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2000-08-21
發報頻率:每日出刊
訂閱人數:3,39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發報時間: 2013-02-28 05:00:00 / 報主: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公益聯播]人才招募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3-02-28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13-02-28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誰的新加坡:社會矛盾激化 中國移民成箭靶本報訊

策劃、編譯■李威撰

移民議題在新加坡引發熱烈爭論,不滿政府人口政策白皮書的工人黨(Workers' Party),也提出自己的政策白皮書。支持政府的一方,認為批評者是在煽動仇外情緒;反對政府的一方表示,他們是針對政策而來,不是要趕走外國人、也不是要仇外。

咖哩冒出煙硝味

有關移民與社會融合的討論,有趨於極化的趨勢。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的梁振雄(音譯)博士認為,壁壘分明的討論方式,會疏忽整個挑戰的複雜性。但他也指出,調查發現新加坡社會其實有龐大的包容力,而且也肯定移民對新加坡的貢獻。

社會學家陳恩賜(音譯)認為,新加坡人並不仇外,只是擔憂過多外國人會有損新加坡公民的利益,加深新加坡人與非新加坡人間的鴻溝。

近來,新加坡政府多次呼籲國人與移民應開放心胸容納彼此,可看出移民問題累積不少社會壓力,政府在社會整合上必須有所積極作為。


▲在休假日,印度籍移工坐在濱海灣金沙(Marina Bay Sands)附近的觀景平台,圖攝於2010年8月7日。(圖文/路透)


外國移民占新加坡人口近4成,其中以中國大陸最多,有近1百萬人。中國移民被批評造成交通擁擠、房價上升,甚至被批評是來新加坡尋找發財機會的蝗蟲。

這幾年,幾起事件引發新加坡人對中國人的不滿。2011年的「咖哩事件」可說最具代表性。當時一戶來自中國的移民家庭,抱怨印度裔的新加坡鄰居煮咖哩時散發出來的氣味。

許多民眾批評,咖哩在東南亞是常見的食物,中國人應多深入了解新加坡這個移民社會,尊重不同的文化。當時還發起每週日煮咖哩的運動,挑明對移民增加導致社會衝突的不滿。

法拉利撞壞和諧

另一起事件,則更直接地導致新加坡人對中國移民的不滿。去年5月12日,一名中國男子半夜高速駕駛法拉利撞上計程車,造成法拉利車主、計程車司機與日籍乘客3人死亡。

價值180萬美元的限量款法拉利撞上不起眼的計程車、極其富有的中國籍車主撞死需要養活一家五口的本地計程車司機;窮與富、本地與外國的對比,反映新加坡日趨嚴重的社會隔閡,引爆星人的憤怒。

面對這起意外悲劇,許多新加坡人將問題根源歸咎於政府的移民政策。但其他新加坡人卻認為前者的說法是仇外情緒作祟,不僅罔顧自己的移民歷史,也破壞了社會和諧。無論如何,該起車禍成了反中國移民的指標性事件。

有人批評,移民搶走新加坡人的經濟機會,但從事人力仲介的洪彭智(音譯)認為這並非實情,他說:「我們需要多一點這些人,幫我們去做新加坡年輕人不想做的事情。」他認為,真正受影響的不是基層勞工,而是中間階層。

新加坡為何要大量引進移民?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學者陳企業解釋,這是因為本地人無法填滿國內提供的工作機會。他表示,新加坡不斷擴充基礎建設,只要適當規劃,可容納至8百萬人,而且不會影響到舒適的生活環境。

(綜合外電報導)

(回目錄)
誰的新加坡:政府提白皮書 靠移民防經濟衰頹本報訊

策劃、編譯■李威撰

美亞洲金融中心新加坡,人口稠密程度已超越香港,但政府1月29日表示,希望20年後人口能再多增加3成,確保經濟動力不會衰竭。

政府在白皮書中指出,目前人口530萬的新加坡,希望在2030年達到650萬至690萬,方法是說服國人多生小孩,以及賦予公民身分給更多外國出生的專業人才。

「許多亞洲城市快速現代化,正追趕上我們。」政府表示:「新加坡必須繼續發展,提升自己,維繫自身在全球都會網絡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成為充滿活力的地區,創造就業與機會。」

