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2000-08-21
發報頻率:每日出刊
訂閱人數:3,39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發報時間: 2014-01-07 05:00:00 / 報主: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公益聯播]墾丁陸蟹SOS!有機棉T-shirt,愛心響應預購中!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1-07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14-01-07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2013全教總十大教育新聞評析(上)本報訊

2013全教總十大教育新聞評析(上)呼籲教育政策回歸專業 重拾社會信任


■全教總提供


全教總公布2013年十大教育新聞暨新聞評論,選出的2013十大教育新聞排序如下:


一、12年國教上路在即 政策幾經變動

二、年金改革爭議 公勞教屢上街頭

三、私校屢傳減薪 工會串連抗爭

四、大專學費調整 缺乏社會共識

五、人才培育 尚缺具體策略和宏觀視野

六、鼓動學潮校規 侵害學權爭議

七、PISA成績進步 學生高低落差值得正視

八、教師法修正爭議不斷 教師評鑑尚無共識

九、少子化危機衝擊高中職招生

十、教師發展工會 過程一波三折


基本上,2013十大教育新聞可以分成3類,屬於「重大政策」者有:12年國教、年金改革爭議、大專學費調整、人才培育政策、教師法修正爭議;攸關「教育品質」的有:PISA成績、少子化危機衝擊招生;與「教育人權」有關的則有:私校屢傳減薪、校規侵害學權、教師工會一波三折等。

值得注意的,一如媒體票選出的2013年度代表字──「假」,2013年十大教育新聞中,無論是「變調走樣的12年國教」、「錯誤百出的年金改革」、「淪為口號宣示的學權保障」、「違反專業的教師法修法」、「缺乏宏觀視野的人才培育」,也充分展現這些教育新聞事件背後的假、錯、亂,值得各界正視。

全教總指出,今年所選出的重大教育新聞,有的連年上榜,例如,12年國教、教師法修法爭議都是連續3年進入十大教育新聞,年金改革與大學學費則是連2年入榜,相當程度反映這些重大政策一直欠缺社會共識,以及方案不為社會信任的困境,足為主事者借鏡。

全教總呼籲,要減少教育界的假錯亂,不能單靠教師組織的打假、糾錯,唯有主管機關專業施政,國會專業立法,台灣的教育才可能重拾社會信任。


一、12年國教上路在即 政策幾經變動

新聞事件:

12年國教將在103年正式實施,但爭議不斷,包括會考改成「三等級加標示」;優質高中職認證通過比例偏高,後續10校被撤銷;行政院原先承諾高中職全面免學費,又因財政困難,中途加上「排富條款」,並排除已入學生,等等事件都引起社會討論。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1-07

▲2013年6月9日中午12時10分,「末代基測」考試結束鈴響畢,為13年的基測歷史劃下句點。(圖文/姜林佑)


全教總評論:

12年國教的實施就像是一輛高速行駛的拼裝車,看似超高速駛向風景美好的目的地,實際上卻邊走邊改、險象環生,甚至迷路走錯交流道,一路讓人心驚膽跳,愈來愈讓人看破手腳,這部車其實根本開不到一開始說好的目的地。

首先,即使12年國教最關鍵的「優質學校認證」濫竽充數,「私校公共化」、「適性輔導」成效令人質疑,但「免學費」這種類似「教育消費卷」的作法一直得到高度肯定,好歹「國民教育」的費用由政府負擔天經地義,卻在上路前1年宣告跳票,充分說明政治人物開支票之前往往沒有先打打算盤,更讓民眾對政府、對12年國教失去信心。

其次,12年國教標榜「以免試為主」,宣稱可降低升學壓力,但是,除了要考比基測更難的「教育會考」,更因明星學校篩選需求,在原來三等第之上另加「四標示」,再加上「志願序積分」,讓情況更為複雜,更別提統一考試分發、缺乏特色的「特色招生」,對多數學生而言,壓力很可能不減反增。

12年國教原本宣稱的「滿漢全席」為何走味?回到問題根源,瞭解目前學校教育現場的困境,如孩子的學習動機為何低落?老師的無力感從何而來?學校為何無法正常化學習?回到專業而非民粹、尋求共識而非一意孤行才是正途。評論人:張文昌(全教總專業發展中心執行長)


