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0-06-22─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0-06-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10-06-22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白鶴遷徙路線 沿途各國支持加強保護 | 聯合國網站新聞中心 |
■聯合國網站新聞中心
白鶴又叫西伯利亞鶴或黑袖鶴,是一種極度瀕危的鳥類,全球目前僅剩3千多隻,主要的棲息環境為沼澤濕地。這種美麗的鳥類在西伯利亞北部繁殖,每年冬天,它們沿3條主要的遷徙路線,飛行近5千公里,最終抵達中國南方、伊朗和印度過冬。近年來,一些白鶴遷徙途中棲息的重要濕地正日漸枯竭。此外,偷獵等不法行為也威脅到了白鶴和其他候鳥的生存。
為保護數量迅速減少的白鶴,中國、俄羅斯等白鶴遷徙路線沿途的10多個國家在1990年代便簽署了《關於白鶴保護措施的諒解備忘錄》,共同承諾採取措施保護這一瀕危物種。
在德國伯恩召開的最新一次《白鶴保護諒解備忘錄》成員國會議上,與會各國的代表對現有的保護白鶴戰略進行了修訂,制訂了減少捕獵活動、改善水資源管理和應對氣候變化以保護濕地環境等多方面的行動計劃,並就如何加強信息交流和知識轉讓、監測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做出了規定。
環境規劃署及《養護移棲物種公約》秘書處呼籲各相關國家加強夥伴關係,切實履行承諾,促進白鶴種群數量的恢復。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提供 |
|
(回目錄) | |
美國會調查墨灣漏油 指5大決策失誤 | 謝雯凱 |
編譯■謝雯凱 審校■蔡麗伶
深水地平線鑽油平台爆炸導致原油現在仍然從油井破口湧入墨西哥灣,然而在爆炸前6天,一名英國石油的鑽油工程師便稱它為「惡夢般的油井」。4月14日,鑽油工程師布萊恩.莫雷(Brian Morel)寄送電子郵件給一位同事,談及英國石油選擇以水泥來保固這座油井。他寫道:「這一直是個惡夢般的油井,這裡的每件事情都雜亂無章。」
該則評論被附在國會議員14日寄給英國石油執行長海華德(Tony Hayward)的信中。這封信是在海華德出席眾議院能源暨商業委員會聽證會之前,提醒他眾議員期待他說明的事項。該件概述該委員會獨立調查的發現,調查乃是針對這場導致深水地平線海上鑽油平台沉沒的爆炸案。
利益與安全的取捨
委員會主席維克曼(Henry Waxman)與附屬委員會主席斯圖帕克(Bart Stupak)寫道:「委員會中呈現的證據令人質疑英國石油所做的各項決策。證據一再顯示出,英國石油做出讓油井噴發風險增加的決策,是要省下公司的時間與花費。假如確實是這麼回事,英國石油的疏忽大意與志得意滿已經嚴重傷害到墨西哥灣、其居民與鑽油平台上的工人。」
委員會特別著重在英國石油做出的5個重要決策:1.決定使用一個只有少數防護以阻止天然氣外流的油井設計。2.未使用足夠的「扶正器」防止原油在水泥作業過程時傳送。3.未能執行水泥封固能力測試以評估水泥作業之效果。4.未能將可能含有天然氣的鑽井泥漿導引出油井。5.未能在以鎖緊用的套桶確保油井口安全之前,便將來自油井下的壓力密封起來。
維克曼和斯圖帕克寫道:「這5個決策的共同要素,就是他們在價錢與油井安全之間進行了權衡取捨。」
應變計畫形同虛設
在15日上午的國會聽證會上,其他4家石油大廠的高官企圖與英國石油保持距離。進入聽證室之前,他們在私人安全人員的護衛下穿過一大群高舉著「石油大謊,人民死亡」標語的環保人士。為了籌備此這次聽證會,委員會審查過當天出席聽證會的所有5家石油公司的漏油安全應變計畫。委員會發現,這5家公司應變計畫完全相同。「這個計畫提出相同的應變作為並吹噓著同樣無效的設備。在某些情況下,他們還使用完全相同的字眼。」附屬委員會主席馬基(Edward Markey)議員說:「我們發現不僅是英國石油,所有這些公司做的安全保證都完全一樣。」 「就像英國石油,有另外3家石油公司納入保護海象的文獻資料,但海象3百萬年來都沒有在墨西哥灣棲息過。」他說:「有2家公司的計畫和英國石油一個樣,把同樣一個過世很久的專家電話號碼列在計畫中。」