日子難過 民怨沸騰

公布白皮書前幾天,長期執政的人民行動黨才因為高房價、自由派移民政策導致工作機會競爭激烈,在1月26日的國會議員補選中慘敗。

通過嚴格、技術官僚治國的道路,人民行動黨在50年的執政中,讓新加坡脫離殖民時的邊陲之地,躍升成為主要商業中心。

人民行動黨2011年遭遇歷年來最糟的一次選舉結果,政府開始讓公民有更多投入、增加社會性支出、限制低技術外籍勞工,並採取冷卻房價的措施。

「這會帶來相當負面的感受,而我相信最後須再修訂,讓政治上變得可行。」新加坡管理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魏爾希表示:「愈來愈多人口由外國人組成,新加坡人的認同被稀釋,新加坡人感受到的是種背叛感。」


▲不滿政府提出的人口白皮書,民眾16日在芳林公園的演說者之角發動抗議。(圖文/路透)


移民在2000年占人口25%,目前增加至近4成,引發民眾的擔憂,包括生活成本、過度擁擠以及廉價勞動力造成的威脅等。

儘管整體外國人數在增加,但政府的方針卻是讓移民政策變嚴。瑞士信貸銀行經濟學家邁可.王指出,數據顯示湧入情況會趨緩,從2006至2012年的1年超過10萬人,減少至1年4.5萬至5.5萬人。

他說,加強對外籍工作者的限制,會抑制經濟成長,生產力較低的企業「隨整頓發揮作用而開始被淘汰」。

靠貿易驅動經濟的新加坡,去年因電子產品需求減少而景氣不佳,加上新幣走強及雇用低薪外勞的規定變嚴格,因此雪上加霜。

創造經濟機會

白皮書指出,一直到2020年,如果新加坡生產力每年可提升2%至3%,再加上勞動力每年成長1%至2%,則經濟成長率可維持在平均3%至5%。但白皮書寫道,這段期間的平均經濟成長比較可能落在3%至4%之間。

政府表示:「若我們沒有針對人口的挑戰作出足夠的應變,我們的危機就是社會不斷老齡化、失去生氣與活力,年輕人則前往他處找尋機會。」

「但若我們吸納太多移民跟外勞,將削弱自己國家認同及歸屬感,離開自己的家門就覺得擁擠不堪。」

白皮書表示,在發放公民身分給更多外國出生的專業人才同時,人口成長還牽涉到說服公民去提升自己的生育率,從每名婦女生育1.2名孩童增加至2.1名孩童的替代水準。

星展銀行1月中旬的報告預估,建築、公共運輸、房地產及醫療衛生等部門,最有可能因為政府措施及人口成長而獲益。報告指出:「政策制定者玩的是追趕的遊戲,接下來幾年要增加住宅的供給。」

除了調高印花稅,讓外國人購置房地產變得更加昂貴之外,政府也出售更多的土地,用於開發及加蓋公共住屋。

其他辦法還包括提高在房屋輔助金的花費、補貼育兒費用、以及新生兒禮金,這些都是鼓勵成婚及成為父母的「Hey Baby」計畫的一部份。

「新加坡會衰退嗎?我想新加坡人很快就會適應。」在美食廣場開餃子攤的林柏輝說:「沒別的選擇,我們公民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儘管每天早上的頭班火車總是人擠人。」

(路透)


Asian financial center Singapore, which is already more densely populated than rival Hong Kong, wants to raise its population by as much as 30 percent in the next two decades to ensure its economy remains dynamic, the government said on 19 January.

The growth in the population to between 6.5 and 6.9 million by 2030 - from 5.3 million now - would involve persuading citizens to have more babies and handing out citizenship to more foreign-born professionals, the government said in a white paper(1).