二、年金改革爭議 公勞教屢上街頭


新聞事件:

政府推動年金改革,部分內容受社會質疑,包括退休教師轉任私校、學官兩棲、國高中退休年齡不一等,政策屢有變動,引起教育團體抗爭。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1-07

▲2013年5月25日教師團體在凱達格蘭大道集結,眾多工會、勞工組織等上萬人到場聲援,呼籲政府導正年金改革疏失。(圖說/中央社)


全教總評論:

年金改革由馬總統主動點火,並被視為是攸關其歷史定位的關鍵之戰,然而,整起改革,除了馬總統的意志外,幾乎完全不像是重大改革應有的作為。

官版改革方案無視年金在社會安全上的意義,只一味考量財務狀況,所提措施均以「多繳、少領、延退」為方向,幾乎所有參數的調整都對勞方不利,尤有甚者,所提方案均以資淺者受傷最重,這不是「世代包容」,而是百分百的「跨代掠奪」。

不僅如此,同一個政府竟有完全相反的改革措施,相較於勞保改革方案中,逾3萬元部分之給付降為1.3%(3萬元以下則維持1.55%),教育人員之改革方案卻背道而馳,大學教授的給付率維持不變,薪級較低的中小學教師給付率卻打8折,改革毫無中心思想可言。

官版改革聲稱要縮短公、私落差,促進社會公平;實則,是以大砍軍公教、小砍勞工之手法達成目的,至於數萬無年金保障的私校教職員,迄今為止,仍難期待其基本退休保障,「雙薪肥貓」問題也不見積極處理,如果這樣也能稱之為改革,還需要政府嗎?

相較於政府的施能與怠惰,全教總反而扮演重要角色,發行政策說帖、理事長絕食抗議「雙薪肥貓」不改革、發動「打爛案、救改革」集會、更結合社會資源主辦民間年金國是會議,以具體行動展現工會對世代永續的擔當。評論人:羅德水(全教總副秘書長)


三、私校屢傳減薪 工會串連抗爭


新聞事件:

私校問題層出不窮,永達技術學院積欠老師薪水尚未解決,崑山中學又傳減扣老師薪水,部分學校招生正常,未受少子化影響,卻藉減扣薪水彌補財務問題,被教育團體質疑為「趁颱風天倒廢水」。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1-07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2013年10月1日陪同台南市私立崑山高級中學教師舉行記者會,批評校方片面減薪,要求教育部應負起監督責任。(圖文/中央社)


全教總評論:

私校問題層出不窮,經全教總深入查訪,發現私校可分為下列4種情況:第1類,辦學認真的學校,對老師也很重視,待遇完全比照公校,甚至有些福利還比公校好;第2類,辦學績效尚可,表面上教師待遇比照公校,實際上工作時間長,工作環境差;第3類,辦學馬馬虎虎,表面上老師待遇依公校薪級,實際薪額七折八扣;第4類,學校當學店,老師只是營利工具,待遇完全不比照公校。

過去面對這樣不對等的勞資關係,弱勢私校教職員總是敢怒不敢言,為了生計,多數受僱者只能百般忍耐,就在教師求救無門時,教師工會起了揭發弊案、維護權益的重要作用,自台南市崑山中學爆發苛扣教師薪資以來,台南市教育產業工會在第一時間即給予崑山會員教師協助,全教總則自9月24日起接連召開3場記者會,並要求國會積極監督。

在教師工會窮追猛打下,教育部已限期崑山中學改善財務缺失,未改善前,先凍結本學年的獎補助款,下學年的招生名額也暫不核定;10月24日,教育部並對私校教師待遇做出解釋,要求私校薪級架構及起敘標準,應依公立同級同類學校教師標準辦理,在未與教師協議前,不得任意變更該支給數額標準。

無論要將私校教師薪給納入聘約,或是與校方協議,教師工會顯然都是發揮教師集體力量的有力組織,如何提升私校的工會組織率仍待努力。評論人:郭石燦(全教總私校委員會執行秘書)


四、 大專學費調整 缺乏社會共識


新聞事件:

