入想一想,這幾百塊錢的價差,其實蘊含著很深的意涵,透露出「別人」是怎麼想「我們」的真正想法,很多不能也不該用言語說出來的想法。

因人而異的付費模式

比如有一家我常去住的國際連鎖飯店,同樣跟旅行社訂房,拿亞洲護照的客人享有較低的價格,拿歐美護照的客人,卻要每天多付15元美金。明明是同樣的房間,相同的服務,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價格差別?

我所設計的緬甸農場公益旅行行程,來自亞洲的義工,安排每人捐給這非營利組織的農場一百美金,來自歐美的義工,卻收每人3百美金。照理來說,亞洲人到緬甸,因為距離近,機票費用較便宜,應該可以把省下來更多的錢捐給NGO,但是我反而向已經多支出許多旅費(較高的機票,較貴的旅館)的西方人,索取更高的捐款,又是為什麼?

難道真的是單純因為「他們」比較有錢,「我們」比較沒錢?

因為我自己就是那個決定價格歧視的「廠商」,所以我知道消費力不是主要的原因,我的原因很簡單──西方人對於使用者付費跟行善的觀念非常熟悉,因此知道實質的金錢支援,對於一個NGO的計畫是很重要的,讓當地的團隊,用這些錢在當地,以當地的價格,購買他們最需要的東西,這才是真正有用的方式,至於在當地服務的部分,僅是一個體驗與學習的機會,讓義工得到自我成長,但對當地社區,短短幾天,無論多麼努力,恐怕帶給別人的麻煩,遠遠超過我們體力和時間的貢獻。

但大多數的亞洲人,還認為公益旅行就是去貢獻一些勞力,或募集一些舊的物資,也不管合不合用,千里迢迢去異鄉分送,對於公益旅行除了出力還要出錢,如果多了恐怕不能接受,所以在這起步階段,我設計兩種價格,兩者差了3倍,但從參加者收回的問卷看來,似乎無論是亞洲人還是西方人,都覺得我制定的捐款金額很合理。

價格歧視背後的心態

反過來說,在美國買Acer或是Asus的筆電,往往比在原產地台灣還要便宜,在國外買捷安特的腳踏車,也很容易就比從台灣運過去更划算,這也是一種價格歧視,因為絕對沒有明明是台灣生產的東西,在台灣銷售的成本反而比運到歐美去更昂貴的道理;同樣的,在台灣買泰航從台北飛韓國首爾的機票,可能是各家航空中最便宜的,但是在泰國買票的話,同樣的機票,泰航卻是各家航空公司中最昂貴的。原版的美國DVD或日本的音樂CD,在台灣買可能不到當地的3分之1,而且還要附贈加長版、海報,或是bonus DVD,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所以我最好在把大家搞得頭昏腦脹之前,就此打住。

因為我主要想說的是:價格歧視的背後,透露著很多「別人」如何想「我們」的重要文化訊息。從價格差別的蛛絲馬跡當中,我發現每多了解一個價格歧視背後的原因,就多了解自己一點,也多了解這個世界一點。我因此心懷感謝,我不一定要買到最便宜,但是我想藉這個機會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就這麼一點一點,一步一步,每天我就離世界更接近了一點點。

(回目錄)



討論區

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點選 討論區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性別教育電子報055】野ㄚ頭,愛冒險│台灣女生.勇闖埃及@【性別教育電子報】
【No.194】一校一書,全校瘋閱讀@【【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0-05-21』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