"Many Asian cities are modernising rapidly, and catching up on us," the government said. "Singapore must continue to develop and upgrade to remain a key node in the network of global cities, a vibrant place where jobs and opportunities are created."

The publication of the white paper comes just days after Singapore's long-ruling People's Action Party (PAP) lost heavily in a by-election(2) amid growing public unhappiness about high property prices and competition for jobs which they blamed on the government's liberal immigration policies.

With a stern, technocratic approach, the People's Action Party (PAP) has built up Singapore from a post-colonial outpost into a major business hub during its five decades in power.

Since suffering its worst election showing in history in 2011, the government has sought more input from citizens and has ramped up social spending, restricted lower-skilled foreign workers and taken steps to cool property prices.

"This will be very negatively perceived and ultimately I believe have to be reworked to be politically viable," said Bridget Welsh, a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political science at 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 "Singaporeans feel a sense of betrayal with the larger share of the population comprised of foreigners and a dilution(3) of Singaporean identity(4)."

Immigrants now make up nearly 40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up from about 25 percent in 2000, fuelling concern about the cost of living, overcrowding and threats from cheaper labour..

While the overall number of foreigners is set to rise, the government projections point to an even tighter immigration policy, Credit Suisse economist Michael Wan said, with the data showing the inflow would have to slow to 45,000 to 55,000 a year, down from more than 100,000 a year between 2006 and 2012.

The tighter curbs on foreign workers would dampen economic growth and less productive companies would "start to get weeded out as restructuring bites", he said.

Singapore's trade-driven economy has been in the doldrums since last year, hurt by slowing demand for electronics that has been exacerbated by the strong Singapore dollar and measures making it harder for companies to hire low-wage foreign workers.

Up to 2020, the white paper said, the economy will expand at an average rate of 3-5 percent if productivity can be raised by 2-3 percent each year and overall workforce growth stays at 1-2 percent. But economic growth is more likely to average 3-4 percent over the whole period, it said.

"If we do too little to address the demographic challenge, we risk becoming a steadily greying society, losing vitality and verve, with our young people leaving for opportunities elsewhere," the government said.

"But if we take in too many immigrants and foreign workers, we will weaken our national identity and sense of belonging, and feel crowded out of our own home."

The growth in population will involve persuading citizens to raise their fertility rate from 1.2 babies per woman to closer to the replacement level of 2.1, while handing out citizenship to more foreign-born professionals, it said.

Construction, public transport, property and healthcare are sectors most likely to benefit from the government's initiatives and a rising population, DBS Vickers said in a report in mid-January on its expectations for the white paper. "Policy makers are playing a catch up game to increase housing supply over the next few years," it said.

Beyond raising stamp duties(5) to make it more expensive for foreigners to buy property, the government is selling more land for development and accelerating construction of public housing.

Other measures include higher spending on housing grants, subsidised childcare and cash gifts for newborns as part of an enhanced marriage and parenthood package called "Hey Baby".

"Will Singapore sink? I think Singaporeans will adapt quickly," Lim Boh Keow, who runs a dumpling stall in a food court. "There is no choice. We citizens don't get the chance to give our views. Even the first train every morning is packed."

(Reuters)

關鍵字詞

1.white paper(n.)白皮書

2.by-election(n.)補選

3.dilution(n.)稀釋

4.identity(n.)認同

5.stamp duty(n.)印花稅

(回目錄)
誰的新加坡:島國擁擠 不滿外地人湧入本報訊

策劃、編譯■李威撰

新加坡政府欲透過移民政策提升人口規模,但遭遇龐大的社會阻力,
在這個民眾不被鼓勵走上街頭的社會,罕見地出現4千人聚眾抗議。
政府用移民政策解決經濟問題是否對症下藥?新加坡人又為何反對?