大學經營困難希望調漲學費,學生、教師團體則反對教育商品化,期盼以開徵資本利得稅等方式追求「公共化」,雙方缺乏共識。教育部一度拋出「常態性大專學校學雜費調整方案」,公聽會卻遭學生抵制癱瘓,立法院也不願聽取報告,僅能以舊制開放大專申請,目前有3校提出調漲案,最高1.5%,經專家審查後,最遲1月中旬有結果。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1-07

▲反教育商品化聯盟2013年4月17日號召多名學生到教育部,以行動劇表達反對「常態性大專學雜費調整草案」,呼籲廢除學費調漲方案。(圖文/中央社)


全教總評論:

大學需要經費聘請更好的學者、購買更好的儀器設備,以提昇教學和研究品質,才能培養有競爭力的人才。所以絕大部分的大學校長和教育部一致贊成提高大學學費,甚至主張「學費自由化」。算算成本,請學生付帳,「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理所當然。

學費自由化就是承認大學教育是「市場經濟」的一環,大學就是市場,買得起的進場,買不起的離場。「市場」是自由經濟國家是常態,不是罪惡。大學校長們只是坦誠且勇敢地說出來。

所以,若學費提高或自由化,造成弱勢學生念不起大學,應追究的是,誰讓他們念不起大學?如果只有少數的弱勢,大家幫幫忙就解決了嘛!不,依行政院主計總處2012年11月的統計,有42%的上班族,亦即超過4百萬勞工,月薪不到3萬。學費再提高,將來念不起大學的家庭,絕非少數。

當大學校長們希望學生正視大學就是市場,想來念就該心甘情願付更高的學費時,為什麼沒有同樣多的校長,要求人力市場付給大學畢業生應該有的價值,讓他們有能力供孩子「進入大學市場」?

如果大學校長都不能為自己的畢業生討回辛勞工作應得的報酬,怎麼忍心要學生付更多學費,給大學校長得到「在市場上應得的報酬」?

最後我們還要問大學校長和教育部一個問題,你們真的認為「大學是市場嗎」?評論人:詹政道(全教總社發部主任)


五、人才培育 尚缺具體策略和宏觀視野


新聞事件:

教育部12月4日對外公布人才培育白皮書,主軸為轉型與突破,標題為「培育多元優質人才,共創幸福繁榮社會」。被在野黨和部分媒體批評為「新瓶裝舊酒」,教育部則強調有12項具體新興策略。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1-07

▲教育部長蔣偉寧2013年12月11日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備詢,「人才培育白皮書」12項重點政策及具體39項行動方案被批評與經建會重疊。(圖文/姜林佑)


全教總評論:

人才與人力在定義上並非同義詞,經建會主委常提及的人才斷層,其實是指高階人力,故有關人才培育應重視架構,而人才培育與人才借重必須適度切割,也就是技術移民與專利引進必須同步被考量,楚才可晉用,晉才也可楚用,2千多年前李斯在〈諫逐客書〉中已闡明。

白皮書中對於技職再造與產學結合的推動,大底合乎國人期待,也是教育部當前的工作重心,12月隨即公布將對人文社會博士生給予專案津貼,也顯示教育部勇於補破網的心態;此外,包括要求企業參與人才培育及教育相關人重建夥伴關係,都是明確而不易的宣示。在高教部份頗見愷切檢討,對校長定位有徹底反省,殊為不易。

然而,教育部許多政策尚待到位,舉例而言,尚未看到行政部門幼教精緻化的下一步規劃,卻有立委提案要把幼托整合翻轉為托兒所化,在非營利幼兒園尚未到位普及前,公立幼兒園仍要30人一班,且有5種弱勢須優先安置,形同集中而易標籤化;白皮書宣示下一代青年應有兩倍生產力,但是在教育投資上若心有餘而力不足,就形同是對下一代的妄念。當前資源配置上後期保障強過培育投資,如何藉整體退休制度調整以促成世代共好,也未見著墨。

全文未詮釋人才的多樣性及可變性,卻在標題上大談多樣,人才培育又回到人力資源規劃,實有發散思考不足之慮。評論人:吳忠泰(全教總副理事長)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性別教育電子報058】《青春水漾》說分明,性教育向前行@【性別教育電子報】
朱朱用心生活專欄:做家事 / 從萬神廟建築看羅馬歷史 / 親子園遊會@【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1-07』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