(ENS)
※Youtube上有聽證會的部分內容,上傳者為眾議院能源與商業委員會 |
|
(回目錄) | |
南韓:漏油事件的慘痛經驗 | Lee Yoo Eun |
報導■Lee Yoo Eun 編譯■Yu-Jung 審校■Soup
當英國石油公司(BP)在美國的漏油事件被南韓媒體報導時,許多南韓的部落客仍對2007年韓國史上最嚴重的漏油事件記憶猶新,且表達了他們對受害者的擔心和同情。
2007年12月,在南韓泰安郡靠近黃海的大山港附近,香港籍油輪河北精神號遭到三星重工所屬南韓籍平底船上起重機的撞擊,導致270萬加崙的原油外漏,污染了南韓的西部海岸。
大約有120萬來自不同社會背景的志工,在南韓西海岸幫忙清潔工作達數個月之久。名人、政客及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一個接一個地用手擦洗被原油覆蓋的石頭,且利用吸收材料去除剩餘的原油。
一名參與清潔工作的志工,在她的部落格報導了工作期間和之後接連數天,因為原油氣味而造成的不適:
即使我們刷去了原油,泰安郡在海水進來後又會變成一團混亂。原油的氣味讓我覺得噁心和頭痛……我在回到家之後,仍然感到不舒服且想吐。
雖然韓國政府派遺了數以百計的船艦、起重機、直昇機和飛機至西海岸,但因為原油既深且廣地滲入該海岸複雜的地形,遺留在沙子和許多的岩石中,所以大部分的清潔工作仍需仰賴人們的雙手。
一位部落客在他的Daum部落格寫到,若有更多的人力投入和資金支持,英國石油公司的漏油清潔工作將能夠加速。同時他也表達了對美國擁有高級清潔設備的羨慕:
美國是個富有的國家,在事件現場已經大量地部署許多高品質的設備。清潔工作可能會比人們預期的還要簡單許多。 這和我們當初用雙手、逐一地將油污從物體上去除很不一樣……美國已經成立石油污染信託基金……在「原油洩漏責任信託基金」(Oil Spill Liability Trust Fund)的限制下每個事件的支出上限是美金10億元。但因為在美國沒有像我們在韓國一樣有大量的志工協助,因此這樣的金額實在是太少了。
當地媒體報導,泰安郡的漏油量只是英國石油公司油管一天所漏出油量的3分之2,約是阿拉斯加港灣漏油事件(Exxon Valdaz oil spill)的3分之1。然而,這樣的漏油量已經足以殺死韓國最大沼地之一的海生生物、破壞漁業和445座海產養殖場、污染國家海洋公園而影響觀光業,進而重挫了人民的生計。三星是韓國最大的跨國集團之一,曾被指責因為未將平底船牢固於拖船上而造成此次災害。當這次在墨西哥灣的漏油事件發生時,韓國人民回想起當時三星重工以相對較輕的處罰即免除了責任。
一名Naver的部落客表達了他對政府和公司逃避責任的不滿:
英國石油公司使我想起2007年發生在泰安郡的漏油事件。感謝許多志工的幫助,我們當時才能很快地恢復……美國政府似乎很難避免批評聲,因為他們對此事件的反應太慢。他們現在試圖將責任全部推到英國石油公司身上。這使我回想起對三星重工在泰安郡漏油事件責任上的裁定──三星只需繳交56億韓圜(約460萬美元)罰金。這個結果讓我感到極為不滿。
賠償金的上限裁定為56億韓圜,但三星最後只繳交了3千萬韓圜的罰款,約美金2萬2千元。
一些部落客從實際的角度來看這次的事件。一名Naver的部落客推測英國石油公司的漏油災害會對油價造成影響,他預測今年每桶原油很快將會超過1百美元。
另一個OhMyNews的部落客強調了尋求基本的方法防止石油災害再發生的急迫需求:
這個世界必須儘快將對石油的重度依賴轉換至其他不傷害生態環境的能源……我們都屬於同一個地球,這再也不只是其他人的事。
韓國人民經歷過漏油災害,對於在美國不斷湧出的原油,以及之後將會對全世界造成的影響,感到由衷的擔心。
(全球之聲) |
|
(回目錄) | |
環境前線:一步步成真的核四災難預言 | 洪申翰 |
■洪申翰
6月9日的壹週刊獨家披露,目前在測試階段的核四電廠一號機主控室發生火災,儀控設備中的不斷電系統(CVCF)故障失靈,當中4分之3的電容器、73片系統控制處理器被燒毀,緩衝異常電流的突波吸收器也盡數短路。事件造成當時主控室的顯示盤面失去電力,倘若這場意外是發生在反應爐運轉後,將會使工程師無法掌握反應爐的溫壓、冷卻水流、水位,就有如矇著眼睛開車一般。