全名為《活力新加坡所需的永續人口》(A Sustainable Population For a Dynamic Singapore)的政府白皮書,一開頭就點出新加坡面臨的人口結構問題:與其他國家一樣,出生戰後嬰兒潮世代的民眾陸續屆滿退休年紀,嬰兒潮世代共超過90萬人,占總公民數1/4以上。

年長者不斷退休,不足的年輕勞動力難完全替補,到了2020年,退出勞動市場的老年人將追過年輕人進場速度,勞動人口數量開始出現下滑。

收入不均惡化

新加坡國會8日通過這份人口政策白皮書,將解決生育率長期低迷不振的希望,相當一部分寄託在外籍工作者的身上。然而,新加坡人16日在芳林公園的演說者之角舉行抗議,反對政府的移民政策,也表達對收入不均惡化的不滿。

不滿民眾表示,新加坡已經比香港擁擠,而過去10年外國人不斷湧入,導致薪資成長停頓、交通擁擠、物價上漲以及居住問題。他們甚至表示,外國人持續湧入,將造成島國體質生變。

財務策劃師梁智賢(音譯)表示:「連人民都照顧不好的時候,就不該引入外國人跟人民競爭。」他認為,寬鬆的移民法導致實質薪資成長停滯,「受害的不只是低收入勞工,中間收入也受到波及。」


▲新加坡早上交通尖峰時段,通勤民眾湧入車廂,一名下車的女乘客試圖要擠出來,圖攝於1月29日。(圖文/路透)


曾在新加坡一家保險公司擔任執行長的陳欽亮(音譯)則說:「在所有勞動部門的就業上,要有充足的薪資及尊嚴,薪資要能夠養家。」

新加坡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雖然人均GDP有5萬美元,但收入不均問題嚴重。新加坡平均月薪是4,100元新幣(約新台幣9萬8千元),但生活成本在過去10年成長2倍,連購買最便宜的一輛新車也要花11萬新幣(約新台幣264萬),政府為限制汽車所有權,對汽車課以重稅。

政府也理解到,經濟不公會將造成社會動盪,對新加坡人如此,對外國人亦同。去年,中國大陸籍巴士司機未經批准就發動罷工,成為新加坡1986年以來頭一次罷工活動,超過20名罷工者最後被遣返。

曾任公務員、目前是反對黨政治人物的陳如斯則表示,人民行動黨過迷戀經濟成長,忽略移民政策為社會增加的成本。

新加坡1990年人口約3百萬、2000年約4百萬、2010年達5百萬,幾乎每10年就增加1百萬人。新加坡土地面積是714平方公里,20年來只增加67平方公里,如何再容納2百萬人?據2010年的調查,新加坡人口密度已高達每平方公里7,252人。

新加坡有530萬居民,其中62%是新加坡人(2000年為75%)。政府希望每年發放1.5萬至2.5萬個公民身分給外國人。按此步調,2030年新加坡人將只占55%。

政府:提高對移工限制

新加坡政府25日公布2013年的財政預算,對外勞聘用及經濟不公的問題做出回應。一方面減少對外勞的依賴,限制外勞的引進之外,同時增加社會性支出,糾正收入不均問題。

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尚達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表示,雇主聘用人事成本較低的外勞,須支付更多稅金。另外,公司企業聘用低成本外勞的比例,將從目前的45%降低至40%。

聘用海外高階人才部分,政府也會加強管制。尚達曼表示:「人力資源部將推出一框架,確保公司在人員的聘雇上,公平照顧到新加坡人。」

新加坡有不少工作機會,失業率不到2%,但相對於生活成本,薪資仍是偏低,對從事幫傭性質工作者更是如此,由於與外勞競爭激烈,這一行的月薪落在1千元新幣左右。

不過,政府減少外勞的聘用,也引發雇主們的不滿。外商抱怨勞力短缺,新加坡餐飲協會(Restaurant Association of Singapore)則表示餐廳會倒閉或出走。

(整理自路透)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親子QA】字的美醜/【科學高興班】你怎麼知道@【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性別教育電子報055】野ㄚ頭,愛冒險│台灣女生.勇闖埃及@【性別教育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3-02-28』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