然而這整起事件是發生在什麼時候呢?3月31日,週刊報導的3個月之前。當環保團體緊張的跑去查閱核四建廠管制現況報告,愕然發現,3月份的報告沒有提及,4月也沒有,5月,還是沒有!這麼重大的核安事故,就這樣被台電和原能會封鎖了近3個月,若非有內部人員向週刊爆料,全台灣恐怕將沒有人知道。
週刊出刊的隔天(10日),幾個環保團體和田秋堇立委特地邀了原能會和台電緊急召開記者會,希望能將事件的始末公諸大眾。不過,面對眾人的質問,原能會出席的官員只輕描淡寫地表示,這「只是」不斷電系統的電容器短路,大家不要緊張,況且,又還沒正式運轉!至於事故原因呢?這位原能會的代表,也是用同樣的態度講了幾個「都有可能」的原因,不過台電的正式報告還沒出來,所以也無法確定。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的崔愫欣在記者會最後追問他,這樣的事故到底發生了幾次?他只是含糊帶過沒有回答。
諷刺也讓人驚駭的是,6月17日的中國時報,又爆出核四廠主控室其實還有另一起爆炸事件,一樣是電路設備爆炸短路,而這個事件是發生在5月底。也就是,在數天前記者會上的原能會官員又隱瞞說謊了。
發包創舉埋下災難的預言
我們暫且先回到3月底發生的事故原因,真的如同原能會和台電說的,只是電容器短路引發的「小火花」嗎?當然不是,這確實是非常誇張嚴重的重大核安事故。
一般來說,核電廠任何的重要的控制系統,都會有兩套電源設備,使用中的電迴路設備若發生了意外,能將系統立即且平順的切換到第二套,防止災害失去控制。而3月底發生的爆炸事故,就是第一套電路設備起火短路,當系統切換到第二套電源後,第二套也燒燬失靈,才會造成主控室指示盤面失去電源。當筆者再次致電詢問該原能會官員時,他才坦承,這確實是非常嚴重且不可思議的意外,「這是線路設計的問題,我從沒遇過,國外核電廠也很可能沒發生過」。
他接著透露,目前台電和設備製造商Gutor還在互推責任,台電指責Gutor作的電容器品質不好;Gutor說是台電的使用環境沒裝冷氣,易造成高溫失火。「不過,台電很快的就在那個地方裝了冷氣。」這位原能會官員不斷強調。
面對這種讓人啼笑皆非的答案,我們只覺得可悲。我們需要知道的,不是意外發生的地方有沒有補裝冷氣,或是線路設計修正了沒,我們所關切的是,到底核四廠區還有多少地方連這種基本的設計是有問題的?難道每個地方都要經過一次的起火爆炸,才會被發現、修正嗎?原能會和台電究竟拿不拿的出一套體檢機制,能確保所有環節的安全,不再發生意外?
這一連串的事故,後面最核心的問題,其實是在核四廠不同於核一、核二、核三,甚至全世界核電廠的發包和施工方式。放諸世界各國,核電廠的主要核反應系統幾乎都是以「統包」的方式交由單一廠商統籌整合,然而,台電核四廠卻是將此儀控機電工程「分包」給數十個廠商,如同拼裝車一般一塊一塊的發包、採購、施工,再由台電自行整合。在這樣「前所未有」的發包施工模式下,出現現在這些「前所未有」的整合事故,當然就不讓人意外了。這也是為何這些訓練了數十年的核能工程菁英,面對核四接連不斷出包的工程體質,也只能束手無策的追著意外跑了。
我們的生命威脅 他的大禮
目前核四廠還處在機電系統測試階段,預計今年年底要插入鈾燃料棒試運轉,吳敦義院長更期勉台電能在明年國慶讓核四廠正式運轉,作為「百年建國大禮」。行政院、經濟部私底下也不斷對台電施壓,要求核四盡速運轉,緩解外界對執政團隊沒有政績的質疑。
權力階層一味追求發展的意識形態,配上幾乎注定發生災害的發包施工模式,以及隱匿消息的危機處理態度,拼湊出來的,幾乎就是一場災難預言。過去政府和台電都對這些警語嗤之以鼻,說這些擔憂都只是不俱專業的危言聳聽。然而,當這20多年來台灣社會各界對於核四災害的種種預測,竟然都一點一點的實現,災難的輪廓也越發清晰時,政府卻還敲鑼打鼓地發出無知的政治豪語。身為島上的普羅庶民,也許唯一能思考的就是如何擺脫無力,再次捲動過去的社會力量向上反抗,不然,還有別的選擇嗎?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執行秘書) |
|
(回目錄) |
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點選 討論區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